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

2023-07-27 21:02:52 2

《紅河谷》是馮小寧導演在1997年拍攝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藏族男子格桑救下了準備獻給雨神的女子,並取名雪兒達娃,兩個人一起在藏族部落中開始了新的生活。在這裡,他們認識了美麗的頭人的女兒,並救出在雪山中遇險的瓊斯和羅克曼,瓊斯因感冒留在西藏休養。在這段時間的相處中,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瓊斯離開了但沒想到再一次重逢居然這麼快,而且是以這樣殘酷的方式,並最終毀了這片寧靜的土地。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電影《紅河谷》觀後感十二篇,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一)

《紅河谷》記載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的殘忍。侵略者帶著洋槍大-炮入侵我們的家園,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先輩們沒有退縮,同可惡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英勇頑強的殊死抗爭。在英帝國主義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萬的藏族人民英勇地倒下,整個山谷遍布著藏族人民的屍體,血流成河。雖然烽火狼煙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戰場上的嘶殺聲還在我們的耳邊迴蕩,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歷史上,元朝統一中國後,吐蕃是祖國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員。這部影片中,還寫了一個漢族女孩被江水衝到河岸邊,被藏族阿瑪的兒子格桑救起的情景。後來,他們快樂地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這個情景使我想起了一首美麗動聽的歌——《一個媽媽的女兒》,告訴我們漢族和藏族是互相離不開的,同樣我們各少數民族之間也是相互離不開的。英帝國主義進入西-藏後殺死了許多藏族同胞,格桑不想讓這個漢族女孩死,所以讓她逃跑,可沒想到這個漢族女孩放棄逃生的機會,反而說了句讓人感動的話「這也是我的家」。這部影片通過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和悽美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漢藏深情,展示了鮮為人知的藏族文化與壯麗的西-藏風光,歌頌了中華民族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向人們闡述了人類各民族之間,雖然文明進程不同,但都應當平等對待,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幸福與安寧。現在人類世界的主題就是和平與發展。

歷史上八國聯軍侵華的根本原因在於歷史上中國政府的落後、腐-敗,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被別人欺辱,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8月22日晚,由公司黨委、工會、團委主辦的「看紅色經典電影,做康奈文明員工」主題教育活動儀式啟動。當晚,播放的影片是《紅河谷》,公司還請到了《紅河谷》中雪兒的扮演者——溫州少藝校校長應真老師蒞臨現常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波濤洶湧的紅河谷口,一群樸實的村民要把兩個年輕的女子推進紅河裡祭祀河神。其中一個女子名叫雪兒,她悽慘、惶恐地看著身邊的一個女孩被推進河裡,大聲地怒吼,這種怒吼是對封建迷信的抗-議!

就在雪兒的繩索即將被砍斷的時候,她的哥哥拼死救下了她,在逃亡的路上,為逃避追兵雪兒掉進了河裡,後被藏族的格桑和老阿媽救起,為她取名雪兒達娃。雪兒和藏族人民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生活著,他們善良純樸。年輕的英國探險家瓊斯跟著羅克曼來到嚮往已久的西-藏,當他踏上這片土地時感慨的說道:「這是人類最後的淨土。」當他們過冰谷時,由於不聽從藏民的勸告,執意在冰谷裡開槍示威,引發了大雪崩,排山倒海般的冰雪將他們掩蓋。格桑和雪兒救下了他們。羅克曼回國前送給格桑一個打火機留作紀念,沒想到這竟是災難的開始,這個象徵友誼的禮物,竟成了侵略者的「指明燈」。

當羅克曼再次踏上這「人類最後的淨土」的時候,他帶來了侵略者。就在侵略者的炮口對準藏族同胞的時候,藏、漢兩族人民奮勇抗敵,誓死保衛家園。

影片還穿插了漢族姑娘雪兒和藏族小夥格桑的唯美愛情,他們衝破種種阻撓,追求著心中的愛。他們的愛也象徵了漢、藏兩族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那種永遠不可分割的情懷。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我又陷入了沉思: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而現在的三股勢力卻在「興風作浪」,從事分-裂祖國的行為。但是他們必須知道,我們中華民族56個民族永遠是一家人,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任何人想以任何方式把我們家中的任何一個兄弟姐妹給分割出去,都將是徒勞的!現在我們的祖國母親已經強大了,更有能力保護她的子女了。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吧!為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更強大而努力奮鬥。我們也應該努力工作,為了我們所有康奈人共有的目標「成為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康奈百年基業」而努力奮鬥!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二)

走進《紅河谷》,不僅會看到一坐坐雪山、一道道山川,更讓人倍感沸騰的是藏漢人民聯合反擊英帝國主義侵略者的豪言壯語。導演馮小寧以輕快流暢的筆調,描繪了西藏高原那神秘的面紗以及隱藏其後的悠遠的傳說。呈現於觀眾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無垠的草原以及純淨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

