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
2023-07-27 20:58:53 4
《雨中的樹》是由尹力執導,王志飛、丁柳元、王成陽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於2012年9月21日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原四川省萬源縣組織部長李林森平凡、短暫卻卓越的一生。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雨中的樹》觀後感六篇,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一)
電影是群眾化的藝術,也是人們感知社會和人生的「窗口」。10月18日,街黨工委組織黨員觀看了電影《雨中的樹》。《雨中的樹》是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的重點影片,該片主要講述「全國優秀黨組織工作幹部」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燃盡生命、譜寫忠誠的感人故事。影片以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追尋父親生前足跡為線索,串聯起李林森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交往過的人物,以及他生前說的那些樸實卻鏗鏘的言語,將李林森短短42年的人生通過父子間跨越時空的對話,生動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雨中的樹》裡的李林森真實、親切、可信,一位樸實、平凡而又卓越的新時期基層優秀組織部長形象躍然於屏幕之上。
雨,長久以來都是情愫與感性的代表,繾綣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乾淨玲瓏剔透。人們在雨中抒發感嘆,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個民族集體思緒的載體,香港回歸的傾盆大雨,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汶川地震的驟雨不歇,則是天公對華夏兒女苦難的嗚咽。而在此處,我想她又被賦予了一層新的含義,那就是在人民群眾的利益、急難險重任務和物慾橫流的當下產生的各種誘惑的「雨」中,李林森同志經受住了考驗和洗禮,最終成為了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成為了一棵在雨中挺立的「樹」。
影片從中國人熟悉的桌球推打開始,一幕接一幕,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緊湊而不繁瑣,平淡卻不單調,莊重並不矯情,比如,買解放鞋和打摩的時的還價、泡方便麵、在小飯店就餐、追公共汽車、搭輪船、擠火車等,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這些故事,是每一個基層幹部群眾都會遇到的。
藝術來源於真實,也高於真實。將這麼多真實的、平凡的、親切的事串連在一起,展現出來的就不再平凡。面對生活境況和工作崗位的不斷變化,李林森能始終保持著心底的崇高和真誠。這在現代社會難能可貴,也註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樣,在紛繁複雜的誘惑和困難面前保持淡定、從容,這個社會就會湧現更多的先進和優秀。如果每一位觀賞過《雨中的樹》的人,都能夠更加慎重地面對自己的尋常,珍惜屬於自己的平凡,整個社會通向美好未來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共產黨人和共產黨的幹部,首先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都要為人子、女,也會為人父、母,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職責,普通人的樂趣,但作為黨的幹部,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有的時候必須在公與私、個人與集體之間作出「二選一」的抉擇。影片中,當洪水來臨時,李林森選擇的是衝鋒在前;當道路塌方時,李林森二話沒說就迎災而上。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詮釋的不僅是組織部長的風範,也濃縮和展現了當代中國黨員幹部的形象。
看完《雨中的樹》,我久久無語。那雨、那山、那樹、那人、那情、那景、那笑聲、那喊聲……萬千意象,縈繞於心。我承認,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最打動我的,是那情。在碎片化的情節中貫穿著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主人公李林森的情。他對老百姓,有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衝鋒在前,撕心吶喊,衝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著為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著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幹部,有真情。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桌球的球聲,反覆迴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幹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回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為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為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眾精神的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仿佛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
