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視劇《士兵突擊》觀後感600字

2023-07-27 23:28:22

  《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曆程,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觀後感範文,希望你喜歡。

  第1篇:《士兵突擊》觀後感600字

  去年夏天在昆明,各個電視臺熱播《士兵突擊》,兩位領導在吃飯的時候也對這部電視劇讚嘆有加,我零零碎碎看了幾集,並沒有太大興趣。直到後來回北京後,朋友強烈推薦我看,陪著我看了一個周末的碟,突擊一口氣看完了。看完之後,幾個電視臺還反覆播出,有時候我也停下來看幾眼,聽一聽裡面熟悉的撩撥心弦的動人旋律,那種旋律似乎就應該屬於軍營,屬於那種在陽光裡揮灑著汗水的青春。王寶強演繹了許三多這樣一個中國式的阿甘。也許,正是因為「許木木」的簡單,甚至有些愚笨,或者說單純,成就了這樣一個兵王,而成才成不了大才,正是因為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機關算盡太聰明。很多人都渴望成功,可是達到成功並不需要太多雜念,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成才身上正是因為有太多雜念,他看不起許三多,可除了許三多,他沒有真正的朋友,基本上以自我為中心。他目標明確,就是要出人頭地,可為了目標,他迷失了自己。相反,許三多不是這樣的,他說,「活著,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什麼是好好活著,他用自己的堅韌、頑強,用他的無私奉獻,用他對戰友、對家人質樸純真的愛,來演繹著什麼叫好好活,什麼是一個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還有班長史今、鋼七連連長、老A大隊長袁朗都非常生動的演繹了什麼叫「不拋棄,不放棄」,那就是頑強拼搏,不折不撓,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無私奉獻,愛護關愛身邊每一個人,不讓他們掉隊,不讓他們走更多的彎路。史今給人留下的印象近乎完美,很多地方非常感人,尤其在他退伍時經過天安門流淚的那一幕,我也跟著流淚了。他是許三多的伯樂,他甘當鋪路石,用他的善良,用他的真誠,成就了許三多的成才。他是那樣一個有情有義、可愛可敬的角色,以至於綠葉的風頭蓋過了紅花。

  我們生活的環境與軍隊有著截然的不同,人的精神感受很不一樣,奮鬥追求也很不同。但我們不能否認部隊生活的艱苦、清貧、單調甚至乏味,像個寺廟和修道院。可是為什麼我們時常感到更加困頓和迷惘。有時候覺得自己身邊零亂紛雜,甚至想逃避,去另一個地方,比如軍隊大院和政府大院,重新過另一種簡單的生活。現在終於體會到,很多時候生活是一種選擇,不能怪任何人,是我自己選擇了現在的這種生活方式。去抱怨毫無意義,也許只有讓自己的想法變得簡單一點,切合於實際,不好高鶩遠,不貪慕虛榮,不爭強鬥狠,不心猿意馬,不放棄自己原來的奮鬥目標,不拋棄內心本初的善良與純真,堅守住內心真正的自我,才能不讓自己的青春消逝得不至於那麼殘酷,才會找回內心的平衡,突破內心的牢籠和枷鎖,擊退絕望、恐懼、遲疑、迷惘和失落的失敗心理。是男人,就該像個軍人去戰鬥!去突出重重包圍!其實,大多情況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第2篇:《士兵突擊》觀後感600字

  「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許多有意義的事」。那什麼事情才有意義呢?許三多初到草原五班時,班裡的同志們脖子上掛著各種戰利品正在忙著打牌,內務一團糟。當三多成為五班的一員後,他保持了良好的軍人生活習慣。每天早晨第一個起床,收拾完內務之後,獨自去出早操,回來後還幫睡眼惺忪的戰友們清理內務。在一個極度散漫放任自流的環境中,能夠出淤泥而不染、言於律己保持自己優秀的習慣和作風,這樣的事情有意義。

