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成都(川觀深度雙減)
2023-07-08 05:11:39 1
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成都?川觀新聞記者 李寰 鄧翔灃今年7月,成都市被列為全國「雙減」的試點城市之一,成都市教育部門也對培訓機構「重拳出擊」按照要求,自2021年7月中旬開始,成都各區(市)縣不得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從7月20日「雙減」文件印發開始,成都市各校外培訓機構就不能再在國家法定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培訓了同時要求,如果培訓機構已經收取了這些時間的培訓費用,必須無條件全額退還同時,教育部門還組織了「回頭看」,尤其是針對在校教師有償補課實行「零容忍」「雙減」之下,教育培訓機構如何轉型?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家長如何減少焦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成都?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成都
川觀新聞記者 李寰 鄧翔灃
今年7月,成都市被列為全國「雙減」的試點城市之一,成都市教育部門也對培訓機構「重拳出擊」。按照要求,自2021年7月中旬開始,成都各區(市)縣不得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從7月20日「雙減」文件印發開始,成都市各校外培訓機構就不能再在國家法定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的培訓了。同時要求,如果培訓機構已經收取了這些時間的培訓費用,必須無條件全額退還。同時,教育部門還組織了「回頭看」,尤其是針對在校教師有償補課實行「零容忍」。「雙減」之下,教育培訓機構如何轉型?學校如何「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家長如何減少焦慮?
成都教育部門重拳出擊:嚴格規範課外培訓機構
成都市被列入全國首批「雙減」的試點城市之一。日前,成都市出臺政策,嚴格落實「三個不得」要求:培訓機構不得在學校正常行課期間組織學員補課;平時線下培訓時間不得超過晚上8:30(每課時不超過45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線上培訓不得超過晚上9:00(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
除了國家的「規定動作」之外,成都還組織專門力量,成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回頭看」工作組。從8月至12月底,還將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及新聞媒體記者等擔任「觀察員」,對培訓機構治理實施社會監督。工作組將採用「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全面清理和取締無證無照、有照無證但又實施學科類培訓的「黑」機構成為行動的重點。「回頭看」行動還將重點打擊在職教師違規補課。教育行政部門將把學校在職教師違規補課、在機構從事有償補課、機構聘請無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開展培訓等違規行為,作為治理的重點,嚴肅查處該類違規行為。培訓機構如果聘用在職教師違規補課,一經查實,可直接吊銷違規培訓機構的辦學許可證。同時,對違規教師視情節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和開除等處分,同時扣減績效、沒收違規所得、取消榮譽、降職降級、取消教師資格等處罰。
據成都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雙減」措施的關鍵是提高校內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提高作業質量和規範考試管理,讓學校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課後服務更好滿足學生需求。通過建立課後服務準入制度、課後服務資源庫,引入校外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和行家裡手,支持和豐富中小學課後服務,從而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針對課後服務,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統籌安排教師工作和休息。」該負責人介紹,為了將「雙減」落實到位,成都教育部門將有配套的舉措,比如實施「雙提」工程,進一步提高初中畢業生普高升學率、大力提升中職學生升入高校的升學率。完善指標到校生政策,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比例。推動區(市)縣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工程,實施優質學校培育行動,落實「精準扶薄」,到2025年,每個區(市)縣至少有1所省一級示範高中,中小學優質學校覆蓋率達到70%。
據了解,四川省也率先在全國建立了省級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臺,探索建立教育部門、培訓機構、家長、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風險防範機制,通過管理端、機構端和家長端,提供機構情況、培訓內容、課程設置、收費標準、教師和學生信息、年檢年審、風險預警等多項功能,實現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目前,平臺註冊培訓機構11000餘家,錄入培訓教師3萬餘人,錄入參訓學生90餘萬人。
培訓機構進入「過渡期」:
周末課程變為周中進行,不少機構布局素質教育培訓業務
「所有的培訓課程都進行了調整,從原來的周末班轉為了周中進行。」8月20日,記者聯繫上成都市「快樂數學」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秋季課程已經全部調整到周一至周五授課,時間為18:30分至20:30分。「順為教育」也向家長發出告示,原來的周末班取消,課程時間調整至周一至周五的放學時間。
「雙減」政策落地,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記者調查了解到,在「雙減」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暑期班紛紛停業,進入「過渡期」。如何過渡、如何轉型,成了當前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思考的主要問題。
近日,記者走訪了成都幾家大型的培訓機構,以前一到暑假期間,學科類培訓機構都是門庭若市,而這段時間,新東方、學而思、丹秋名師堂等機構都已經「閉門謝客」,據上述機構的負責人介紹,機構正在調整秋季課程的授課內容以及授課時間;成都學而思培優相關負責人表示,原來的周末課程全部調到了周一至周五課後時間,上課時長為2小時。