在這塊文明的處女地裡,我們的男女主人公以強烈的生存意識,書寫著青春的浪漫與熱烈。然而,大英帝國的侵略,打碎了千年沉睡的夢,也打亂了主人公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在這反常的環境裡,男女主人公各自以自己年輕而偉大的生命,合奏了一曲壯麗的生命交響曲。頭人的女兒——丹珠,一個驕橫任性的貴族小姐,被俘後,為了激勵同胞,鼓舞士氣,唱者千萬年的藏民流行曲,含笑與敵人同歸於盡。康巴漢子格桑,用昔日的朋友、現在的敵人所送的打火機,毅然點燃了布滿汽油的城堡。城堡的消失,也終於圓了格桑與雪兒的愛情夢想。雪兒,這位漢家的女兒,也終於毫無遺憾地完成了女人的一生。雪兒曾發恨:「來世再不做女人,做牛、做馬、做豬都行!」而面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雪兒卻又毫不後悔:「來世還要做女人!」。男配角——洋人瓊斯,從純真的嚮往到面對殘酷的現實,終於捂出了「中國並不是一棵風一吹就倒的大樹。」風暴過後,疲憊的瓊斯終於看到了「聖山」,而「丹珠」的黑白照片的盤旋升空,也給我們在這一沉重的戰爭回味中,平添了一絲輕柔的懷念。

總之,影片通過廣大藏漢人民團結一致,奮起抗敵的英雄壯舉,深刻表明了藏漢一家的大團結思想。這一點,恐怕也是導演在洋溢著濃厚地域傳奇色彩的「紅河谷」中,所更要告之於世的吧!電影《紅河谷》,這是一首由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凝成的渾厚而熱烈的生命的禮讚。

電影《紅河谷》是一首由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凝成的渾厚而熱烈的生命的禮讚。

《紅河谷》首先呈現於觀眾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無垠的草原以及純淨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

在這塊文明的處女地裡,我們的男女主人公以強烈的生存意識,書寫著青春的浪漫與熱烈。

康巴漢子格桑,用昔日的朋友、現在的敵人所送的打火機,毅然點燃了布滿汽油的城堡。城堡的消失,也終於圓了格桑與雪兒的愛情夢想。

男配角——洋人瓊斯,從純真的嚮往到面對殘酷的現實,終於捂出了「中國並不是一棵風一吹就倒的大樹。」風暴過後,疲憊的瓊斯終於看到了「聖山」.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三)

今天,帶著些許的激動,我參與了人生的紅色電影展播的活動。一部名為《紅河谷》的電影,著實令人感動。

紅河谷講述了一個被封建迫害的女子雪兒為逃避成為祭祀品的遭遇,跳入黃河,被一個藏族家庭救起並融入了這個貧苦然而純美的地方。她有了個美麗的藏族名字——雪兒達娃。就這樣,她在這個純淨的地方快樂地生活著,在遼闊的天空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中,漸行漸遠,風吹動她的秀髮,身邊還有個深愛的男子格桑。好美的一幅畫面!這樣純淨自然的生活似乎讓她漸漸淡忘了此前不堪回首的遭遇。即使其間也摻雜著頭人的女兒丹朱威脅她的愛情及英國攝影師瓊斯「闖入」他們的生活,但這一切都是美好的,因為無論是誰,他們心中都有愛。

然而,時代賦予了這篇淨土聖潔也賦予了它不平的經歷。伯克曼作為大英帝國的將軍,再一次闖入了西藏。這次他不是來探險,而是慘絕人寰的屠殺。他首先用奸詐的手段,騙開了西藏軍隊的主力軍隊,然後在他們認為和平外交可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竟然展開了殘忍的攻擊。炮聲、槍聲在這片淨土上空久久徘徊,揮之不去。英國軍隊踩著藏族同胞的屍體,前往下一個欲徵服地。他們挾持了頭人的女兒丹朱,並剝下她的衣服以極其侮辱的方式逼以頭人率領的鄉民們投降。然而,他們沒有想到本以為輕而易舉可攻佔的土地竟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丹朱拾起身邊的炸彈,以同歸於盡的方式結束了大部分英軍的有生力量。接著格桑在奮戰的血泊之中,抱著深受重傷的雪兒達娃,點燃了炸藥。

在這場本可避免的戰爭中,雙方都損失慘重,只因可惡的霸權主義,只因心中無愛。

本片以清末列強入侵為背景。夾雜著愛情、親情及友情。有對封建社會的鄙夷、也有對同一個中國的堅持、更有對美好生活最單純的追求。本片以一個封建的活人祭祀戲劇性開場,再以西藏這個聖潔美麗的地方為背景,賦予了本片獨特的視角及神秘。其間穿插著格桑、雪兒達娃及丹朱的愛情糾葛,使本片在大仁大義之下表現出人之常情,從而使本片顯得生活化,觀眾容易接受。而英國攝影師瓊斯的良知及對藏族女孩丹朱的愛慕,更顯示了世界上人人平等。在本文末尾,那個十惡不赦的英國將軍伯克曼本想救當年的救命恩人格桑未果,所說的一句話:為什麼我們成不了朋友,更是使本片得到了升華。