更打動我的,是那真。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它沒有刻意誇張人物事跡,而是刻意還原一個真實的人。那些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言行,就像我們曾經見過或正在身邊。「土可以被汙染,水可以被汙染,人心卻要深深埋在泥土裡……」「泡上一壺濃茶,好好洗洗你的腸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經取消。」他沒有毫言壯語,樸實的語言更令人肅然起敬。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他沒有一點官架子,同老百姓一起擠公交、吃排檔,奔波在嘈雜的市井之中,年邁的父母還住在農村破舊的房子中……這些場景,沒有藝術的「提煉」,甚至畫面有些雜亂,卻更真實地反襯出李林森的崇高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慾橫流之世,一個人,一個純粹的人,真實地生活在山的那邊、水的那邊,溫暖著那一方百姓,也激勵著我們的心。影片不僅展現了客觀世界的真,還巧妙展現了精神世界的真。主人公在生命彌留之際,眼中浮現出妻子一段嬌媚的舞姿,一顰一笑,那樣鮮活、生動、美麗。看到這一段,相信每位觀眾心中都會湧起一種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丈夫對妻子無限的愛而痛,為一個即將離去的好人對生活無限的不舍而痛。
這部105分鐘的電影,幾次讓我落淚。為李林森的種種精神而落淚、而動容。
李林森深入基層的「樹根精神」讓我動容。「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李林森紮根基層、真情融入,他帶領群眾修橋鋪路、重建「新五寶」;他無私資助貧困女孩上學,彌留之際仍然牽掛著幫扶對象;他總是穿梭在抗洪救災第一線,迷彩服、黃膠鞋、擴音器是他不變的行頭。學習李林森,就是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紮實深入的「樹根精神」。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應該沉下心來,帶著責任、熱情、真誠做群眾工作,紮根基層,真心為民。
李林森堅毅正直的「樹幹精神」讓我動容。李林森以一種堅持原則、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組工幹部高尚的職業風範。他任人唯賢、唯能,大批優秀基層幹部被選拔到合適崗位,幹群信服、社會滿意。學習李林森,就是要學習他公道正派、剛正不阿的「樹幹精神」。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我們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將「公」與「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做到公道正派、知行合一。
李林森無私奉獻的「樹葉精神」讓我動容。「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燃盡生命寫忠誠——從鄉村教師到組織部長,無論在什麼崗位,李林森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面對病魔,頑強鬥爭到最後一刻,把有限的生命獻給了無限的事業。學習李林森,就是要學習他不求所取、但求奉獻的「樹葉精神」。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去回報群眾、回報組織、回報社會。
感謝電影《雨中的樹》,讓我又一次沐浴了那個平凡而崇高的人精神的光華。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二)
10月26日,學校組織觀看了電影《雨中的樹》,該片以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追尋父親生前足跡為線索,串聯起李林森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交往過的人物,以及他生前說的那些樸實卻鏗鏘的言語,將李林森短短42年的人生通過父子間跨越時空的對話,生動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雖然觀影已經過去好多天了,但許多感人的畫面仍歷歷在目,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忘不了,牽著水牛、幾次把鞋子脫給逃命的災民,風雨中背起80歲的老人,與暴雨搏擊與死亡抗爭的救命書記;忘不了,一手打吊針,一手掏手機詢問災情,靠在床上組織會議,即便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心裡裝的還是工作的倔強病人;忘不了,面對妻子心有遺憾,捧著孩子照片,眼淚肆意流淌,用顫抖的手給孩子寫下箴言的柔情父親。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聖誕晚會上,他對青年朋友們幽默而樸實的語言:「抓緊你們的青春多做事,但要做事,首先要做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道盡了他為組織鞠躬盡瘁的一生,寄託著他對後輩真誠殷切的希望,承載下他與百姓甘苦與共的歲月。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一名人民教師,要以廣闊的視野與心胸,牢牢把握時代脈搏,身在校園,心系時代;熱愛人民、忠於理想,光明磊落,一身正氣。首先要把做學生放在首位,要有一顆愛心去對待我們的學生,要有一顆恆心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工作中勤奮努力,樂於奉獻,加強師德修養,紮實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爭取像李林森一樣,成為一棵「雨中的樹」。
《雨中的樹》觀後感(三)
