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都有哪裡(西安都市圈是個什麼圈)
2023-08-06 15:44:56 2
日前
省政府官網
正式公布《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
↓↓↓
《規劃》全文由前言和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優化都市圈發展空間格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高效協同創新生態圈、促進都市圈產業分工協作、協同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共同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共同推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實施保障十二章組成。
建設西安都市圈
對區域經濟布局與發展尤為關鍵
↓↓↓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中多次提及西安要發揮兩個作用:發揮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發揮西安龍頭作用。
此外,《規劃》明確,西安市要切實發揮龍頭作用,牽頭制定具體行動計劃和專項推進方案,把《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在實處。同時,《規劃》支持西安市牽頭建立都市圈各市 (區)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和一體化發展辦公室,形成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研究落實《規劃》實施的重點任務、重大改革、重大項目。
西安都市圈
是個什麼圈?
小布帶您先看下
規劃範圍和目標
↓↓↓
規劃範圍和目標
《規劃》指出,規劃範圍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鹹新區),以及鹹陽市、銅川市、渭南市三市部分區縣,楊凌示範區,面積2.06萬平方公裡,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3萬億元。
規劃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非省會功能有序疏解,西安—鹹陽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周邊城鎮發展水平和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城市間同城化協調發展機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
到2035年,現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
西安在《規劃》中
有哪些定位?起到什麼作用?
《規劃》還將推動、支持西安
做些什麼事?
小布帶您一起看看
↓↓↓
「一核、兩軸、多組團」
空間格局
《規劃》明確,都市圈突出西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其他中小城市比較優勢,形成「一核、兩軸、多組團」的發展空間格局。
一核:
核心區引領
推進都市圈核心區率先實現同城化
都市圈核心區主要包括西安市中心城區,即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長安區(不含秦嶺生態保護區),鹹陽市主城區,以及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
推動西安中心城區瘦身健體
有序疏解中心城區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基地等功能與設施,以及過度集中的省市級醫療、教育、體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加強金融商務、數字經濟、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植入,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加快建成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保護城市歷史文脈,嚴禁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挖湖造景,嚴禁侵佔風景名勝區內土地,嚴禁隨意拆除老建築、砍伐老樹,加強城市照明節能管理。
全面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
大力發展以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實體經濟,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增強金融、研發等高端服務功能,培育壯大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平臺經濟等。
持續推進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
加強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高新嘉會坊等「夜長安」地標性聚集區建設,優化消費空間布局,營造現代時尚的消費場景,培育創建西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和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
加快西安一鹹陽一體化發展進程
發揮西鹹新區引領和紐帶作用,在都市圈率先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積極推動市政、能源、信息等對接聯網。
優化西鹹新區各新城與西安各大開發區產業發展格局,合理引導產業集群發展,打造一批協作配套、聯繫緊密、特點鮮明的產業功能單元和生態圈。
不斷完善西鹹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構建以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兩軸:
推動形成東西、南北兩條發展軸
東西向發展軸
依託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交通大通道,發揮西安龍頭引領作用和鹹陽、渭南、楊凌、興平等城市支撐作用,構建東西聯通都市圈各功能板塊和節點區域的經濟發展軸。
助推西安與渭南加速融合發展。
推動西安與鹹陽相向發展、一體化發展,實現城市功能全方位對接。
推動西安與楊凌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核心區,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範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
南北向發展軸
依託西延高速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大通道,發揮西安核心輻射帶動作用,增強高陵、閻良等節點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形成高效串聯西安、渭北和銅川的南北向經濟發展軸。
鼓勵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等國家級開發區「走出去」,創新「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發展模式。
多組團:
推動重點功能組團發展
富平閻良組團
在統一土地規劃管理、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積極承接航空製造、新材料、食品加工、大數據和雲計算等產業轉移。
高陵涇河新城三原組團
推動西安經開區與三原高新區、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協同發展、一體布局,培育形成以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千億級產業發展功能組團。
西鹹新區空港新城鹹陽經開區組團
推動西安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鹹陽臨空經濟帶實現錯位互補、有機融合、一體化發展,共同做大航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位造業、臨空高端服務業等產業體系,打造全省產業發展新平臺。
楊凌武功周至組團
立足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種子、現代農業、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物流電商等特色優勢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農業特色板塊。
優化西安主城區與該組團的交通網絡連接,更好適應快速通勤需求。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規劃》明確:
建設1小時通勤圈
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進西安至鄂爾多斯、西安至重慶、西安至十堰等高速鐵路規劃建設,加快完善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骨幹網絡。
加快西安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推進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提質增效。
推進西安東站規劃建設,促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
優化提升都市圈公路網,規劃啟動西安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三環十二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
