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寫鄉愁的抒情文:故鄉的眼睛

2023-07-21 21:22:44

  抒情散是指通過文字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故鄉的眼睛】

  故鄉有眼睛嗎?

  故鄉有一雙清澈的眼睛嗎?故鄉一定有的,那是因為我對故鄉的了解和依戀。了解的是故鄉的幾座大山不能相握雙手,山與山之間只能相望,也能相見,那山與山之間的對望一定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依戀的是故鄉的幾條小溪、河流總是能夠匯合,總有一個交匯的地方,不管交匯的地方有好遠,總是能夠匯合在一起的,這是一條鐵定的規律,這個規律是改變不了的,如果沒有一雙清澈的眼睛,這些小溪、河流盲目地從故鄉流淌出來,怎麼可能匯合呢?在小溪的出口,在河流的出口,一直到長江的入口處,流淌的水都是故鄉的水滴。

  其實,在我的心裡,故鄉的眼睛是那口口老老的古井。那口口古井,分布在故鄉的旮旯角落,大路邊、樹林裡、土坎旁、竹林深處都有可能,老得要掉牙似的,已經有點落伍了,可不管它有多老的容顏,我永遠都不可能忘記她。那一口口的井,從時間上和歷史上來講,確實是有些老了,說她老得要掉牙也不過分,但那些老井是我們村莊明亮的眼睛。一口一口的古井,不論蹲在村莊的任何一個地方,那井裡的水是甜的,而且明晃晃的蕩漾著,特別是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月光一潑一潑的翻滾而來,一點都沒有羞澀的微笑,把所有的光輝都潑進井裡,潑進井裡的水,那晃悠悠的井水就是一雙眼睛,看著仿佛就能說話似的。那大路邊的水井常常是惹人注目的,可大家都很少去舀起來,那口井裡的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有可能落入受傷的落葉,也有可能落入腐敗的動物皮肉,這樣的井水不是不可以吃,是吃起來缺少了一種甘甜可口,那落葉、動物腐皮的氣息不可能全都跑得無影無蹤,混合著另一種氣味。那土坎旁邊的老井則不一樣,有泥土的呵護,水井大多數是自然形成的,大多數是上小下大的,井水到底是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故鄉的人們根本搞不清楚,也不願意去搞清楚,不管從什麼地方流出來的,井水相對來說是比較乾淨的,若遇井水是滿滿的,過路的行人就可以隨便叭下去,掬上一口一口的井水喝個夠,喝得路人走上幾十裡也不渴。最受人喜歡,也是最乾淨的老井是藏在樹林裡的或竹林深處的,由於老井是長在森林裡的,受到綠色的蔭護,一方面不容易受外界的汙染,另外一方面老井的上方是樹林,長期抵擋灼熱的陽光,老井得到庇護,井水自然也受到庇護,這樣的老井裡的井水是甘甜而清涼的,隨便躺下在哪個地兒?摘下一片片小樹葉,趴在井口簷邊上,把這片小樹葉伸進井裡,平平地攝上一口,像畫一條直線一樣,輕輕地嘗一嘗那攝上的井水,真的是與大路邊、土坎旁的老井完全不是一樣的,那種味道和芬芳是別的井不可能有的,即使有一種腐木的味,也沒有腐朽的氣息。這樣的老井在故鄉的地方也不少,說她們是故鄉的眼睛,一點都不牽強,遠走他鄉的人們,怎麼也不會忘記故鄉的老井,那老井裡水的溫度不高不低,正好浸入人的心脾。

  故鄉的老井,因其明亮,因其清澈,我們視她為故鄉的眼睛。但在我的靈魂中,那條小溪裡的流水,照樣是故鄉的眼睛。

  老井裡的水,我們感受不了她的運動方式,但她一定是在流動的,只不過我們的眼睛看不見,她是在泥土中流淌,一定是的。

  小溪裡的水不可能停下來,她一滴一滴聚攏來,在一條條狹窄的跑道裡奔波。小溪的水同樣清澈、透明,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但她不會停留在某一個地方,就是想停也停不下來,那滾滾向前的姿態是不會停下來,那一滴一滴的水珠不論大小,不論方圓,都只有隨著那條狹窄的通道,溶入那條小溪裡,慢慢騰騰的、快步流星的都由不得自己,可那份清澈、透明始終是她追求的目標和本質。

