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驚悚電影可愛的骨頭觀後感

2023-07-28 00:50:03 2

  《可愛的骨頭》是一個關於女孩的靈魂的成長、家庭親情的羈絆以及靈魂升華的故事。下面是可愛的骨頭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驚悚電影可愛的骨頭觀後感【篇一】

  剛剛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的時候,腦海中一下就閃現了小時候看的《格林童話》中的《會唱歌的骨頭》,看完電影後再將那故事翻出來,近結尾處,那根雪白的骨頭唱道:

  「你我親愛的小牧童啊

  你吹的是我的小骨頭,

  我的哥哥殺死了我,

  把我埋在了橋下頭,

  為的是搶去那野豬,

  好把我的公主奪走!」

  當隱藏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一切的道貌岸然皆毀於一旦。

  本片描述一個在14歲被謀殺的女孩Susie在死後目睹一個沒有自己的世界的故事,但是,無論開始的創傷如何劇烈,時間平息了一切,猶如一個人的骨骼,即使缺損了一塊,日久天長整體骨架始終會長全。

  此片是由犯罪對被害者以及被害者的家庭的影響著手敘事,與其他描述犯罪電影不同,如從罪犯角度描述的《香水》,從調查者(警方等)角度展開調查的《犯罪心理》等。從一個普通家庭而鋪陳開的親情的演繹,使這部近乎陰森的電影變得溫情起來,導演的功底使這兩者得以巧妙的平衡,不會覺得生硬不自然的地方。

  對於影片中Susie為什麼不走,而要一直徘徊在theworldinbetween,很明顯是因為她依戀她的家依戀她的家人,然而就這樣看著因為她的離開而引發的一幕幕家庭悲劇,她也不好受,但她仍然不願離開,她放不下自己生活了14年的世界,她的情感從剛開始的迷惘焦慮到對罪犯的憎恨,直到最終以一吻結束了自己對這裡的全部依賴。

  我覺得一個人死後居然不想著一定要為自己報仇,為無辜的受害者們報仇,而是仍然惦記著自己被扼殺在襁褓中的愛戀,真是忒偉大了,本片另一個要傳達的大概就是只顧著記仇,自己也會被仇恨所桎梏,而無法幸福吧。Liketheysay,

  Whenyouharbourbitterness,happinesswilldockelsewhere.

  驚悚電影可愛的骨頭觀後感【篇二】

  《可愛的骨頭》講述了14歲的少女蘇茜被鄰居謀殺分屍後在天堂俯瞰人間的故事。然而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罪案故事,而是一個關於女孩的靈魂的成長、家庭親情的羈絆以及靈魂升華的故事。在《魔戒》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遜的再造下,原著小說中女孩細膩的心理與靈魂世界的描寫化作了繽紛的色彩,驚悚黑暗的謀殺事件也被導演淡化,惡人終將有惡報,而孩子純潔的靈魂卻也終得到救贖。就如彼得傑克遜自己所言:「這是關於每個家長最黑暗的恐懼——失去孩子的故事。然而它最終是一個關於挽救愛的故事。」

  影片以豐富的靈魂世界的想像、超現實主義的意象構造,以14歲女孩的目光,帶領觀眾體味了別樣的死後世界,以及從這個死後世界面朝人世的親情、家庭的眺望。

  一、絢爛而殘酷的童話世界

  蘇茜的童話世界,是構成影片的最主要的世界,代表著純潔的少年兒童憧憬「愛」的世界,儘管這種愛在現實的社會中總是慘遭蹂躪。蘇茜從死亡到最後的頓悟,找到真正的天堂有一個過程,而電影的主旨也即在這個過程之中。

  一開場,影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活潑開朗、情竇初開的蘇茜。她熱愛照相,勇敢,曾經開著在弟弟巴克利被樹枝卡住咽喉的時候急中生智駕駛從未開過的汽車將他送去醫院。在西爾莎•羅南的完美演繹下,一切美好的詞彙拿來形容這個豆蔻年華的少女都顯得蒼白,然而誠如魯迅先生所言,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你的眼前,這就是導演的目的,讓觀眾對蘇茜之後的慘遭分屍顯得更為痛心。

