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觀後感

2023-07-28 02:48:23

  繼首期以「遇見」作為主題詞之後,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本期以「告別」作為核心主題,嘉賓在感念過去的同時,也勾起了觀眾深藏於心底的情愫。下面是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觀後感20xx,快來圍觀吧。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觀後感20xx【篇一】

  中國維和部隊,一個莊重神聖的名稱。無數的維和戰士前往危險、貧瘠的地區守護世界的和平。2016年6月1日凌晨,中國駐馬裡維和部隊遭到火箭彈襲擊,三級士官申亮亮不幸遇難,年僅29歲,危險時刻發生在他們的身邊。維和部隊的戰士們來到《朗讀者》的舞臺上將朗讀獻給他們的兄弟。

  他是《士兵突擊》裡的高城,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張迷龍,是《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的司令員陳大雷,他就是張國強。這次來到《朗讀者》,他不是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是為了維和部隊戰士們朗讀。

  離家與父母的告別,畢業與老師同學的告別,分手與戀人的告別,轉身與陌生人的告別……這是生離;還有親人、愛人、友人離世的告別,這是訣別。那些你還未說出口的告別,我們在這裡傾聽。本期主題詞「告別」,說一說那些來不及說出的告別吧!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觀後感20xx【篇二】

  似乎一夜之間,人們都從撕名牌的狂熱愛好者變成了詩詞歌賦和歷史正劇的擁躉。無論綜藝節目,還是電視劇,突然發生了一次風格上的逆轉。《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刷爆朋友圈,《大明王朝1566》十年後復播被重新發現,驚為神作,《大秦帝國》引起的諸多熱議與爭議,這一切似乎都在證明著某種「正劇」的復興。

  看似巧合的背後其實有著深切的原因。政策的推動、大眾接受美學的嬗變、文化心理的基礎,都在這個時刻與那些節目的風格互相印證。這是娛樂至死的拐點,還是多元化選擇的開端,或者只是附庸風雅的曇花一現?答案只能留給時間。

  《朗讀者》舞臺上的董卿和春晚舞臺上的董卿不太一樣。她不再身穿華服,也不再把髮髻高高豎起,她穿著一身淺粉色套裝,搭配白色的絲質圍巾。她所講的那些話也不再是導演給她的主持人文稿,她開始講她心裡的話。這一次,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製作人。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觀後感20xx【篇三】

  「它是綜藝節目,但它不娛樂;它是文化節目,但它不沉悶;它以情感為表達載體,但它很勵志。即使落淚,也是有力量的。」在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看來,這是董卿的高明之處。

  節目播出後引發的熱度超出了董卿的預料。她預期的受眾群是50後、60後、70後和80後,讓她沒想到的是90後和00後成了《朗讀者》的主力觀眾。《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後的兩天內,自媒體上與之相關的超十萬閱讀量的文章已經數不過來了,「通常大型季播節目,自媒體上能有幾篇十萬加的文章就已經很不錯了。」田梅說。第一次節目嘉賓濮存昕所讀的本文《宗月大師》出自《老舍散文》,節目播出後,這本書上了微博熱搜榜單。有些此前拒絕過節目組邀約的嘉賓如今也改變心意了。

  而超出董卿預期的這一切和郎昆的預期完全吻合。「這個節目得益於很多方面,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董卿,這就相當於《中國詩詞大會》,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董卿,這個你必須承認。」郎昆和董卿相識20年了,他曾擔任2005年春晚總導演,那年也是他的一通電話,董卿站上了春晚的舞臺。「董卿不是一個簡單的主持人,她實際上是一個電視人,一個傳媒人,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她只不過是以主持這個方式來切入。」

  《朗讀者》的總導演之一劉欣在央視工作十年了。2016年3月,董卿為《朗讀者》組建團隊時,最早找到了他。第一次見面,聽董卿講完節目創意後,劉欣就有點激動,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個製片主任,三個人當時就開始「頭腦風暴」。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