  小溪裡的水滴留戀岸邊的水草,她看著故鄉的一草一木。在流淌的過程中,水滴雖然沒有能力控制住自己,可總是在一步一步的前進中看著故鄉的大太陽,那火辣辣的陽光熱死人,也怕自己的生命就此終結,隨著一朵一朵的浪花飄過去,在翻滾的浪花中保存自己,這雙故鄉的眼睛怎麼能夠那麼觸摸不清呢?要睜得大大的,看好故鄉的山山水水,與自己溶為一體的溪水是明亮的,一路走下去,走到長江,走到大海,就能看到更美麗的風景線。

  老老的古井是故鄉的眼睛,看得見的鄉愁和聽得見的鄉音都是那樣清澈、透明的。

  【老屋,永遠的鄉愁】

  母親如同老屋,像一根根頂梁柱支撐著這個家,像一磚一瓦護衛著這個家……

  老家在縣城郊區古鎮的旁邊,父親曾經告訴我,祖上留下來的唯一財產就是青磚青瓦構建的三間帶有清朝痕跡、烙印皖南風格的小木樓。我記事的時候,孩子眼裡的這幢兩層小木樓在這鄉村僻壤的地方也算是高層建築了,住在這樣的老屋裡自然有點自豪。

  老屋沒有什麼雕龍畫鳳,四排四山,16根柱子落地,小瓦青磚開肚牆,松木樓板,面積不大,上下兩層六間總共不過100平方米出頭。樓上東西兩側山牆上各開了兩扇「壽」字形的窗戶,南面樓上三間各安裝一扇圓檔方形窗戶,一樓正間是一扇普通的雙扇木門,最豪華的就是北門正間,樓上是六扇鏤空窗戶,樓下是六扇鏤空門。因為北面臨近集鎮街面,所以古人便將門庭向北而立,來了個「坐南朝北」的角度轉換。

  母親說,我們兄妹都是在老屋的樓上呱呱墜地的,是第一聲啼哭打破了老屋多年的沉靜,老屋有了生機;是第一聲「媽媽」,使老屋春風拂面,溫馨四溢;是第一聲讀書聲,讓老屋返老還童,朝陽更紅了,梔子花開多了,多年不見的燕子也飛回來了。不知道是老屋有了靈性還是人與老屋共存的緣故,老屋的裡裡外外無處不留下歲月的斑痕,或古樸厚重,或蒼涼慘澹,或亮麗斑斕,那一磚一瓦裡藏著許多童年的歌謠,那一草一木裡長滿許多有趣的故事。

  老屋的後門有四棵棗樹,高大而葳蕤,它們手挽手護衛著老屋,樹冠衝出屋頂,有時候一兩根枝椏還會伸到樓上的窗前,探著腦袋與屋主人交流。秋天,大雁還沒有飛過頭頂,滿樹的棗子相繼由青變黃,再由黃變紅,每天都可以品嘗到新鮮的紅棗。親戚朋友來了,好客的母親總讓我上樹去「晃棗子」。敏捷的我奉命行事,像猴子一樣三腳兩手就爬到樹上,雙手握緊樹幹,使勁搖晃幾下,霎時,棗子如冰雹般地砸下來,打得撿棗人爆發出一串串驚呼,一串串歡笑……

  中秋節的晚上,明月高懸,月光披在老屋身上,灑滿整個庭院。我們兄妹在院子裡擺好小桌小凳子,母親將親手種的花生、山芋、玉米、南瓜端上來,吃著母親的勞動果實,遙指天宮的明月,聽母親講述那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一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長大了,我帶著白髮蒼蒼的母親飛越太空,來到月宮上旅遊,見到了吳剛和嫦娥,還有那只可愛的小玉兔……母親笑得合不攏嘴,那是我記憶中母親笑得最燦爛的一次。

  父親是在這個老屋迎娶母親的,我們的孩子也大都在老屋裡度過美好的幼年和童年,老屋溢滿三代人的情和愛,承載著世事變幻的離別、蒼涼和歡樂。這些年來,我們兄妹相繼離開了老屋,各自另立門戶,只有母親和父親還住在老屋裡。父親離世以後,母親一人依然獨居老屋,遲遲不願喬遷。有時候,我勸母親離開老屋,住上為她準備好的商品房,母親卻搖搖頭說:「住些年再說吧。」其實我很懂母親,她之所以不願意離開老屋,是因為她在堅守一份情感,堅守一份清貧,堅守一份留給子孫的、並不是按錢計算的財產……

