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人觀後感
2023-07-27 11:52:18 1
《領跑人》是由金達鍾執導,李元宰編劇,金明敏、安聖基、高雅拉主演的情感勵志電影,於2012年1月18日在韓國上映。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領跑人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領跑人觀後感(一)
最近愛上跑步,看了這部電影,深有感觸。
哥哥萬浩早早挑起家裡的重擔,呵護弟弟成浩成長。他喜歡跑步,依靠跑步賺錢養家,弟弟也為他驕傲。直到讀大學前,他的腳出現問題,教練決定放棄他。為了照顧弟弟,萬浩妥協做了領跑人,放棄了首爾大學的機會,也放棄了奧運會馬拉松全程的夢想。教練的魔鬼訓練方式被運動員們排斥,最終破產。而科學「溫柔」的訓練方式根本難見成效,不可能染指奧運金牌。於是教練再次被啟用,而教練這次迫切地想再樹威望,於是他想再利用一次萬浩。
讓成浩參加奧運會?這不過是一個陰謀,實際上萬浩的腳傷不輕,教練根本沒打算讓他圓他的馬拉松夢,只是利用他,即使讓他有終生廢掉(不能再跑)的危險也在所不惜。而萬浩知道真相後選擇退出。他擅長領跑,但他喜歡的是馬拉松,他不想葬送跑步生涯。
當年為了弟弟,他已經捨棄了太多。
哥哥為了照顧弟弟,放棄了首爾大學的機會。弟弟以為哥哥是為了專注於跑步,還說希望看到哥哥參加奧運會馬拉松。而實際上,哥哥卻為了不被教練拋棄,繼續跑馬拉松,繼續賺錢,而妥協做了領跑人。弟弟原本覺得哥哥所做的一切選擇都是自己喜歡的,直到哥哥做了領跑員,殘酷的真想擺在他面前,哥哥的巨大犧牲成了他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從此弟弟一直生活在哥哥帶來的巨大壓力和愧疚之中,和哥哥逐漸疏遠,心理上有了隔閡。
而萬浩對此還沒有察覺,此時他想的是自己的馬拉松夢想。
萬浩做了一輩子的領跑人,也做了弟弟人生的領跑人。這次,他要為自己跑次全程馬拉松。
他不為自己的處境和犧牲感到惋惜,只是希望弟弟能來看自己完成馬拉松賽。
而當他找到弟弟的時候,弟弟終於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心事,發洩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壓力。
弟弟說:「每當看著哥哥跑,你知道我是什麼心情嗎?哥哥每次都可以跑,可我能為你做什麼?因為哥哥對我的期待,我連考慮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間都沒有。只是拼命學習,謀取好的工作。結果又怎樣?」
「每次看到哥哥這樣,就感覺心裡有塊石頭堵著。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壓抑得都快要崩潰了。就像嚼著沙子,無比難受」。
親人的犧牲,真的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當年哥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時候,弟弟是很為他高興的,因為他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跑馬拉松)。但當他(因傷)而轉成領跑人的時候,弟弟就知道了哥哥的一切辛苦都是為了自己,跑30km並不是哥哥喜歡的。所以弟弟感受到了哥哥的犧牲帶來的壓力,他不再去看哥哥的比賽了:原來他給哥哥加油是因為哥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現在呢?他給哥哥加油做什麼,是為了讓哥哥多賺錢供養自己嗎?這樣的愧疚和壓力使他對看哥哥的比賽產生排斥,時間長了就成了一種隔閡。照片的前後對比也明顯反應了這一點。小的時候,哥哥跑馬拉松,哥哥很辛苦,弟弟很驕傲,合影時弟弟很開心;後來當領跑人的時候,哥哥跟弟弟見得少了,哥哥為弟弟的成就很驕傲,弟弟卻滿心都是哥哥犧牲帶來的壓力,合影時哥哥很開心,弟弟卻滿心悲傷寫在臉上。
當弟弟說出自己這些年的壓力時,說出想要擺脫哥哥的話時,哥哥的心大概像被刀扎了一樣,這麼多年這麼大的犧牲,就換來弟弟這樣殘酷的回應?然而自己又該怎麼辦,真的是自己拖累了弟弟?如何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不再讓弟弟承擔壓力,自己不願接受弟弟生活上的幫助,又如何做到經濟獨立呢?自己的生活不改善起來,即使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不感到貧窮困頓,但弟弟卻時時刻刻心理上承受著壓力和譴責。於是哥哥又回到了田徑隊,為了錢,為了經濟獨立。
