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楚門的世界》觀後感800字

2023-07-28 02:57:32

  《楚門的世界》反映了人類的希望和焦慮,同時也因觸及到最敏感的社會問題而備受矚目,它以現代派的藝術風格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惟利是圖、踐踏人權的醜惡行徑,對美國的道德、人情及世態的消極一面進行了有力的譏諷。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一

  公元2010年7月17日的深夜。

  打開為觀影而關掉的日光燈,目光守著《楚門的世界》片尾曲,久久不願離去。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震撼的電影了,《阿凡達》之後。

  是的,真正的好電影必須是能給自己震撼的,或許觸碰自己身上最為柔弱的地方,或許能夠無形提升自己身上最為可貴的力量。《楚門的世界》做到了這兩點。

  下面是電影《楚門的世界》給我最為震撼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片段是楚門決意離開小城時,在海上面對狂風大浪時對「敵人」的吶喊和對自己的鼓勵。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所謂的狂風大浪是可以被控制的,他只堅定著要離開小城的決心,懷著再次追求施維亞的夢想。他說:「你還有什麼法寶?你想阻擋我,只有殺我!晨早遇到一個醉水手,問你怎麼辦?」(Isthatthebestyoucando?You’regonnahavetokillme!Whatshallwedowithadrunkensailorearlyinthemorning?」)

  第二個片段是節目製作人勸說他留在小城時,他對鏡頭、對製作人、對全世界觀眾說:「假如再碰不到你,祝你早、午、晚都安。」

  (「IncaseIdon’tseeyou,goodafternoon,goodevening,andgoodnight.」),並在用右手從齊肩處優雅地逆時針小繞半圈揮向左腰處的同時深深鞠躬,臉上仍然掛著那淳樸且讓人感動的微笑,然後堅定地轉身,邁向了外面的世界。電視的那頭,施維亞噗哧一下,臉上掛滿幸福。

  未在國內上映的《楚門的世界》(TheTrumanShow),又名真人秀。楚門生活在一個叫桃源島的小城,而實際上,桃源島只是一座巨大的攝影棚。30年前,他被全世界電視觀眾見證出生,並被奧姆尼康電視製作公司收養,從而走上了被刻意鋪就的巨星之路。他的所有一切都是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情節。然而,楚門對此並不知情。

  影片從楚門的一天展開,他是桃源島裡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看上去,楚門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是他工作與生活的周圍,卻有五千個攝像頭在對著他(在影片後段設置的製作人與觀眾對話的環節,製作人克里斯多福說小城裡有五千個攝像頭),每時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甚至,他所深知或擦肩而過的所有人包括妻子和朋友都是《楚門的世界》的演員,或職業的,或群眾的。慶幸的是,曾為《楚門的世界》忠實觀眾又是該節目群眾演員的年輕姑娘施維亞同情且深愛著楚門,但她在給了楚門一些善意的暗示後,卻被強行帶離了製作片場。

  雖然感覺到每個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有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但這些都沒有使這位天性淳樸的小夥子太過於在意。可節目在製作過程中還是遭遇不少意外,比如有些人想在這個真人秀節目裡露臉,比如曾擔任他父親的演員在「死」了二十二年後再次露面,比如在他帶著妻子駕車想離開小城時遇到的消防警能準確地叫出他的名字(群眾演員總有不靠譜的時候),等等。連同回憶起施維亞的美好,讓楚門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漸漸地,楚門發現他工作的公司每一個人都在他出現後才開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車在反覆來往,更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稱是醫生並每天都去醫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醫生,因為他跟蹤妻子去到醫院時,發現他妻子面前手術床上的病人再健全不過。楚門開始懷疑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親等所有的人都在騙他,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油然而生。

  痛定思痛,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出桃源島這個令他噤若寒蟬的小城,去尋找屬於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真正愛他的人。他一如既往地在上班經過的報刊亭買時尚雜誌,只為收集那個類似於施維亞的頭像,特別是那雙美麗的眼睛,因為他要製作一張類似於施維亞的相片。同時,他卻也暗中為逃走做著準備。然而,楚門卻低估了集這個肥皂劇的製作人、導演和監製大權於一身的克里斯多福的力量。克里斯多福將一切都設計得近乎完美,近30年裡牢牢地把楚門控制在海景的超現實世界之中。