  兩年前,城鎮化建設推進到老屋,母親不得已搬遷了。後來母親去了老屋宅基地好幾次,看不到老屋的一點痕跡,一大片拔地而起的高樓宣布了老屋時代的遠去、美好鄉村建設的開篇。然而,母親還沒有搬進新房便與世長辭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母親如同老屋,像一根根頂梁柱支撐著這個家,像一磚一瓦護衛著這個家,像枝繁葉茂的棗樹和四季常青的菜園子鮮活著這個家,像年復一年的日月輪迴溫暖著這個家。如今,母親走了,老屋消失了,而母親與老屋卻成了我記憶中最美的形象,最美的情感,最美的懷念……

  【鄉愁,是一盤小菜】

  出生於巢縣洪家疃的張治中,16歲那年,滿懷夢想,懷揣著母親七拼八湊籌來的24塊銀元,獨自踏上了外出闖蕩的路。離家遠行前,母親要張治中咬口生薑喝口醋。這個在洪家疃村流傳著的出遠門儀式,寓意在人生的歲月裡,只有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歷盡艱苦,才能成人立業。

  1937年8月13日起,張治中不分晝夜指揮淞滬抗戰,以致體力疲憊至極,加上因戰局不利遭到蔣介石的指責而精神苦悶。辭職以後他回到了老家。他拒絕鄉親們的盛宴款待,並表白只喝家鄉一口水,只戀鄉親一片情,只吃桌上家鄉菜,指定要品嘗臭醃菜汁蒸豆腐,成為一方美談。

  臭醃菜汁蒸豆腐,是巢湖境內農家風味菜餚之一,多於初冬季節,將芥菜醃製一到兩年後,讓其自然發酵,待所醃的菜腐熟之後,便成了墨綠色糊狀物,再以細紗布過濾其汁。此菜汁乍聞時,似乎有臭味,但經高溫蒸煮後,其味異香撲鼻,風味十分奇特,且具有人體必需的十餘種胺基酸,中醫常以此治療諸如肺癰、肺癆、腸炎等多種疾病,蚊蟲叮咬處以少許臭醃菜汁塗抹,有清涼去毒之效。民間則用其汁與嫩豆腐為伍,再加上些許青紅辣椒以添色提香,淋上菜油一起放進飯鍋或蒸籠蒸熟。一些客居他鄉的名人,每當回到桑梓,也念念不忘這道農家常備的小吃,並稱之為「思鄉萊」。至今,古鎮三河民間依然沿襲用臭薺菜水醃製臭豆腐的傳統做法。

  那次探親結束再次離別老家時,張治中特意帶了一大罈子30年的陳年臭醃菜,卻被士兵不慎碰碎了罈子。儒雅的張將軍雖然惋惜萬分,卻沒有發火,要求士兵將剩下的部分臭醃菜小心收集起來帶走。

  衛立煌也是早年即赴廣東參加革命。一次,他在侍衛孫中山回府時,因馬驚而被摔下,口吐鮮血,身負重傷。衛立煌回到家中,衛老太太聽說幾味中草藥煮100隻孵雞蛋吃可斷病根,就照方操辦。他只吃了70隻,便帶著剩下的30隻急忙啟程趕赴廣州。孫中山看見衛立煌滿面紅光回來,很是高興,不日衛便升至警衛團排長。衛老太太給衛立煌吃的孵雞蛋就是合肥人稱的「鳳凰蛋」,孵化14天左右的雞蛋人為中止孵化,中醫以為大補。

  1979年底,中央決定調張勁夫回故裡任職。張勁夫很高興接受這一任務,因為肥東是他的故鄉,抗戰八年又戰鬥在安徽,他對家鄉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張勁夫到任後,肥東親戚帶著老母雞來合肥看望,張勁夫說,雞你帶回去,如果能給我帶兩斤泥鰍就好了。親戚回家後很快挖了幾斤泥鰍帶來,張勁夫十分高興,連忙吩咐廚師做合肥美食「泥鰍下掛麵」。這下廚師可犯了難,他壓根兒沒聽說過這是什麼菜。張勁夫無奈,只好要求親戚:就你做吧。親戚不是廚師,就照平時家常燒法做了這道美食,張勁夫吃起來大快朵頤。

  對於許多人而言,鄉愁,就是發端於舌尖之上的一道家鄉小菜,那滋味,生動具體,就如巢湖人「咬口生薑喝口醋」的出遠門儀式,真真切切,銘心刻骨,一生一世不會忘記。

同类文章
手心裡的愛作文500字

手心裡的愛作文500字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爸爸媽媽非常疼愛我,他們對我的愛就像空氣和陽光,看不到,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得到。我是一個粗心、馬虎的小姑娘,寫作業時,經常會把「7」寫的像「1」,把「目」看成「日」……,所以我常常和100分無緣。但每次拿著不理想的成績回家時,爸爸總是心平氣和地給我講解,從來沒有表現出
三尺講臺一生情誼作文700字

