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新能源三期最新規劃(開掛的城市寧德)
2023-07-19 09:32:29 2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2.0的發展階段,城市成為這場經濟升級戰的主導因素。
而一家巨無霸的公司對一座城市的競爭產生深遠的影響,或許對一線的北上廣深影響不大,但對二三線特別是四線城市產生巨大影響,正如貴州茅臺之於遵義,寧德時代之於寧德,阿里之於杭州。
隨著2022年上半年所有城市GDP全部披露,最大的變數就是,城市經濟格局大洗牌,這種經濟格局的洗牌除了疫情影響外,大型企業對經濟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寧德,就是經濟格局大洗牌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01
從東南沿海斷裂帶到開掛的城市
根據寧德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寧德全市GDP1718.1億元,同比增長9.6%,名義增速17.10%,不管是實際增速還是名義增速居福建省第一,全國前三。2022年上半年GDP更是上升16位一路闖進全國百強,位居第87位,成為位次上升最大的城市,無疑成為一匹勇往直前的黑馬。
拉長時間來看,從2000年以來,寧德的經濟就開啟了開掛的模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匹耀眼的黑馬。GDP從2000的218.73億元到2021年的3151.08億元,這22年的時間翻了14倍,名義增速年均達37%。
這種發展速度,可以說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真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寧德,經過多年的落後發展,終於厚積薄發。
那麼寧德,曾經中國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是如何做到如今堪比網紅般的城市呢?
在筆者看來,寧德經濟20年時間翻14倍,寧德幹了這麼幾件事。我用了3個字來形容,疏—定—找。
首先來說這個「疏」字,就是疏通的意思。
寧德,地處福建省東北部沿海,東臨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西鄰南平,南接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溫州。全市形成了東部沿海灘涂平原,但平原面積狹小,西北部有武夷山脈、中部戴雲山脈、鷲峰山脈阻攔,阻擋了包括寧德在內的福建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的聯繫,形成了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徵。
這樣的地貌,直接導致了對外聯繫受阻。交通成為寧德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加上周邊的福州、溫州經濟腹地輻射難以帶動,寧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經濟難有起色,長時間被稱為「中國東部沿海斷裂帶」。
因此,面對交通困擾,寧德圍繞「疏」做文章,在上面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下,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先後建成了瀋海高速福寧段、溫福鐵路、寧武高速、寧古高速等對外交通線路,加強了與外界的聯繫,人流、物流等動起來,所謂一通則百通,寧德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中。
其次,來說這個「定」,就是定位,即找準定位。
那麼面對前後省會福州,後有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寧德如何在兩強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寧德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三都澳,正是有了這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徵,孕育了出了三都澳這樣的天然良港,這或許就是上帝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一扇窗的詮釋吧。
三都澳,澳內水域面積714平方公裡,比一個新加坡的面積還大,其中10米以上的深度水域173平方公裡,為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可利用深水岸線88公裡,為浙江北侖港的5倍。早在100年前,三都澳就有「東方大港」之稱,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業港。曾經是各大列強都覬覦的大港,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稱之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
由於經濟腹地狹小,難以發揮出天然良港的優勢,空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面對這種局面,如何打破這種僵局,成為擺在執政者面前的困境。
