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走近毛澤東觀後感
2023-07-27 10:07:22 3
《走進毛澤東》,走進他作為一個卓越政治家、大詩人、書法家天地,去細細品味感受,咱們會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湧起對他老人家無比的崇敬之情。下面是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紀錄片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一:
人的最終結點就是死人不可能活到一千歲一萬歲這是自然的新陳代謝如同毛澤東說的:「人要是不死那從孔子年代算起到現在這個地球就塞不下了!」毛澤東用自己面對生老病死的態度詮釋了他的「辯證生死論」,1976年9月9日00:10分這個為億萬人民所景仰的一代偉人離開了他的群眾和人民,毛澤東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指導了一次次解放戰爭,戰爭的勝利正說明他的這一指導思想的正確性。
今天我作為一名人民記者,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真正的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儘管我認為這世上沒有什麼值得去欣羨的,任何人在本質上是不能拿來相比較的個體,但是我依然羨慕那位蘇聯記者斯諾他是毛澤東的朋友更是諸多關於讓人們了解毛澤東人生的見證者是文字的記錄者。
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幕:美國記者問及毛澤東相當苛刻的一個問題是你憑什麼領導你的人民發動革命?毛澤東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人民信任我一直在想他所說的信任到底是他對人民的信任還是人民對他的信任呢?直至我現在坐在這裡敲擊這些文字的時候才恍然覺悟到這一信任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麼?
「思想決定一切態度決定成敗」電視劇《毛岸英》以及紀錄片《走近毛澤東》《打倒四人幫》《毛澤東逝世全程記錄》等一系列催人奮進的影像記錄讓我更加從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開拓和人物中得到啟迪人生重要的是過程人終有一死在我看來這是相通的那不同的就是這個所謂的過程思想在這個過程中相當的重要轟轟烈烈和平淡無奇是兩種人生境界就看你怎麼去演繹,在許多錯誤面前人不必掩飾人都會犯錯誤就連我們偉大祖國、黨的開拓者毛主席都犯過錯誤他發起的「文化大革命」這場錯誤的政治性運動製造了多少冤假錯案而在事物面前要果斷要持有自己的思想主見既然選擇了就開始幹不去想以後會怎麼樣不去顧及後果如何如果不做談何後果呢?
紀錄片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二:
毛澤東,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名字,有人說:「他是詩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揮千軍萬馬,自我卻從未開過一槍。」因此,又有人說:「毛澤東是用筆桿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觀看了一部描述毛澤東的影片——《走近毛澤東》。這部影片講述了毛主席生命中的戰鬥經歷,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傳奇經歷,毛主席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為了全中國人民的新生,在半個多世紀的時刻裡,在充滿荊棘的革命路上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
《走進毛澤東》這部影片裡處處都在散發著毛主席思想的光輝,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當會議結束時,主持人請毛主席離席,毛主席因腳下有毛病而無法站起來,這時,大家都不願離開了。毛主席說了一句使人心沸騰的話:「你們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話,使在座的委員們的心裡都在流淚……
從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沒有做過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員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勸他換件新衣服,他說:「咱們國家窮,發的布票少,你不也穿著補丁的衣服嗎?我為什麼就不能穿?正因我是主席?我看還是就應節省點,不好做新的,破了再補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領子全換過了,衣袖、前頁,下擺等處補丁連補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細一數,整件睡衣竟有73個補丁。
我看了這一系列關於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斷,善於分析,目光長遠,用兵如神」使我一向不能忘懷。想想自我,真是感到慚愧:自我平時做事猶豫決,目光短淺,只顧眼前一時之快······
毛主席的生命是不斷領悟的生命,他酷愛讀書,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時期就在先生的引導下,開始讀《三字經》,繼而讀《孟子》、《論語》……成年之後,在辛勤工作之餘,毛主席還鍾愛寫毛筆字,作詩賦詞等。他在生病的時候,還堅持看書領悟,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可見毛主席是多麼有毅力啊!
億萬人民滿懷深情,眼含熱淚,無比懷念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為他的親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無私、他的艱苦奮鬥、他的治學精神、他的燦爛詩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付出的巨大犧牲、他的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他的赫赫戰功和卓越政績,為中國的獨立、為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為捍衛國防、為改善人民生活、為懲治腐敗實現社會公正、為改革開放事業的奠基、他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復興所立下的不可磨滅的功勞。
他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象徵,他是共和國之父,現代中國的靈魂。他開創了今後一千年咱們民族興旺發達的歷史局面。咱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位偉人,永遠銘記毛爺爺的教導,為祖國的未來發奮。作為21世紀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有這樣的職責和使命,肩負毛主席為後人留下的重任,好好領悟、關心國家大事,在領悟生活上嚴格要求自我。未來祖國和人民以及自我的完美生活不斷發奮前進!