  蘇茜從死亡的一刻起,導演就開始構築起她在In-between的生活——或者說,她的靈魂世界。那是一個絢爛但也殘酷的世界,它不屬於人世,亦不屬於天堂,而是一個童話般處於兩者間隙的世界。

  導演對於靈魂世界的構建是奇特的。蒙太奇與搖鏡頭的完美結合,蘇茜在玉米地被鄰居哈維殺害之後,她的靈魂卻掙扎著逃出了哈維的地下小木屋,一路狂奔。在導演的設定下,剛剛死去的人類靈魂出竅,他們與人間世界的聯繫有一個漸漸剝離的過程。蘇茜在逃亡過程中與脾氣古怪又似乎有些通靈的露絲擦身而過,仿佛一陣風、一陣霧。她看到街頭的盡處,父親傑克拿著她的照片瘋狂地在向路人打聽她的蹤跡。她撕心裂肺地呼喊他,可是當傑克惶惶然仿佛聽到什麼的時候,導演在這裡用了個絕妙的鏡頭,一輛卡車駛過這個街角,隨之帶過一片霧靄,父親所在的街角亦變成了無人的巷角。家中,只有母親與警察對話的飄渺的聲音——蘇茜徹底孤獨了,她被從她的人間世界剝離。導演就用這種想抓住而不得的惶惶然寫出了蘇茜初步入死亡的心理。

  從接受自己的死亡到對人世家人親情的眷戀,再到放手離開——蘇茜的心理轉變有一個過程。這些殘酷中,我們看到影片向我們隨之展現的卻是一番「完美」的童話世界,這種完美是屬於蘇茜的,從綠草地到金黃的玉米地,從球形的樂園到陰陽兩分的海邊,就像雪花玻璃球裡的「企鵝」意象所諭示的:蘇茜進入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完美的世界,孤獨而絢爛。

  二、童真視野下的超現實主義意象隱喻

  電影中,導演將大量筆墨獻給了蘇茜死後再兩個世界的間隙「In-between」——靈魂世界的描述,在導演所設定的世界觀中,每個或每幾個關聯的人死後會獨有或共享一個通往天堂的世界。濃重色彩的鋪排,讓我們看到了屬於純潔的蘇茜的靈魂世界,或者說,一個孩子的天堂。這當中,有些意象具有現實與虛幻的隱喻,深具達利油畫般的超現實主義,充滿絢爛與殘酷並存的童話色彩。

  1、燈塔:

  燈塔這一意象在影片中出現在三個場景中,一是父親的模型瓶中的海上燈塔,其次是蘇茜被殺時的地下小屋中黑白壁掛上的燈塔,最後是蘇茜靈魂世界中的巨型燈塔。燈塔給人的意寓往往是給人希望的指路明燈,但我認為,在《可愛的骨頭》這部影片中,燈塔卻象徵著一種封閉世界的孤獨,象徵著蘇茜離開親人的孤獨。模型中的燈塔也好,罪案現場黑白的燈塔壁掛也好,哪怕是蘇茜靈魂世界的巨型燈塔,都是在一種封閉環境中,孤獨地矗立,仿佛有光,卻是死的,無希望的,就像蘇茜永遠不能再回去。

  2、企鵝:

  裝在雪花玻璃球中的小企鵝是電影一開場就出現的意象。「蘇茜,別擔心,他活得好的很呢;圈住它的是一個完美的世界。」父親告訴小蘇茜的這段話隱喻著蘇茜的命運,或者說,照應著電影的主旨。小企鵝的意象還出現在了蘇茜死後的靈魂世界之中,化作一隻巨型的綠葉企鵝,宛如山峰一樣挺立在蘇茜的天堂。小企鵝的命運就如同蘇茜的一樣,儘管孤獨,卻是在一個完美的靈魂世界中,一個不同於人世的地方,生活著。

  3、照相:

