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歌劇魅影》有感三篇

2023-07-27 22:21:57 1

  《歌劇魅影》講述了一個毀容的音樂天才魅影,他愛上了可愛的年輕女演員克裡斯汀之後,他決定不遺餘力的把克裡斯汀打造成為一位耀眼的明星。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歌劇魅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觀《歌劇魅影》有感一:

  《歌劇魅影》是一部由百老匯的同名歌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電影開場是一場拍賣會,第633號拍賣品是一隻八音盒,白髮蒼蒼的紳士抱著這隻已經褪色的八音盒陷入到長久的追憶中,由此引出一個關於音樂的故事,一段與歌者有關的往事。

  19世紀巴黎歌劇院屢發詭異的事件,當家女高音卡羅塔每每在排練或者演出時總出現舞臺布景上的紕漏,卡羅塔一氣之下罷工不幹,由舞蹈演員克莉絲汀替代她演出,沒想到大獲成功,成為歌劇院的新寵。誰也想不到克莉絲汀從小就有一個「音樂天使」相伴,每到夜晚便會教她唱歌,為她譜曲、排劇,正是她的「音樂天使」無所不用其極,不惜恐嚇、殺人也要讓自己心愛的女孩成為巴黎歌劇院中耀眼的明星。克莉絲汀後來終於了解了「音樂天使」的身份,他是一個因相貌醜陋自出身起便被拋棄並飽受蹂躪但有著極高音樂天賦和建築天賦的人,後來被救,戴著面具永遠躲在了歌劇院的地下。他以音樂為紐帶,想要把自己和心愛的克莉絲汀永遠捆綁在一起,但是這時克莉絲汀青梅竹馬的男子勞爾出現了,他英俊瀟灑,有金錢與地位,更有著每個女孩子心中白馬王子應具備的溫柔與勇敢,克莉絲汀深陷愛河。這激怒了她的「音樂天使」,嫉妒的怒火燃燒,他感覺絕望,自己唯一生存的希望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搶走了,於是「音樂天使」成了一個真正可怕的惡魔,開始了他的詛咒、搶奪與報復。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活在黑暗中的魅影用音樂表達對愛人的愛,這也是他唯一能為她做的,他覺得自己和克莉絲汀的愛是最純潔高尚,超越一切世俗,沒有物質的彰顯,只是兩顆音樂靈魂的觸碰。他引領著她、指導著她,走向歌后的位置,他們所有的情感都融合在那悠揚的旋律中,或空靈、或悲傷、或輕快、或纏綿,他們相會在每個有著點點燭光的夜晚,她看不見他的相貌,卻可以感覺他的心。他們用生命在吟唱,他們用愛在低回。

  雖然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有一個有著天籟般嗓音的美麗姑娘與他對唱,聆聽他的心聲,所以他不覺孤獨,而是幸福。但當他被剝奪了這唯一的幸福時,孤獨感、被遺棄感的黑色恐怖迅速侵蝕了他那顆原本鮮活跳動的紅心。

  當一個人把所有的愛與希望都寄托在一個人身上,一旦此人離開,他會變得異常極端。愛帶來的不全是甜蜜,還有傷害,情到深處演變成了恨,因為太在意了。他付出了所有,卻沒有得到愛的回應。他沒有了依靠,被遺棄了,感覺這個世界沒有值得他留戀的人事了,這個世界不需要他。他自卑,自卑到要用毀滅他人來平衡自己的遺失,他已經無所畏懼,因為沒有人在乎他、關心他。

  魅影的心靈已經徹底扭曲,他瘋狂地破壞他人的幸福,瘋狂地毀滅所有的歡愉,瘋狂地搶奪那一具心不在己的肉體。勞爾是一個勇敢的王子,為了自己心愛的公主與邪惡殊死對抗,但他怎麼會是一個已經失去理智、喪心病狂的魔鬼的對手。

  肉搏確實可分個輸贏,但那是以俱傷為代價。怎一個皆大歡喜呢,解鈴還需系令人。愛引起的鬥爭,最終應該以愛來化解。克莉絲汀最後在那張醜陋臉上的真誠一吻最終為這段畸戀化上了一個美麗的句點。魅影醒悟了,放走了克莉絲汀和勞爾,黑暗的地洞唯剩他獨自面對八音盒。

  從回憶中走出,這手抱剛拍賣得到的八音盒的老紳士正是勞爾,克莉絲汀已經年邁去世了,他來到墓前看望他一生守護的愛人,卻發現了當年魅影強行為克莉絲汀戴上的求婚戒指,還有一束新鮮的玫瑰。

  什麼是愛。不是牢牢地拴她在自己身邊,而是讓她自由地選擇。她愛唱歌,你做最忠誠的聽者;她愛舞蹈,你做她最真誠的觀者;她也愛你,你做她最堅實的守護者。強制讓她在自己身邊,不是愛她,而是愛自己。空間、寬容、理解、信任才是對愛最好的詮釋。魅影給予了克莉絲汀自由,勞爾給予了克莉絲汀無可摧破的安全感,那都是愛。