三尺講臺一生情誼作文700字

三尺講臺,三寸筆,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題記老師就像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老師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老師是春蠶,吐盡銀絲只為他人御風寒。六年的年輪如流水般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令我獲益匪淺的一位老師就是她——劉老師。我和她在一起的
幸福的禮物作文1000字

幸福的禮物作文1000字

「叮鈴鈴」放學鈴響了,從教室裡飛跑出來一群小學生,第一個便是小文同學,臉上洋溢著笑嘻嘻的表情,興奮地不得了!因為她今天考試得了第一名,她還記得,媽媽答應過她,只要她得第一名,就會送給她一個禮物,想到這兒,小文的腳步不由得加快了,為的是趕快回家領禮物。回家的路上,她一直美美的想著:向媽媽要什麼
半份禮物作文450字

半份禮物作文450字

母親的生日快到了,我和我的哥哥想給母親一個驚喜,我和哥哥想到母親看到我們的禮物笑的那麼燦爛時,我和哥哥高興死了。我們把這好消息告訴了爸爸,爸爸笑著摸我們的頭。「這真是個好主意」爸爸說,「你們媽媽知道了,肯定高興得不得了。」從爸爸的語氣中,我們知道他想什麼。生活中,爸爸給予媽媽的東西太少了,媽
一個珍貴的蝴蝶結作文650字

一個珍貴的蝴蝶結作文650字

在我家木頭柜子裡,有一個蝴蝶結靜靜地躺在那,這個蝴蝶結雖小,但它見證著一段美好的回憶。表姐比我大兩歲,是姨媽家的女兒,因為姨媽要去美國,所以表姐暫時住在我家,這一住就是兩年。表姐在我家住的期間,我們在一起玩,一起鬧,一起哭,一起笑。有時,我們一鬧彆扭,爸爸媽媽就不管誰對誰錯,張口就吵我、罵我
未來的祖國母親作文600字

未來的祖國母親作文600字

21世紀,我們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我們的母親是那樣的美麗。鬱鬱蔥蔥的樹木是她的一根根秀髮;清潔的河水是她的血液;大地是她的皮膚;欣欣向榮的草地和花朵是她的衣服;而我們則是她的孩子。可是,在22世紀的今日的祖國母親……今日的祖國母親在哭泣,當你再看一眼我們的祖國時,你會震驚。為什麼會這樣?
藍天綠水中國夢作文700字

藍天綠水中國夢作文700字

中國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而我的中國夢就是讓環境更美好,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但現在中國的環境並不是那樣美好:空氣汙染,水源汙染,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大問題。原來霧霾鮮為人知,但在20xx年的冬天,霧霾已成了人人談論的話題。在我的記憶裡,那個冬天是灰色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收音機裡的天氣預報
永別的禮物作文800字

永別的禮物作文800字

那年冬天,與往常一樣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我卻看到了爺爺虛弱中帶著些許欣慰的笑容和奶奶含著淚花的眼眶,這幅畫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太好了!太好了!終於等到爺爺85歲大壽的日子。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提前為爺爺準備的生日禮物來到了爺爺家。三步,二步,一步!離爺爺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終於走到了爺爺的身
黎明·夕陽·星夜作文700字

黎明·夕陽·星夜作文700字

禮物,不在於多少,不在於奢華,而在於一份真心,一份情。作為21世紀的少年,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手機、電腦、電視、玩具、遊戲、佔據了整顆心,與此同時,我們正忽略著大自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從日出到日落,從燒雲流過到黑夜覆蓋,每個鏡頭,都是大自然給我們最美的享受。「百日一照,浮雲自開。」看,天邊出現了
最珍貴的禮物作文900字

最珍貴的禮物作文900字

今年暑假在家看了歐·亨利的一篇小說《麥琪的禮物》,故事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我,德拉為了給丈夫心愛的金表配上一副精巧的表鏈,忍痛賣掉自己一頭美麗的頭髮。那「美麗的頭髮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瀉閃亮」,丈夫吉姆非常喜愛妻子這頭美麗的褐發。他深知愛妻為了裝扮頭髮對百老匯路上一家商店櫥窗裡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