最終的結局被導演安排的非常完美,在30公裡處,弟弟成浩出現為哥哥加油。哥哥又受到了親情的鼓舞,感受到了弟弟對他的愛。於是他意識到自己不光可以擺脫經濟困境,不再「拖累」弟弟,還可以和弟弟「重修舊好」,還可以繼續奔跑追尋所愛呀!於是他最終堅持完賽,取得了好成績,遠了自己的全馬夢。兄弟間的隔閡從此也就消失了吧。
對教練而言,他強硬訓練的風格被運動員排斥,一事無成被迫退休,他急需成功來證明自己。「這次奧運會是我最後的機會,我不想給人留下一個失敗教練的印象」。而萬浩最後馬拉松的成果幫助他功成名就。實際上,教練內心這麼多年對萬浩肯定也懷有愧疚,只是聲名之前他決定犧牲萬浩。萬浩圓了自己的馬拉松夢,實際上也是對教練內心罪孽感的救贖,如果教練有罪孽感的話。
這世界上總要有人做出犧牲,萬浩對弟弟是一種主動的犧牲,對教練是被動犧牲(或者說教練對他是一種壓榨),成浩長大懂事後也為哥哥做著犧牲,開快餐店的同學好友為萬浩做著犧牲。如果犧牲者之後過得很好,被幫助的人就不會有罪惡感,否者人生就容易陷入無窮的擰巴。萬浩最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憑一己之力掙脫泥潭,也使弟弟和教練獲得救贖。
還有兩個配角,大概說的就是沒能突破自己的普通人。慶順:「我會的只有跑步,後輩們憑實力超越我.....」慶順開始時對命運的不公滿是仇視,對別人的所得滿是嫉妒。我們也總是如此,陷在無法超越自己的痛苦之中,卻對別人的處境充滿豔羨。最後比賽時,慶順故意和中國選手相撞摔倒,是為韓國隊顧全大局犧牲小我吧。而黑人運動員每每臨陣脫逃,只是遠遠地為別人的運動精神而感染,而加油喝彩,多少有些讓人不屑。但想想自己,有時候有何嘗不是如此?
這樣的配角,這樣的普通人的刻畫,就是提醒我們那句: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其實我和哥哥的情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多麼希望哥哥能夠炒股發家,娶妻買車,過上幸福的生活。哥哥過得好,他為我做出的付出在我的心頭就輕一點,家人幸福了,我也解脫了,仿佛得到了救贖。
然而,為什麼我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應該通過提高自己,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生活,打破命運的加鎖,自己主動獲得救贖,不是嗎?
領跑人觀後感(二)
這是一部出色的馬拉松題材電影,體現了不屈不撓、不斷挑戰自我極限的體育精神。
周萬浩是本片的絕對主角,不論是頭戴「黃雞」頭盔跑步送外賣的他,還是被國家隊選中參加訓練的他;不論是街頭,還是運動場;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出現邁開雙腳急速向前奔跑的場面,你都會覺得:這個男人,真強!
萬浩家裡只有他和弟弟。小學時,他為了贏二等獎的獎品「一箱方便麵」,和弟弟有了一個「紅傘約定」,萬浩如願得了二等獎,從此,萬浩走上了運動員之路,可是,他並沒有「一飛沖天」,生命的啟承開合才剛剛開始,腳傷讓他選擇了當「領跑人」,再然後,他當體育老師沒成,做生意也沒成,欠了高利貸的他,窩囊地寄居在朋友家裡。
萬浩的生命裡只有馬拉松。
萬浩的弟弟,雖然從小家庭環境不好,但是憑藉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名牌大學,進入大公司工作,他的生命裡把貧窮困難化作了自己的動力,但卻不知如何把兄弟之情溶解開來。
相比,萬浩具有了小人物的所有特性:內心單純,容易上當受騙,沒有社會地位......他的生命裡,仿佛註定只能做好一件事情:跑馬拉松。所以,他跑著,不屈不撓地跑著。
他的掙扎、糾結、彷徨,讓我們看得如此辛酸。倫敦街頭,在馬拉松30km的「出發點」,缺席哥哥無數次比賽的弟弟,終於將內心的兄弟情化解開來,帶著一把紅傘來助威了。紅傘在人群中悄然打開時,內心好感動。這是兄弟之間的暗號,是對彼此的信任。然後,這位萬浩大叔,重新邁開步伐,拋下「跑完全程可能終生不能再跑步」的恐懼,大步向前衝。讓我掉眼淚的場面在隨後上演,腿抽筋後的萬浩大叔,硬是拿觀眾的小旗幟在腿上猛扎,這時的「解說員」很給力,說明了這樣做的理由「流血可以緩解肌肉的緊張」。在這個馬拉松賽場上,流著血的他,儼然像戰場上驍勇善戰的勇士。勇士最後不僅跑完全程,還拿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雖然,影片的故事情節都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他想傳達給我們的體育精神卻如此真真切切;雖然,影片中出來個中國選手陽陽,貌似故意醜化中國人,但整體拍得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