  只要是真愛,惡魔尚且被真誠的愛與善良的吻感化,還有什麼可以讓人久久耿耿於懷不能寬容與理解呢。愛,是這個世界最柔軟又最堅硬的武器。

  記得一段勞爾向克莉絲汀示愛的唱詞,「滌淨過往的思緒,讓日光擦乾你的眼淚,讓我成為你的避風港、你的照明燈,無論身往何方,也讓我們同行」。克莉絲汀最後與勞爾合唱,「與我分享每一天,每一個黃昏晨曦,愛我,那是我對你唯一的要求」。

  觀《歌劇魅影》有感二:

  昨天看了2004年電影版的《歌劇魅影》,電影從1919年拍賣歌劇院內的古董起鏡,當拍賣到修繕好的歌劇院的大吊燈時,大吊燈被冉冉升起,畫面就由黑白變為彩色,時光也被拉回到18xx年,此時的歌劇院內,大家正在排練歌劇。在全劇中,導演多次用這種線索物件顏色從黑白到彩色或者從彩色到黑白的變化的手法讓故事往返於回憶和現實之間,表達效果流暢而自然。不同於以往的回憶使用黑白,現實使用彩色,這裡恰恰是相反的,從而突出電影的主旋律還是在過往。歌劇院內總是接連地出現怪事,正在排練的女主唱被突然從空中降下來的掛簾砸到,一氣之下決定罷唱,於是有人推薦克裡斯丁·戴做主唱,開始大家很懷疑她的能力,等她一開嗓的時候,大家都被她的歌聲打動了。她演出成功後回到了自己的準備室,「魅影」出現了,那個教她歌唱,給她啟示的導師。「魅影」帶著面具,他和著歌的語言直抵人心,女主角不由自主地被他牽引著走過長長的隧道,又乘小船划過一條小河,到達了他平時棲居的宮殿。他孔雀型的大床很吸引我,仿佛就是為女主角準備的。他們在他的宮殿裡和著歌的交流是那麼讓人傾慕。此時,女主角青梅竹馬的愛人正在她準備室的外面等著她,可是,她卻不見了。天亮的時候「魅影」把女主角又送了回去,並且給歌劇院的老闆寫信要求以後都讓克裡斯丁演女主唱,但是老闆沒有同意,於是魅影又開始在歌劇院作怪。故事到高潮的時候是女主角和她青梅竹馬的愛人在天台是互訴鍾情,被「魅影」聽到了,然後兩個男人決鬥,青梅竹馬佔了上風,但是他並沒有殺了「魅影」,從而留下了後患。於是「魅影」繼續搗亂,那個一開始標誌性的大吊燈從棚頂掉了下來,「魅影」把克裡斯丁引到他的宮殿,克裡斯丁的愛人為了尋她也去了宮殿,這次他被「魅影」打敗了,讓克裡斯丁抉擇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她的愛人,但是她吻了「魅影」,並把自己的鑽石戒指放在了他的手裡,於是「魅影」放過了他們。

  看到最後,我對克裡斯丁的心意有些迷惑,她到底愛著誰呢?或者說她到底更愛誰呢?

  我個人覺得,她是喜歡她的青梅竹馬勞爾的,她可以為了救他去死或者怎樣,除了喜歡也許還有一點點愛吧,否則她也不會有勇氣為他死;而對於「魅影」,克裡斯丁一定是愛的,因為「魅影」是她靈魂的伴侶,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有的觀影者提出疑問,那克裡斯丁為什麼選擇勞爾而並非「魅影」呢?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是因為克裡斯丁是一個世俗的女子,「魅影」長得實在是嚇人。

  第二,是因為克裡斯丁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她覺得,相儒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電影到最後的鏡頭是在克裡斯丁的墓前放在一支玫瑰,玫瑰上綁著絲帶,絲帶的結處是克裡斯丁當年最後送給「魅影」的戒指。我覺得從這一幕出發,導演要表達的是第二點可能,即她和「魅影」要留下最好的印象給彼此,不要因為在一起而破壞了這種美麗的距離。若是兩個人日復一日地過著瑣碎的生活,也許就成了張愛玲說的紅玫瑰和白玫瑰的故事了,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她在追求這種隔閡的美,這種觸不到的傷。

  而此時的我,更願意相信是第一種,克裡斯丁是個世俗的女子。否則,為何她多次在眾人面前摘掉「魅影」為了掩飾自己丑陋的半邊臉的面具呢?難道是為了讓他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我想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那樣的年代裡,他這麼做是會被當做怪物抓走關起來的。克裡斯丁這麼做分明就是想讓他出醜,想擺脫他對她心靈上的控制。而且,她的未婚夫是一個子爵,是在上流社會裡的人物,有權有錢有勢有地位,跟著他的未婚夫是會成為受人尊重的夫人的,而跟「魅影」在一起卻要過著不見天日躲躲藏藏的生活,即使自己的歌聲再美,再打動人,那又有什麼用呢?只不過就是個賣唱的罷了。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她心裡確實是有勞爾的,即使勞爾不是她最愛的人,因此這個結局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就此擱筆吧,想到了蘇軾和佛印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佔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在我落筆之前,我還堅信著故事要表達的是第二個原因,可是,我動搖了自己……