  做一個攝影師是蘇茜的理想,蘇茜生前最喜歡拍照,甚至還拍下過兇手哈維的剪影。在《可愛的骨頭》中,有一段色彩異常斑斕的瘋狂,深具童話的幻想色彩,蘇茜在這個百變的靈魂世界裡暢遊,而相機的意象即再次出現在這段理想化的瘋狂中。所以說,以攝像師、相機、雜誌封面等為代表的照相生活象徵了蘇茜內心的理想,也是夢幻般靈魂世界的組成原則。影片中另一處出現相片的情景是黑暗的,相片中記錄的是蘇茜寂寞的死後世界——兩者巨大的反差正是理想與現實的反差。

  4、茶花:

  血紅色的茶花是罪的象徵,它是罪的起源,也是罪的證據而貫穿始終。哈維先生是在茶花樹前看到了蘇茜,並產生了犯罪欲望。蘇茜在靈魂世界打開裝著自己屍體的保險柜,發現的也是一朵茶花。後來又是凋謝的茶花在意念中的重新盛開引導父親隱約意識到蘇茜的死亡與哈維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將這血一般的茶花看做罪的昭示。

  5、冰錐:

  在影片中,冰錐象徵著蘇茜的憤怒,尖利的刺口是審判之劍,是死亡。冰錐在蘇茜滿含憤怒地對哈維先生控訴的時候出現,冰錐斷落,是死亡的宣告。「每個人終有一死」,靈魂世界中同樣被殺害的小女孩霍利勸導蘇茜放下仇恨,仿佛惡人終有惡報,而冰錐即是對惡人的審判之劍。影片的結局中,冰錐這一意象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兇手哈維就被這審判之劍擊中腦袋,摔下懸崖而死。

  6、街心亭:

  純白唯美的街心亭是蘇茜與初戀相約的地方,充滿著愛和人世的眷戀,蘇茜也是站在這個街心亭,從她的「天堂」向人間眺望。所以街心亭象徵著蘇茜對家的眷戀,是蘇茜眺望家的窗口。她從那裡關注著家庭裡各成員的每一天瑣碎的生活,看著妹妹找到戀人,看著初戀雷與女同學一天天走近。然而也是這個街心亭的掛念,使得家人也不能將她忘卻,痛苦不堪,所以當蘇茜看到爸爸為了她而被打重傷打算放手讓他們繼續生活時,街心亭在瞬間枯朽、崩塌。

  7、生命樹:

  這是西方世界樂園的典型象徵,在影片中亦是如此,伊甸園的生命樹是通往真正的天堂的入口,亦是通往真正的靈魂自由的門戶。

  這些意象的隱喻使得整部電影充滿浪漫的童話色彩,帶著孩童視野的隱喻與經驗,並且在這童話中又有殘酷的現實因素、糾結人心的親情羈絆——這是真正的動人。

  三、現實而溫馨的親人世界:可愛的骨頭終會癒合

  《可愛的骨頭》主旨究竟在何?影片構建如許夢幻般童話的靈魂世界究竟為何?蘇茜放棄指正兇手而選擇和初戀的愛人做最後的相見,使得兇手逍遙法外究竟為何?

  原著作者和導演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考慮:

  一個家庭,猶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塊破損了,缺失了,但骨架終會長全,作為缺損部分的她,固然依戀這個家庭,大家也都在憶念中感到遺憾,但全家經歷了這場災難與悲痛之後,終於融溶和合。這就是影片片名《可愛的骨頭》之來歷。小主人公蘇茜離開了,可是她的家庭卻終歸要走下去。

  影片探討的是比親情更讓人思考的話題。蘇茜與父親之間的羈絆,蘇茜與母親之間的情感,甚至是年幼的弟弟巴克利,也都能感覺到蘇茜在兩個世界的縫隙中眺望、牽絆著他們,仿佛有一隻眼睛,時刻緊盯著他們,這讓家人們也難以放下她離開的悲傷。父親近乎偏執地尋找兇手,母親近乎絕望地逃避蘇茜的死亡,妹妹琳賽對哈維終日的懷疑,這些都是因為,他們不曾放下她,他們渴望真相,他們渴望慰藉。

  所以說,影片是一個關於心靈癒合的故事,而我們和蘇茜一樣,在窺視整個人間生活的過程中成長,收穫從容。在蘇茜人間與天堂的雙維世界中,導演向我們展現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情境,使得影片別具一種孩子般的超現實主義幻想與孩子的親情渴盼。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