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十屆六次會議精神研討發言(評論緊扣兩個轉型)
2023-07-07 20:01:51 2
緊扣「兩個轉型」 催生城市蝶變
——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學習體會之三
克拉瑪依日報評論員 唐躍培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很清楚,「兩區建設」是我們克拉瑪依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定位;「一主多元」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兩區建設」的載體和支撐。那麼,我們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兩區建設」的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我們又應該抓住什麼重點工作去化解主要矛盾呢?
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是新發展階段的經濟規模需求與經濟體量太小的矛盾嗎?雖然我市的GDP這些年在自治區各地州市的GDP排名中不靠前,但是,我市的人均GDP在全國各城市的排名中依然位列前茅。也就是說,我們克拉瑪依的GDP總量雖然在新疆各地州市的排名中已不佔優勢,但我市的人口少,相對於不足50萬人的人口規模而言,我市的經濟規模、經濟總量並不小。
是新發展階段對經濟發展質量、發展檔次的要求與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矛盾嗎?雖然我們克拉瑪依的經濟發展還遠遠不能說已經是高質量的發展,但作為全疆唯一的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科技創新在我市經濟發展中早已發揮了主角的作用,相對於新疆大多數地州市乃至全國不少地州市而言,我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質量也不低。
那麼,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已經反覆提到,克拉瑪依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在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中,與非資源型城市相比,我們面臨的是雙重壓力。非資源型城市面臨的主要是發展的壓力,只需要放手推進已有產業和新選產業的發展,拼命做大做強做優就可以了,但我們既面臨著發展的壓力,又面臨著城市轉型的壓力。如果只有發展的壓力,我們克拉瑪依的石油石化產業正如日中天,拼命做大做強就可以使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加。但是,這樣的發展又會不斷把城市推向「礦竭城衰」的宿命,給城市留下巨大的危機,所以我們在拼力發展的同時還必須直面城市轉型的壓力,力爭儘快擺脫城市對石油石化產業的過度依賴。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克拉瑪依在城市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應該是發展與轉型的矛盾。我們既要推動以石油石化產業為主的各類產業的大發展,奮力做大經濟規模,又要推動產業結構的實質性改善,不斷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們既不能單純為了發展而不管所發展產業的類型,也不能單純為了轉型而人為抑制傳統優勢產業的發展勢頭、硬性調整產業結構。也就是說,只有把發展與轉型的關係處理好了,科學把握兩者之間的平衡,我們克拉瑪依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兩區建設」才能成功。
那麼,處理好發展與轉型關係的主要抓手在哪?主要著力點在哪?
在5月24日召開的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市委書記趙文泉明確提出,要緊扣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兩個轉型」開展工作。
產業結構轉型與能源結構轉型這「兩個轉型」,就是處理好發展與轉型關係的主要抓手、主要著力點。
說到產業結構轉型,相信關心克拉瑪依發展的人都早已耳熟能詳,因為這是資源型城市向綜合型城市轉型的關鍵點、必修課。從本質上講,產業結構改善到合理的比例,城市轉型就成功了。放眼全球,轉型成功的資源型城市並不多,這充分說明了產業結構轉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對一座城市而言,到底什麼樣的產業結構才是合理的?實際上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比較明確的兩個共識是:依靠不可再生資源的開採、加工而發展的產業在整個城市的產業結構中佔比不能太大;第一產業的比例也不能太大。也就是說,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應該是城市的主導產業,但第二產業中資源型產業的比例要適當。
那麼,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例又應該是什麼樣才合適呢?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對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而言,第三產業的比例應該略大於第二產業才更有利於整座城市的發展。而對克拉瑪依這樣的中小城市而言,第三產業的佔比不一定非要超過第二產業,特別是考慮到克拉瑪依作為新型工業化城市的特點,可能就更應如此。
經過二十多年的轉型探索,我們克拉瑪依的產業結構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僅僅從2016年到2021年,我市三次產業的佔比就已從0.6∶78.5∶20.9改善為1.5∶70.5∶28。但是相對於城市轉型的要求而言,這顯然還遠遠不夠。不夠在哪裡呢?一個是第三產業佔比太小,另一個是在第二產業中石油石化產業佔比太大。
因此,我們克拉瑪依的產業結構轉型,一是要加大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力度,二是要加大第二產業中非石油石化產業發展的力度。
怎樣加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力度?去年9月25日,市委書記趙文泉在我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說,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引導和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推動現代服務業同石油石化產業、先進位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圍繞油田勘探開發,積極布局物探、鑽完井、測錄試、油田生產和油田工程等技術服務業;要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培育發展養殖、健康、育幼、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的多樣化需求。這就是我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向與具體內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24日召開的自治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明確要求把克拉瑪依建設成區域性物流樞紐。在安排外貿轉型升級工作時,馬興瑞書記又明確提出,鼓勵烏魯木齊重點面向中亞國家開展數字貿易及服務外包業務,推動克拉瑪依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顯然,在自治區的發展全局中,我們克拉瑪依在商貿物流、服務外包上都面臨服務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必須牢牢抓住。
那麼,在第二產業的發展中怎樣加大非石油石化產業的比例呢?我市近年來積極推進的自主可控高端石油智能裝備製造、特種車製造、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產、新材料生產,這些領域都大有可為。
在抓緊產業結構轉型的同時,為什麼又要緊抓能源結構的轉型呢?