  觀《歌劇魅影》有感三:

  以前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一種電影叫做歌劇電影,後來聽同學講了一部電影叫做《如果愛》,說是歌劇電影,我自然傻呼呼的問,什麼是歌劇電影,然後同學就打開電影,讓我看,原來真是和歌劇一樣,說話都用演唱的。

  但同學說《如果愛》拍的不是很好,如果看外國的歌劇電影的話,會更有感覺,那時還沒有這樣的情操,感覺不習慣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前年團契的一個節目是歌劇,雖然最終我沒去看,但之前的排練卻是少不了觀摩的,對歌劇終於有了一定的概念,但今天看了《歌劇魅影》之後,深深的被觸動了,不僅是電影的情節,還有就是那藝術的表達形式。突然很有一種衝動,如果能把那年的歌劇改一下的話,一定會更加的完美的,但是轉念一想,又知道不太現實,看了人家的好作品,你就以為自己也可以弄出好作品麼?開玩笑也講究打個草稿啊!於是放棄了這樣的古怪念頭,轉而寫一些感想了吧!

  劇院魅影其實不是一個魅影,他也是一個人,只是他從來都沒有讓世人知道他的存在,他的一生都躲在劇院的低下的石洞裡,他不知道陽光的溫和,不曉得雨水的滋潤,在那個暗無天日的石洞裡,他只知道聽著上面的劇院傳來的陣陣歌聲。

  劇院魅影其實也是一個悲劇的人生,小的時候,因為長的奇醜無比,被一個人當做是惡魔之子在吉普賽人手裡受著無盡的折磨,被無數的人恥笑。然而,似乎是天生的邪惡,他抓住一個機會殺了那個擁有他的吉普賽人,然後被一個芭蕾舞者救走了,藏在了劇院的地底下。從此開始了他那黑夜的生活。

  愛情從來不是專屬物品,再卑賤的人也要擁有愛情,劇院魅影也開始有了愛情。克裡斯汀,這個美麗的女孩子出現在了劇院,她學的是芭蕾舞,但劇院魅影卻會歌唱。於是,在無數的黑夜裡,劇院魅影扮演了音樂天使的身份,在克裡斯汀的夢裡,教會她歌唱。

  舞臺,是每一個演員的夢想,克裡斯汀應該也不例外,那麼,身為劇院魅影的他就為她圓了這個夢吧!製造一系列的靈異事件,最終,克裡斯汀被推上了舞臺,並被所有的人讚美,其中包括劇院老闆,年輕英俊的子爵勞爾。勞爾和克裡斯汀是青梅竹馬的兩個人,在此刻,自然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說你會與我共享摯愛,共守一生,說吧,我會追隨你,無論你到何處,我都跟隨你,愛我——這就是我所要求的。」

  魅影的嫉妒之心開始瘋狂的膨脹,因為愛,所以恨了。尋找一切機會想要帶走克裡斯汀,但勞爾也摯愛著克裡斯汀,他從當年那個芭蕾舞者口中知道了魅影的存在,於是保護克裡斯汀遠離這個邪惡的惡魔。兩個人在大學覆蓋的墓園裡相碰了,於是一陣打鬥,勞爾最終勝過了魅影,帶著克裡斯汀離開了。

  魅影扭曲的人格此後更加的明顯……在勞爾的策劃下,一場以克裡斯汀為誘餌引出魅影的歌劇開演了,為了能帶走克裡斯汀,魅影殺了男主角,而後親自登場,與克裡斯汀演唱了歌劇「說你會與我共享摯愛,共守一生,說吧,我會追隨你,無論你到何處,我都跟隨你,愛我——這就是我所要求的。」接著,一陣巨大的變故,魅影成功的帶走了克裡斯汀,勞爾在芭蕾舞者的帶領下,也找到了魅影的地下居所。然後很不幸的是,這次,勞爾被魅影抓住了。魅影以勞爾威脅克裡斯汀永遠和他在一起,克裡斯汀斥責魅影的邪惡,在黑暗中扭曲的靈魂。最後,克裡斯汀走到魅影面前,「讓你知道,你不是孤獨的。」接著是深深的一吻,魅影被打動了,放走了兩個人。

  看上去是一部老套路的電影,很多電影都是這種情節,然而,妙就妙在他是歌劇電影,於是味道就不同了,雖然狗血的情節會讓而厭煩,但這部電影卻讓人不僅不厭煩,反而有些耳目一新,並為其中的愛情而讚嘆不已。這就是傳說中的舊事物的新組合吧!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使你不得不去讚嘆他的表現能力。

  看完電影後,我一直懸在腦袋裡的是兩個字——唐璜。我以前並不知道唐璜是何許人物,現在終於知道了,只是,讓我疑惑的是,唐璜和這個劇院魅影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要最後以《唐璜》結局呢?天哪!他根本配不上唐璜二字啊!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