加快建設鄠邑經周至至眉縣、西安外環高速東段等項目建設,加快京昆、包茂、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能改造,提升通道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210國道、211國道、312國道等西安周邊國道過境環線建設,加強與城市道路有機銜接,合理布局進出城道路,構建結構合理的城市群交通網絡。
高水平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加快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高標準建設綜合換乘中心。
優化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航線網絡,發揮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第五航權功能作用。
支持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推行異地候機等服務,加大城際機場大巴開行力度。
完善都市圈物流體系,加強西安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規劃》明確:
建設數位化都市圈
推進西安國家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國家級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區等建設。
推動西安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擴容。
《規劃》明確:
建設智慧化都市圈
加大北鬥系統在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勘察測繪、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領域應用,構建北鬥衛星應用服務體系。
《規劃》明確:
提升現代能源資源
保障能力
推進西安東、西安西750千伏變電站以及滻灞、曲江等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
加快西安城區110千伏變電站布點,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
推進西安液化天然氣 (LNG)應急儲備調峰、天然氣高壓外環工程建設。
優化黑河供水、引漢濟渭南幹線等輸水管線。
推進鬥門水庫、荊峪溝水庫等一批供水、防洪和生態補水功能水利設施建設。
資料圖
構建高效協同創新生態圈
重點在西安、西鹹新區和楊凌示範區布局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陝西實驗室體系。
統籌西部科技創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學園等資源,打造都市圈科技創新聚集區。
加快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
深化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推進大學科技園建設,培育壯大西北工業大學翱翔特色小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來農業研究院等創新轉化平臺。
西工大翱翔小鎮資料圖
促進都市圈產業分工協作
依託西安市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寶雞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發揮頭部企業帶動集成作用。
發揮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引領示範作用,創新「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建園方式。
支持西安等符合條件的城市開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
支持西安申報設計之都。
加快銅川、西安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建設。
創建西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推進西安、鹹陽、渭南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支持西安打造世界賽事名城。
2021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
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產業創新發展能級,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高端製造、銷售服務等產業。
加快西安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協同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
全面推進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
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中歐班列跨境電商集結中心。
加快西安國際港務區國家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建設。
高水平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推進西安國際仲裁中心建設。
加強與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西安國際保護中心、絲路沿線城市廣播電視媒體協作體等合作。
推動西鹹新區建設國際合作園區。
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鹹陽臨空經濟帶建設與產業布局。
支持空港新城申報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推動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圍繞貿易便利化,開展航運服務、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等先行先試。
研究設立西安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
推動西安、渭南、洛陽、鄭州深化交通互聯、產業互動、要素流通,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
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加快推進滻河雁鳴湖、灞河廣運潭、涇渭溼地等溼地建設。
加強西安、鹹陽等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
加快西鹹新區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
推廣西安市「名校 」經驗,推動西安、鹹陽、渭南、銅川、楊凌等地高等學校開展聯合辦學。
推動西安主城區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協同發展,採取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等形式,建設西安未來醫學城。
鼓勵臨潼區、銅川市等地依託地熱、生態、中藥等優勢資源建設康養服務基地。
推動西鹹新區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加快西安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試點工作。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系統開展西安大遺址考古與研究。
推進西安「博物館之城」建設。加快碑林博物館改擴建。
建立鄠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建立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加強西安、鹹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推進鹹陽秦文化、曲江唐文化、臨潼秦文化、西鹹漢文化等文化空間優化和歷史街區建設。
加強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舊址、 西安事變舊址群、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照金革命舊址、葛牌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等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
支持西安市打造旅遊樞紐城市。建立西安都市圈智慧旅遊信息化平臺。
提升曲江新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西安文化科技創業城產業園、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等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
加快西安高新區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推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陝西西鹹接合片區各項試點。
有序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積極發展家庭經濟、個體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態。
設立西安都市圈
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
創新跨行政區經濟管理模式
在統一土地規劃管理
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方面
開展先行先試
西安都市圈
「圈」出了區域間的融合發展
也將促進西安快速發展
一起期待未來的
西安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