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嶽飛故事背景(看完電影滿江紅熱血沸騰)
2023-07-07 21:00:59 2
#頭條創作挑戰賽#
今天去電影院看完了電影《滿江紅》,電影演的是在南宋紹興年間,嶽飛死後第四年,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者被人用刀刺死,死在秦檜駐地,金人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案件的背後隱藏著一場更大的陰謀。局中有局、險象環生,一夜之間風雲變幻,各方勢力暗流湧動……
《滿江紅》無論從演員到劇情到立意,都很不錯。到片尾時讓人忍不住跟它一起吟誦《滿江紅》,再一次重溫經典,心靈深處如同掀起萬丈波濤,久久難以平靜。嶽飛的浩然之氣深深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嶽飛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將會永遠激勵著每一個國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
而真實歷史中的嶽飛是什麼樣的?又有什麼事跡?讓大家如此的讚揚和佩服呢?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是歷史背景:
1125年:北宋聯金滅遼,金國伐北宋,宋徽宗遜位,宋欽宗即位。
1127年:金國二伐北宋攻破東京開封,俘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即嶽飛滿江紅中的靖康恥。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嶽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自己24歲的那年,北宋都城開封被攻破,皇帝被金國俘虜。之後宋朝被迫南遷,建立了當時的南宋,可以說嶽飛所處的年代正是國破家亡的時期,因此嶽飛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同年宋徽宗其他的兒子都已被金兵擄走,趙構成為宋朝唯一可以繼位的人選。於是,他沒有爭議地在南京應天府即如今的河南商丘登基做了皇帝。從此開創了南宋朝。
南宋初期,形勢複雜。此時朝野上下要求抗金恢復山河的呼聲很高。而趙構的地位不穩。這時的他,心裡是很矛盾的。他一方面怕不順應民心,自己會被立馬趕下臺去,另一方面擔心如果打敗金國,那麼宋徽宗等兩位皇帝一旦回朝,他趙構也要被趕下臺來。這一矛盾始終困擾著他,多年後最終讓他指使秦檜殺害了抗金金將嶽飛等人。
在這政權初期,趙構迫於當時輿論形勢,抗金派領袖李綱當上宰相。這在趙構內心矛盾的作下用,但不久就罷免了李綱,重用了奷臣汪伯彥及黃潛善等小人。他們一起合計後,放棄了中原大片河山,把都城從應天府遷移到了揚州。
公元1129年2月,金兵攻打南宋此時的都城揚州。趙構狼狽中渡江,後達杭州。此時他雖然一心求和,但輿論壓力甚大,不得已罷去汪伯彥及黃潛善等奷臣。恰巧此時大將苗傅和劉正彥等人發動了兵變。叛軍殺死趙構寵信的王淵及其他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了位。
不久後,文官張浚各呂頤浩及武官韓世忠、張俊及劉光世起兵打敗了叛軍,趙構得以「復闢」再當皇帝。
下面再看看嶽飛的事跡:
公元1120年,嶽飛18歲,宋金達成著名的「海上之盟」,約期滅遼;同年,真正撼動宋朝穩定的方臘起義爆發。對北宋實力造成了較大削弱。
公元1121年,嶽飛19歲,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同年被平定。
公元1122年,嶽飛20歲,童貫終於騰出手來奔赴河北,攻打北遼(此時大遼已土崩瓦解,其殘存勢力建北遼)。
嶽飛的故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嶽飛的4次投軍——有心報國,無力回天
嶽飛先後4次投軍,可以說是造化弄人,也可以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第一次投軍:嶽飛第一次投軍隸屬於抗金名將劉韐,本來幹得好好的,卻遭遇了父親嶽和的去世,嶽飛為守孝而離開軍營。
