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d交友軟體安全嗎(Blued涉嫌誘導未成年交友染艾)
2023-08-05 02:28:54 1
公告稱,Blued關閉軟體註冊一周,並組織技術和監管部門開展全面的內容篩查和整治。未來在註冊環節將設置更加醒目的「限制未成年人註冊使用」的公告,對註冊用戶加強技術和人工監管。
1月6日凌晨,中國最大男同社交軟體Blued在微博發表公告稱,將關閉註冊一周,並開展內部調查和整治。該決定是應對之前媒體報導,稱Blued涉嫌誘導未成年人交友染艾。
公告中表示,Blued關閉軟體註冊一周,並組織技術和監管部門開展全面的內容篩查和整治。未來在註冊環節將設置更加醒目的「限制未成年人註冊使用」的公告,對註冊用戶加強技術和人工監管。
Blued官方公告
5日,《財新周刊》發表了深度調查,認為blued作為中國最大的同性社交平臺,卻放鬆了對用戶的管理和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從一個為同性群體提供平等交流的空間變成「約炮」平臺,不僅各種汙穢敏感內容橫行,並且誘導大量未成年人註冊交友感染愛滋病。
社交平臺正成為同性愛滋病傳播的催化劑
在剛剛過去的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期間,中國各省市紛紛發布了當地的愛滋病情況調查,這些所有的調查中,幾乎都重點提到了男男同性傳播正在成為愛滋病傳播的重災區。
北京的數據顯示,2018年1至10月,本市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874例,較去年同期減少5.86%;在新報告的病例中,經性傳播2784例佔96.87%,其中異性傳播777例佔27.04%、同性傳播2007例佔69.83%,男男同性傳播已經是本市愛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
湖北,截至2018年10月底,男性同性傳播比例從2011年的34.6%上升到2018年的41%。
青島,2018年新發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性接觸傳播佔99.4%,其中有77.8%是經男男性接觸感染。男性同性性傳播成為青島愛滋病傳播的最主要方式,而男同性戀群體(男同)成為了易感的高危人群。
中國某地市的愛滋病傳播途徑變化
而更嚴峻的是,男男性行為導致的青少年傳播在增長,其中包括大量18歲以下未成年人,這也成為性傳播當中社會危害極大的一個感染途徑。但是,「在中國,愛滋病感染者數據每年都由疾控部門上報和匯總,但未成年人的感染數據並未公開。」
在《財新周刊》的調查中則通過一些側面數據表明未成年人愛滋病感染的嚴重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暢統計指出,2015年,中國共發現0歲-14歲兒童HIV感染者809例,其中629例為母嬰傳播,餘下感染者中,最主要的感染途徑為男男性行為感染,多達25例,其中19例是通過社交軟體結識性伴,最小一例僅7歲。
在2018年舉辦的一次社會組織參與愛滋病防治基金項目交流會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專家則提出,國內近些年發現的16歲以下男童陽性者不斷增多,幾乎都是由男男性行為引起。他所了解到的數據是,2013年,男童陽性者為30多人,2014年陡增到70多人,2017年則繼續上升至90多人。
張北川是中國最早在男同性戀人群中開展大規模愛滋病幹預的學者。2018年起,他開展了十個月的連續調研,其報告顯示,社交軟體正在成為滋養未成年人不安全性行為的溫床,而其中大量的案例則都與Blued相關。
失控的Blued
Blued是北京藍城兄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的移動社交軟體,也是目前中國用戶最多的男同社交軟體。Blued創始人耿樂告訴財新記者,Blued軟體始於個人網站,名為「淡藍色的回憶」,後來轉型為同志網站,並改名為「淡藍網」。他表示,網站的初衷是緩解人群對性少數群體歧視帶來的疏離感。
Blued創始人耿樂
2011年,美國的男同社交軟體Jack』d上線,2012年耿樂模仿Jack』d推出了本土化的同志社交APP——Blued。Blued的核心功能就是與附近的人聊天,這種精準用戶的溝通方式,讓男同人群交友變的前所未有的方便。
Blued對外宣稱目前註冊用戶數逾4000萬,而國內通常的統計認為中國的男同人數在3500萬左右。不論該數據有多少水分,這並不影響其是中國最大的同志社交軟體的事實。
在淡藍網早期就已經通過與疾控部門合作,承接一些零散業務,如為同性戀人群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獲得一些經費。在Blued時期,也繼續參與愛滋病防控工作,其每年固定將10%的廣告費用於愛滋病防控宣傳工作,約1000萬元。這也是張北川早期支持Blued的原因,他曾於2016年兩度給Blued創始人耿樂寫過支持信,「那時候我只強調一條,他們在歧視性的社會裡,創造了一個無歧視的空間,這是非常好的。」,「當同性戀網絡社區出現時,他曾樂見其成,認為為這個群體營造了屏蔽歧視的空間;人群的聚合,也將為艾防工作提供便利。
