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電影村妓觀後感

2023-07-27 11:44:13

  《村妓》是黃蜀芹執導,周弘、趙軍主演的劇情片,改編自沈從文的經典小說《丈夫》。下面網為大家整理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村妓觀後感一

  影片中阿七用自己的身體和尊嚴去掙錢養家,即使是被痛苦的踐踏也沒有抱怨,她一心想著自己的丈夫,相信他會理解自己,最初也是他讓自己踏上這一條路,然而影片後來,她的丈夫,一心愛著的人最終還是不信任她,百度的簡介中是她回去跟隨她的丈夫,然而那滾動的首飾以及觸目盡心的血跡,我想那應該是她去了天堂。

  從始至終她都未曾抱怨過,反而並不斷的安慰丈夫,最深刻的是後來她被兩個兵欺負後,身心俱傷的阿七還要反過來安慰她的丈夫。那個男人,是憨厚還是懦弱。只是覺的那個時代,以及之前,女人,多麼可悲的身份,多麼可悲的命運。

  片中那個男人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子在別人的身下,他屈服於淫威之下,只是自己氣悶,還責怪自己的女人,回想那時男人三妻四妾,很多女人一起分享一個男人,還要燦爛的笑,不能有怨言,否則就是沒道德,真是扭曲。

  最近看《當時知道是尋常》,裡面講納蘭容若的痴情,我是第二次看這本書,最初覺得淡雅唯美,現在卻覺的虛偽,那個時代的愛!父母之命是藉口,迫不得已是藉口,讓我想起前幾天看的一篇文章——-七夕的騙局。牛郎和織女是一場千年的謊言,若是愛怎會千年一天,若有愛何以等待鵲橋,這些故事裡還是欣賞梁祝的愛,也許不夠實際但愛的夠真實。

  不是華麗的文採就能遮掩那不忠的愛情,女人從來都不該為愛而打破尊嚴,只有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只有懂得愛自己,才能懂得愛。

  也許,愛,這種情感是最難操縱的心理,於是就有了悲劇。

  不愛不是可恥。欺騙也不是可恥。可恥的是這之後的掩飾,騙取別人的同情。不要寫那些懷念,那些悔恨,放棄了,就別裝不舍,就像買股票一樣,出盤了才知道後悔,這是踐踏。

  感情沒有對錯,沒有性別,過去說愛到有性,現在是愛到超越性,終歸柏拉圖式的愛情是真實的形式,那種骨子裡的愛,不摻雜欲望。

  這個世界上去掉兩級就剩一般的俗人了,為生理需求,為心理需求而活著的人,自然愛也就是身體和心理,與靈魂無關。

  電影村妓觀後感二

  《村妓》是根據沈從文的短篇小說《丈夫》改編的電影。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湘西,主要人物是阿七和在劇中沒有點出名字她的男人。由於貧窮,那時當地普遍存在丈夫把自己的妻子送到城裡花船上做妓女的現象,男人則在老家繼續耕田種地,接受妻子賺回的錢改善生活。男人去城裡探望阿七,看著阿七被惡霸、官吏、流氓和各色嫖客蹂躪,內心終於覺醒,帶著阿七回到了家鄉農村。

  在劇中,鄉村是淳樸、寧靜但又是貧窮的,城市生活十分富裕,但又是醜惡、喧囂的。為了生活,善的窮屈服於惡的富。男人帶著自己做妓女的女人最終離開了,這種逃避只是最軟弱的反抗,對黑暗社會的衝擊力量幾乎微不足道。編劇之所以不給這個男人具體的名字,表明這種男人是千千萬萬的,他只是代表,阿七雖然離開了花船,但眾多來自貧窮鄉村的妓女仍然在接受著蹂躪。

  從故事發生的20年代到現在,時間過去了80年,我們的社會已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我們發現類似的現象還在中國或隱或明地上演。我們到底是該責問貧窮還是不合理的制度?

  電影村妓觀後感三

  最近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由沈從文所著小說改編、黃蜀芹導演的影片《村妓》,其故事梗概是:上一世紀前半葉的中國邊遠農村,一戶農民的小夫妻因為窮困,聽信一個親戚(老鴇)的慫恿,讓年輕的妻子去船上作妓女,來貼補家用。後來丈夫又去看望妻子,看到妻子面臨地方富商試圖將其買作小妾,以及兵痞的欺負、警察的借公濟私式的性勒索等等,妻子也忍辱負重,對丈夫依然不離不棄,最後丈夫雖然試圖反抗而不果,妻子也伴隨他一起逃歸家鄉。此片沒有俊男靚女,沒有跌宕劇情,沒有格調高尚的倫理主題,更沒有慷慨悲壯、或者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在平緩、樸素和哀怨式的敘述裡讓人感到一種靈魂的震撼和洗禮。下述小文就是為此而寫。

