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戰電影中的坦克(二戰經典電影坦克大決戰背後的虛與實)
2023-07-06 01:28:59 3
常用筆名:元首衛隊
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請關注本頭條號,未來將帶來更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1965年拍攝的美國電影「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號稱以知名歷史事件(暨1944年12月底德軍在西線阿登區域發動的戰略反擊,史稱突出部之役或阿登反擊戰)為基礎拍攝,但實際為架空設定與情節。荒謬的程度連曾任歐洲戰場盟軍遠徵軍最高統帥(Supreme Allied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Expeditionary Force)的五星上將、前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在含貽弄孫之餘都忍不住出面公開指責。
但無論如何,相信本片是國內眾多歷史及電影愛好者的啟蒙戰爭片之一,筆者本人也是在90年代中期首次於香港TVB明珠臺的明珠930欄目中觀看此片,記得當時還特意以錄像機程錄製,以便日後反覆欣賞。幾日前在電影頻道再次無意中看到,不妨本次來重溫考證一下劇情與歷史中的虛與實
本片沒有過多的鋪墊或是前綴,直入主題,以德軍。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為電影初段,德國坦克兵高唱軍歌的片段
該曲為德軍的《坦克之歌》(Panzerlied),歌詞由德國陸軍庫爾特·威勒中尉(Kurt Wiehle)於1935年6月28日在前往薩克森的柯尼斯布呂克途中創作。
旋律據說來源自19世紀的《路易斯之歌》(Luiska-Lied),又稱《危崖之上》(Weit über den Klippen)。該曲也因為本片而在世界範圍名聲大噪。
《坦克之歌》即使在戰後也收錄於聯邦德國國防軍的軍歌集《高歌吧戰友們!》( Kameraden singt! ),但在2017年5月,時任的國防部長烏蘇拉·馮·德·萊恩下令停止未來再出版軍歌本,坦克之歌也在其中,理由是:
einige Textpassagen nicht mehr unserem Werteverständnis entsprechen
有些歌詞段落不再符合我們對價值觀的理解。
本片最大的爭議就是劇中登場的,當年眾尚未啟蒙軍迷看得津津有味,但後來也令大家如鯁在喉的德軍虎王式坦克,均由上世紀50年代美國M47巴頓式主力坦克飾演。由西班牙陸軍支持攝製。
電影前段科勒將軍(從外形上和身份上應該是影射時任德軍B集團軍群總司令的瓦爾特·莫德爾元帥)向馬丁·海斯勒上校(Martin Hessle)介紹德軍寄望扭轉戰局的各種新式武器時,對著M47模型說「The new seventy-ton King Tiger tank」。
虎王坦克的制式名稱為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 Tiger II (Sd.Kfz. 182),即虎II式或者虎B式,其非官方名稱Königstiger,因德語König直譯為英語king之故,在美軍譯為「虎王」(King Tiger);在大英國協則譯為「皇家虎」(Royal Tiger)。
阿登戰役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德國空軍第3傘兵師的傘兵坐在黨衛軍第501重裝甲營營第2連的222號虎王坦克(車長黨衛隊上級分隊長庫爾特·索瓦)上,從鏡頭前駛過,攝於1944年12月18日。
但就德語語義而言,Königstiger最初並不是指老虎種類,而是指體型巨大的虎類。最初來自於英國獵人術語:Royal Tiger,指他們在南亞殖民地捕獲到的令人垂涎的老虎大標本,也就是「孟加拉國虎」(Bengal-Tiger)或「印度虎」( Indischer Tiger)。但其實地球上西伯利亞虎體型更大。
如按照英文或者中文語義直譯,虎王在德文中應該是Kaiserliche tiger。
孟加拉虎
而在嚴寒積雪冬季中進行的突出部之役,在電影後段卻一變為西班牙溫暖的草原場景(外景地在西班牙瓜達拉瑪山區和馬德裡地區)。
最後決戰則是影射了美德兩軍1944年12月26日在比利時城鎮賽勒斯(Celles)爆發的坦克戰,這裡也是德國國防軍在突出部之役所達到的最遠點,此戰美軍第2裝甲師擊潰了德軍第2裝甲師。如今在賽勒斯鎮中廣場還有一輛德軍豹式G型坦克作為紀念陳列物公開展出。
該車原隸屬於德國第2裝甲師馮·科臣豪森戰鬥群(Kampfgruppe Von Cochenhausen),12月24日被美軍擊毀
除了場景和車輛型號之外,片中坦克的塗裝也與史詩不符,以海斯勒上校座車為例,戰術編號R-01,此為德軍裝甲團團部(Stab der Panzer-Regiment)指揮車輛,但德軍虎式及虎王式重型坦克只以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作為編制。
劇中參與攝製的M47坦克在開戰後即全車採用美軍標準深橄欖綠單色塗裝,再塗以白色水性塗料充作雪地迷彩。此白色水性塗料在電影攝製過程已大面積剝落而露出底色,造成電影前中後場景車色不連貫的現象。
而在真實歷史中,1944年底德軍裝甲車輛主要為暗黃底色上噴塗橄欖綠與紅棕色條紋的制式三色迷彩,包括1944年8月下旬至10月間以三色迷彩為基礎的突擊迷彩(Hinterhalttarnung)。電影所呈現的德軍全色塗裝早在1943年2月即已廢止。
