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

2023-07-27 23:23:52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是一個奇蹟,有趣的劇情讓你應接不暇,不過卻沒達到樂高大電影的高度。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一:

  如果你喜歡樂高系列的任何一款作品,那麼《樂高蝙蝠俠》很可能是你見過的最有趣的動畫電影;而如果不是,那麼這很可能是你見過的最鬧騰/折磨的動畫電影。

  但無論如何,恭喜你,你見到了整個DC漫畫改編電影範疇中最成功的一部大銀幕作品。收集和打散了整個蝙蝠俠流行品牌中積攢了幾十年的一設二設,以及一切可以挖掘的好梗爛梗,由此誕生的《樂高蝙蝠俠》自然也是直面觀眾需求的作品。就像《俠盜一號》是對「星戰」正傳的細節補充一樣,《樂高蝙蝠俠》也是對銀幕和螢屏上的蝙蝠俠形象的有益補充:雖然達不到什麼驚人的高度,但依舊是個大驚喜——華納兄弟必須意識到,(漫畫)粉絲們並不總是需要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範兒,更不需要大導演的個人創意被大製片廠暴力幹預。

  當然,作為有著「樂高」和「華納」基因的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也不是沒有缺點:105分鐘的片長有些過長,尤其是冗長且臃腫的第三幕。同時,由於「樂高」的本質,整部動畫會感覺有點混亂,足夠製作兩部乃至三部電影的材料被一鍋燴,對那些經驗不足的觀眾來說,不僅會回憶起踩到樂高積木的腳疼,而且會誘發頭痛。

  作為一部最不蝙蝠俠而又最蝙蝠俠的動畫電影,《樂高蝙蝠俠》展現了非凡的創作水平:在喜劇和戲劇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時又不像DCEU故作深沉。《樂高蝙蝠俠》提供了動力良好和足本的娛樂資源,情感充沛而又邏輯清晰,更有許多琅琅上口的wordplay雙關語和其他喜劇段子。

  這不僅是我們應該擁有的,也是我們所需要的DC漫畫改編電影。

  上映於20xx年《樂高大電影》是「樂高」圈殺入主流娛樂的首次嘗試,得益於形式和技術上的新鮮感,不矯情不做作的劇情,個人價值和父子情感的無縫轉接,獲得了耀眼的成功。時至今日,《樂高大電影》仍然是近年來最純粹的娛樂電影。

  和前作相比,《樂高蝙蝠俠》雖然驚豔不如,卻依舊是一部聰明而富有節奏、有自我意識和令人滿意的動畫電影。這遠遠要比那些將第一部電影中最有趣的配角扶正,然後用乏味和自我重複的材料堆砌填充100分鐘的動畫續集要好得多。因為《樂高蝙蝠俠》只使用了樂高動畫風格,顯得天生活潑和色彩鮮豔,比以往任何蝙蝠俠改編作品(無論真人或動畫)都要顯得充滿活力和富有生氣。

  從第一個LOGO開始,《樂高蝙蝠俠》就採用了一種詼諧的方式來調戲觀眾對超級英雄電影產生的審美疲勞——尤其是對自家暗黑系的審美疲勞。《樂高大電影》的掌門人菲爾·羅德和克里斯多福·米勒跳槽到《韓·索羅外傳》後,接班的克裡斯·麥凱顯然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作為《機器雞》系列的重要元老,這種包含neta的神經刀式喜劇簡直是信手拈來,而12年以來誕生的《機器雞DC特輯》更是對漫畫宇宙的一種有趣拓展和延伸。雖然整體基調很接近亞當·韋斯特66版電視劇的大膽誇張甚至有點荒謬絕倫,但是高於基本線的故事是不讓影片露怯的最佳保障。

  在一流的製作水平保證下,不同層次的觀眾都能找到熟悉的梗——認識哥譚市的大小(和惡搞)反派嗎?認識打雷克嗎?認識索倫嗎?認識金剛嗎?認識伏地魔嗎?——這些內容將這部電影帶到了另一個有趣的高度。而大量真人畫面的靈活運用相當穿越,開槍的音響效果也是延續自《樂高大電影》的「pewpewpew」。比之更為巧妙的則是配樂。在配樂師洛恩·巴菲的處理下,《樂高蝙蝠俠》的配樂中蘊含著超高含量的懷舊元素。66版電視劇的主題曲無處不在,89版《蝙蝠俠》中由蒂姆·伯頓長期合作者丹尼·葉夫曼創作的音樂元素得到了充分致敬,更不用提漢斯·季默為《黑騎士》系列和DCEU創作的弦樂低音炮了。除此之外,還有無處不在的《甜心先生》原聲碟和麥可·傑克遜的《鏡中人》,就連孤獨堡壘孤門鈴都是從約翰·威廉士的《超人》主題裡拎出來的。

  配音方面,威爾·阿奈特的冷麵特質再一次很好地通過動畫配音傳遞出來,將蝙蝠俠的一碰就碎成遍地渣渣的虛張聲勢拿捏的恰到好處,這是他在《馬男波傑克》以外的另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典型形象(雖然真人演出也並不比其他喜劇演員要差,在《發展受阻》和最近露臉的《波德萊爾大遇險》中都非常有趣)。麥可·塞拉的羅賓依舊萌得發賤(和賤得發萌),但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的小丑一角失掉了一些角色特色,有點令人失望。

  而在其他角色上,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星光熠熠,喜劇咖和流行咖無法一一列舉,僅提一例89版哈維·登特&蘭多·卡瑞辛的再度回歸。

