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集錦】

2023-07-27 11:02:28 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總是能夠給與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小編整理了20xx年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20xx年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一:

  「秦奶奶,我給您剪剪指甲吧!」王威摘下口罩,笑著對躺在4號病床上的老人說。「好哇!快坐。」王威坐在秦奶奶床邊:「奶奶,我給您講個故事好不好?」王威笑著,邊剪指甲邊問:「您看我像得過重病的人嗎?」「不像!你長得白白淨淨、氣色又好,還這麼漂亮,哪像得過重病的?」秦奶奶搖搖頭。「我得過甲狀腺癌,還是晚期!」王威說。病房裡的人聽後都睜大眼睛不敢相信。「是真的。」王威語氣平緩,跟大家講起自己患病13年的一幕幕——

  「8歲時,我得了甲狀腺癌。當時,我爸拿到診斷書,『撲通』一下暈坐在地上。從此,我躺在病床上大把大把地吃藥,一次次地打針化療,頭髮都掉光了。爸媽帶著我在黑龍江四處求醫,花光了家裡全部積蓄,但病情卻急劇惡化。我脖子上的腫瘤越長越大,醜死了。腫瘤壓迫氣管,我呼吸困難,連睡覺都得坐著。在家人的精心照顧下,我堅持了8年。16歲時,爸媽帶我來北京看病,檢查的結果是:甲狀腺癌晚期。當時醫生說我活不過6個月,所有的醫院都不願接收我……那時,『能夠活下去』是我最大的願望。」

  王威抬起頭看看秦奶奶,說:「來,您換一隻手。」她接著講:「2008年春節,聽著熱鬧的鞭炮聲,我慶幸自己又賺了一年,但我也接到了病危通知。當時,我一個人躲在衛生間裡大口地吐血,胸膛裡像火燒一樣難受,似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人要走了,我能做點什麼呢?我想起給《星光大道》寫信,希望欄目組幫我完成最後一個心願——我要捐獻遺體。我登上《星光大道》,唱了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後》。在整個錄製過程中,我沒有流淚,只是微笑,我要為病痛中的人加油,也想告訴擁有健康的人保持健康、珍惜生命。2011年12月19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我終於在同仁醫院籤下了遺體眼球捐獻志願書。

  《星光大道》的節目播出後。我接到了一位特殊觀眾打來的電話,他就是煤炭總醫院的王明曉院長。王院長說:『王威,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想著幫助別人,如果你就這麼離開了,作為醫生我很不甘心。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盡全力挽救你!』很快,我住進了煤炭總醫院。經各科專家會診,檢查結果是:甲狀腺癌晚期,雙肺瀰漫性轉移、淋巴轉移、骨轉移。醫生們說手術風險非常大,我很可能就下不了手術臺。手術還做麼?我媽握著醫生的手懇求說:『手術你們儘管做!我把孩子交給你們了。』當天,手術進行了6個半小時,醫生小心地剝離開與腫瘤糾纏在一起十幾年的血管和神經,從我的脖子裡取出了10個腫瘤,最大的比我的拳頭還大。手術成功了!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我一個勁地傻笑,連淚水都覺得是甜的。

  出院前,王院長來看我,說:『孩子,以後有什麼打算?』我說:『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像你們一樣,救死扶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王院長推薦我上黑龍江鶴崗衛校,學校破格錄取了我,還免除了我的全部學費。2012年7月,我畢業後回到了煤炭總醫院,成為心臟中心的一名護士。過去,我是病人,被人照顧;現在,我是護士,照顧病人。這種轉變多有意思、多令人高興啊!」

  說到這,王威甜甜一笑:「奶奶,您說是不是呀?」秦奶奶和病房裡的人都說「姑娘,你太不容易了!」大家叮囑王威:「你現在也得注意身體啊!」王威感激地點點頭。

  2013年初,王威進行了身體系統復檢,結果很好:血液中的癌細胞沒有了。醫生說:「王威現在的狀態是健康的。她創造了奇蹟!」而堅強、樂觀的媽媽說:「這場病也許是上帝給王威一個化了妝的祝福。生病那些年,女兒可遭罪了,模樣連我看了都覺得醜。現在,女兒健健康康,越長越漂亮,還有一份心愛的工作,我跟女兒一樣,高興!」