本片導演的拍攝技巧也值得稱讚。其以小男孩的自述、英國攝影師瓊斯的自述來展開故事。在片末之處,藏族同胞負隅頑抗之時,他們唱起了一首藏語歌,將氣氛帶到了高潮。通過這一細節表明,即使列強徵服了自己的人,但永遠徵服不了那顆渴望和平、自由的心。

和平是本片至始至終貫穿的主題。放在今天的大背景下,依舊顯得如此深刻。無論何等強大的文明,都沒有任何理由去幹涉甚至侵略其他文明。戰爭只會帶來屍橫遍野、廢墟殘垣還有孩子的眼淚。

電影紅河谷的觀後感(四)

《紅河谷》是馮小寧導演在1997年拍攝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藏族男子格桑救下了準備獻給雨神的女子,並取名雪兒達娃,兩個人一起在藏族部落中開始了新的生活。在這裡,他們認識了美麗的頭人的女兒,並救出在雪山中遇險的瓊斯和羅克曼,瓊斯因感冒留在西藏休養。在這段時間的相處中,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瓊斯離開了但沒想到再一次重逢居然這麼快,而且是以這樣殘酷的方式,並最終毀了這片寧靜的土地。

馮小寧導演拍戰爭電影,一定有風景,其次有音樂,然後是與愛情有關的跨國題材。馮小寧導演的三大法寶全使出來,三位一體,十分震撼。《紅河谷》同樣如此。在這部片中除了當時最為著名的男女演員邵兵和寧靜出演外,攝製組還聚集一批人才作為保證,而且影片題材新穎,向觀眾展示了1900年代發生在西藏的藏漢人民聯手抗英的故事。同時,在影片中,導演進行實地拍攝並綜合運用各種拍攝手法呈現出雪域高原獨特的人文風光,使得影片畫面呈現出凝重、神奇和斑斕的油畫效果,令觀眾讚嘆不已。而片中男女青年的愛情故事,英國青年的異域感,再加上戰爭的激烈場面,整體上構成了極為震撼的視聽效果。在大量的粗糙濫制的影片不斷產生的情況下,《紅河谷》的出現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巨大反響,並因此得到了美譽,成為當年電影界的大贏家。

電影紅河谷的觀後感(五)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天晚上血流成河的《紅河谷》嗎?那裡記載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的殘忍。侵略者帶著洋槍大炮入侵我們的家園,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先輩們沒有退縮,同可惡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英勇頑強的殊死抗爭。在英帝國主義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萬的藏族人民英勇地倒下,整個山谷遍布著藏族人民的屍體,血流成河。雖然烽火狼煙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戰場上的嘶殺聲還在我們的耳邊迴蕩,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歷史上,元朝統一中國後,吐蕃是祖國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員。這部影片中,還寫了一個漢族女孩被江水衝到河岸邊,被藏族阿瑪的兒子格桑救起的情景。後來,他們快樂地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這個情景使我想起了一首美麗動聽的歌——《一個媽媽的女兒》,告訴我們漢族和藏族是互相離不開的,同樣我們各少數民族之間也是相互離不開的。英帝國主義進入西藏後殺死了許多藏族同胞,格桑不想讓這個漢族女孩死,所以讓她逃跑,可沒想到這個漢族女孩放棄逃生的機會,反而說了句讓人感動的話「這也是我的家」。這部影片通過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和悽美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漢藏深情,展示了鮮為人知的藏族文化與壯麗的西藏風光,歌頌了中華民族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向人們闡述了人類各民族之間,雖然文明進程不同,但都應當平等對待,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幸福與安寧。現在人類世界的主題就是和平與發展。

歷史上八國聯軍侵華的根本原因在於歷史上中國政府的落後、腐敗,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被別人欺辱,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籤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宣布和平解放,從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羈絆,現在的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人民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從貧窮走向了富裕,從封閉落後的舊西藏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西藏。我們要繼承革命前輩英勇不屈的精神,要珍惜現在的和平、快樂的生活,珍惜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要奮發圖強,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我們可以原諒那些歷史上犯下滔天大罪的侵略者和分裂祖國的歷史罪人,但是我們不能忘卻歷史,只有以史為鏡,我們才能同今天的達賴分裂集團作鬥爭,才能更加努力地學習,將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使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六)

《紅河谷》,一部讓許多人觀看過後都可以流淚的電影。看看西藏,我們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浩瀚的雪山,承載的是我們永恆的文化。它來之不易,因為曾經的這裡流著一條血紅色的河。

