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紅色影視作品《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

2023-07-28 01:55:48

  電影《我的法蘭西歲月》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朋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教材,對於教育廣大青少年發揚偉人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投身祖國建設,為振興中華而貢獻青春才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紅色影視作品《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篇一】

  《我的法蘭西歲月》主要記述了20世紀20年代初,16歲的鄧小平在法國曆時5年艱辛而輝煌的勤工儉學、尋求救國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實故事。影片並沒有下力氣去表現這段歷史的過程,而是緊緊抓住主人公成長經歷中最令人難忘的艱辛、磨礪、苦難和樂觀、堅毅、浪漫的幾個「支點」,塑造了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

  導演的高明之處是他並沒有去仰視一個領袖和偉人的過去,而是以一個常人的眼光去平視一個16歲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過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從蹣跚踉蹌走向堅定沉穩的。由於導演獨到的眼光,他沒有過多地選擇鄧希賢參加革命活動的情節,而是將筆力傾注到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上。通過人物命運的變化和主人公對命運的抗爭、以至生命的覺醒,凸顯了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這個形象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

  影片開頭展現給觀眾的是上世紀20年代四川廣安的一條老街,這裡嘈雜、骯髒、破敗,完全是舊中國的一個縮影。而長江邊拉縴的縴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將人世間的苦難表現得淋漓盡致。轉而,一聲汽笛,將巍峨雄偉的大油輪和美麗的馬賽港推到了人們的眼前。這兩組濃墨重彩的鏡頭,對比鮮明,將主人公所處的生存環境強烈地展現出來,也為他後來的人生道路作好鋪墊。這種對比給觀眾以強烈的震撼,對人物命運和性格的表現起到了有力的襯託作用。導演很注意通過藝術的手法,表現人物跌宕的命運。鄧希賢在法國只讀了幾個月的書就失學了。在主人公失學之前有兩場氣氛熱烈的戲,一場是篝火晚會,一場是足球賽,這兩場戲充滿了歡樂和美好。而失學後的鄧希賢挨餓受凍、流落街頭,從幸福的頂峰一下子苦難的深淵。兩廂對比,令觀眾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重壓和命運的跌宕。正是這種坎坷不平、瞬息多變的命運,表現了主人公不屈不撓的性格特徵,也正是這些生動的情節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為了表現人物的情感,在細節的運用上,導演也獨具匠心。鄧母送兒子遠行時讓兒子帶走三雙布鞋,並含淚說:穿壞了這三雙鞋,兒子就回來了。劇中有幾次反覆表現布鞋的鏡頭:在賽納河的橋上露宿時,主人公拿出布鞋撫摸,表現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國朋友米歇爾去工地看望鄧希賢時,他腳上的布鞋已經破得露出了小腳丫,這個細節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難和艱辛。人類共通的情感,使得每一次布鞋的出現,都輕輕撥動著觀眾的心扉,也拉近了觀眾和主人公的心靈。

  影片最後,鄧小平爺爺踩著紅地毯,在法國人民的迎接下來到了法國訪問,這是鄧小平爺爺等老一輩為中華之崛起奮鬥的結果,而現在作為新世紀的中國少年,我們要珍惜今天,不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對我們的期望,學習鄧小平爺爺的偉大人格和精神,一實際行動來學習知識,練好本領,為中華民族美好燦爛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貢獻。

  紅色影視作品《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篇二】

  《我的法蘭西歲月》是一部較新的主旋律影片,其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周恩來、陳毅、趙世炎等人發起組織了反對北洋政府向法國政府借外債打內戰的「拒款鬥爭」,它們以和平情願的名義把駐法公使騙到會場,然後借人數眾多威逼其表態反對政府借款。結果會場失控,大批請願者將駐法公使及其從員暴打一頓,達到目的後陳毅隨即宣布「今天的會議勝利結束」。

  由此我不由想到另一部較早的主旋律影片《周恩來》。文革開始後,外交部成為衝擊的對象,造反派要揪鬥外長陳毅。於是,周恩來陪同陳毅到人民大會堂與革命小將見面,也是會場失控,小將們衝上了主席臺。周恩來便指責造反派違背「文鬥不武鬥」的承諾,立即宣布「今天的會議結束」,還要由小將們承擔一切責任。嗚呼哀哉,世間果有報應乎?

