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最美的詩句(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望廬山瀑布)
2023-07-07 18:41:20
編者按
媒體作為傳遞主流價值的「信使」,擔負著承載文化、引領價值、成風化人的使命。我們希望找到符合當代審美、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古」與「今」的對話,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民日報》假日生活版開設了「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欄目,欄目刊登的稿件以詩詞景物、意境為線索,將古典詩詞賞析、文化背景普及與山水遊記寫作、個人情感抒發等有機結合,呈現一種「沉浸式詩詞賞析」的效果,成為《人民日報》上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喚起萬千讀者的情感共鳴。
作為集萃與延展,與欄目同名的《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一書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本書選取 30篇文章,分為「山嶽篇」「登樓篇」「臨水篇」「勝跡篇」「尋古篇」等五個部分,並充實詩詞賞析與地名介紹等內容,力求引領讀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詩詞的精華與魅力。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山嶽篇中的「望廬山瀑布」。

詩詞小注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遍觀祖國的名山大川,把它們獨到的特色,用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段表現出來。這首詩在寫作上,有誇張,有比喻,語言清新自然,淺顯生動,短短28個字,把瀑布寫活了,寫絕了,不但使讀者看到了廬山瀑布,也看到了遊人對瀑布的驚嘆,甚至還能聽到飛湍瀑流的喧豗聲。《望廬山瀑布》一組二首,另一首是五古,「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二句,為與此詩共傳千古的狀寫瀑布的名句,均妙在於壯闊中見空靈。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趙其鈞品鑑道,「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其一)!所以這「掛」字也飽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詩意旅遊
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公裡,寬約10公裡,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 級旅遊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廬山奇秀,突出表現在險峰、幽谷、瀑布、雲霧等類型的景觀之中。詩人白居易曾這樣評價廬山的美:「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千年來,這句名言成為中國人對廬山眾口皆碑的評論。


身臨其境
匡廬奇秀甲天下
吳齊強
在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廬山的1.6萬餘首詩詞中,這首詩堪稱經典。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25歲,夏遊廬山,作《望廬山瀑布》。詩言志。形象雄偉,氣勢磅礴,不僅展現出詩人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更是盛唐氣象的文化折射。

聳立長江邊、緊傍鄱陽湖,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山路彎彎,一彎接一彎,沿途有美景可觀,倒是省去不少提心弔膽。
廬山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群,被譽為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廬山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 米,未見其面,早聞其聲。
李白詩中所描繪的瀑布,就是著名的廬山開先瀑布。它是同源異流的東西兩瀑。東瀑自鶴鳴、龜背兩峰之間奔流而出,由於受到兩崖窄隘迫束,瀑布跌落過程中,水流散開,形若馬尾,故名馬尾瀑。西瀑自黃巖山巔傾瀉下來,跌落在雙劍峰頂的大龍潭中,再繞出雙劍峰東,緣崖懸掛數百丈,名黃巖瀑,漸與馬尾瀑合流經青玉峽狂奔至龍潭中。在陽光裡,瀑布水面泛著銀光點點,蔚為壯觀。那瀑布水跌落過程中,濺激起的無數水花雨霧,則經山風吹拂,化為陣陣煙雲,隨風飄入雲際。

李白將廬山瀑布寫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其實,一年四季,廬山美景不斷。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些詩篇與《望廬山瀑布》一樣家喻戶曉,成為中國詩歌中的極品,也讓廬山蜚聲海內外。



延伸閱讀
題西林壁
〔宋〕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順 道 遊
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有70% 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內,其餘20% 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饒市境內,10% 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內。匯集贛江、修河、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九江市湖口縣城注入長江。
鄱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隻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冬。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隻,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來源:人民日報出版社《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