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最強的幾位人物(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人)
2023-07-23 21:32:22
一部水滸傳,在勾勒出一群替天行道、劫富濟貧英雄好漢群像的同時,也為我們揭開了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官場冰山一角。這部作品中真正做到「清正廉潔,一心為公」的官員可以說鳳毛麟角,反而是貪官汙吏大行其道。在這些人當中,一些為數不多的相對正直的官員,他們的一些不起眼的小動作與水滸英雄的個人或集體命運有著戚戚相關的聯繫。像宿元景陽穀縣知縣、東平府府尹,孟州府葉孔目等人的一些「正義舉動」直接影響決定了宋江、武松等人走上梁山道路的命運道路。在這些人中像宿太尉這種「正而不廉」的官員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宿元景在《水滸》全書中,是所有官吏中接受賄賂最多的一位。小說先後共記錄了他四次大的受賄活動。除了最後一次是宋江徵遼即將大功告成的時候,他頒恩將詔到遼國,接受遼國郎主的大批「玩好之物」。另三次均是梁山泊所贈的豐厚饋贈 這就不由令人產生懷疑:宿太尉之所以屢次為梁山泊說好話,其中會不會與梁山的這幾份厚禮有關?而白羽猜測兩者間有著很大聯繫。
《水滸》五十九回,宋江巧借宿太尉的「御香儀從紫金鈴吊掛儀仗隊,假冒身份攻克華州城。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有違朝廷法律,宿太尉身為朝廷重臣,理應加以勸阻。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性命與頭上的烏紗,而且在宋江「為表謝意」送上一盤金銀時,內心非但不為自己「助約為虐」的不忠行為感到一絲慚愧,反而認為這些金銀是他擔驚受怕應得的報酬,毫不推辭地收下了金銀。
宿太尉的第二次露面也與金銀有關,準確地說是由宋江的一籠子金珠細軟引出的。為了達到招安的目的,宋江在第二次招安不成功的情況下,想到了宿太尉這個關節。宿太尉看了同窗聞煥章的書信,又收了宋江所送的「一籠子金珠細軟之物,」這才「己有在心」。自薦去梁山招安。
為什麼要猜疑宿太尉這一利國利民的行為摻有私心,與宋江所送的厚禮有很大關係呢?因為照理說,梁山之上宋江已清楚地向他吐露了盼望早日招安的心願。他理應比別的官員更明白宋江那顆忠君報國的心。
他自己也說過:「下官知汝弟兄之心,素懷忠義。只是被奸臣閉塞,餒侯專權,使汝眾人下情不能上達。」
宿元景貴為皇帝寵臣,向皇帝進言的機會應該很多,然而他在回到京師之後,在徽宗面前隻字不提招安的事情,也從未在徽宗面前流露暗示過宋江有意投誠的意思。最可疑的是,他在前兩次招安中,也是一言不發。
在白羽看來,一因為是宿元景為人謹慎,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原則,他深知宋江等所犯的是滅族大罪,為這樣的人說話兇多吉少。
二是因為,高俅、蔡京、楊戩等掌權重臣大多是梁山死敵,宿元景孤掌難鳴,為宋江說話有丟官罷職的危險。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主張招安的大臣都遭到了不幸。諫議大夫趙鼎因為提議招安被革了官爵罷為庶人,另一位御史大人崔靖雖在提議時被皇帝誇為「卿言甚當,正合聯意」,但仍因此而被送大理寺問罪。
鑑於這種情況,官場老油條的宿太尉又怎敢無端向皇帝提宋江的事情呢?然而當燕青再次來到京師並送上「一籠金珠細軟」。在這樣足以一份晃瞎人眼的禮物時,宿太時就立刻把這些困難拋之腦後,決心自薦前往梁山招安。由此可見,宿太尉對宋江等招安的態度的由消極向積極主動的轉變,不能不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看到了宋江的銀子,才看到了宋江的「誠意」。