但是,自2018年起,隨著對Blued的認識深入,張北川的態度發生轉變, 「如果社交平臺缺少自律,針對少年兒童的保護形同虛設,就會出大問題。」
由於Blued基於地理位置社交的特性,相當多的學生通過該軟體建群,雖然方便了溝通,但也被毫無保護的暴露在成年人世界中。「小孩被強迫性行為是比較容易的,畢竟他們缺乏經驗。」張北川說。
Blued的新用戶註冊只需驗證手機號真實性,而沒有任何對用戶身份的核驗。不過,耿樂告訴財新記者,他們從未考慮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Blued首席醫學官米國棟則表示,「我們判斷不了,我們沒有權力收他們的身份證」。
此前的註冊流程非常簡單
目前,年齡限制在Blued中就是形同虛設,在Blued交友界面篩選「18-19歲」後發現,初高中生虛報年齡者不在少數,他們會在個人介紹中註明「17歲,已出櫃」或「我比這個年齡小哦」等信息。
耿樂告訴記者,如果將來政府要求對平臺用戶做實名認證,他們一定會按照政府要求調整,但如果沒有要求,暫無主動調整的計劃。
而除了放任未成年人隨意註冊外,Blued對於平臺內容是也是「不設限」。平臺上充斥著大量的聊天機器人,推廣色情、違禁藥品甚至是毒品等信息。同時,據財新記者觀察,有的群組會在群介紹中寫道「發敏感部位照片請用閃照」,而非禁止發送此類圖片。在不少群組中,用戶往往在「約嗎」一類的文字信息下面搭配赤裸裸的色情內容。多名受訪者認為,閃照有利於激發用戶好奇心,提高日活。但群組中是否有未成年人,發送者往往未加辨別。
面對大量的違法敏感內容,Blued將原因歸結於監管難度大,但業內人士則表示,所有的監管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沒有能不能做,只有想不想做」。
當防艾成為商業口號
在Blued進入發展快車道後,資本市場也向其頻頻伸出橄欖枝。2013年8月獲中路資本300萬元天使輪投資,2014年2月,再獲清流資本數千萬元A輪融資,2014年10月,獲得由DCM領投的B輪融資,共計3000萬美元。2016年6月1日,Blued宣布完成C輪和C 輪融資,其具體數字始終未披露,僅宣布數字較上一次融資大。所融資金主要用於電商平臺建設及直播平臺開發。其中,C輪融資由Ventech China領投,香港新世界集團、BAI以及DCM跟投,C 輪由嘉御資本領投,中手遊跟投。
2018年2月,耿樂在公司新春年會上宣布,Blued已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由鼎暉投資(CDH)領投,UG資本跟投,這也是繼2017年2月由山水從容傳媒投資有限公司的數千萬元C 輪融資後的又一輪融資。耿樂宣布這筆融資將投入海外業務拓展和投資併購。
Blued曾參與或組織過防艾公益活動
耿樂表示,在發展過程中,Blued始終堅持的是做公益,即愛滋病防治工作。米國棟指出,Blued聚集了大量男同人群,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能單純只做商業。」他說,Blued每年會預留10%的廣告資源用於公益宣傳,這一數字在大量用戶調研測算後得出,是既不影響用戶體驗又能讓公益宣傳效果最大化的平衡點。米國棟表示,如果把那些版位都賣給商業廣告,約可賣出1000萬元人民幣。耿樂則表示,在過去一年中,Blued的艾防工作虧損200萬元,但其認為公益工作價值頗高。
但在實際操作中,Blued的防艾工作卻呈現完全相反的一面。
耿樂告訴財新記者,Blued目前主要用官方直播間進行艾防知識宣教,邀請不同艾防領域專家,如《淡藍公益手冊》顯示,一檔名為《知艾》的系列直播欄目已有8期,總觀看量為7.3萬。但據財新記者查詢,8期節目跨度超過2年,頻率較其他直播間明顯偏低。
25歲的社區組織志願者李恆(化名)則告訴財新記者,他曾在閃照中多次看到大尺度照片,如「捆綁」照,發布者完全沒有受到屏蔽封號等處理,反倒是每次他想推送自己所在社區組織的艾防廣告,都會被屏蔽。李恆告訴財新記者,在Blued,除了認證的社區組織機構號,個人帳號無法發送任何帶有組織名及聯繫方式的內容。
而對於Blued對艾防具體產生的效果,目前鮮有公開發表的研究結果。一名香港大學學生告訴財新記者,他們在2017年曾想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並用「問卷星」傳播問卷,但遭到Blued舉報,問卷後來被封,研究也因此中斷。「問卷的大概方向就是社交媒體對男同在防艾上的影響,只是以Blued為例子。」
國內某大型男同社區組織負責人就坦誠表示,「你可以賺我們男同群體的錢,但也要保護我們這個群體,提供這個平臺不是來害我們的。」
文章來源於網絡,不代表本人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