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買機票什麼時候便宜(中秋機票價創近五年新低)
2023-07-07 14:06:42 2
(王瀟雨 攝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瀟雨 黃興利 北京報導
在經歷了一個因疫情傳播衝擊而慘澹的暑期檔之後,旅遊出行業寄望於在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總長達到十天的公共假期「回血」的美好念想,在最新的防控政策下依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9月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明確提出,從9月10日起至10月31日期間,將執行包括「倡導國慶假期本地過節,減少跨區出行」「旅客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跨省流動人員落地檢」幾項措施。
此前各地按照不同標準和政策實施的防控政策,有時會造成在跨區流動時難以預料的麻煩和混亂。「從防控標準來看更嚴了,但有個好處是全國都按照這樣的標準,只要按照相應的要求執行,至少跨省出遊不用擔心各地標準不同而無所適從,」一位國內旅行社的經營者在防控新規出臺之後與《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就地過節」與票價回調
儘管按照最新的防控思路,包括「雙節」公共假期在內的未來一個多月時間裡,長線出遊將會面臨諸如更為密集的核酸檢測頻率等限制性因素,但相比今年暑期諸如西藏、新疆等旅遊熱門地區在遊客蜂擁而至的情況下因為突發疫情而上演的返程潮相比,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通過嚴格的限制性措施對疫情進行了較為有效的控制,同時通過進一步明確旅客跨區出行所需要經過的必要程序,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長期以來對旅遊出行最大的障礙之一——各地對防疫政策的加碼導致的不確定性。
而對於一直以來出遊熱情被反覆「壓抑」的旅行者們而言,一年中最長的公共假期即將來臨之際,在繼續「原地不動」或是與頻繁核酸檢測相伴的出遊相比,相信大多數人寧願選擇後者。
但政策的趨緊顯然也對旅遊出行市場帶來了直接的影響,根據在線旅遊服務平臺去哪兒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中秋機票國內支付訂單裸票價格(不含機建燃油附加費)為556元,較暑期降低二成,為近5年來最低。2022年中秋假期為9月10-12日,處於暑假和十一黃金周之間,中秋出行以探親、短途周邊遊為主。受此影響,國內航線機票價格下降明顯。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中秋期間國內航線平均裸票價約556元,環比暑期下降二成,較2018年下降12%。
按照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在9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數據顯示,經過綜合研判,預計今年中秋節假期全國日均發送旅客約2400萬人次,同比下降32%,較2019年下降53%。
該負責人表示,受疫情形勢和各地防控政策的影響,假期群眾旅行半徑較正常時期將明顯縮短,以「郊區鄉村遊、城市休閒遊」的本地遊、周邊遊、短途遊為主,不會出現明顯的客流高峰。
需求難擋
在兩年多以來疫情對旅遊業帶來的諸多變化之中,長線旅遊和短線旅遊需求以及佔比的變化是這個行業所發生的最為顯著的變化之一。但與其他變化相比,短線遊需求的增長的主要原因顯然也是長線遊需求受擠壓所致,一位多年從事旅遊行業的人士此前在與《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坦言,「如果可以選,大部分人的旅遊目的地選擇顯然會是離日常居住和活動地方距離更遠的目的地,周邊遊和短線旅遊需求的快速增長並不是一個市場需求自然變化的反應,而是在疫情造成的特殊環境下短期的變化趨勢。」
根據航空數據分析平臺航旅縱橫發布的數據顯示,中秋小長假期間預計旅客量超10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實際旅客出行量減少近59%,比今年端午小長假實際旅客出行量減少近16%。與此同時,機票價格相比便宜了。國內航線平均票價約636元,同比去年下降近20%,比今年端午小長假的平均票價下降近29%。