劇中美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則由二次大戰末期的M24霞飛輕型坦克飾演。在真實歷史上的突出部戰役中,M24僅美軍第740坦克營D連兩輛參戰,且這兩輛還是從預定由M5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換裝為M24的第744坦克營配額中緊急抽調的。
雖然M24參戰數量不多,但確實也在實戰中擊毀過德軍虎式坦克。1945年2月25日,隸屬美軍機械化第4騎兵偵察營(4th Cavalry Reconnaissance Squadron, Mechanized)的M24坦克群於德國西部杜塞道夫(Düsseldorf)南方18公裡的多爾馬根(Dormagen)擊毀德軍胡梅爾重裝甲連(schwere Panzer-Kompanie Hummel)所屬的兩輛虎式坦克。
其運用的戰術為憑藉高速機動,迂迴至敵坦克側後方攻擊該處較薄弱的裝甲,和另一好萊塢電影《狂怒》(Fury)中M4擊毀虎式的劇情相似。
胡梅爾重裝甲連是於1944年7月初在帕德博恩(Paderborn)第6軍區(Wehrkreis VI)成立的應急部隊,以指揮官胡梅爾中尉名字命名,裝備第500補充及訓練營庫存的14輛虎I式坦克,部份官兵來自第504重裝甲營第2連。12月併入第506重裝甲營,成為其第4連。
1945年4月胡梅爾重裝甲連的111號車
1944年10月16日,攝於亞琛附近的胡梅爾裝甲連所屬車
1945年4月6日在德國威斯伐倫布隆斯卡佩爾被遺棄的胡梅爾連所屬車,此時該連配屬給了第106裝甲旅。
而劇中的海斯勒上校形象,應該是取自歷史上參加此戰的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1.SS-Panzer 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所屬派佩爾戰鬥群(Kampfgruppe Peiper)指揮官約阿希姆·派佩爾(Joachim Peiper),只不過劇中為國防軍上校,史實為黨衛軍上校
12月14日,及反擊發起前兩天,派普在警衛旗隊師部動員會上。
與劇中海斯勒上校在座車重車毀人亡的結局不同,派普活到了戰後,並在1972年移居在法國鄉村,平日以翻譯為生,將英文軍事歷史書籍翻譯成德文維持生活。
1974年,當地的一名前法國抵抗運動成員確認了他的真實身份,並給法國共產黨提交了一份報告。1976年,法共歷史專家在調查蓋世太保檔案時,發現了派普的個人檔案。很快媒體就蜂擁而來,而死亡威脅也接踵而至。於是佩珀加快了舉家遷回德國的計劃。
漆在他家門口道路上的塗鴉,意為「派普,黨衛隊」
1976年7月14日清晨,派普的住宅遭到襲擊並被縱火。事後人們在現場發現了派普燒焦的屍體,旁邊還有一把.22口徑的步槍和一把手槍。經警察調查結果,他是在試圖搶救文件、文件和妻子的衣服時吸入濃煙窒息致死。案發後一個自稱「復仇者聯盟」的組織聲稱對此事負責,而關於誰是縱火者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如果像2011年上映的好萊塢片《狂怒》(Fury)一樣以虎I式坦克的可動實車出鏡,能否以虎王的可動實車重拍《坦克大決戰》呢?
答案是從理論上來講有可能的,因為位於法國中西部索米爾(Saumur)的裝甲車輛博物館(Musée des Blindés)就現存一輛可動的虎王式坦克。
此輛虎王式坦克的來歷因官方文件紀錄與服役期間歷史照片付之闕如,成為謎團。曾有學者經考證後認為此車隸屬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第1連(1./s.SS-Pz.Abt. 101),炮塔戰術編號123。
根據史料記載:1944年8月28日,該連數輛虎王式以及第503重裝甲營第3連(3./s.Pz.Abt. 503)4輛虎王式協同德國空軍第18野戰師,於巴黎西北方約50公裡處沿薩伊至豐特奈聖佩爾一線朝盤踞塞納-馬恩省河畔利邁橋頭堡的美國陸軍第79步兵師展開反擊。
此役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第1連的123號虎王式坦克由弗利茨·希伯勒(Fritz Hibbeler)指揮,戰鬥中遭美軍野戰炮火鎖定並中彈兩枚,撤至維克森布呂爾近郊時因發動機過熱故障而棄置。
然而這輛在戰鬥中棄置的123號虎王式坦克日後即在原地銷毀,因此不可能是裝甲車輛博物館所典藏者。
後另有戰史研究者依據1944年9月間此輛虎王式坦克為自由法國陸軍俘獲時的照片證據,指出此車當時仍裝備窄款運輸用履帶,戰鬥用履帶則在鄰近;炮塔頂部火炮射擊煙霧排氣扇仍以裝甲蓋鎖住。種種跡象顯示此車應是在鐵路運輸途中棄置於火車站或其附近,但車上所有德軍標識在俘獲後皆遭抹除,導致考證困難。
根據其研究,此輛虎王式確實隸屬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第1連,但炮塔戰術編號可能是未曾發現歷史照片的114、131、132、134中之一;且可能在全新出廠未經戰火洗禮的情況下即已棄置。
此輛虎王式坦克與眾多俘獲德軍車輛共同存放於巴黎近郊凡爾賽薩託裡的AMX坦克工廠,1975年始轉交籌備中的裝甲車輛博物館。博物館創辦人米歇爾·奧布裡上校(Michel Aubry)將此車炮塔戰術編號漆為233,以紀念在自由法國陸軍第2裝甲師(2e Division Blindée)服役時擊毀其搭乘的美制M4謝爾曼座車的虎王式坦克。
自由法國陸軍在俘獲此輛虎王式坦克後並未轉為己用,因此保存狀況極佳。實車外觀各項細節與俘獲當時幾乎無異,甚至炮塔頂部排氣扇裝甲蓋也仍鎖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