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傳記電影《拉貝日記》觀後感

2023-07-27 06:30:33

  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著拉貝先生,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為真摯的朋友。

  傳記電影《拉貝日記》觀後感一:

  感謝拉貝,感謝威爾遜,感謝魏特琳,感謝羅森,感謝……這是必須說的。誰都可以批評拉貝,但是我不可以。如果我是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電影導演,我就更不可以。

  拉貝的納粹身份是讓我厭惡的,做了再多的善事,這個身份仍然讓人厭惡。我為了感激會暫時遺忘這個厭惡,但是我忘不了被有組織屠殺的猶太人的屍骨,忘不了奧斯維辛冰冷的煙囪。拉貝如果在德國,可能也會去救那些猶太人的,這點我堅信不疑。

  比較《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是有意義的。前者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對人性探索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合理程度遠遠不及《鬼子來了》。在對人性與殘暴的關係的敘述方面,迄今還沒有哪個片子超過《鬼子來了》。陸川是和姜文學過的,但是他連皮毛也沒得到,這不怪他。我已經覺得他是非常聰明的人了,許多地方的精心處理就是證明。然後我就覺得他太年輕了,他還駕馭不了這個題材。這個年齡的解釋,就是我原諒陸川的原因。我忘不了我以才能的理由原諒過陳凱歌的事情。

  直到聽說《拉貝日記》的德國導演傅瑞安•加倫伯特也是一個年輕人,我的臉面就有點掛不住了。他取消了我為陸川辯護的理由。我相信對史料的掌握,陸川肯定超過了加倫伯特,但是從處理來看,加倫伯特完整而清晰。他在一個有限的人物傳記片中,完成了對南京大屠殺的敘事。我看過的史料應該不比陸川少,但是我還是頭一次在電影中看到這麼清晰的合理的過程。都說德國人認真、嚴謹、理性,這回算是領教了。

  我突然明白可能還不是史料的掌握問題,而是對史料的處理方式的問題,還有就是拍片的目的。是惹起觀眾的心理反應還是引起觀眾的理性思考?中國人是熱情的,直觀的,當然更喜歡《媽媽再愛我一次》,而理性對待歷史之痛,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儘管《拉貝日記》之中的感性成分並不少。

  張靜初某一部分的戲有點多餘,這個就不討論了。我還是願意說說歷史。我頭一次知道是誰下的有組織屠殺的命令。朝香宮鳩彥,裕仁天皇的叔叔,日本陸軍中將,日本皇室成員,就是這個人下了屠殺戰俘的命令。我要告訴我的親朋好友記住這個人的名字。我頭一次知道國際安全區接納和掩護戰俘的前因後果。開始國際安全區將戰俘移交給日軍,但是因為日軍的屠殺,國際安全區才不得不將剩下的戰俘掩護起來。我頭一次知道國際安全區是學的上海國際安全區的經驗,頭一次知道各國外交官與國際媒體重返南京之後,日本軍人就開始掩蓋屠殺的真相,開始「親善」中國市民……

  非常遺憾,這些歷史信息是《拉貝日記》給的。《南京!南京!》只是讓我知道了日本軍人之中未泯的良心。南京大學檔案館、校史博物館、拉貝與國際安全區紀念館館長湯道鑾教授說過類似的話,1937年在南京因為內疚或者對戰爭絕望而自殺的日本軍人是一個都沒有的。這種虛構其實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吧,它不但沒讓我解脫,反而讓我的歷史之痛更深了。

  小時候,我聽過狼來了的故事。一個孩子無聊的時候高喊狼來了,村民們跑來援救他,來了之後,發現狼沒來,就生氣地走了。這個孩子覺得非常有趣,就多次重複這個遊戲,村民們開始仍舊來援救他,但是久而久之,就覺得這個遊戲太無聊了。狼真的來了,孩子著急地喊狼來了,但是村民們誰也沒來。

