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視劇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2023-07-24 03:57:33 4

  「汗水溶化千層巖,風槍打通萬重山」,這是鐵道兵戰士在不同的環境中錘鍊出來的豪言壯語。「大軍打到哪裡,鐵路修到哪裡」,這是第一代鐵道兵發出的鏗鏘誓言。「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這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美帝國主義的哀嘆,也是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對鐵道兵的讚譽。

  電視劇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在這個世上,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的雙手握著和工人同樣的鐵鍬,他們的筋骨卻充斥著軍人的剛強,他們的衣服沾染的是工地上的泥漿,他們的旗幟卻在邊疆的戰場上迎風飄揚。他們的名字叫「鐵道兵」。

  手裡是雪亮的鋼刀,胯下是雄健的駿馬,馳騁在祖國遼闊的邊疆線上,當一名光榮的軍人是多少少年兒時最為真摯的夢想。肩上是閃亮的軍銜,身上是整潔的戎裝,在高高的山崗上迎風而立的偉岸身影又是多少少女春閨的夢中人。但是這一切與他們無關,只因為他們是鐵道兵。

  鐵道兵沒有清晨那一聲嘹亮的軍號,因為鐵道兵的世界是沒有白天與黑夜之分的。軍人是護衛祖國的鐵拳,而鐵道兵則是輸送養料的動脈,可能會有休息的拳頭,但是從來沒有休息的動脈。

  當七月的烈陽灼燒著大地的時候,他們背負著火似的陽光用心築路。

  當勞累的一天的人們在甜蜜的夢鄉中休憩的時候,工地的燈光下依舊散不去他們忙碌的身影。

  當七夕佳節情人們執手相望的時候,他們卻只能通過夜空中的明月傳達著隱藏在心底的思念。

  在邊關的萬裡黃沙中迎風而立,在東海的無際海水中披濤斬浪。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裡都留下過他們辛勞的身影。天南海北的施工環境養成了鐵道兵堅毅的性格,不過他們的堅毅也使得他們不善言辭,寂寞的環境壓抑著他們感性的衝動,男兒的尊嚴不允許他們留下代表著軟弱的淚水。夜空下無人的角落裡時時響起一聲撕心的吼聲,那不是離群的孤狼,那是流落他鄉的兒郎對家鄉親人最深沉的思念。寂寞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唱歌,用歌聲傳達出心中最寂寞的感情。可是世界上哪一首寂寞的歌曲能比得上這種深夜無人的吼聲?

  這就是鐵道兵,另外一個戰場上的軍人。

  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和普通的軍人一樣上戰場。軍人用手中的鋼槍面對敵人,他們則用手中的鐵鍬保衛國家。軍用物資的補給線一向是敵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鐵道兵和前線的戰士同樣用自己的鮮血來捍衛祖國的邊疆。

  和平年代,軍人享受著國人的讚譽。歸來的街道兩邊是祖國人民最熱烈的歡迎,他們的對面是無數兒童少女為他們送上的花朵。但是在歡迎的人群中又有幾個人知道戰場上有一種士兵叫鐵道兵?

  作為一名軍人要耐的住寂寞,作為一名鐵道兵更是要忍得住寂寞中的寂寞。寄情山水,陶冶情操,那是對身家豐厚的旅行者而言。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生活讓誰又有那份精力去看山看水?就算工作是在城市之中,那閃亮的霓虹燈也不會出現在鐵道兵的生活之中,圍擋之內的那方天地才是鐵道兵生活的世界。

  在困難面前,一直在默默無私的奉獻;在鮮花面前又從臺前轉到幕後。不會喊苦,不會喊累,只知道用自己手中的鐵鍬書寫自己對祖國的無限忠誠,這就是我們中國的鐵道兵。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看過一個關於鐵道兵的紀錄片,記錄的是在一九五二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朝鮮戰場上,鐵道兵在三年時間裡,把原來只有107公裡的鐵路修建到了1382公裡,而且鐵道兵修建的鐵路被譽為「打不爛,炸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美軍出動58967架次飛機,投擲炸彈190590多枚對我鐵路線狂轟濫炸,在這種情況下,鐵道兵保證了鐵路的暢通,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取得了鐵路保證。能得到這種光輝的成績,是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的鐵道兵精神,這種精神在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鐵道兵;能取得這樣的光輝的成績,是一位又一位的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鐵道兵戰士取得的,這些英雄的戰士在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鐵道兵。

