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觀後感
2023-07-27 20:22:33
《復興之路》,正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築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觀後感一:
《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後我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印象深刻的有那麼幾個片段:
1、鮑國安老師扮演的一位鬚髮皆白白衣白袍的歷史老師,蒼涼悲憤一種感天動地的聲音在朗誦一段如歌如泣的過往。印象深刻的還是鮑國安老師在老版《三國演義》裡扮演的曹操,不愧是老學派的演員,再對比一下陳建斌的曹操,新版曹操是彪悍有餘梟雄不足,奸詐有餘智謀不足,整個就是一地痞流氓版的曹操。
2、汶川地震那段舞蹈,可能是因為距離我們的時間比較近的原因,仿佛可以聽到那廢墟裡的傳來的悲號可以看見震後搶險救助的人民子弟兵那一張張急切的面容…..有自己的雙手尋找殘垣斷壁下的生命,用自己的胸膛去承受生命的重擔,「你在哪裡?你在哪裡….」。如果要是現在演的話,會不會也有玉樹這個篇章呢?
3、譚晶、閻維文、彭麗媛、宋祖英、韓紅、韓磊、毛阿敏、蔡國慶……這幾個人的演唱是好的沒的說,雖然我現在都忘記他們唱的是什麼了,不過在當時還是覺得很好聽,原來韓磊還是蒙古族,蒙語說的很地道。蔡國慶還是一如既往的眼波流轉、常含淚水,歲月在他那張青蔥也似的臉上毫無痕跡,彷佛他已經被時光遺忘,我上小學的時候他就這麼青春,我兒子都要上小學了他依然這麼青春如故。
4、瞿弦和那場關於十年浩劫的大段大段的朗誦,讓我熱血沸騰激情澎湃。
5、陳鐸和田華是真的老了,花白的頭髮,聲音都透著蒼老。陳鐸這老頭一直我就挺喜歡的,從我有印象了他就是白頭髮,帶個眼鏡,話不多還每次說話都得思考好了才張嘴,透著股有涵養的勁,他一直就是我心裡好老頭的代表。
6、從1840一直到2009,從鴉片戰爭、辛亥革命、秋收起義、十年浩劫到奧運會……
169是一組我很喜歡的數字,形象切傳神。看的時候請多留意。
築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觀後感二:
《復興之路》是繼四十五年前的《東方紅》和二十五年前的《中國革命之歌》之後中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以音樂、舞蹈、朗誦、舞美、音響等多種手段,表現了一八四0年以來的一百六十九年中華民族探索、奮鬥、發展史。
二十日晚間七點半,來自首都的工人、農民、社區居民和進城務工者等各界代表受邀觀看演出。
當晚的演出共分五個篇章:序《我的家園》,描寫祖祖輩輩生長在中華土地上勤勞勇敢的人民大眾的生活;第一章《山河祭》,表現一八四0年到一九二一年之間的歷史;第二章《熱血賦》,表現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立新中國的歷史;第三章《創業圖》表現百廢待興之際,人民開始建設自己的家園;第四章《大潮曲》表現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輝煌成就;第五章《中華頌》表現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今天。
本場演出中,作家劉星創作的朗誦詩《沉思與抉擇》第一次在中國慶典舞臺上呈現「文革」十年的浩劫。
「大地說,那十年,她很累很累,因為在她的上空有一個沉重的雲團;天空說,那十年她很苦很苦,因為她眼底有一場不停的劫難……」
天上,是滾滾而來的雷聲和壓在人們頭頂的烏雲。「如果不是為尋找歷史在哪裡轉彎,如果不是為尋找民族復興新的起點,誰還願意撕開已經漸漸癒合的傷口,誰還想回首那不堪回首的磨難……」在老藝術家深沉的朗誦中,烏雲散去,霞光綻放,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詩作者嚴格遵循「不迴避,不渲染」的創作原則,採取中國古典詩詞「比興」的藝術手法,「這二十幾行詩,我改了二十多遍。閻肅老師也幫助我一起改寫,經常為一兩個字絞盡腦汁。我們共同把這個任務完成好」,劉星演出前告訴記者。張繼鋼表示,「『文革』十年是歷史,我們不能迴避。只有面向歷史,才能做到讓人民滿意。」
第四章表現香港澳門的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之後,老藝術家陳鐸和田華朗誦了由臺灣八十五歲高齡的莊奴和大陸八十二歲的喬羽兩位詞作家共同譜寫的《海峽願景》,兩岸直航的飛機在舞臺上方飛過。
整個演出中,全場觀眾多次熱情鼓掌喝彩,有的觀眾還情不自禁地跟著演唱和表演的節奏打起拍子。有觀眾說,這就是我們共同走過的那條道路,共同經歷的那些歲月,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國光明的希望和未來。
據《復興之路》總導演張繼鋼介紹,《復興之路》自去年十月建組以來,經過反覆推敲、艱苦排練,最終形成了目前三十餘節目、三千二百人龐大陣容、時長一百五十分鐘的演出格局。
築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觀後感三:
不久前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的《復興之路》,全面展現了中國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過程;突出表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而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歷史過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歷史過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有力地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和團結中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勝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該片主題突出,觀點鮮明,題材厚重,鼓舞人心,振奮精神,播出後引發了收視熱潮,在社會各界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廣大觀眾用「震撼」、「激動」、「落淚」這樣的話語,表達他們觀看後的感受,認為該片使他們形象、生動、清晰地了解了中華民族復興道路探索的偉大曆程,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進一步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該片的播出,對進一步激發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使命感,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在這個時候觀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正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堅信,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必將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奮力開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