遼闊的大草原,連綿的雪山,天空展翅飛翔的雄鷹,滔滔的波瀾壯闊的河水,安靜的湖面,草原上依稀散落的棚屋……是的,這就是我們的西藏。再看看這裡的人們,虔誠的眼神中流露的是善良,突兀不平發黑的皮膚詮釋的是勤勞與勇敢。這就是西藏的人們。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西藏的生活,以及那傳承的文化。

在影片的一開始,我們揪心的看著藏族的人們用牲畜和女人祭祀河神的場景,這也是一種文化,那種對神無比敬畏的表現,讓我們感嘆不已,感嘆的不是他們信奉什麼,而是這種信奉是建立在犧牲性命的基礎上的,佛教裡是主張愛人的吧,怎麼會弄的為了討好佛教而殺人呢!這種文化始終落後,是需要來改變,只是一味的追逐信奉神和佛使得他們變的愚昧無知,女人,在這裡就是跟牲畜一樣的命運,這種對人性別的對待差異,讓我們看到了女人的地位,社會的不公……估計那時候的女人大多在遭受命運的摧殘時都會像雪兒達娃一樣感嘆「來世再也不做女人。」落後的總會被先進的文明代替,所以,在經歷了西藏解放後,那種社會的不公永遠成為歷史。

電影紅河谷觀後感(七)

記得那天血流成河的《紅河谷》嗎?那裡記載了舊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的殘忍。

英國侵略者帶著洋槍大炮進入我們的家園,在強大無比的敵人面前,我們的藏族先輩們並沒有退縮,他們懷著「堅持就是勝利」的信念,與可惡的英國侵略者進行了一場英勇頑強的殊死抗爭。在英帝國主義猛烈的炮火下,成千上萬的藏族人民英勇地抗爭著。整個山谷遍布著無數藏族人民的身軀,原本綠草如茵的美麗草原,變成血的河流。僅僅十五分鐘的時間,一望無際的戰場沒有一個人。

英國侵略者一直以為中國只是棵一吹就會倒的老樹,而佔領中國是最好的時機,可經過這殘忍的戰爭之後,他們的觀點改變了,中國確實是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可他們心中的那股強大的信念是誰也打不敗的!《紅河谷》這部影片通過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和悽美的故事,表現漢族和藏族人民之間的濃厚的深情厚誼,展示藏族人鮮為人知的勇敢無畏的品質,讚頌了中華民族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向人們描述了不同的民族,雖然文明進程不同,但都應當平等對待,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幸福與安寧。

雖然烽火狼煙的時代早已遠去,但戰場上的廝殺聲還仍然在我們的耳邊迴蕩,讓我們中華兒女把「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永刻心中,我們要認真學習長大後為國家的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讓中華民族強大起來,不再犯數十年前的錯誤,讓別人侵略!

《紅河谷》影評(八)

美麗的雪山草原,神奇的文明,純樸的民風,純潔的愛情……都在無恥的戰爭的炮火中灰飛煙滅,紅河谷,用血和淚寫成的一部反殖民侵略的民族史詩。

神奇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青藏高原獨特的文明,這裡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過著平靜而自在的生活。他們用虔誠的宗教信仰升華自己的生命,維護著這片世世代代生息於此的土地。他們之間有著純潔的深刻的愛,藏族青年格桑和落難漢族少女雪兒達娃建立了純潔真摯的愛情,而頭人的活潑中帶著些許女兒丹珠也大膽地追求著格桑,還有暫居在這裡的英國科考青年瓊斯也喜歡上了丹珠,三種交織著不同民族不同情感的愛情,成為這部悲劇最令人感懷的因素。格桑和雪兒達娃堅持到最後,與侵略者同歸於盡;丹珠面對暴虐和凌辱,高唱了一首極有震撼力的民歌后,引爆敵人的彈藥堆犧牲;而瓊斯這個對殖民屠殺憤恨不已的英國青年,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灰飛煙滅,用自己的眼光控訴無恥的殖民侵略。

影片揭示了殖民主義的無恥嘴臉,讓人們去思索文明的霸權與生存問題。英帝國主義殖民者妄圖用他們的工業文明來取代一切,用他們的船堅炮利來徵服世界,他們企圖把西藏作為侵吞東方古國的跳板,對這裡伸出了罪惡之手。羅克曼是這部影片裡我最痛恨的角色,這個曾在圓明園裡縱過罪惡的火的強盜,又假扮成科學家,竄入神聖的青藏地區刺探地形,如果不是被耿直善良的藏族小夥子兩次搭救,這個傢伙早已死於非命。可是他恩將仇報,很快就帶領他的殖民軍重新來到,用欺詐手段和火槍大炮對藏族兵民展開了血腥的屠殺。他滿口要給異國的人民帶來他的「文明」,實際上就是用他的帝國主義來侵吞、掠奪所有可利用的資源,不惜殘害所有可貴的生命,其無恥嘴臉代表了帝國主義的特徵,令人切齒痛恨。他看到格桑點燃他贈送的打火機準備點燃火藥庫同歸於盡時,居然還一字一頓地說「WhyshuldyouandIhavebeenfriends?」最終自食其果粉身碎骨。