  首先,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會直覺地感受到:傳統中國程朱理學式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倫理道德在現實生活的困苦面前居然如此脆弱和蒼白,對於生活的物質需求和道德倫理之間的選擇,居然讓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用這種非此即彼的殘酷方式來進行,不得不讓人唏噓不已,同時也不得不由衷地對作者——這裡主要是指沈從文,因為黃蜀芹只是映像化地演繹了這個故事而已——寬博、深沉的人文關懷和藝術手法陡增欽佩。尤其是誰都不會否認:即便在當今世界的一些窮鄉僻壤裡,類似的事情還在反覆上演——無論結局是悲是「喜」。看了這部電影,你會覺得作者儘管並沒有進行任何義正詞嚴、振聾發聵的指責和呼籲,但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本人在用自己的心靈在擁抱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以他的深刻理解,也以他的寬容大度。

  妻子離開丈夫做了妓女以後,自然過了一種雖然沒有尊嚴、但比農村更為安逸和舒服的生活。但是,電影情節的後續展開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妻子對丈夫依然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特地讓丈夫來妻子「工作」的地方省親,妻子也興高採烈地出錢讓丈夫「瀟灑一回」,這也讓人感到傳統的倫理道德並沒有完全土崩瓦解的一絲「寬慰」。實際上,妻子承受著比丈夫更多的屈辱和內心掙扎,但是面對這種尷尬情形的她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隱忍堅持、隨遇而安和「忠貞」(如果我們能夠從她的角度去看,這依然是一種「忠貞」:她的身和心雖然無法一致,但是她還是滿「心」歡喜地與丈夫重聚)不得不讓人抱持一種敬意:因為還不至於處於如此生活條件下的現代人可能會採取更為簡潔明了和決絕的「一刀兩斷」的方式,也許很少有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和心靈的掙扎。

  丈夫對其妻子受人凌辱之際,那種最初默認,繼而無可奈何的忍耐,或者旁顧左右式的迴避,最後演變為憤怒和報復,的確讓人覺得理所當然,也覺得他仍然不失為一條漢子。但是,電影並沒有採用我們所習見的殺人放火式的反抗,而是採用一種隱秘而又周密、陰澀而又徹底的報復——即試圖用翻船的辦法結束欺凌這對夫妻的人的生命。可惜,這個報復計劃失敗了。而且在面臨官員、警察的訓斥、打罵之時,丈夫忍氣吞聲,跪地求饒,妻子不惜代為受過,委曲求全,並用她唯一「值錢」的方式來償付丈夫的「過錯」或「罪孽」,讓人們對丈夫不得不採用「非法」手段的魯莽行為感到同情以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遺憾,也讓人們感受到法律如果沒有健全的執行依然會世道不公:因為所謂法律在很多情況下只是一種讓懂得法律的人欺負不懂法律的人的手段而已。但是,筆者覺得那夫妻的求饒和償還,或許並不是「阿Q」式的「吃虧就是便宜」的鴕鳥精神,而是那種「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求生願望。或許丈夫也並不願意為了一個女人(即使是他受辱的妻子)拋棄性命?或許丈夫認為拋棄自己的生命來換得出口惡氣本身就是一種過於奢侈的意氣用事?——確實世上有不少人會為了某種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不惜輕拋性命,並傳為佳話。但是,何必多問,對生命的自衛本能和尊嚴之間的取捨對任何一個人都不是能夠輕易做出的抉擇,那又何必苛求一個並不多見世面的村野「小民」呢?

  最後的結局,並不是非死即傷的冷血復仇,而是一種避之猶恐不及的逃離,那就是夫妻一同避開這個是非之地而回歸故鄉,妻子最終並沒有背叛丈夫去尋求一般會認為「更好的歸宿」(為此我們也許應該感謝作者構思後面的仁慈之心),無論這是因為妻子不願背叛對丈夫的終身誓約,還是因為妻子對傳統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式的認命——因為在最後的逃離行為中,似乎妻子掌握著最終的選擇權。也許有人會覺得最後如果採用義無反顧地殺死那些惡霸、豪強的結尾會更解氣,也更突出人世間正義終得伸張的道理,但是如果電影的故事以此結尾,那也就落入一般故事情節的俗套裡。因為這種「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方式更符合一般小人物的常情和處世方式,畢竟,採取激烈手段來反抗社會的不公不義並不常見,因為人在爭取公道、正義的時候,也會經常計算為此付出的代價,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仇人的生命,或許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況——尤其是在當事者沒有任何出路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然而這種看似平淡的結尾方式從某種角度來看,不是更加發人深省嗎?影片就此結束,但是我仍然希望對這對患難夫妻寄託一個心願:就像妻子一如既往地善待、珍惜她的丈夫一樣,丈夫也一如既往地善待、珍惜他的妻子——儘管這純粹是一個多餘的蛇足。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