毛澤東——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名字,咱們永遠銘記他!
紀錄片走近毛澤東觀後感三:
前段時刻,在毛概課堂上老師帶領咱們群眾觀看了大型人物紀錄片《走進毛澤東》,這部電影沒有請特型演員,也沒有寫劇本臺詞,它只是把有關毛主席的一些影間錄像以必須的敘述方法連接起來,這讓它像一部紀錄片。在那裡咱們能夠看到真實生活中的毛澤東是怎樣樣的,看見他的音容像貌,言行舉止。這部電影,讓我看到了另一個毛澤東,一個真誠自然、心裡永遠裝著中國人民的毛澤東、讓我覺得親切而熟悉的毛澤東。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停信步」毛澤東生命挑戰自然,挑戰對手,挑戰社會,挑戰世界。越是面臨挑戰,就越是冷靜。「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這段膾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
在看這部電影中,最令我深為感到敬佩的是毛澤東的讀書精神,「我有讀不完的書。天不讀書就無法生活。」毛澤東與書卷結為伴,腹有詩書氣自華。《資治通鑑》讀了17遍,《紅樓夢》讀了5遍,通讀了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生命沉湎於書香筆墨的世界。他的詩書見解獨到,他的字跡縱逸豪放,他的語言生動形象,他的講話妙趣橫生……身為全軍統帥,他生命不曾發過一槍,最終竟用筆桿子加槍桿子打敗了對手。這種持之以恆的治學精神,也是我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
當咱們觀看《走進毛澤東》,走進他作為一個卓越政治家、大詩人、書法家天地,去細細品味感受,咱們會一次又一次震撼,心中湧起對他老人家無比的崇敬之情。
在硝煙和炮火瀰漫的背後,也有更大的真實:「偉人」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遙不可及的「神」。因此,了解偉人也首先就應從「作為人」這個基本特性入手,這樣才貼合人的認知規律,更有真實感,更能打動觀眾的心,更能讓人理解。
此外,影片還披露了主席在聽到洪區災民與蛇爭樹而被毒蛇咬死而痛哭,以及在聽到戰勝血吸蟲病的喜訊之後高興的半夜起來寫詩的細節,這一哭一笑的鮮明比較,更是展示了主席重情重義、關心人民性命感全的真實寫照。種種此類親切、樸素而自然的畫面使得偉人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富有人性化。這是《走近毛澤東》在材料篩選上獨具匠心之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影片不僅僅是回憶,不僅僅是懷念,更是對毛澤東作為一個偉人同時又是一個普通人的一種再現,以新世紀的眼光來感悟歷史,感悟領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許多細節,如毛澤東暢遊長江和大海,毛澤東要騎馬遊崑崙山,毛澤東和基辛格夫婦以紙老虎和身高的主題逗趣,毛與非洲婦女會見時行屈膝禮的幽默場面,出席黨代會時目送全體代表離席等細節情景,生動感人地表現了毛澤東的智慧、抱負、激情、幽默與自信,洋溢著鮮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在片中多處表現了毛澤東思想的智慧。毛澤東強調走群眾路線,因此他第一個喊出了「人民萬歲」,以「為人民服務」作為他本人乃至全黨的行動宗旨,他也因此會對不能接觸人民群眾,調查時要戴口罩表現出無奈和孤獨,他也才會作出「水中能夠沒有魚,但魚兒卻永遠離不開水」的生動比喻。毛澤東強調獨立自主,因此在「一邊倒」時期對蘇聯的侵犯我國主權的行為果然拒絕。
「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在蓋棺定論之時,以七分功勞三分過失評介毛澤東,是恰如其分的。儘管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比如:錯誤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過分地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國家遭受了十年浩劫。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數事實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澤東,就沒有咱們這天愉悅生活!
看完片子後,咱們從過去仰視這位偉人變成了平視這位偉人,但卻因平視而看到了他的內心,更體會了他的偉大與不凡。個性在那四句讓人回味無窮的結束語後,一片燈火輝煌下,人們看到的是儘管毛澤東走了,但他的目標與理想在被他的接班人一代一代地在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