影片最使人震撼的是藏漢兩族人民面對殘酷的侵略毫不退縮,捨生忘死與兇殘的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他們的血肉填滿了蒼茫的紅河谷,他們用生命譜寫的這一曲壯歌,讓我們感受了藏漢一家的深厚感情,還有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滿腔熱血。當看到無數的藏漢兒女在瘋狂噴射的槍炮面前倒下時,當看到一個個穿著血紅僧袍的僧徒在冒險給戰士遞送軍火的懸崖上飲彈墜落時,不由得為他們可歌可泣的犧牲而崇敬感動。當最後只剩老阿媽和她的小孫子走在高原間,訴說著古老的傳說時,我們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頑強堅韌的生命力。

《紅河谷》在人物形象塑造、場景布置和音樂配置上都做的非常不錯,馮小寧導演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這部片的配樂很有可圈可點之處,比如主旋律就純淨中透射著悲壯憤怒,讓人聽著時心中湧起崇高之感。寧靜扮演的丹珠在就義前領唱的那首藏族民歌,前邊的獨唱超然空曠,她帶起的藏族戰士們的齊唱更是震撼人心,他們熱愛生活而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讓人感動不已。那充滿深情的旋律在耳邊久久迴蕩……

《紅河谷》電影觀後感(九)

100年前,一支自稱「科學家」的英國隊伍進入西藏,受到了純樸的藏族人民善意接待。可是當英國人再次進入西藏時,帶給藏人的卻是轟隆隆的大炮入侵聲。在民族與國家的大義面前,不管屬於哪個階層的藏族人民在這個時候都團結了起來,義無反顧,不畏強敵,英勇地抵抗外來者。影片中的藏族首領作為藏族內部的封建保守者,並不是我喜歡的角色,可是在英國人的離間下,說出的話卻是那樣的震撼人心,還有藏族中的留學生作為翻譯官與英國人的交涉中展示的氣節同樣令人欽佩。在第一場的戰役中,因為善良,守信,可憐的藏族人民被所謂「文明」的軍隊欺騙,也為此付出1500條人命的代價。

與此同時,影片中穿插著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以及美麗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漢藏深情,展示了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與壯麗的西藏風光。藏族人民愛憎分明,不屈列強的侵略,誓死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尊嚴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可歌可泣!

導演馮小寧用油畫般濃厚,雄壯的鏡頭,展示了西藏高原的美麗風光,以及那裡古樸的民俗風情。本人覺得這部電影在視覺方面並不遜於《黃金甲》,並且這部電影比《黃金甲》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影片的觀看不僅是欣賞,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它給與觀看者更多的回味與思考的空間。

影片中的藏族小男孩與阻止戰爭的英國青年,不僅僅是充當影片的故事角色,也在合適的時候作為了觀眾。藏族首領的美麗女兒,身為公主,她沒有接受父輩的文化,愛上了窮人家的青年。她對那個青年的考驗,甚至暗示地說想要有人帶著她一塊離開的話語,其實質都超越了他們所處的時代,公主理應就是時代所需鬥士,她的思想就是在現代也毫不落伍。反叛,自信的公主也曾說過,有時候,自己覺得自己就是女神。當公主毫不猶豫地投下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之時,我覺得她犧牲自己和魔鬼同歸於盡,來阻止英軍更大的傷害可不就是一個女神嗎?導演這個時候也借英國青年之口說她是一個女神。女神在愛情面前出於女人的嫉妒心理,也曾對藏族中的漢族女孩挑釁過,儘管語氣兇惡,但實際上她並沒有給其人帶來傷害,這樣在人物的性格表現上反而使女主角顯得更加的可愛,更加的富有女人味。出身低下的那個藏族青年,從武力智力都超出他人這點來看是作為英雄人物來刻畫,他因出身的低下在公主面前顯的忠厚老實,甚至有點木訥,但這樣的性格下卻是隱藏著一個廣闊,豐富,強悍的心。他贏得了公主要送他的火機,但卻是在公主的激下才行動的。猛牛衝陣,火燒敵軍,抱著心愛女孩與敵人共盡,都體現了他在一定環境中的作戰思路和對愛情執著的男兒的本色。

人類各民族之間雖然文明進程不同,但都應該平等相待、和平共處,才能得到幸福與安寧,恃強欺弱的侵略只能帶來災難與滅亡。這樣的思想周恩來總理已經提出,並作為外交的原則,也寫入了聯合國的綱領中,但實際上這樣的戰爭仍然存在,只不過多少背了點合法的外衣。

