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
2023-07-28 02:00:08 1
腐敗必須正視,不是閉上眼,腐敗就不存在了。下面是《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周梅森《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20xx【篇一】
◆普通影視公司無法涉獵的獨家稀缺珍品題材◆
《人民的名義》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和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金盾影視中心等單位聯合出品,業界人士表示,因為該劇涉及到中國政治生態,並要精準表現檢察官查案辦案、觸目驚心的腐敗幕後等絕密情況,並非一般編劇、普通影視公司可以涉獵這類題材,因此,該劇無疑是影視劇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稀缺珍品。
受最高檢影視中心邀請,「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著名編劇陸天明等國內頂級作家,已經前往檢察機關及收押腐敗犯罪高官的監獄深入生活。截至目前,首位呈現出影視作品的便是周梅森。十年以前,反腐題材影視劇一度受到觀眾熱烈追捧,周梅森憑藉《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一系列高收視、高口碑的反腐力作,被觀眾冠以「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
作為這類題材的頂級作家,周梅森此番蟄伏歸來,顯然把積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這部親自執筆編劇的《人民的名義》中,他自己表示「這是我創作生涯以來最好的作品,寫得酣暢淋漓,全面超越了我過去的作品」。
最大尺度
◆首度涉及高級別「大老虎」腐敗◆
十年前曾經有一大批反腐劇作受到廣大觀眾的熱議和追捧,譬如周梅森的《絕對權力》、陸天明的《蒼天在上》《大雪無痕》《高緯度戰慄》、張平的《生死抉擇》,這些反腐力作中的腐敗分子最高寫到省部級領導幹部為止。周梅森全新創作的這部《人民的名義》,首次涉及到副國級領導幹部的貪腐問題,大大突破了這類題材以往「寫到副省級為止」的紅線,成為當今最大尺度。
該劇曾因反腐故事情節之劇烈,腐敗分子職位之高,社會問題範圍之廣,犯罪手段之殘忍而一度被業界猜測這部劇是受到高層支持。首次與周梅森搭檔的導演李路,曾經導演過《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等作品,始終保持了關注現實、細膩入微的風格特徵。作為總製作人,李路表示,能夠執導這樣一部題材稀缺、格局宏大、意義深遠的作品,將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故事震撼
◆直面大眾對反腐幕後的高度期待◆
隨著中紀委和央視聯合攝製的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播出和熱議,網友對《人民的名義》也展開了追逐和討論,截至目前,該劇的故事內容仍然保持著神秘面紗。
據悉,由周梅森親自執筆創作的該劇劇本,在劇本研討會上曾經獲得最高檢、廣電總局領導和著名評論家的高度讚揚,這也是該劇從劇本創作到立項開機、投資拍攝、後期製作等「一路綠燈」的原因所在。
該劇故事環環相扣、情節曲折離奇、場面震撼人心,而且首度展現了省部級高官圍繞從嚴治黨開展的反腐倡廉鬥爭,深刻反思了「塌方式腐敗」、「家族式腐敗」等多重腐敗的根源。就連劇組的司機、化妝師等工作人員都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認為呈現的故事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頂級高配
◆40位實力派演員兇猛鬥戲◆
導演李路表示,對於這樣高品質的故事內容,必須由一批戲骨級別的演員來呈現,最終憑藉他對作品的獨到見解和誠意,匯聚了陸毅、柯藍、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凱麗、張志堅等多位影帝、視帝、視後級別演員集體加盟。40多位實力派演員在現場兇猛鬥戲,有點讓人應接不暇,讓這一陣容被業界譽為「不可複製」、「難以重現」。
作為中國政治生態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揭秘,該劇憑藉獨門題材,已經先聲奪人,加上編導演的超強集結,當然有理由未播先熱。
20xx年,我們有充分理由去期待,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如何驗證它成為「20xx年第一爆款」坊間熱議。
周梅森《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觀後感20xx【篇二】
在周梅森一開始的寫作計劃裡,落馬官員並沒有小說和電視劇中都出現的副國級高官趙立春,最高級別為省委副書記。原中國作協黨組書記翟泰豐對此大為惱火。翟泰豐的一句話令周梅森印象深刻:「十八大後倒掉這麼多的貪官,反腐形勢這麼嚴峻,你能這麼輕描淡寫嗎?」因此,劇本以陸毅飾演的檢察官侯亮平辦案為線索,寫到H省新任書記沙瑞金與貪腐勢力較量,更將範圍擴大到已經升任「副國級」的老書記趙立春留下的重重積弊。
「落馬官員不是魔鬼,也有血有肉」
創作《人民的名義》時,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周梅森:那些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官員,一旦從雲端掉下來,他們的心態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疑問,周梅森在最高檢影視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南京的浦口監獄,與一些落馬官員、檢察院及駐監檢查所的幹部開了幾個小型座談會。他這樣形容自己筆下的落馬官員:「他們不是魔鬼,也有血有肉。」
周梅森在浦口監獄見到的基本是廳局級幹部,在監獄裡待了7到10年,他們都是在掌握實權的高危崗位上。極少的幹部一上來就貪汙,大多數都是因為一念之差,或者是因為身邊人出事牽涉進去。劇中,H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的老婆收了別人三張卡的情節,就來自南京市浦口區反貪局的一個真實案例。周梅森介紹:「因為要買的衣服很貴,錢不夠,這個官員拿了受賄的卡消費,檢察機關的證據就這麼坐實了。」
在《人民的名義》中,不少劇情會讓觀眾看起來似曾相識。劇中,侯亮平為清點一位貪汙處長家裡的2.3億元現金,用壞了12個驗鈔機。這個典型的小官巨貪角色,原型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周梅森創作《人民的名義》期間,正是不少貪官觸目驚心的貪腐案件見諸報端之時,他也因此感慨:「新聞揭露的很多東西,要比作家們的描寫精彩得多。」
貪腐背後有對政治生態的描寫
事實上,《人民的名義》中破獲貪腐案情節只佔三分之一篇幅,曾在徐州市政府掛職擔任過一年副秘書長的周梅森,充分了解政府的運作形式,他用了一半的篇幅講各級官員在官場如何「活動」。劇中,H省幫派林立,形成許多利益團夥。對於這樣的安排,周梅森直言:「在貪腐案件背後,自己更想表現的是惡劣的政治生態,這也正是這部作品有所突破的地方。」
周梅森也在《人民的名義》中,用不少篇幅刻畫了下崗工人、弱勢群體被腐敗侵害後如何艱難地生活和反抗。在他看來,《人民的名義》絕不僅限於貪官貪汙的數字,而是要把腐敗給老百姓帶來的傷害說清楚。這樣的安排,也源於周梅森自身的經歷,他在20xx年曾捲入民營企業倒閉潮,打了一場股權官司,在了解中國地方經濟亂象的同時,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民的名義》中提及了一家破產工廠,在腐敗的侵蝕下,工人們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我的這場股權官司就此走進了《人民的名義》,我就是小說和電視劇裡股權被賣掉的倒黴的大風公司的工人。」周梅森說。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