  感動中國20xx年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二:

  為了讓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堅守深山36載。學生們對她的稱呼,從最初的「支姐姐」,到後來的「支媽媽」,再到現在的「支奶奶」。

  已經55歲的她,原本可以退休,離開山村頤養天年,但她不舍離去。「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她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江西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鄉村教師支月英。

  「讓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記者驅車從奉新縣城到澡下鎮只需20多分鐘,可從澡下鎮到泥洋村白洋教學點卻足足花了1個半小時。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實地走一遭後發現,當地的偏遠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歲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時,先坐了2個多小時的汽車,再徒步走了2個多小時的山路。

  「這麼偏的地方,就從來沒想過要離開?」

  「何嘗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裡的孩子怎麼辦?」

  山裡的孩子也應該接受好的教育,這是支撐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對山區孩子的特殊意義,「山裡的孩子們與外界接觸很少,掌握知識是他們走出大山的希望。」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支月英以校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中。為了讓山裡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50歲後開始學習製作課件,從網上下載豐富的學習資料。

  「教學方法好,孩子們都聽她的話,成績都很優秀。」泥洋村村民李業美說,支老師常常利用傍晚的時間到家裡輔導孩子做作業。早晨有的孩子喜歡睡懶覺,也被她從被窩裡叫起來。

  她的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解決隔代教育問題,支月英不厭其煩地家訪,給爺爺奶奶們傳授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們改掉壞習慣。

  「總要有人作出犧牲」

  中午12點,剛結束一上午的課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樓的廚房做飯。三年級學生洪濤回家要走6裡的山路,午餐便在學校和支月英一起吃。從學前班到現在,支月英沒收過一分錢。

  「村民們家裡有事只要打一聲招呼,支老師就管孩子們的午飯,有時十幾個孩子一起吃,碗都不夠。」被支月英的事跡感動,兩年前義務到白洋教學點支教的志願者李霞說,支老師從不收錢,家長過意不去,常常送些雞蛋和蔬菜來,支老師盛情難卻,她便不時地給孩子們買書包衣服。

  2012年,考慮到支月英的身體,組織上再次決定調她下山到鎮裡的中心小學。此時,比泥洋小學還要遠10多裡的泥洋村白洋教學點沒有老師,村民聯名寫信請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動了!

  別人都往山下調,她卻往山上鑽。這讓擔心她身體的丈夫真的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裡需要我!」支月英對丈夫說,「總要有人作出犧牲,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丈夫雖然很生氣,但還是在行動上支持她。每次開學,丈夫都會幫她把課本送到教學點,米和油吃完了丈夫總是及時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來,給白洋教學點帶來了新氣象,校舍從土坯房變成兩層的樓房,還新添了桌球臺和遊樂設施。很多家長當年就是支月英的學生,他們紛紛把已經在外就讀的孩子轉回白洋教學點。

  「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吃過了吧!」「今天臉色有點不好啊,不舒服一定要上醫院!」支月英端著飯在村裡到處轉,邊走邊吃,不時地和村民交談。

  白洋教學點周邊兩個自然村的幾十戶人家,支月英都串過門,沒有一個村民她不認識。午餐和晚餐,她總喜歡端著碗到處走。一些不願意吃飯的孩子,一聽到她的聲音,趕緊坐回桌子吃飯。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講客家話。幾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話講得很順溜。村民更是把她當親人看,家裡有好菜總要叫她去吃。冬天,山裡冷,村民把火爐生好,給她送去。

  在山區從教數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隻眼睛幾乎看不見,一隻耳朵的聽力衰弱嚴重,嗓子經常痛得發不出聲。另外,甲減和糖尿病讓她每天不離藥。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支老師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心情很複雜,既希望支老師能一直堅守,又擔心她的身體。」李業美說,大家都覺得再挽留支老師,真的有點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還沒把退休提上議事日程,她放不下山裡的孩子,擔心沒有新的老師願意來。「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支月英說。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