因為這部電影,使自己產生了去西藏的渴望,好像到那裡,去領略鷹搏長空,犛牛馳騁的激情,還有那民族清揚的歌聲。

影片《紅河谷》反映的不僅僅是藏族人民奮力反抗侵略鬥爭的片段,也是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飽受帝國列強鐵蹄揉搓的一個縮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紅河谷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紅河谷觀後感_觀紅河谷有感

紅河谷觀後感篇(十)

在民族學的課堂上看完影片《紅河谷》後,我的感觸頗深通過影片我可以想到西藏遊多麼的美,仿佛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與世無爭,人們過著寧靜安詳的生活,在藏族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與英國火槍大炮兩種文明碰撞中我開始感悟。在看影片中我關注到許多的有關民族風俗習慣的小細節,藏族人民想著拉薩的方向,走一步然後停下來進行朝拜,我深深的被這一種虔誠所吸引,對他們心中信仰的一種尊重,我是一個來自新疆的男孩子,出身在多民族的地區,在上學中,有很多民族同學,其中回族對真主安拉的虔誠。讓我發自內心的尊重,我想了解為什麼、是什麼力量使然,進入大學,我選擇了民族學,我想試著進入其中的世界了解其中的緣故。此時我感覺到人的心中有信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至少精神世界很強大,在影片中那些虔誠的藏民向著聖城朝覲,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自己心中那偉大的信仰,這是一種不可估量的力量,真如影片中英軍的記者所說:「這樣的一個民族是打不倒的」

影片中紅河谷是個美麗的地方,人民善良淳樸,沒有太多殘酷的規則,生活簡單、愛很鮮明,在戰亂的背景下這些特質顯得尤為彌足珍貴。我喜歡影片所完成的「首尾相接」已開始出現的任何事,到影片的後半段一定會有一個交代或是鋪墊,比如說雪兒達娃陷進去差點淹死的泥潭子,最後成為了好幾個英國兵的葬身之處,多次看到的哈達,頭人與雪兒的哥哥交換哈達,雪兒的哥

哥和格桑在雪兒離開之前互換哈達,羅曼克走前與格桑互贈,充分彰顯了哈達對於這個民族表示友好的重要性,所以最後羅曼克和格桑救過的上校帶領英國大兵回來時,質樸的格桑手捧哈達微笑著向他們走去,換來的卻是家被炸毀,同胞被殺,兩個民族之間的友誼就像格桑手中被炮灰燻成黑色的哈達一樣,變成了濃烈的仇恨,還有上校第一次離開西藏時送給格桑的打火機,最後成為了格桑殺死他和他部下的武器。

影片中的藏族首領作為藏族內部的封建保護著,並不是我喜歡的角色,可是在英國人的離間下,說出的話卻是那樣的震撼人心,還有藏族中的留學生作為翻譯官與英國人的交涉中展示的氣節,同樣令人欽佩,在第一場的戰役中,因為善良、守信、可憐的藏族人民被所謂「文明」的軍隊欺騙,也為此付出1500條人命的代價。

與此同時,影片中穿插著扣人心弦的人物命運以及美麗的愛情故事,表現了漢藏深情,展示了古老而神秘的藏族文化與壯麗的西藏風光,藏族人民愛憎分明,不屈列強的侵略,誓死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尊嚴的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可歌可泣。

另一方面,藏族首領的美麗女兒,身為公主,他沒有接受父輩的文化,愛上了窮人家的青年,他對那個青年的考驗,甚至暗示他說想要有人帶著她一塊離開的話語,其實質都超越了他們所處的時代,公主理應就是時代所需的鬥士,所以思想就是在現代也不落伍,為了激勵同胞,鼓舞士氣,在被英軍俘虜後,仍然面

帶從容淡定的微笑唱著千萬年藏民流行曲,藏民也唱起來了,他們合奏著一曲壯麗的生命交響曲,她倒下了,與敵人同歸於盡格桑和雪兒也倒下了

成千上萬的藏民倒下了

他們的精神不倒,中華民族的脊梁不歪。

最後,老阿媽還是搖著瑪尼輪,此時,只剩下他們兩個和發著感嘆的英軍「中國並不是一棵風一吹就倒的大樹」仿佛映襯著首領的那個拳頭,有漢族、藏族、蒙族、滿族等結合為中華民族,任何想要分裂的勢力都不會得逞的。

通過看書《塵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禮》等以及此次觀看的影片《紅河谷》我對民族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感謝老師的引導,我將會對「民族」更加的尊敬與理解推敲

紅河谷觀後感篇(十一)

影片《紅河谷》反映的不僅僅是藏族人民奮力反抗侵略鬥爭的片段,也是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飽受帝國列強鐵蹄揉搓的一個縮影。站在民族的高度,它表現了藏族——中華民族永不可戰勝、不可屈服的那種頑強生命力。站在歷史的高度,它揭露了西方列強所謂的傳播文明種子實際上是一種殘忍侵略的本質。