  這一支英雄的部隊,在完成歷史使命下於一九八三年進行了兵轉工,退出了解放軍的行列,形成了現在的中國鐵建。而我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戰爭年代保證祖國的運輸線路,在和平年代,就擔負起了祖國的建設。如今的中國鐵建,在2006年、2007年連續入選「世界500強企業」,分別排名第485位和第384位;連續九年入選「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2006年排名全球第六;按照工程承包業務收入計算,中國鐵建自2004年起連續三年位居全國首位,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實力、最具規模的特大型綜合建設集團之一。現在的中國鐵建己經涉及到了建築的各個行業和領域,不僅修建鐵路、公路、橋梁及隧道,也參與到了工業建築和民用建築裡面,為新時期的祖國建設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在新時代曙光的照耀下,跟隨黨的步伐,改革開放,團結協作,一步步地將中國鐵建打造成今天的行業領頭羊。在建築市場陷入活難攬、事難幹、錢難賺的困境,我們的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特別需要我們繼續弘揚鐵道兵精神,把鐵道兵精神作為我們的企業精神、企業文化,作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同舟共濟,負重前行,用奮鬥過關奪隘,用科學發展破解難題。

  工程項目部都是臨時性的,做完一個工程就要奔赴下一個工程,所以要發揚鐵道兵在戰爭時期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留下的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危難時刻顯身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神。哪需要你就去哪,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與考驗,都要勇於去挑戰,在工作中不逃避、不推諉,勇於拼搏,堪當大任。

  我參加工作已經有6個年頭了,深知這種工作的工作性質是流動性大,而且只要工程開始就要到工程結束才會得到假期,所以我們要學習鐵道兵的志在四方、艱苦創業的精神。鐵道兵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哪裡需要去哪裡,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百折不撓,志在必得。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始終保持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不折騰,不抱怨,忠誠企業,埋頭苦幹。每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一想到鐵道兵精神就會覺得自己遇到的困難和他們遇到的困難

  比真是不值一提,所以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作為鐵建年輕的一代,就應該拿出鐵道兵的精神,在和平的年代中,繼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每當在工作中想到「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時就熱血沸騰,眼前的困難就不是問題了,就有了克服困難的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永遠的鐵道兵觀後感

  誠如葉元帥所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櫛風沐雨,餐風露宿,鐵道兵前無困難。」正是鐵道兵的這種不怕艱辛,吃苦耐勞的精神,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如外國評論家所說「如果說遼瀋戰役是小車推出來的勝利,那麼,最後的勝利離不開鐵路運輸線的暢通無阻。」

  戰爭有句名言叫做「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從長春到錦州一共500公裡的鐵路需要鐵道兵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建設完成,即使是沒有騷擾的情況下,這也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何況敵人的飛機不斷地在鐵路線的上空飛來飛去,這難不倒鐵道兵,為了前線的兄弟們,他們不畏艱險;為了中國的解放,他們生死無懼。

  我的家在長春,我知道長春的冬天有多冷,站在外面,手腳凍得感覺又癢又疼,風吹得渾身冰涼。但是鐵道兵在更加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奇蹟。我清晰地記得一位老前輩說「那時候就知道累,不知道什麼熱啊冷啊,一坐下就睡著了。」一句樸實無華的話,道出了鐵道兵的苦與累。但是他們覺得不辛苦,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夢想,那即是為了新中國。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驢多,吃得比豬差。」這是很多剛剛畢業的人用來調侃自己生活狀態的話。雖然有點兒誇張,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籠罩——心裡永遠是多雲轉陰。記得有位哲人曾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的。」鐵道兵們累麼?累!我們累麼?累!但是為了生活哪有人是不累,用一句土話來說:「誰家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就算是刮來的,你也得彎下腰去撿,不是麼?」鐵道兵可以為了理想,不怕苦不怕累。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工作和人生,這是一種突破、一種解脫、一種超越、一種高層次的淡泊與寧靜,從而獲得自由自在的快樂。

  還記得第一集結束的時候,有人說「全國解放了,我們是不是該喘口氣了?」我知道鐵道兵們不會歇息,因為還有更多的硬仗要打,有抗美援朝等等戰事;今天和平了,但是鐵道兵們也不會歇息,祖國交通的建設需要他們,即使他們老去,還會有千千萬萬的鐵道兵來繼承他們未完成的建設美麗中國的夢想,因為我們新一代的心中都烙下了鐵道兵的精神,我們都是鐵道兵。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櫛風沐雨,餐風露宿,鐵道兵前無困難。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