數據表明,上海、北京、昆明、廣州、杭州為熱門目的地城市TOP5。其中,上海繼疫情後首次回歸全國熱門目的地第一。成都等以往熱門目的地城市明顯遇冷,旅客量大幅下跌,中秋預計旅客出行量不到去年同期實際旅客量的三成。
另一家在線旅遊服務平臺同程旅行發布的《2022中秋假期居民出行出遊趨勢報告》顯示,國內民航及鐵路客流量在小長假到來前兩天即有顯著上升趨勢,節前客流高峰預計將出現在9月9日。節後的返程客流高峰將集中在9月12日。同程旅行數據顯示,假期三天的機票價格整體呈現「中間低,兩邊高」的走勢,其中機票均價預計在9月12日當天達到假期期間的峰值。
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服務商此前發布的《2022年中秋及秋遊預測數據報告》也指出,隨著暑期以來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包括多地執行落地或到站後一次核酸放行,旅客的出行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出行信心不斷提升。儘管只有3天假期,伴隨著節日回鄉團聚潮,中秋遠程出遊需求較端午進一步被激活,攜程平臺機票搜索熱度較端午大增3倍以上。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分析,受益於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學化和精準化,中秋小長假期間居民的出行及旅遊度假消費勢有望進一步得到釋放,其中,探親及休閒度假需求構成了小長假期間的出行主力。
蟄伏與變局
旅遊出行作為被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兩年多以來與疫情防控不斷「周旋」並不斷通過改變自己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已經有了太多改變。
按照去哪兒網方面的說法,如今「盲盒式」出遊,正逐漸成為常態。當熱門旅遊目的地都具有不確定性時,用戶的出遊決策時間也被大大縮短。去哪兒大數據顯示,今年暑期遊客的平均決策周期在2-4天,當天預訂當天出發的旅遊訂單佔總預訂量的比例達到三成。
在去哪兒執行長陳剛看來,「人們旅遊的需求是存在的,只要解決隔離的問題,當地的旅遊市場就會井噴。」
即便被稱為史上最慘澹暑期的2022夏天,去哪兒網平臺數據顯示,部分熱門目的地暑期酒店預訂成倍增長,麗江、煙臺、青島暑期酒店預訂量達到今年前半年總和。烏魯木齊、拉薩、三亞暑期酒店預訂量與近3個月(4-6月)總和持平。
此外,暑期高溫持續,氣候涼爽的城市湧入大批遊客。面對今年暑期旅遊現狀,陳剛認為,「哪兒不隔離,就去哪兒。這就是現在用戶最樸素的消費邏輯。」
「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遊客是緊跟著疫情形勢走的。」陳剛提到。去哪兒大數據顯示,海南7月酒店預訂量同比2019年增長四成,新疆同比增長九成,雲南同比增長超六成。其中,新疆和雲南7月的酒店預訂量都創近4年來同期新高。
阿里巴巴旗下旅遊服務平臺飛豬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前半程跨省遊復甦態勢顯著,後半程受部分旅遊目的地疫情反覆的影響,本地及周邊遊成為主流。飛豬數據顯示,暑期高星酒店預訂量價齊升,間夜量同比去年增超40%,平均消費金額保持雙位數增長。
此外,暑期酒店消費呈現品質化趨勢。飛豬數據顯示,暑期(7月1日至8月24日)高星酒店間夜量同比增超40%,平均消費金額保持雙位數增長。杭州、北京、重慶、長沙、西安、上海、廈門、青島、武漢和昆明位列熱門入住城市全國前十。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新時代文化旅遊研究院院長吳若山表示,從市場數據看,跨省遊、本地遊均成為暑期消費熱點。長線方面,西北線、西南線熱度較高。暑期遊的後半程,因臨近學校開學和部分旅遊目的地疫情發生反覆,短距離、短時間的周邊遊、微度假需求有望加速增長。
出行距離縮短之下,居民休閒需求也呈現出消費頻次提升、消費場景多樣的特點。「短距離、低消費、高頻次的近程旅遊和本地休閒,為傳統的旅遊景區注入新內容,也讓傳統的消費場景成為新的旅遊景區。」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日前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