首先,能源結構的轉型是國家實施「雙碳」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由此,「雙碳」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實施「雙碳」戰略,必須逐步減少對使用過程中必然排放二氧化碳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費。
同時,我國的原油進口量已超過總需求量的70%。在當今地緣政治日益複雜的形勢下,這種狀況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造成很大的困難,迫使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逐步減輕對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
其次,能源結構的轉型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第一,我們必須實施「雙碳」這一國家戰略,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為克拉瑪依人營造更加綠色的生存環境。第二,我們克拉瑪依所處的區域有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的良好條件。第三,我們要加大第二產業的非石油石化產業佔比,新能源的生產是一個既擁有資源又擁有市場的優先選項。
那麼,克拉瑪依能源結構轉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就是由以油、煤、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費、開發為主,向以油、煤、氣等化石能源和氫、風、光、核、生物能源、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綜合開發、消費轉變。
對一座城市而言,能源結構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這座城市所生產能源的結構,二是這座城市所消費能源的結構。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講,我們克拉瑪依的能源結構都是比較單一的,傳統能源幾乎一統天下。
我市近年來每年的能源消費總量大約為1400萬噸標準煤,主要消費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三大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費只有1%左右,幾乎微不足道。有供給才有消費,我們以消費化石能源為主,並不是我們不願意消費新能源,直接的原因是我們的非化石能源生產還處於萌芽狀態。沒有生產、沒有供給,拿什麼來消費?也就是說,我們生產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氣這類化石能源,新能源還沒有走上前臺。
所以,我市的能源結構轉型,首先是能源供給側的轉型,要在加大石油、天然氣開發、生產力度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的生產。在加大新能源生產的同時,相應加大新能源消費的力度。
對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安排:第一步,加快增量配電網併網工作;第二步,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示範項目以及綠電產業園區項目發電運行並提升智能化調節能力;第三步,建設「沙漠戈壁荒漠」國家大型綜合性新能源基地;第四步,打造以新能源為支撐的新型資源型城市,建成全國典型「雙碳」示範城市。在實踐中,近年來,不少新能源項目已在我市紛紛落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油田公司作為駐克拉瑪依的最大油氣生產央企,在今年6月2日召開的第五屆職代會上,明確把「建成世界一流兩千萬噸綜合性能源公司」作為未來的奮鬥目標。在奮鬥目標中把「現代化大油氣田」改為「綜合性能源公司」,意味著新疆油田公司今後在生產油氣的同時,將向新能源領域強勢進軍。公司黨委明確提出,在未來五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油氣生產實現原油近零消耗,新能源業務佔比達到10%。6月30日,新疆油田公司與國家電投廣東電力有限公司、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克拉瑪依龍達家寧售配電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烏爾禾區70萬千瓦風光發電合資合作項目,新疆油田公司的新能源業務從此正式揚帆啟航。
產業結構的轉型與能源結構的轉型,對我市而言是緊密相連的。產業結構的轉型必然要求能源結構轉型,能源結構不轉型,第二產業中非石油石化產業的佔比就很難提高,產業結構的改善就很難實現。同時,能源結構的轉型必然極大地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新能源生產、消費力度的加大,不僅會增大我市的經濟總量、有效改善第二產業自身的結構,而且會極大地促進相應的第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大經濟總量,改善產業結構。
因此,只要我們緊扣產業結構轉型與能源結構轉型這「兩個轉型」開展工作,我們就有條件協調好發展與轉型的矛盾,贏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的雙豐收,我們就有希望促使克拉瑪依儘快蝶變為經濟實力雄厚、產業結構優良的綜合型城市!
來源:克拉瑪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