  老馬曾告訴許三多:「當年有一個排長,也想在這兒幹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他想修條路,可是最後沒有修成。」許三多經沉思後,認為修路很有意義。於是便迎著屋外的風沙瀰漫和屋裡的冷嘲熱諷開始找石頭、撿石頭、敲石頭、砌石頭。他日復一日地與自然的和人為的惡劣環境做著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愚公移山」的精神使營房到崗樓之間舊貌換新顏。他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努力完成了一件人們一致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老馬的思想改變了,老魏、李夢、薛林對三多也由往日的鄙夷一轉而成為聖徒般的虔誠目光了。憑著自己的力量和精神不僅美化了營房的環境還淨化了戰友的心靈,這樣的事情有意義。

  每一個人都想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可是怎樣才能做有意義的事呢?教導員何洪濤告訴班長老馬:「看守駐訓場是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老馬卻說:「光榮個屁,艱巨個六啊!」。的確,在那個空闊沒有人煙的枯燥環境裡,見著一個迷途的羔羊都會驚喜異常,怎麼有可能是光榮而艱巨呢?更何談「意義」二字?於是軍人嚴明的紀律和整潔的內務在草原五班都黯然失色,因為大家都覺得眼前是「人生苦短,長夜漫漫,五分鐘就能閒得滿眼冒金星」。但是許三多在這樣枯燥的環境裡卻堅持做著一些平淡無奇的事情:收拾內務、獨自訓練、撿石頭修路。戰友們為這些「反常」的舉動而抓狂。李夢用知識分子的思維分析著:「人的慣性和惰性到底能延續多長時間?新兵蛋子的內務到底能保持到什麼時候?」。事實卻一再證明,三多的慣性和其他同志的惰性都無休止的延續下去了。當許三多去團部買花籽的時候,李夢再次下了武斷的結論:「許三多的固執是由於他目光短淺、沒見過世面,見過那麼一點點,就要亂紅飛過鞦韆去」。三多返回班裡後,馬上直奔他所修的路而去的舉動再次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預料。最終,路修成了,三多也因此得到團長賞識,調離五班,贏得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由此可知,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在目前枯燥的環境裡,用自身優秀的慣性有始有終、堅持不懈地做那些「平淡無奇」的事,總有一天,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自然會賦予平凡以偉大,「意義」二字便會凸顯其中。

  第3篇:《士兵突擊》觀後感600字

  這幾天沒有時間上博客,一是工作忙,二是開了小差。開小差實屬無奈,因為偶爾看了一眼名叫《士兵突擊》的電視劇,不曾想這一眼竟然使我有了看下去的強烈衝動,這一看花費了一周多時間。

  五尺男兒,錚錚鐵骨,血氣方剛,這是我看完後的第一印象。正如這部電視劇的廣告語所說,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權錢交易,沒有曲折的劇情反覆,可是就在這平淡無奇的兵營生活中,編劇和導演卻刻畫出生動活潑、活龍活現的士兵形象,個性鮮明,血氣方剛,描寫得淋漓盡致,抓人眼球,引人入勝。

  《士兵突擊》的意義在於平凡中顯現出來的偉大。男主角許三多出身農民,樸實、憨厚、執著、向上是許三多身上的閃亮點。比起連長的張揚,比起成才的精明、比起伍六一的粗狂、比起隊長的精湛、比起戰友們的活潑,許三多或許顯出幾分呆板木納,可是許三多骨子裡的不服輸勁頭,讓人們在替他事事著急的同時,心裡不禁萌生出對他的期待,這種期待是觀眾能夠隨著劇情心潮起伏,百感交加,興致勃勃地看下去的動力。

  許三多的命運解釋著一個淺顯的道理,一個人只要認準自己的目標,踏踏實實百折不回,刻苦頑強勤勤懇懇,一定會做出令人感嘆的成績!