面對經濟長期弱後的局面,2007年寧德市政府作出了實施環三都澳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新跨越的決策部署。2008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寧德《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環三都澳區域的發展以港口建設為龍頭,以臨海工業發展為核心,發展港口群、產業區和城市群。其未來發展目標瞄準五大功能,即對接長三角的前沿區域、新興臨海產業基地、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樞紐、對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和綠色宜居的海灣城市。
根據規劃,到2035年,環三都澳灣區全面崛起,灣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區域協調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集群全球競爭力更加穩固,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明顯增強,山區與沿海聯動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建成產業發展高素質、城鄉建設高品質、改革開放高層次、生態環境高顏值、民生幸福高指數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灣區。
再次,就是「找」即找產業。
在《環三都澳區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以港口建設為龍頭,以臨海工業發展為核心,發展港口群、產業區和城市群。
打造臨海工業,即將打造臨港製造業基地,在招商引資上,主要以製造業為主,而且還是大型產業為主,發揮臨港的優勢。
正是在這種定位下,先後引進了青拓集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成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集團寧德基地、中銅東南銅業等大型企業。在通過這些,大型企業集團找其上下遊的配套產業,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集群,逐步向以臨海工業發展為核心,發展港口群、產業區和城市群目標實現。
02
築巢引鳳
在以港口建設為龍頭,以臨海工業發展為核心,發展港口群、產業區和城市群目標下。寧德市招商引資人朝著引入實體製造業為主。
2007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與寧德市蕉城區政府籤訂協議,決定在寧德投資2億美元,建設鋰電池生產項目(主要是消費類電池)。
隨全球變暖加速,清潔能源是全球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汽車電動化則是清潔能源革命的重要一環。
在這種背景下,2011年ATL的動力電池部門剝離出來,成立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和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浪潮下,在高額的研發投入,雄厚的技術基礎之下,寧德時代的發展逐步發展壯大,很快就在芸芸眾生的鋰電池企業中脫穎而出,並在2017年榮登新能源獨角獸第一。
2017年起其動力電池裝機量連續5年保持全球第一,佔國內鋰電池裝機量一半的市場份額。
2018年6月11日正式登入A股創業板,從創立到上市用時僅7年時間,創出A股史上從成立到上市最短時間的歷史記錄。2021年5月31日市值首次突破萬億,最高達1.68萬億元。
2008年通過引入青拓集團,在福安灣塢半島冶金新材料產業園累計投資300多億元。目前青拓集團專注於不鏽鋼冶煉製造,已經形成了從紅土鎳礦→不鏽鋼冶煉→連鑄鋼坯→不鏽鋼熱軋→不鏽鋼冷軋→不鏽鋼深加工→產品銷售的全產業鏈的大型集團公司。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青拓集團已經成為福建省第一家集鎳鐵與不鏽鋼冶煉、不鏽鋼熱軋與冷軋、不鏽鋼深加工到銷售的民營企業。現已形成年產鎳鐵180萬噸,不鏽鋼粗鋼560萬噸,不鏽鋼熱軋鋼卷380萬噸、不鏽鋼冷軋板帶220萬噸、不鏽鋼棒材50萬噸、不鏽鋼無縫管材70萬噸、不鏽鋼線材90萬噸、不鏽鋼型材40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擁有3個5萬噸級碼頭、3個1萬噸級碼頭,年吞吐量超過2000萬,灣塢半島冶金新材料產業園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基地。
預計到2025年實現不鏽鋼產值3000億元,到2035年建成全國最大的不鏽鋼生產、研發、交易中心,實現不鏽鋼產值4000億元,將福建寧德福安打造成為全球製造規模最大、研發創新能力最強、規格品種最全、產業鏈條最長、配套設施最優的世界知名不鏽鋼城。
藉助於三都澳天然良港和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地位,2018年4月28日上汽集團寧德基地正式啟動。這是繼上海臨港工廠、南京浦口工廠、鄭州工廠之後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第四座工廠。
上汽寧德基地位於寧德蕉城區三嶼園區,佔地6879畝,總投資約200億元(產能投資100億元、基礎設施配套100億元),具備整車生產的衝壓、焊接、塗裝、總裝等完整的四大工藝,主要生產榮威、名爵等品牌的新能源和傳統能源汽車。形成實際產能30萬輛、達產產值約300億元的一座新的汽車城。