虔誠的心靈並非愚昧。當看到藏族老阿媽閉著雙眼一邊安靜的搖著哪個小擺球轉輪,一邊微動嘴唇念念有詞,皺紋密布的滄桑的臉上寫滿的那種淳樸,還有那些長途跋涉一步一匍匐的求助者,即便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也會為其虔誠感動得落淚心碎。在那個科技文化相當落後的年代,無可辯駁,對神聖的信奉是藏人不可脫離的精神糧食或者說是他們戰勝惡劣自然環境的精神支柱。

連綿不斷的皚皚雪山,縱觀千裡的的高原湖泊,一望無際綠油油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犛牛、牛羊,幾座帳篷、幾戶人家……詩情畫意般的仙境啊!幾百年來,藏人安靜祥和的生活家園就這樣被幾聲炮火、幾粒槍彈變成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殘酷戰場。愚昧的巫師舞弄桃木劍,大呼小叫乞求神靈的庇護;戍邊的頭領愚蠢的聽信敵人的謊言撤走高地的所有兵力,最後和數千衛士一起屍橫野嶺。為了自己的家園,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淳樸的藏人憤怒了,走南闖北的漢族商人憤怒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大刀、長茅、石頭、獵槍擰成一個結、築成一幕不可逾越的屏障,就連犛牛也將它那尖尖的角刺進敵人的腹部,還有不言殺生的教徒,也奮不顧身的投入戰鬥……只為保衛腳下這片站了千百年的不可徵服的土地,只為保存這個永遠不可徵服的民族。

格桑摟著氣息全無的愛人,安靜的講著一個悽涼而又動人的:下凡的仙女變成了清澈的湖泊,等待的勇士站成一蹲凝望的石雕……在哪個硝煙瀰漫枷鎖重重的年頭,也許我不知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些。但我知道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就沒有自由美滿的生活。打火機曾經是我和你友誼的象徵,曾經是光明的使者……但,現在它只能用於引發怒火。格桑的眼神充滿的不僅僅是憤怒,更多的是永遠也無法揭開的迷惑。

成千上萬隻犛牛興奮而又瘋狂的飛奔,那是和平帶來的前兆吧!風過雲開,站在高高山頂的瓊斯震驚了:那是聖山,我看到聖山了。象徵侵略戰爭的手槍悄悄滑落、滑落,跌落無底深淵。戰爭帶來的永遠只是創傷,和平才是美好的。

藏族老阿媽的蒼老聲音有一次響起:「山神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叫長江,一個叫黃河,一個叫雅魯藏布江。他們共同哺育了中華民族。……」

紅河谷觀後感篇(十二)

在形勢與政策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影片《紅河谷》,這是一部典型的愛國主義的電影片,當時我是懷著複雜的心情觀看完這部影片,深深感觸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以前的藏族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被外國侵略者踐踏,不讓洋人侵犯我們聖潔的土地,西藏人民團結一心英勇不屈,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鬥爭。但洋人有先進的武器,有洋槍、大炮無數的藏族兒女英勇犧牲,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洋人在我們的土地上大肆殺掠。這樣的侵略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也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藏族是少數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始終都要牢記「三個離不開」,要為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而感到自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證,開創未來。《紅河谷》裡一個沼澤地的情景使我記憶猶新,藏族少年那天真的眼神裡,隱藏著多大的悲傷與懂事。看完這部影片,我們要提高自身認識加強愛國主義意識,繼承革命前輩英勇不去屈的精神,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他們英勇奮鬥的結果,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要堅決反對達賴集團的民族分裂活動,維護祖國、西藏的政治穩定。西藏歷史上每一個興盛時期,無一不是與祖國大家庭密切地聯繫在一起。西藏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擺脫封閉、落後的狀態,都與祖國人民的關心、無私援助密不可分。

影片開始,老阿媽背著小孫子,搖擺著去喇叭寺去乞靈。老人緩慢地講著雪山女神珠穆朗瑪的故事,聲音仿佛穿過歲月,一直悠遠到現在。另一個地方,兩個身穿紅服的少女和牛羊一起迎接自己即將成為祭品的命運。鐵鏈被砍斷,牛、羊相繼落入滾滾黃河,一個少女也哀嚎著被河水吞沒。「來世,做豬,做狗,也不做女人。」雪兒認命地講出這句話。

然而雪兒的哥哥趕到劫下了雪兒,雪兒砍斷了繩索掉進了河裡卻被藏族的老阿媽所救,從此雪兒成了嘎嘎的姐姐,並和勇敢善良的藏族小夥格桑相愛了。還有頭人的女兒丹珠,同樣深深地愛著格桑並不惜用自己的身份拆散他們,這也是他質樸的性格和高貴身份的象徵。還記得,雪兒達娃與格桑在遼闊的草原上嬉戲的樣子,藏族老阿媽如枯樹的臉上的皺巴巴的笑顏,還有那無憂無慮的童聲。還記得,慶典上人們豪邁友善的舞蹈,那悠揚的敬酒歌,那絢爛的篝火,那不拘束的氛圍,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溫馨。這同時也讓被格桑救下的瓊斯流連忘返,他愛上了這片土地,和那美麗的頭人的女兒,丹珠。在這塊文明的處女地裡,他們以強烈的生存意識,書寫著青春的浪漫與熱烈。