第二次投軍:金宋戰爭爆發,嶽飛再次投軍,結果被第一代女真騎兵擊敗,嶽飛靠突圍才保住一命回到家鄉。
第三次投軍:回家後,嶽飛再次投軍,隸屬於武翼大夫劉浩,先後立了一些功勞,做了一個下級軍官。可是接下來他幹的一件「傻事」直接讓他被開除軍籍。就是向宋高宗上了一道怒斥奸臣、力主北伐的千言書,結局可想而知。不過我認為,這是一種擔當。
第四次投軍:失望之極的嶽飛最後以白身加入了河北抗金前線,隸屬於抗金名將——王彥,直到遇到宗澤,他才真正在南宋軍界站穩腳跟。
這4次投軍經歷雖然曲折,但給了嶽飛足夠的膽氣和閱歷,為他日後的騰飛打下了的鋪墊。
金國金兀朮大舉進攻江南時,嶽飛和韓世忠給了兀朮沉重一擊,嶽飛趁機收復建康,將金軍徹底趕出江南。隨後嶽飛又剿滅了江南的諸多遊寇,憑藉這一系列功績,嶽飛再次進入趙構的視野,趙構龍顏大悅,特賜「精忠嶽飛」錦旗給嶽飛,並給嶽飛增兵。這就是「精忠嶽飛」的由來,嶽家軍也迎來一次大規模的擴軍。
接下來,嶽飛的事業開始真正騰飛。當時金朝立的傀儡政權「偽齊」攻下了襄陽附近的六郡,對長江中遊防線構成巨大威脅,嶽飛主動申請收復襄陽六郡。獲批後,嶽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復襄陽六郡,成為大宋荊襄防區的主將(節度使兼制置使),嶽飛因此成為大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者,此時他才32歲。
嶽飛的3次北伐——強悍的嶽家軍
也就是從嶽飛建節起,他就逐漸打造了一支「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鐵軍,就是我們俗稱的——嶽家軍。
嶽家軍的規模最龐大的時候應該在7、8萬人左右,他是一支以背嵬軍為核心的由12支王牌軍組成的多兵種集合。成員很複雜,從嶽飛的相州班底到河北義士,再到各地匪軍,還有朝廷的官軍。但他們在嶽飛手裡就是一支無敵之師,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第一次北伐:公元1136年,為打擊偽齊軍,張良的後代張浚(據張氏宗譜記載)主持北伐,嶽飛的母親恰好在這時去世,嶽飛被強行從守孝期拖出來主持襄陽路的北伐。
嶽飛連戰連捷,收復河南大片土地,可是正當他要再接再厲、繼續前進的時候,收到了朝廷見好就收的命令,第一次北伐就此打住。
第二次北伐:同年,偽齊大軍前來報復,佯攻淮西,實則攻荊襄。嶽飛在被調動的情況下,坐懷不亂,從容指揮嶽家軍擊退敵軍,並在撤退途中設伏大破追兵,繳獲大量物資,特別是馬匹,為擴充背嵬、踏白和遊奕軍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次北伐:在秦檜的斡旋下,宋金曾經休戰過一段時間,可是到了公元1140年,兀朮發動政變,扳倒了主和派的完顏宗磐和完顏撻懶(即完顏昌,秦檜的再造恩人),金宋戰事再起。
兀朮很快在順昌被南宋名將劉錡擊敗,嶽飛趁機從荊襄北伐。但從一開始,趙構的目的就是防守,嶽飛公然違抗趙構的旨意進攻,所以,這次北伐註定成為嶽飛的絕唱。
嶽飛一路勢如破竹地收復河南大片土地,一直打到離開封只有幾十裡的朱仙鎮,同時連結太行忠義社等河北、河南義軍,準備合圍開封。
兀朮一度準備北渡黃河,可是在關鍵時候,趙構的一道道班師令成了嶽飛的催命符,嶽飛被迫撤軍,從此再未北伐。
英雄的落幕——風波亭
嶽飛雖屢次違抗聖命,但他都是為了國家、民族之復興,且他對大宋立有大功,所以大家覺得趙構不會殺他。可是趙構竟連一條活路都不給我們的英雄,在將嶽飛解除兵權後,硬是給他強行安上了罪名,秘密處決。據說地點在風波亭!
嶽飛之死,嶽珂的說法是:兀朮給秦檜的書信上說:「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這也算是一種合理的解釋吧!
嶽飛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 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
而近期有報導將其作品《滿江紅》移除教科書,也是不禁令人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