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徐靜蕾《朗讀者》觀後感
2023-07-27 23:09:07 1
從演員到導演,徐靜蕾執導每一次電影的選擇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三期徐靜蕾《朗讀者》觀後感一: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本周末,《朗讀者》將迎來第三期的播出,而這次的主題是「選擇」。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才女徐靜蕾、演員王千源、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愛滋病學校校長郭小平、「最美村官」秦玥飛、漢字叔叔理察等嘉賓,將與觀眾分享「選擇」的故事。
影帝王千源回憶拍攝電影《鋼的琴》時的辛酸事
2011年,王千源憑藉《鋼的琴》在東京電影節上成為了新科影帝,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當初拍攝這部電影時因為資金問題曾一度停拍,原本30天的周期一下子到了60天,王千源在節目裡回憶說道:「當時已經接了姜偉導演的《借槍》,片酬都提前拿到了,他還為我戲中的角色專門做了十幾套衣服。但最後還是把《借槍》的片酬退了,選擇繼續演《鋼的琴》。」
雖然拿到了影帝,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王千源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大紅大紫,主持人兼製作人董卿不禁問道:「那個階段,你的心裡會有很大的落差嗎?」面對董卿的提問,王千源將會如何回答?
徐靜蕾暢談感情觀稱不會再拍愛情片
從演員到導演,徐靜蕾執導每一次電影的選擇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即將上映的《綁架者》是她嘗試的另一風格作品。而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徐靜蕾坦言不會再拍愛情片,「我現在對感情就特別簡單,所以拍不出來就百轉千回的那種東西來。」
同時,她還透露最觸動自己的是親情題材的電影,但是由於自身經歷,目前心理還沒強壯到選擇嘗試這樣的題材。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讓大家眼中敢想敢做的才女徐靜蕾對親情題材的電影望而卻步呢?
麥家談兒子青春叛逆期
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2008年,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節目中,麥家聊起自己兒子的青春叛逆期,「高中三年沒讀,他就是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可能網上有的那些事他都做過。」
面對兒子不願上學讀書的叛逆,麥家採取了開放式的教育-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教學。但是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麥家放棄,原因是他的兒子根本不聽。究竟面對青春叛逆的兒子,麥家是選擇無奈的放棄,還是父愛的回眸?
第三期徐靜蕾《朗讀者》觀後感二:
從演員到導演,徐靜蕾執導每一次電影的選擇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即將上映的《綁架者》是她嘗試的另一風格作品。而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徐靜蕾坦言不會再拍愛情片,「我現在對感情就特別簡單,所以拍不出來就百轉千回的那種東西來。」同時,她還透露最觸動自己的是親情題材的電影,但是由於自身經歷,目前心理還沒強壯到選擇嘗試這樣的題材。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讓大家眼中敢想敢做的才女徐靜蕾對親情題材的電影望而卻步呢?麥家,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2008年,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節目中,麥家聊起自己兒子的青春叛逆期,「高中三年沒讀,他就是自己關在房間裡,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可能網上有的那些事他都做過。」面對兒子不願上學讀書的叛逆,麥家採取了開放式的教育-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教學。但是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麥家放棄,原因是他的兒子根本不聽。
第三期徐靜蕾《朗讀者》觀後感三: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本周末,《朗讀者》將迎來第三期的播出,而這次的主題是「選擇」。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才女徐靜蕾與觀眾分享「選擇」的故事。
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的懷裡,拼命地哭,打著挺兒,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哭得好傷心。窗外的山牆上剝落了一塊灰皮,形狀像一個難看的老頭兒。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我倒覺得委屈起來。「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嗎?」我愣愣地聽,不哭了。我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鴿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划過屋簷?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楚。
「噢噢,睡覺吧,猴子來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頂上有一片晃動的光影,是盆裡的水反射出來的。光影也那麼飄飄的、緩緩的,變成和平的夢境。我在奶奶的懷裡安穩地睡熟……
我是奶奶帶大的。有很多人當著奶奶的面對我說,是奶奶把我帶大的,長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喲!那時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們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意思大概是:「這話用你們說嗎?」
奶奶緊緊地把我摟在懷裡,笑著說:「等不到那會兒!」那神情仿佛已經很滿足了。
「等不到哪會兒?」我問。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會那麼想的。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麼。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麼,她總是說:「用不著花那麼多錢買這個。」
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地誇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歡幹這個的,踩來踩去,總也踩不到盡頭。
「行了吧?」我問。
「再踩兩趟。」奶奶說。
我大跨步地踩了個來回,問:「行了吧?」
「唉,行了。」
聽到這話,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
於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你踩腰。」
「喲,那還不把我踩死?」
過了一會兒,我又問:「你為什麼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麼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地依在奶奶的懷裡。那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趴著窗臺喊她。窗外是風和雪。
「奶奶出門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來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麼。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鬥。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少了一顆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怎麼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顆星。」
「為什麼要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裡,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趕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裡。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如今,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儘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時常還像孩子那樣,仰著臉,猜想哪一顆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講過的那個神話。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