雨,長久以來都是情愫與感性的代表,繾綣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乾淨玲瓏剔透,「細雨,煙雨,烏篷雨,狐狸雨,斜風細雨,煙雨悽迷,好雨知時節,夜來風雨聲,清明時節雨紛紛,寒雨連江夜入吳,」不一而足。人們在雨中抒發感嘆,在雨中俯仰情感。雨,也是一個民族集體思緒的載體,香港回歸的傾盆大雨,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汶川地震的驟雨不歇,則是天公對華夏兒女苦難的嗚咽。而今天,雨,被寄託了新一層含義,那就是我們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李林森同志的雨,在他身前,和煦如春風雨露,在他身後,悲慟如雨雪嘶歌。
《雨中的樹》這部電影,正是以此為契機,講述李林森同志平凡而又卓越的人生軌跡。他的名字中有五個木,五代表多,代表廣,代表眾,代表他豐碩的工作業績和博大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取樹,是因為樹正是由眾多的木所組成的,樹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站直了就是頂天地,立乾坤,為人民遮陰,為環境守衛,倒下了,也是渾身是寶,果可入食,葉可用藥,枝條可做燃料,軀幹可作建材。這些都是對李林森同志鞠躬盡瘁的精妙比喻,在這部電影裡,他身先士卒戰洪魔、扶弱濟困獻愛心、甘於清貧重名節、公正用權不謀私、工作當命抗死神、燃盡生命寫忠誠,一幕幕慷慨悲壯之歌,響遍銀幕內外,響遍每個觀眾的心間。
那些震撼心靈的點滴,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洪浪滔天之際,他沉著應對,勞心費神,難捨晝夜,心力交瘁,體力嚴重透支。他聲嘶力竭地呼喊,奮不顧身地救助百姓,讓人感慨萬千;病重之後他強忍劇痛忘我工作,審籤文件、組織會議、接訪群眾、下鄉調研,萬源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鐫刻了他的信仰;他在生命的盡頭,臉色愈加顯得蒼白,幽深的黑眼圈更加顯得形容枯槁,他還堅持嘔心瀝血,修改文件,布置會議,上傳下達;最後他的小兒子深情呼喚父親的鏡頭,所有的人都不免淚眼迷離,鼻中酸楚。誠然,每個人都是平凡的,在死神面前,生命都是蒼白無力的,李林森是平凡的人,同時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是在他不懈追求生命意義中體現出來的。他始終保持善良、真誠的本性。這正是我們所苦苦追尋的人生主題。
最後,讓我以一首小詩表示對他的景仰與尊崇吧: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平凡而不平淡——《雨中的樹》觀後感(四)
北海市海城區委組織部謝琳
平凡的事業,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顆奉獻的心。李林森,一名優秀的組工幹部,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地做著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在平凡中譜寫不平淡的人生。他以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新時期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典範。
向李林森同志學習,做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的「雨中樹」。通過觀看《雨中的樹》,了解到李林森同志時刻將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病重期間依然堅持工作,(www.)這種愛崗敬業、堅持不懈的精神激勵我們要增強責任與奉獻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崗位看作是實現個人價值、為民建功立業的平臺,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個問題,並及時準確地處理好,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向李林森同志學習,做紮根基層,心繫群眾的「雨中樹」。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詮釋了對黨、對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我們要像李林森同志一樣紮根基層,真情為民,將人民群眾至於心中最高地位,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紮根基層,到群眾中去,培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親歷群眾甘苦,直接為群眾服務,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本質上認清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真誠拜人民為師,善於學習、總結、運用人民群眾創造的好經驗引領基層工作,努力為人民群眾多辦好事,多幹實事。
向李林森同志學習,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雨中樹」。威信源於黨性,腐敗止於正氣。李林森同志嚴以律己、清正廉潔,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牟利,甚至在他病重期間,為不給黨和政府添麻煩,隱瞞自己的病情。組工幹部要將李林森同志當做「一面鏡子」,從嚴律己,堅持公道正派,時刻謹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古訓,不斷加強黨性錘鍊,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做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公僕。