  我們慶幸許三多有一批好戰友,這些戰友是當兵人的主體,他們身上優良性格造就了新時代軍魂。他們曾經也有年輕人的時髦、前衛、浪漫、理想,可是一旦進入兵營,他們就會被軍營的氣息所感染,融為一體,患難與共,同舟共濟。這裡的戰友情、離別情真是說也說不完。

  許三多由一個農民兒子鍛鍊成長為一個老A成員,這裡經歷的過程就是士兵突擊的核心所在。士兵的成長過程,士兵的成長環境,士兵性格的形成,無疑為這部電視連續劇增添了看似平常簡單、實則引人入勝的劇情展開。

  許三多剛入兵營並不習慣這裡的嶄新生活,在班長的關懷指導下,許三多通過自己頑強的拼搏、堅強的意志,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困苦、腦海裡時刻想鋼七連的集體榮譽,終於成為鋼七連優秀戰士。許三多的成長過程也是平民向英雄邁進的過程,這種過程雖不明顯,卻可圈可點、盪氣迴腸。

  我們為許三多在部隊的成長環境叫好,這種環境是許許多多許三多式的士兵成長的良好氛圍。當太陽光輝無私地灑向大地,大地不同位置的植物生長態勢會截然不同,當你具體到一片茂密的植物旁觀察,你就會發現那裡的陽光、水份不僅充足,重要的是那裡的土地十分肥沃,許三多更像是這片沃土上的一棵小草,得天獨厚,茁壯成長。當我們為這棵小草的成長迅猛感到驚奇和驕傲之時,你能不為這片沃土而感到自豪嗎?

  新時代的兵營生活展示了新一代年輕人思想的變化過程。我們的網絡一直在追崇於「獨立自我、隨心所欲、我行我秀」的張揚個性,我們甚至被「80後」的這個名詞感到費解,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使得這代人成為了獨生子、獨生女,在家裡成了新寵,在外面十分自我,「80後」甚至成為了自私自利的代名詞。家庭的寵愛、關愛、溺愛使這代人大多成為「偉大的理想家」、「善變的實踐者」,有一部分工作學習碌碌無為,甚至一些年輕人成為新精神貴族(啃老族)(寄生族),可悲可嘆。

  《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人物個性鮮活,劇情貼近生活,演員(大多是年輕演員)演技逼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團長、A大隊隊長、連長、指導員、馬班長、史班長、伍六一、成才等一批人物個個神採奕奕,活龍活現,令人感到親切,仿佛就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情。隨著主題音樂緩緩奏起,這些人的喜、怒、哀、樂,個性的張揚,對困難的藐視、對戰友的眷戀,對命令的執行,對榮譽的珍惜,點滴之間映出太陽的光輝。每每想到這些,劇裡的人物又會像雲霞浮現在你腦海之上,腦海裡又會翻騰起對劇中人物的遐想的浪花,令人心潮起伏,難以平靜。

  許三多成長道路是從加入A大隊開始質的變化和升華,特別是經歷了一場真槍實彈的圍剿武裝販毒團夥後,許三多在戰友的幫助下完成了他在部隊心理成熟的完整變化過程。

  我們說這個過程高尚,是因為許三多加入A大隊後在常人眼裡已經成為精英,但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未達到A大隊的要求,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是不可或缺的兩大要素,正像鄧小平先生所說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一起抓」的道理一樣,劇中後半段劇情完成了許三多心理轉變過程,這是一個新的高度起點,預示著我軍人才素質全面提高,這個提高是通過許三多的身上體現的。儘管《士兵突擊》還有許多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但這絲毫無損於一部好電視劇的百姓口碑,這部電視劇舉一反三,一是揚我軍威,二是展示我軍實戰素質,三是讓臺灣當局清醒頭腦。據說我軍有幾套應急軍事行動預案,這部連續劇動用了其中一套完整預案。我們打心眼裡欽佩劇作者的良苦用心。

  值得回味的是劇中人物許三多是一個農民形象,憨厚老實樸實無華,可是整個劇情貫穿著我軍雄厚戰鬥實力的綜合展示,其中的道理簡單明了,中國熱愛和平,如果戰爭一旦強加於我們身上,我們將會嚴陣以待,取得最終勝利,這是這部劇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讓我們為《士兵突擊》叫好,向為此劇作出貢獻的人們致敬。

  向曾經服役和正在服役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