2015年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籤署的《銅冶煉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書》,由雙方以60%和40%比例成立中銅東南銅業有限公司。
03
寧德四大產業集群
在大型企業落地寧德後,寧德市圍繞大型企業上下遊企業進行招商引資,目前寧德已經形成了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寧德產業,已形成產銷一體、互為市場的格局,「正是得益於高效產業循環的支撐,寧德正逐步樹立全球產業版圖的「寧德地標」。
01/不鏽鋼新材料產業
不鏽鋼是寧德的支柱產業之一,是寧德市第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寧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鏽鋼生產基地。
在龍頭企業青拓集團旗下青拓鎳業、鼎信科技、青拓實業、青拓設備、鼎信實業等十幾個子公司以及福建甬金金屬、福建聯德實業、福建鼎盛鋼鐵、福安青美能源、三祥新材股份、榮興(福建)特種鋼業等帶動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青拓科技熱軋和甬金、宏旺等冷軋為產業鏈延伸,引進70多個中下遊產業鏈項目在寧德集聚發展,建立起涵蓋「原料-冶煉-熱軋-冷軋深加工-不鏽鋼製品」的產業集群,實現不鏽鋼200系、300系、400系、雙相不鏽鋼以及高耐蝕高強度含氮奧氏體不鏽鋼QN系列產品全覆蓋。2021年,不鏽鋼粗鋼產能達560萬噸,實現產值1608億元。
02/鋰電池新能源
以寧德時代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為核心,重點加快寧德動力類、消費類鋰離子電池重大關鍵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促進帶動鋰離子電池上遊原材料供應商集聚發展和下遊5G智能產品、儲能、特種車輛、電動船舶等終端應用,打造鋰電池從「原料-生產-回收利用」的閉合循環產業鏈。
目前寧德時代在寧德建立了湖東、湖西、車裡灣、福鼎自建基地171GW,霞浦等合資基地26GW,合計產能197GW。
在寧德時代的帶領下,邦普、杉杉、一汽、廈鎢、璞泰來、天賜格林美等行業巨頭也紛紛到寧德投資。形成較為完整的從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塗層隔膜等四大主要原材料為主以及智能裝備製造、包裝材料、電子元器件等為輔的上下遊產業鏈,建成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
2021年,實現產值1580億元,增加值增長92.1%,已成為寧德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
「十四五」期間,寧德市將加快消費類電池、動力電池向光儲充放等綜合儲能、場景應用、關鍵生產設備製造等拓展延伸,屆時全市鋰電池產能將超400GWh、全產業鏈產值4000億元。
03/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上汽寧德基地帶動下,引進延峰安道拓、振華等40多家一二級配套供應商企業,涵蓋了汽車內飾、外飾、電池包、座椅、底盤、衝壓件、空調系統等零部件企業落戶。
上汽寧德基地目前已經是福建省設計產能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項目,也是上汽集團的重點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2021年,生產22.8萬輛(含KD件),實現產值215億元,增加值增長2.3倍,「十四五」末,有望成為寧德第三千億產業集群。
同時重點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等,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汽車整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以及整車和「三電」系統相關配套產業,加快引進新能源汽車新車型。以上汽寧德基地為主導,北京寶沃集團發動機生產研發基地建設項目、古田汽配工業園項目、東僑半導體汽車晶片項目等,著力打造東南沿海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04/冶金新材料產業
以中銅東南銅業為首,先後引進正威寧德電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城項目、寧德福浦銅精深加工項目、嘉元銅箔項目、東僑鋰電銅箔項目等。
重點發展電子工業用銅、銅箔、銅杆、銅帶等精深加工業,推進複合材料和電子工業用銅、高精銅帶管等產品規模化發展,努力打造銅精礦貿易、冶煉、深加工、循環產業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著力打造東南沿海最先進的銅產業基地。未來有望成為寧德第四個千億產業集群。
目前四大主導產業在寧德形成了高度融合的「生態系統」: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不鏽鋼原材料紅土礦中的鎳、鈷是鋰電池的重要材料,銅產品又是汽車和鋰電池製造所不可或缺的。
在全球新能源蓬勃發展下,在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帶動下,全球新能源之都正在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