李林森同志用其一生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諦,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更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作為一名組工幹部,我們要向李林森同志學習,更應以其為榜樣、以其為動力,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履職盡責,人生即使平凡也不會平淡。
《雨中的樹》觀後感(五)
致敬雨中的「樹」,讓我們在感動中前行
《雨中的樹》作為獻禮十八大的影片,讓我們再一次重溫了這位「愛民幹部」的平凡與偉大。無論是他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還是以爭朝夕,幹就幹好的忘我拼搏,都無聲地演繹著最令人動容的「組工精神」,更傳遞著來自大巴山深處的「暖人情懷」。
42載風雨或許太過短暫,但卻抒寫出太多讓人感動的詩篇。無論是身先士卒戰洪魔的挺身而出,還是甘於清貧重名節的淡泊名利,甚至在身患絕症時仍繼續拼的鞠躬盡瘁,這些在平凡崗位上駐守出的片段和縮影,正彰顯著身為黨員幹部所恪守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展現了新時期組工幹部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那就是「爭當優秀、習慣卓越」。
這個時代所呼喚的「公僕」,也正是這些在點滴中踐行美德,在實幹中孕育成績,在風雨中毅然挺立的「大樹」。他們或許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舉,也不是時刻準備犧牲自己的勇士,卻憑著一份對事業的熱情,對人民的熱心,對生命的熱愛,用無私和奉獻彈奏出了動人的音符,成為世人傳唱的一首「金曲」。
有人說,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平凡而卓越的人」的電影,而我覺得這更是一份獻給「10萬組工幹部」的精神食糧,讓他們不斷汲取著「公道正派、甘為人梯、清正廉潔」的營養,學會把根脈深植在腳下的熱土,成為不怕風雨的「大樹」,學會將汗水澆灌在基層的事業,成為不畏艱難的「勇者」。
而作為一名80後的年輕黨員,我也想把這可貴的精神延續,更想將這份感悟化為行動,從平凡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踐行,讓成長的每一個腳步帶著恪守敬業的無悔。也許我得不到「救命書記」、「拼命三郎」的殊榮,也無法塑造「萬民有口皆碑」的形象,但是我堅信,用青春和熱情忠誠於崗位、服務於人民就是助我從一粒種子成長為樹的雨露,去滋潤我所根植的土地。
正如這部影片的主題曲所唱,雨中的樹,平凡地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卻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讓我們致敬這樣一位默默奉獻的「大樹」,更將這份敬仰內化於心,在平凡中揚起最鮮紅的旗幟,在點滴中拓展生命的廣度。
電影《雨中的樹》觀後感(六)
《雨中的樹》是由尹力執導,王志飛、丁柳元、王成陽等人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影片。於2012年9月21日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原四川省萬源縣組織部長李林森平凡、短暫卻卓越的一生。
暑假即將結束,十七歲的李東陽(王成陽飾)卻因為對父親李林森(王志飛飾)的一句承諾,不顧母親(丁柳元飾)的反對,毅然踏上了追尋父親的足跡之路。那些父親曾經走過的路,那些父親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那些父親曾經交往過的人物,那些父親的鏗鏘言語,又一一呈現在李東陽的面前。他跋山涉水,不僅經歷了一次生理的考驗,更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成長。雖然父親去世的事實無法改變,但父親的真誠與善良、父親對生命意義的不懈追求,卻在李東陽的心中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烙印。
他是一棵樹,一顆雨中的樹,一棵為百姓遮風擋雨的樹。
他用他的實際行動給黨和人民遞交了一張完美的答卷。
從焦裕祿到孔繁森再到今天的李林森,一代代共產黨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李林森的故事,我們已然不感到陌生,網絡、報紙、書本到處都刊登著他的先進事跡,但是電影則給了我們更直觀感受。
影片從李林森的兒子李東陽的視角出發,給予了觀眾更多思考。是啊,他不但是人民的幹部,更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可他卻將生命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留給兒子和家人的只有無限回憶和思念。
他是一棵樹,所以他紮根基層。想群眾所想,思群眾所思;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帶領鄉親們修橋鋪路,資助山區孩子讀書,穿梭於抗洪搶險的第一線。
他是一棵樹,所以他筆直有力,堅持原則、剛正不阿。才使得優秀的人才得到了任用,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所用。
他是一棵樹,所以他無私奉獻。如飄零落葉要化作春泥,燃盡生命來抒寫忠誠----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從鄉村教師到組織部長,一路走來,他兢兢業業,努力做好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啊,他是一棵樹,一棵為人民遮風擋雨的樹。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斯人已去卻給我們留下許多啟示,作為新一代的共產黨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兢兢業業的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求別的,只求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黨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