招安成功之後,宋江「親捧一盤金珠,到宿太尉幕次內,再拜上獻。」宿太尉推辭一番之後,最終仍收下了。宋江的第三次行賄更加強了梁山義軍與這位朝廷高官的關係,宿太尉對招安後的梁山好漢採取了處處關照的態度,使剛剛跳槽到國家行政機關的梁山好漢們避免了許多官場上的麻煩,幫助他們實現了報效朝處的願望。
小說的最後兩章中,梁山好漢徵討方臘後得勝歸來,去時一百零八人回到京城後僅存二十七人。天子設宴,人人受封,宋江帶著宋清衣錦還鄉,榮歸故裡,又是忙著厚葬宋太公,又是忙著修建九天玄女廟,唯獨忘了再去拜會梁山引路人宿太尉。
事實上,可能是由於梁山好漢經過多次徵殺,元氣大傷,加上撫恤安頓陣亡將士家屬,梁山已經沒有大量金銀財寶去賄賂討好這位胃口已經變得很大的太尉了。而蔡京等人打算剪除宋江的副手盧俊義的時候,用了官場上慣用的伎倆指使廬州人狀告盧俊義謀反。
這一行動其實已經露出了蛛絲馬跡,而宋江仍茫然不知。一向對官場陰謀了如指掌的宿元景沒有選擇提點宋江,而是冷眼旁觀靜待事情的變化。這就可以判斷出他早已不關心宋江等的命運了。究其中原因,盧俊義死後徽宗的想法也產生了變化,
「原著中寫道」上皇沉吟良久,欲道不準,未知其心;意欲準行,誠恐有弊。」
作為梁山的二把手,吃完皇帝的御膳之後就死了,這事太過蹊蹺。如果宋江起兵為盧俊義報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加深層的原因極有可能是阮小七穿戴了方臘龍袍玉帶的消息傳到京師,宋江既沒有把方臘宮中所藏的珍寶獻於宿太尉或其他上司,也沒有拿出朝廷賞賜的財帛送到宿元景府中,這才落得梁山眾人被一一陷害的悲劇結果。
宿太尉是天子近臣,在招安梁山和進剿梁山的問題上和高俅等人有過正面衝突。不過,這也不妨礙他在死人身上繼續做文章。
在小說的結尾處,徽宗在睡夢中神遊梁山泊。李逵手持雙斧上訪,驚醒天子。 宿元景在發現徽宗有意追究蔡京、高俅、童貫等人罪責的時候,立馬見風使舵,恢復了體察入微明察秋毫的官員本色。他帶著聖旨來到事發地,直接把宋江被御賜的毒酒所害的人證物證,以及吳用、花榮、李逵等人間接被害的所有證據擺在皇帝面前,致使徽宗大怒責罵高俅、楊戩「敗國奸臣,壞寡人天下」。
從皇帝的角度來看,宋江雖然曾經殺官造反,但被招安以後沒有出格的舉動,罪不至死。而梁山眾英雄也確實替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從道義上來說,宋江的結局會讓朝廷被人詬病,落得卸磨殺驢,兔死狗烹的罵名。退一萬步講,就要宋江死,手下也不能把髒水潑到皇帝身上。
宿元景是成功招安梁山好漢的人,梁山的所作所為與他的前途是直接掛鈎的。如果宋江再次造反,宿元景也是難逃干係的。然而梁山好漢最後的悲慘結局,以及招安這一行為本身的正義性也使宿元景站在了道德和正義的高度去打擊高俅等人。
宿元景雖然按照皇帝的旨意最後為梁山眾人修了廟宇,蓋了祠堂,還御筆親書「靖忠之廟」。而梁山最後一點剩餘價值也被這位「正直」的官員吃幹抹淨,一場政治紛爭終於是賺的盆滿缽滿毫髮無傷的宿太尉笑到了最後。
白羽點評:與高俅拿錢不辦事相比,宿太尉一手交錢一手辦事的態度上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從奸臣弄權,閉塞賢路的封建朝廷中,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為國舉賢的忠心是最高層次的忠正。從這一點來講,宿元景算的上是一個正直的官員。然而,人性是複雜的,水滸傳作者在著重表現他性格中正直一面的同時,也並沒有迴避宿太尉是拿錢辦事的一類人,這也正是這部作品偉大的地方。
很多人都說,《水滸傳》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在這些童話的背後,隱潛著歷朝歷代的杜撰、篆改、附會和張冠李戴。在整部《水滸傳》中,真正能操控生死的大手筆永遠都是政治鬥爭和大人物們。政治永遠是骯髒的,如果想以道德、節操去要求手握重權的上位者,從他們中間去尋找真理和正義,那麼結果只能是緣木求魚。說到底,在政治鬥爭的祭壇上,道德、廉恥只是一點很起眼的犧牲而已,只有金錢才是衡量正義的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