越是美好,越能襯託現實的殘忍。瓊斯的返國,使人起了染指這片神秘土地的欲望。

瓊斯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卻是以英國遠徵軍隨軍記者的身份來的。以羅克曼為首的英國遠徵軍進攻西藏,成千上萬的西藏人民不畏強暴,為保衛家園,保衛領土完整,與英軍展開了浴血奮戰。頭人率餘部退進古堡,丹珠被俘,為救女兒,頭人倒下了。丹珠微笑的唱著古老的情歌,在瓊斯痛苦的嘶喊下,爆炸燃盡了她最後一絲微笑和那不屈服的倔強...

當瓊斯面對同胞緩緩陷入死亡的無助時,拿槍指向了昔日嬉鬧玩耍的孩子,卻無力按下扣環,他苦澀痛苦的嘶喊,這骯髒的侵略深深傷害了藏族人,同時也讓瓊斯苦不欲生。

這場侵略在格桑面對「文明的使者」,面對曾經救過的羅克曼,扔下手中的曾經象徵友誼的打火機下結束...還記得雪兒達娃死在格桑懷中時,那心滿意足的笑容和格桑最後絕望的笑。羅克曼死之前說的話,他悔恨他們為什麼不能成為朋友。是啊,為什麼不能呢......人性的貪婪將這友誼扼殺殆盡。侵略結束在格桑絕望的笑下,在羅曼克覺悟的下一刻,遍地的火油放肆燃燒,四處的驚喊,嘶叫,恐懼都在下一刻化為寂靜......遍地的紅,似彼岸花瘋狂的綻放,死亡的寂靜在裡流連。

文明的入侵毀滅了很多東西,頭人死了,丹珠也死了,雪兒達娃和格桑都死了。料事如神的巫師死了,忠心耿耿的管家也死了。就連格桑家的小黑狗以及丹珠的坐騎白犛牛也死了。而進入西藏的文明軍隊則和城堡一起化為了灰燼。虔誠的朝聖者這時候也倒在通向聖山的山路上永遠地睡著了。但是,嘎嘎和老阿媽還活著——藏族沒有滅亡。

影片的最後突出了一段鏡頭,表現的是英國軍隊唯一的倖存者瓊斯穿過一群狂奔的犛牛。而藏族人是多麼像這群犛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特點,他們有自己的文明。他們桀驁不馴,但是他們並不妨礙別人——那群犛牛雖然在狂奔中,卻對瓊斯秋毫無犯。「父親,為什麼要用我們的文明,去破壞他們的文明;為什麼要用我們的世界,去改變他們的世界?只有一點是肯定的,這是一個用不屈服永不消亡的民族,在他的後面,還有一塊更廣大的土地,那是我們永遠也無法徵服的東方。」

古堡已經不復存在。打火機也於塵埃裡漸漸湮沒。只有老阿媽手中的轉經筒,依舊長轉不息„„

十月六日晚,我們全校同學在學校禮堂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紅河谷》,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是:以前的藏族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被外國侵略者踐踏,不讓洋人侵犯我們聖潔的土地,西藏人民團結一心英勇不屈,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鬥爭。但洋人有先進的武器,有洋槍、大炮無數的藏族兒女英勇犧牲,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洋人在我們的土地上大肆殺掠。這樣的侵略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也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大家在看這部影片時,有的同學傷心地流淚;有的同學憤怒地握緊拳頭;這些都給予了我們心靈上強烈的震撼。就象鄧小平爺爺說的那樣「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自強不息。我們都被《紅河谷》中那盪氣迴腸的故事情節所感動,為那奮勇殺敵的場景所讚嘆,為侵略者的惡性所震怒。

藏族是少數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從青少年開始就要牢記「三個離不開」,要為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而感到自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證,開創未來。《紅河谷》裡一個沼澤地的情景使我記憶猶新,藏族少年那天真的眼神裡,隱藏著多大的悲傷與懂事。看完這部影片,我們要提高自身認識加強愛國主義意識,繼承革命前輩英勇不去屈的精神,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他們英勇奮鬥的結果,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要堅決反對達賴集團的民族分裂活動,維護祖國、西藏的政治穩定。西藏歷史上每一個興盛時期,無一不是與祖國大家庭密切地聯繫在一起。西藏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擺脫封閉、落後的狀態,都與祖國人民的關心、無私援助密不可分。

我們要珍惜現在、展望未來、努力學習,爭取成人成材,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和西的餓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