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濟南幸福城市(咱們商量著辦36品味泉城文化)
2023-07-07 16:48:22 1
泉城濟南幸福城市?編者按「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為建設「為民政協、務實政協、開放政協」,濟南市政協探索創建「商量」平臺,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向群眾延伸「商量」將選擇關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題目,邀請政協委員、各界群眾、有關部門定期開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泉城濟南幸福城市?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泉城濟南幸福城市
編者按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為建設「為民政協、務實政協、開放政協」,濟南市政協探索創建「商量」平臺,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向群眾延伸。「商量」將選擇關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題目,邀請政協委員、各界群眾、有關部門定期開展。
即日起,大眾網濟南頻道聯合濟南市政協,推出大型系列報導——《咱們「商量」著辦》,根據「商量」平臺組織的活動內容,助推濟南市政協更廣泛、更充分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增進共識,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匯聚強大合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範明昱濟南報導
濟南,南依泰山,北枕黃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說濟南因泉而生、因泉而興,因此被譽為「天下泉城」。2022年7月,濟南市政協商量調研組以「品味泉城文化,講好濟南故事」為主題,深入泉水景觀聚集區、泉城文化展示區開展體驗式調研和現場「商量」。9月28日,濟南市政協「商量」暨重點提案督辦活動舉行,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部門代表圍坐一起共同商量,推動泉城文化繁榮,提升城市軟實力。
聚焦泉水文化,打造特色凸顯的泉水節
濟南,濟水之南,因水得名,也因水而興。泉水是濟南這座城市的靈魂,泉水文化是濟南城市文化的核心。
前期,有不少市民和網友圍繞「品味泉城文化,講好濟南故事」這一主題,通過「碼上商量」平臺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提出了定期舉辦泉水嘉年華,形成文旅品牌,開拓公共文化新陣地等眾多建議。
「泉城的底蘊來自泉水,文化的底蘊來自泉文化。」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認為,要想講好泉水故事,一年一度召開的濟南泉水節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濟南泉水節已經舉辦了十幾屆,但是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資源和積澱豐厚的文化寶庫,這場泉水盛宴還遠遠沒有達到像濰坊風箏節、曲阜孔子文化節和青島啤酒節那樣的知名度。」
對此,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國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濟南是一個獨步天下的泉城,確實需要有一個這樣的親泉、戲泉、與泉同樂的節慶活動,希望泉水節可以有突出的文化標籤。「比如我們可以集合泉水概念的文旅產品,像泉水宴、泉水茶、泉水浴、泉水文創、泉水遊線等等,在泉水節期間集中推薦,提高泉水節的知名度和辨識度,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泉水節和全國其他的節慶區別開來。」
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李季孝表示,目前濟南正在採用數位化的理念和技術,搞好全域的水位監測,形成監測預警系統,能使泉水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十四五」期間,濟南將全部完成166處的泉水景觀的提升打造,進一步夯實泉水文化傳承的基礎。「十四五」末,濟南將達到100萬市民能夠在家中品嘗泉水,圓泉城人喝泉水的夢。
發揚名士文化,加大對濟南名士的研究推介
濟南自古就是海右名郡、齊魯雄都,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詞人李清照……聖賢智者群星璀璨,創造了濟南深厚的文化積澱。
針對濟南如何發揚名士文化,濟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華松希望加大對濟南名士的研究、宣傳和推介的力度,尤其是漢末濟南國相曹操、大唐開國名相房玄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北宋李易安李清照、辛幼安辛棄疾、元代《鵲華秋色圖》作者趙孟頫等20個知名度較高的濟南名士。「這些名士不完全是我們濟南產的,也有外地來濟南遊學、講學、仕宦、定居的,都可以算作濟南廣義的名士。如果把這篇文章做好,那麼濟南名士多這個品牌就能發揮最大化效益。」
張曉國建議旅遊業態打造,融合人工智慧、數位化,以及AI、VR等現代技術,提升大家的參與性,打造濟南名士的展館、名士文化的街區、名士文化的園區、名士文化節慶、名士主題的遊線,開發名士的創意產品,策劃情景演藝,創新講述名士故事。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認為應從三個方面聚焦名士文化,首先是「保護好」,她說濟南目前現在大約有15處名人故居被列入文保單位,在保護好的基礎上,來活化和利用。其次要做到「挖掘好」,比如可以串珠成鏈,挖掘好名人故事,講好故事,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最後還要「弘揚好」,例如像京劇《大舜》《李清照》,這些已經通過挖掘立上了舞臺,濟南還有很多這樣的題材、素材可以挖掘塑造。
加強名城保護,對歷史建築應保盡保
作為泉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城保護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上下了很大力氣,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積極開展名城保護工作。
在現場商量時,委員們現場察看了起鳳橋、騰蛟泉、王府池子、文廟等地,在了解濟南名城文化保護工作的同時,提出了進一步的意見和建議。
濟南市考古研究院原院長李銘表示,濟南非常有特色,現在還存有雙城,一個是傳統的古城,一個是先進的近現代的商埠城。「古城現在布局比較完整,存有大量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商埠城網格化的道路是100多年前的規劃,現在看也非常先進,並且存留著大量的世界多國風格的近現代建築。這些遺存是我們城市的無價之寶,首先我們要保護這個城市完整的布局,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的原貌。再就是需要展示和利用,我建議政府對歷史建築和文物建築加大資金投入。」
「歷下區將會以一種非常敬畏和審慎的態度,去對待我們古城的改造和拆遷,珍視我們古城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前一段時間,無論是對古城的拆除或者某些小的老民房的拆除,包括對古城的修繕,我們也絕不會動用任何一臺大型機械,而且將會以純手工的方式,以工匠的精神,來重塑古城之美。」歷下區委副書記、區長楊福濤說。
「圍繞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我們將對老城區之內的13處文物申遺要素點進行保護,重要的還要進行考古,進行展示。」郅良表示,要實施好文物安全天網工程,繼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構建起文物保護的這樣一個體系,讓濟南這座千年古城能夠活起來和火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