  經過幾次從空中、從陸路逃脫的努力失敗後,楚門決定從海上離開這座小城,然而當他最終戰勝颶風大浪,迎來微風晴朗的時候,卻一船撞到牆壁上,他絕望地發現面前的大海和天空竟然是巨大攝影棚的一部分。這時克里斯多福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裡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告訴楚門說他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如果他願留在海景就可繼續明星生活。就在這時,楚門不為所動,紳士地告別,毅然走上了通向遠方的自由之路,儘管他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外面的世界一如桃源島上的人們那麼「虛假」麼?外面的世界仍然有著束縛著你前行的巨大控制力量麼?我想,楚門有著充分的信心面對著這一切。

  影片的構思很精妙,試問,有誰敢想像把一個小城放置在一個攝影棚裡?有誰能想像自己的前三十年都與虛假為伴,並全部在全世界電視觀眾的眼皮底下(某些極度歡愉的場景除外)?安德魯·尼科爾(AndrewNiccol)做到了這一點(他還編過《千鈞一髮》、《幸福終點站》),並憑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在影片製作方面,自楚門想從海上逃出桃源島直至影片結束時所配置的音樂在增添影片的張力、幻美等方面都起到了恰如其分的好處,為影片增色不少,並深深地震撼著觀影人。而分別飾演楚門、施維亞、克里斯多福的金·凱瑞(JimCarrey)、娜塔莎·麥克艾霍恩(Natascha)、埃德·哈裡斯(EdHarris)都有很好的表演,楚門淳樸而勇敢,施維亞美麗而善良,克里斯多福理智而冷血。

  從影片說開去,需要捫心自問的是,我們是否有著那麼美好的愛情?對上那一眼,就能持續想念,並至少在心裡決定堅守?同時,我們對於周圍的一切,是否有著審慎的眼光,並保持該有的懷疑態度?而當你弄清所有束縛你前進的條條框框時,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衝破它?

  需要關注的是,所謂外面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指向所有未知的領域,包括你的工作生活方式、為人處世原則、對己對他的認知等等。你有很多未嘗滋味的新鮮吧?你一直苦惱於自己保守固執麼?你對生活的世界有所抱怨?等等。

  那麼,請你勇敢地邁向外面的世界吧!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二

  一部好電影會給人的感悟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引用網友的影評,寫得很精彩-------「楚門的世界》令我想起另一部影片——《黑客帝國》。這二者在劇情設置上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起初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主人公,被一個人或一種力量支配著——《楚門的世界》中的製片人,《黑客帝國》中的電腦。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西方社會中特有的宗教意識:上帝與人。

  上帝創造世界,也創造了人。

  上帝把人安置在他創造的世界中。

  這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與影片中製片人與男主角的關係何其相似!

  製片人眼中的楚門,不是一個turman,而是一個作品,他的最傑出的作品。

  所以這個「作品」逃離在他看來是不能容忍的。他運用了各種手段,試圖將楚門留在他為他營造的環境裡——這幾乎一度要了楚門的命。

  一直到楚門克服重重困難站在了那道自由之門前,他仍然不願意放棄。

  然而對楚門而言,外面的世界遠比身後的伊甸園吸引他。

  所以他走得毅然,決然。

  製片人摘下眼鏡,一雙有些失神的眼睛裡,我看見了父性的光輝。

  也許,那即是亞當與夏娃離去後,上帝的眼神。」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嘆,但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一種演戲的自覺呢?還是在上帝的欺瞞和安排下,忘我地做著無意義的事呢?快樂,不足以使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們捐棄這個世界。上帝象那個天才的導演一樣,掌握著很好的度,他知道該在何時給我們當頭一棒,何時又給我們燒起曖曖的火爐,他使我們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為痛苦製造著劇情的波瀾,也製造著收視率,希望則是賞給我們的出場費,使我們不至於中途罷演。

  電影的末尾,楚門是覺悟了的,他正對著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天才的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眾,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末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頓悟」一說,並說人的本性自足圓滿,是人世的塵埃覆蓋了它,使它迷失。看來楚門是頓悟了,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也許,這便意味著人生的否定。

