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的淚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7個故事中的7個感動瞬間)
2023-07-05 23:35:59 1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陣容強大,影片中都是熟面孔。
熟到一閃而過,只有為女兒洗頭一個鏡頭的媽媽,是陶虹;只有兩句臺詞的小護士,是周冬雨。
幕後的導演團隊同樣強大,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
這是中國第五代導演與第六代導演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拍攝的「2019第一國產大片」。
7個導演選擇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7個歷史性時刻,按照時間的順序,講述了7個動人的故事,讓我有了7個感動的瞬間。
第一個時刻: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一個故事《前夜》,開國大典前夜。
導演管虎。主演黃渤。由真實事件改編。
《前夜》講述了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林致遠,在開國大典前夜,仍然在測試升旗裝置。目的是讓國旗升起的速度確保和國歌一致。
國旗一定要在46秒,不多不少的到達旗頂。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凌晨時分,林致遠發現旗杆頂部的阻斷裝置壞掉,而又收集不到適合的材料煉鋼,坐在房間裡頹廢消沉的一瞬間。無數的人提著燈籠趕來大典籌備處,把因為停電而灰暗的庭院照得亮堂,帶來的還有人們的支持和無數點希望。
然後一位清華化學系的教授拿出了他們需要的材料鉻,希望點燃了。
第二個時刻: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二個故事《相遇》,從事原子彈研究的研究員高遠遇見了三年未見的女友。
導演張一白,主演張譯。
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高遠受傷,外出就醫。醫生告訴高遠的組長,知道他們的工作是保密,但高遠目前的身體狀況,可以聯繫家人了。組長悄悄告訴高遠,注意街上的響動。高遠等不及,就帶上口罩,自己出去看。上了一輛公交,一個女生衝過來,「我找了你三年」。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高遠的女友她從座位上站起來,和這個帶著口罩形似她男友的人說了他們第一次約會的情景後,高遠毫無反應。他不能有反應,就像一個陌生人一樣對這些毫不關心的坐到了最後一排。高遠的女友坐回了自己的位子,想了想,又起身走到最後一排,坐在高遠身邊那個位子,繼續和他說話。
他不能說,不能洩密。她也沒放棄,繼續說著。
但高遠的眼神卻在一點點被點亮。
第三個時刻:1984年8月8日 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第三個故事《奪冠》。
導演徐崢,主演韓昊霖、吳京、馬伊琍。
男孩冬冬的同學小美要去國外了,他想給她送一張給她畫的小畫,小美來找他了,可樓下一巷子的人等著他弄屋頂的天線,看女排奪冠。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冬冬他爸騎車回來了。他終於大哭,他爸問他為什麼哭,他說,爸,我們家的電視天線太爛了。他爸說,那我把他修好,男子漢別哭了。冬冬繼續哭,女排奪冠我太激動了。
讓我好笑又難過。好笑的是他掩蓋了沒法再見到小美的哀傷,難過也是這事。
第四個時刻: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第四個故事《回歸》。
導演薛曉路,主演杜江、惠英紅、王洛勇、任達華。
香港回歸,升起五星紅旗的時間是關鍵。外交官、港警、升旗手、修表師是被時間這件事聯繫起來的四個角色。外交官談判定下了升旗時間是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升旗手為了升旗時間鍛鍊自己的肌肉記憶,確保升旗速度和國歌吻合。修表師校準手錶,確保手錶的時間。港警則根據時間更換帽徽。女港警和修表師是夫婦。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距離升旗時間10秒鐘時外交官、升旗手、軍樂隊的屏息等待。
既準時,也沒有食言。
第五個時刻:2008年8月8日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五個故事《北京你好》。
導演寧浩,主演葛優。
計程車司機張北京拿到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到處得瑟,預備留給兒子當生日禮物。到了生日會現場一看,紅包裡的門票變成了800塊錢,忙回去找那個碰過他票的小子拿票……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張北京在醫院坐在輪椅上跟那小子說話,問他怎麼就不能在電視上看開幕式了?小子說我想摸摸鳥巢裡的欄杆,那是我爸裝的。
看到小孩衣服上的徽章,張北京的那些咋呼、得瑟、處事的誇張好笑一下消失不見了,他從一個尋票者變成了一個思考者。他在想要不要給這孩子那張票。
第六個時刻:2016年11月18日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第六個故事《白晝流星》。
導演陳凱歌,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
雙胞胎流浪少年被好心的李叔收留,哥哥偷了錢想跑,弟弟正勸,兩人就被逮著了。李叔原諒了兩人,帶他們兩去看白晝流星,想給他們希望。因為,雙胞胎流浪少年的爺爺傳下了一句話,當有白晝流星出現的時候,這片土地就會有希望了。
那白晝流星就是神舟十一號飛船的返回艙。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清晨李叔和兩個流浪少年一人一騎在土地上飛馳,那畫面太美了,連揚起的塵土在電影中的構圖也夠漂亮。只是漂亮的場景下,是貧瘠、沙化嚴重的土地。
第七個時刻:2015年9月3日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第七個故事《護航》。
導演文牧野,主演宋佳、佟麗婭、雷佳音。
女飛行員呂瀟然是飛行隊長,為閱兵式的飛行隊護航。她其實是不甘心的,同伴的飛機出現了障礙,指揮員讓她上,她卻指導同伴排除故障,完成了護航任務後返航。
這個故事是七個故事中,是唯一一個站在故事主角從小到大成長過程的角度去製作的。從兒時在煙囪頂想往下跳,到中學時那股狠勁,延續到進入飛行隊後到不服輸。
這個故事中讓我感動的瞬間是呂瀟然返航後,看著直播為同伴的成功完成閱兵任務歡呼的時刻。
她是一個成熟的隊長了。
影片的最後,是許多人、不同的人在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真好。
這七個故事的主角有成年人、小孩、少年,他們的身份有軍人、研究員、學生、飛行員。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人。
這個共同的身份,將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7個故事聯繫到了一起,喚起了我的共鳴。
因為無論時間流逝多少,為祖國的成就而激動,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這部2個多小時多獻禮電影,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