  雖然不如《樂高大電影》那樣有顛覆感,但自嘲精神和拒絕嚴肅的調性讓《樂高蝙蝠俠》成為了20xx年最富娛樂性的(動畫)電影之一。總的來說,《樂高蝙蝠俠》為普通觀眾提供了足夠的動作戲和幽默段子,同時也為那些有著更多知識背景的觀眾neta了大量的流行文化和經年累月的蝙蝠俠笑話。而對於那些剛剛認識蝙蝠俠這一角色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進階指南。

  和時下流行的嚴肅流暗黑流真人漫改電影相比,《樂高蝙蝠俠》提供了令人無比愉快的超級英雄鬧劇,對整個DC品牌的正面貢獻要遠遠超過任何扎克·施耐德作品。多年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強行站隊的事情:漫威粉絲們抱怨DCEU電影華麗沉重故作深沉,DC黨反過來又譏諷漫威電影的小兒科和缺乏深度。但就現在看來,致力於瘋瘋癲癲,同時向幾十年來的蝙蝠俠IP致敬的《樂高蝙蝠俠》,很可能就是那部能夠同時滿足兩個陣營的掌上明珠。

  Ifyouwannamaketheworldabetterplace,

  Takealookatyourselfandmakeachange.

  Uuuuh!

  ——Batman

  20xx喜劇電影《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觀後感二:

  以前打死我也想不到,諾蘭的「蝙蝠俠」系列終結之後,最好的DC電影居然是一部樂高玩具動畫。

  好吧,如果要再多打幾個標籤,可能年度最具自黑精神和最佳吐槽動畫,最佳熒幕情侶,最全邪惡卡司集合,最俗爛金歌勁曲配樂,以及最做作音效(沒錯,說的就是那個開槍「biubiubiu」)獎,都要被它收入囊中。

  講真的,我一直覺得諾蘭救了喪失進取心的DC,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蝙蝠俠電影。但相比這些功勞,他的遺毒也實在不淺。自此以後,所有大熒幕上的DC英雄,就像陷入了僵硬魔咒,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超級英雄有心事有糾結有童年陰影青春期叛逆成年後中二都沒關係,可是不能整部電影全垮著個臉啊!到BVS,兩個肌肉汁男在那裡乾柴烈火苦熬150分鐘,搞得最後看氪星石的綠光都像沾著乾嘔出來的膽汁。本來高高興興看部電影,走出影院卻像被打劫了一樣。拜託觀眾花錢看超級英雄電影是來放鬆消遣的,不求你多搞笑,但好歹也給大爺們樂一個啊?

  看看人家隔壁漫威,組團耍賤的,帶病賣萌的,青春中二的,全職搞笑的,穿越三生三世堅持搞基的,單槍匹馬賤萌一體毒舌無休的,有幾個玩深沉一條道兒走到黑?所以人家票房硬聲勢大宇宙版圖越來越廣闊不是沒道理的。

  DC有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我不清楚,但樂高肯定知道自己不能走這樣的邪路。上部《樂高大電影》的巨大成功實際上也已經為蝙蝠俠鋪好了道路(實際上樂高大電影中作為配角的蝙蝠俠就已經十分搶戲和出彩)。

  之前的DC電影裡,超級英雄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但這部電影裡的蝙蝠俠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布魯斯韋恩先生已經完全不在乎了好嗎?

  火力全開的諷刺與自黑畫風,密集的笑點,海量的彩蛋,另闢蹊徑的人物關係詮釋——蝙蝠俠與宿敵小丑獨特的摯愛式仇恨,以及茫茫多茫茫多的經典壞蛋們的歡樂大亂鬥。

  這部動畫電影,禮成,大好。

  但樂高電影在國內依然面臨兩大門檻,高度還原的樂高畫風未必人人都愛,很多人甚至在觀影時會產生定格動畫的錯覺。而過度的飽和度、聲光電特效、過分的玩具細節都會讓電影在視覺上充滿壓迫感,加上超快速對白帶來的字幕讀取,真的讓人覺得眼花繚亂;另一個問題是這部電影太美式,幾乎每一幀每一段都有梗,到處都是致敬和戲仿,給這部電影做彩蛋解讀的人一定會累死。這其中又涵蓋了樂高梗、DC梗、經典影視梗,流行金曲梗,等等,開篇就是小丑帶著小丑女、鱷魚人、毒藤女、貓女、佩恩、稻草人、雙面人等蝙蝠俠故事中幾乎全體名反派出場,中段又有正義聯盟的各位大咖撇開蝙蝠俠搞周年慶舞會,再到伏地魔、索隆、金剛、史密斯特工、德古拉、小魔怪等一幹經典熒幕壞蛋組團來襲,電影基本上就是一個包滿了彩蛋的盒子。沒有一定的美式動漫及電影閱讀量,對美式文化缺乏一定了解的觀眾真的會丟失很多樂趣。

  所以這部電影跟辛普森一家或南方公園一樣,是包裹在歡樂吵鬧童趣畫風下的成人動畫。包括對蝙蝠俠這個角色的描寫,在戲謔嘲諷他的自戀與浮誇之外,也講述了他內心的孤獨和脆弱,以及最後的自我救贖。而這種在喧鬧之外的片刻寧靜,也避免了整部電影淪為一場喧譁過頭的吵鬧電影。

  說來說去,這大概就是那種喜歡的人喜歡的要死,無感的人覺得莫名其妙,評論兩極分化的電影。所以咯,世界大同還遠,但你可以帶著自己的另一半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以此確定對方在品味上跟你是否為一路人。不管一起贊或罵,選對了志同道合的夥伴,總歸是這個世上最好的事情,這也是這部電影教會我的道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