  紅色影視作品《我的法蘭西歲月》觀後感【篇三】

  法蘭西,浪漫之都。一切都似一幅油畫般靜謐而又美好,又作為工業革命的先聲,自由浪漫之思想彌散,無數人為之嚮往。對比20世紀初的中國,軍閥混戰,思潮混亂,內憂外患,富可以左右國家權勢,窮則只能變賣兒女,金錢,權勢可以壓倒一切。在這大廈將傾之時,湧現出為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愛國拳拳之心,更對法國充滿嚮往,希望學成凱旋救國。四川廣安,年僅16歲的鄧希賢,因為成績優秀,父母也想盡方法全力支持,最終以最小的年齡錄取成為留法學生的一員。鄧希賢一行興奮而又激動,聚在一起,么叔鄧紹聖說「學成歸國,然後造火車、輪船、大炮,讓家鄉也能有上海的車」,除了鄧希賢外,他們的留學目標十分單純,起先並無周恩來蔡和森等人的馬克思主義和更高的信仰。可是,他們最後死的死遣送的遣送,這道路並不像目標一樣單純。

  他們到了巴黎,高聳入雲的艾菲爾鐵塔,流光溢彩的街道,美麗的塞納河,金碧輝煌的宮殿,殊不知這些和其浪漫自由的思想都和苦難的現實成為了生生的對比。時至法國處於經濟蕭條時期,本來在中國就難以維繫生活的留學生在這裡就更加艱苦了。何況中國人頭頂仍然壓著喪權辱國的條約;留學生們的維持費被華法學社高層中飽私囊;留學生們收到法國人的歧視,做工艱辛,求學無門;外交官員口口聲聲的「弱國無外交」,尸位素餐又勾結外邦;華工的待遇連一批牲口都不如……

  國家四分五裂,生靈塗炭;民族一蹶不振,怯懦軟弱;人民群龍無首,水深火熱,怎麼辦?

  那就親手打碎,然後重建。

  也只有這樣一群人,敢於打破,敢於重建。

  鄧希賢遇到了陳延年與陳喬年,趙世炎與周恩來……那一個個現在在我們心中無比崇高的名字。鄧希賢與他們一同成為周恩來口中的「盜火者」,他們那時的力量並不夠強大,這微弱的火苗隨時都會被黑暗吞噬,他們並不畏懼,也毫無退卻後縮之意。正如魯迅先生的眼中的死火,必須在凍滅和燒完做出選擇,這樣一群人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選擇燒完,燃燒也許結果和凍滅一樣,可是那充盈的光與熱永不消散或許點燃其他人的心,他們毫不退縮,他們堅決反抗,這個時代和所有時代一樣,所有沉默都是順從,只有敢於高歌反抗才是唯一驅散黑暗的方法。他們激昂江山,指點文字,縱橫捭闔,伶牙俐齒,無一信手拈來,他們辦《赤光》,希望赤光籠罩整個神州大地;他們反抗不平等的借款條約,團結同學,而非青年黨勾結外邦只為自己回國能成為領袖,他們在乎的並非自己而是全中國人民的利益。

  這一群人,是為自己信仰而活的人,相比當今被稱為無信仰的時代,他們因為信仰,所以不曾懷疑,不曾退縮,不曾恐慌,不曾畏懼。那批昔日的青年早已在血和光中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他們壯志凌雲志趣相同,一來二去便是最堅硬如鐵的兄弟情;還有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暢自由旖旎的愛情,他們一起為黨而奮鬥,向著前方勇往直前,這一切都是因為那指引前行的信仰之燈。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