  《楚門的世界》觀後感三

  《楚門的世界》是電影6頻道的佳片有約節目的推薦影片,這部電影的試點非常獨特和犀利,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楚門的孩子從出生到成年的30年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桃源鎮裡,桃源鎮裡所有的一切景物都是道具,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包括他的父母和妻子,楚門被5000個攝影機24小時監視著,他是這個30年不間斷直播的生活秀的主人公,全世界人都在觀看他的生活,而只有他一人被蒙在鼓裡。這個電視節目的導演克裡斯多就像是楚門的製造者,他不僅營造了這個影棚,可以隨意控制桃源鎮裡的日升日落、陰晴圓缺,他也認為自己控制了楚門的思考和生活,他認為他為楚門營造了一個沒有欺詐和虛偽的完美世界,就像桃花源記裡描繪的的桃花源一樣,虛幻而完美。無可否認楚門生活得很快樂,但當蛛絲馬跡向他顯示自己仿佛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騙局中時,楚門勇敢的挑戰了自己,他突破導演為他設置的千難萬阻,披風破浪駕船抵達了攝影棚的邊界,震驚中的楚門用力捶擊著描繪著藍天白雲的堅硬穹窿外牆,經過一段階梯,一扇代表著真實世界的門被楚門推開,外面是一個黑暗的洞口-----一邊是虛偽的光明世界,另一邊是真實的黑暗世界,….tobeornottobe!楚門要做出選擇,最終在所有人場外的歡呼聲中,楚門決定走出攝影棚的大門,走向真實的生活。

  在這部影片中,PeterWeir製造了一個黑色幽默,他用諷刺的手法向人們展示了我們周圍這個被媒體滲透了的世界,電影給人的暗示和聯想足夠多。首先讓我想起中國改革開放前的閉關鎖國狀態,新聞媒體封鎖來自國外的所謂負面信息,還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都在晚上偷偷用收音機調頻短波收聽已經被故意幹擾過的美國之音。也讓我想起現在仍然貧窮的北朝鮮繼續對國民進行新聞封鎖而達到愚民的目的,讓大家生活在一個被所謂淨化過的世界裡。改革開放30年了來,我國的新聞報導媒體也在不斷由封閉推向可能的自由,多年以來新聞媒體作為政府喉舌面臨著這樣的尷尬,雖然電視廣播裡天天都有新聞,但新聞往往不是以事件發生的及時性和重要性、嚴重性來決定,而是根據政府政策導向性需要進行報導篩選,往往報喜不報憂,營造出一片虛假繁榮安定的狀態,政府不希望也不敢向普通老百姓展現太多黑暗和負面的新聞,在媒體的嘴裡「老百姓」這個詞意味著具有群體力量的市民階層,這個階層既能載舟也能覆舟,所以新聞輿論更多的時候主動充當了如《楚門的世界》中那個自以為高明的導演的角色,為了幫助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刻意遮掩現實的殘酷並負面的真實進行粉飾,就像對電影裡的「楚門」的態度。如今,網絡時代到來終結了代表宏大敘事的新聞媒體的壟斷,無處不在的網民作為自下而上的力量源源不斷的面對並揭露真實,不僅為了揭示更為了真正維護底層老百姓自己的權利。在網絡訊息手段的衝擊下,新聞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被迫得到加強,在中國國力的不斷加強下,新聞及時報導的真實性要求猶如壓抑已久渴望隨著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而爆發,白巖松一再說:汶川地震的現場報導對我國新聞報導帶來了一場革命,負面新聞的直播出乎意料的得到的正反饋多於負反饋,真實和殘酷的負面新聞不僅沒有帶來社會的恐慌,更多的是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的援助災區的力量。真實的東西永遠是有力量的,了解真相,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權利。無論是貪婪、欺詐、虛偽,還是美好、善良和純真,只有將真實的東西展示給老百姓,才是增強整個社會免疫力最有效的辦法。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也很好的體現了存在主義的思想.在存在主義哲學大師馬丁布伯那裡,他曾經說:「人無它不可生存(世俗的物化生活),但僅靠它則生存者不復為人。」十分的體現了存在主義的目標所在。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