「政策出臺後,極大影響了續課率。」新東方成都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不少家長仍在觀望後續政策落地實施的細則,並且擔心出現像其他機構一樣圈錢跑路的情況,所以很多老顧客並未選擇續課。記者了解到,該校今年秋季就不再開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課程,改為周中學校課後授課1小時線下課和周末1.5小時錄播課兩種形式。
與此同時,部分校外機構已經開始進行業務調整,嘗試向非學科類素質教育轉型。記者查閱成都本土培訓機構丹秋名師堂官方微信號發現,8月7日、8月9日起該機構眉山與樂山培訓點相繼停止對外招生以及提供學科輔導等相關教學服務,將集中辦理退費手續。與此同時,丹秋名師堂已經開始布局素質教育培訓業務:8月11日,丹秋教育集團與湖南一書法培訓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啟動書法培訓項目。
此外,根據「雙減」意見要求,嚴禁聘用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記者了解到,VIPKID在其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8月7日起,不再售賣境外外教的新課包;8月9日起,不再對老用戶開放涉境外外教的課程續費。同時即將上線「VIP成人課」「雙語非遺文化素養課」等素質教育培訓業務。
然而,對於部分非大型培訓機構來說,眼下正在經歷「生死攸關」的「寒冬」。「本來今年暑假已經招收了近300人的學員,政策出臺後立即暫停授課,後續該如何處理還在商議中。」高新區某家小型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打算轉為非學科類培訓,例如藝術、體育等,但目前在職的教師該何去何從、此前積累的「熟客」是否「買帳」等問題還待思考與解決。
作為教培行業的工作者,王女士在短短1個月內經歷了所在公司倒閉、再進入新培訓機構的變化。據了解,王女士此前在一家全國連鎖機構工作,主要教授初中階段學科類培訓課程,該公司於7月底宣布倒閉。「目前所在的公司主上一對一高中英語,小班課非常少,正在考慮轉型。」王女士表示,作為教培行業的一員,她個人比較好奇政策後續將如何落地、如何實施,害怕遇到「一刀切」的情況,對就業產生太大影響。
「雙減」政策之下學校家長怎麼做?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很多家長都在焦慮,沒有了培訓機構,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保障?
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如何「提質增效」?
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校長賴晗梅是一名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教育者,她說,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國家對此次「雙減」的力度是空前的。學校教育是通過「五育並舉」,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通過「雙減」,讓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賴晗梅說,很多培訓機構是以超前學習、超大綱學習、反覆訓練的方式讓學生獲取高分。有的培訓機構花了大力氣研究考試出題上,因此有些上了培訓機構的學生從考試分數上來看的確很「華麗」。但殊不知,這是以損失學生思維品質為代價換來的。特別是有的同學在培訓機構提前學習了部分知識,於是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分散,這樣的學習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國家規範培訓機構,表明了要還教育「一片淨土」的決心。這也是減少家長焦慮的重要舉措。賴晗梅說,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培養的是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閱讀思考能力,運動鍛鍊的能力,凡是具備了這些能力的學生,上了高中之後更有後勁,這是經過了無數現實的案例得到的科學結論。因此,如果以消費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學習方法為代價的方式並不可取。
一定會有家長擔心,如果孩子不上培訓班了,學習成績如何跟得上?在成都市川大附小校長劉晏看來,學校教育應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戰場」,培訓機構應該作為補充,家長不應該本末倒置。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只是人生成長曆程中的一個瞬間,因此對於學生的評價應該是立體的、多維度的。不能以一紙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因此,分數不是學生成長的全部,家長不應該過於「神話」分數的高低。成都市棕北小學校長徐映說,義務階段的學習對於一個學生的成長來說,只是人生中一個短暫的階段,家長在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為一輩子幸福奠定基礎的。
也有家長會問,減負之下,學生還要不要學習?前段時間,上海出臺規定,英語將不再納入小學階段期末考試的範疇。期末考試不考了,是否意味著英語學習並不重要?
新東方英語培訓負責人表示,減負並不是不讓孩子們學英語了,而是適當降低他們的學習壓力,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下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可能更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還能促進全面發展。因此,減負並不意味著「不學」,而是更科學地學習。
「減負」之下,課堂質量更加關鍵。青羊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作業質量、提升課後服務質量」是每個學校下一步的重點。老師應該做到「應教盡教」,保障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在控制作業總量的前提下,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根據學生年齡、個性特點和學習規律,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堅決落實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1小時;初中階段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應控制在1.5小時以內;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學生每天的書面作業總量不得高於平時作業量的要求。堅決杜絕作業只布置不批改、作業批改方式隨意、作業評價方式單一或無針對性的現象,做到講必練、練必閱,閱必評、錯必糾。
賴晗梅建議,針對每個學校的「奇才」,教育局可以制定一份「名錄」,並給予個性化的培養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