  大人告訴孩子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一個撒謊成性的孩子,即使說了真話,也是沒人相信的。換句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撒謊成性的人是沒什麼公信力的。現在我已經成了大人,仍然相信這個故事的勸諭意義,同時我也明白,村民們警惕性逐漸喪失的過程也是必須反思的。狼是一個存在,來與不來都是可能的,那個孩子也許只是一個預警者,或者天氣預報員,預報的準確率比較低,但是預報這一行為本身是沒什麼錯的。但是我不想說誰誰就一定是這個預報員。

  傳記電影《拉貝日記》觀後感二:

  在拉貝離開南京的前一天,日軍入侵南京,本可以帶著妻子回德國平安度日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共患難,可見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之深!其實,像他那樣在危難之際向中國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國友人還有很多,例如威爾遜醫生、杜普蕾女士、羅森博士等等,他們都是像白求恩那樣的擁有國際人道情懷的偉大人物!無論他們從事何種職業,商人、醫生、教師……出於對戰爭的譴責,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他們團結在一起,不畏艱難困苦,盡最大的能力保護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沒有任何至高無上的權利,有的只是一顆勇敢而無私的愛心!對比日本軍官的殘酷無情,更襯託出他們人格的高尚!雖說時勢造就英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英雄。能夠成為英雄的必定是機智、善良、勇敢、仁慈、無私的人,拉貝和他的外國朋友就是這一類人!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為發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為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儘管日本軍官冷血到竟然用殺人作為比賽項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軍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違反國際法的,他試圖說服同僚,他違背命令不忍心屠殺戰俘,他向羅森博士通風報信日軍對安全區的行動。這讓人對日本人的憤怒有所緩解,即使是發動戰爭的一方,也會有厭戰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這樣的人群不能與另外一部分好戰的人群相抗衡,他們身不由己,無力阻止,只能從命。這讓我想起了《鋼琴家》裡的一位救下了波蘭著名猶太人鋼琴家的納粹德軍官,如果沒有他的庇護,也許那位鋼琴家就不能倖存,也就不能繼續發揮他的才華了!

  但是,僅僅依靠外國人的幫助和庇護,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呢?戰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災難,還有反思。為什麼日本能夠擁有飛機大炮這麼先進的武裝設備,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自信短期之內就能完全佔領中國?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很強大,不正是因為中國的落後嗎?落後就要挨打,為了不受挨打,我們必須自強,只有自強才能自救!歷史證明,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抗戰,為挽救中國的不斷努力!

  另外,對於日本軍官強姦婦女的惡性,影片當中也有體現。杜普蕾女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學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蝨子為藉口,把每個女生都剪成平頭,愛美的女孩傷心地落淚。不僅是中國的婦女受到傷害,日本的婦女也是,被抓去當慰安婦,以滿足日本軍官的生理需求!卻給千千萬萬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無盡的傷痛!我覺得身為女性,在動亂的年代,比小孩更處於弱勢的地位。男人怎麼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女人做出這麼禽獸的行為呢?有時候真的覺得做女人很可憐,如果有來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樣就不怕吃虧受欺負了!儘管身處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視為衣服!女人該有自己的尊嚴,該被社會所尊重!

  戰爭是萬惡的,然而卻依然存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互相殘殺的歷史。在當今,美國為了保存自己世界超級強國的地位,違反國際和平條約侵犯這個那個國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為的是搶奪這些國家唯一能夠賴以生存的石油!為了自己的強大而給他國發動無理的戰爭,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殺害手無寸鐵的百姓,於心何忍啊?同樣身為人類,憑什麼剝奪他人的生命呢?還說什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類不但自相殘殺,還要自我毀滅。天災不能避免,還要製造人禍。戰爭是人禍,環境受汙染和破壞同樣是人禍。日本發生9級地震,面對天災,已是難以應付,再加上核洩漏,真是雪上加霜!這次的核洩漏受影響和傷害的不只是日本,還有周邊國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長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災難過後我們都會反思,可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嗎?我們從車諾比核電站事故中吸取教訓了嗎?人類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災難無情人有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相信在當今這個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貝那樣的仁人志士!

  面對無情的絕殺,拉貝先生為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和他的夥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來保衛無辜的百姓。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為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面對戰爭與天災,各國友人都會伸出援手,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幫助受災的人們。他們都像拉貝先生一樣,濟難扶危,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最淳樸的愛!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