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強龍捲風(廣州從化14級龍捲風)
2023-07-22 12:26:16 1
6月16日19到20時,廣州從化太平鎮出現了短時強降水和14-16級龍捲風。龍捲風生命時長為3分鐘左右。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龍捲風發生後沿路的樹木都出現倒伏,而且現場的臨時設備損失非常嚴重。好在沒有人員傷亡。
龍捲風在我國並不常見,但只要有足夠的條件滿足,不管是沿海還是內陸,都有可能發生龍捲風。而且龍捲風在春季和夏季多發。尤其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極為常見。龍捲風的破壞性極大,傷害極高,嚴重時,甚至會出現人員傷亡。
龍捲風的不同等級,都會對城市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作用在不同建築物的傷害,也是不同的。而龍捲風最大的破壞方式是風眼中心由於氣流的上升產生的向上的吸力,與一般的風產生水平的推力是不一樣的。
因此其產生的破壞方式不同。簡單點說,自重越輕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它物類,比如植物、轎車等等,抵抗龍捲風向上吸扯的能力越低。高層建築一般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鋼結構),因其體量及自重很大,不用擔心龍捲風對其整體安全性的破壞,但其上外凸、附著的物件有被破壞的可能(取決於能級大小),比如屋頂搭建的輕質構件、懸挑陽臺、連接不好的幕牆等。
至於外牆的維護牆體,由於龍捲風最大的作用方向不是水平方向,應該不會被嚴重破壞,但其外牆上附著的保溫層、瓷磚面層,若粘結不牢有可能破壞。
現在中國的城市中,無論是住宅、商場和辦公樓都是龍捲風難以傷其根本的堅固大型建築。因為現在我國城市中建築物上常常有玻璃幕牆和鐵皮屋頂這類較為脆弱的結構,一旦遭遇強龍捲風,會形成致命的碎片雨。
因此,在龍捲風來臨時,如果身處城市大型鋼混建築,最好還是去靠內地房間關緊門窗避風,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躲入地下車庫,畢竟碎片在龍捲中絕對是極其可怕的殺人利器。
當我們看災難電影的時候,常常會有人被捲入龍捲風的場面。那麼,如果我們真的被捲入龍捲風裡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首先龍捲風中間是沒有風的,它的風都集中在周圍,而且周圍風速很大,這就導致了中心的氣壓低於標準大氣壓,而且是標準大氣壓值的幾倍,因此龍捲風的中心常常伴隨著很大的向上氣流,會把水面上的水、石頭,樹枝等物品吸到中間,然後吹到最上方。如果你在中間的話,就會被卷上天,然後跟著龍捲風一起擺動。
這時,由於大幅度的擺動,你會有嘔吐的感覺,由於龍捲風的最大風速能夠達到每小時500km,而且它的直徑也有四五千米,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轉圈,你想不吐都不可能。這是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然後我們要面對的是極低的溫度。龍捲風內部溫度要比外面低20度。再加上龍捲風常常出現在雨天,極寒的溫度,會讓你身體無法忍受。
緊接著,就要感受龍捲風的傷害。龍捲風所到之處,傷害都是非常高的,它能讓房屋坍塌,也能讓樹木割倒,而且會把這些碎片捲入風中。我們不僅要承受風力的傷害,還要當心被這些碎片劃傷。
如果你有幸在這低溫,暈眩以及碎片傷害中僥倖存活下來,那麼接下來就要面對最為嚴峻的考驗,那就是呼吸。龍捲風內部空氣非常稀薄,氣流在圍繞中心高速旋轉的時候,風眼的空氣會變得十分稀薄。根據科學家推算。在龍捲風風眼處呼吸相當於在8000多米高的珠穆朗瑪峰上呼吸,而且是不戴氧氣面罩的呼吸。
最後你被捲入幾百甚至上千米高空的時候,隨著隨著龍捲風的消散,你又會從高空降落下來,而這麼高的高度,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不管是經歷到哪個階段,對人體的傷害都是非常致命的。
1、最安全的地方是一個地下掩體,包括地下室和安全的房間;
2、如果沒有可用的地下避難所或者安全的房間,那麼沒有窗戶的小房間或者堅固的建築物最低層的走廊也是較安全的選擇;
3、活動板房是非常不安全的,切勿選擇其作為避難所,儘可能立刻去到堅固的建築物內;
4、不要隨意選擇走廊或者活動板房的衛生間作為避難處;
5、如果正在駕駛車輛,請立即去最近的堅固建築物內躲避;
6、儘早選擇合適的躲避之處,不要等到看見龍捲風再行動;
7、如果龍捲風發生時身處戶外,請以最快速度尋找就近的避難場所或堅固建築物。
8、如果在駕駛時有物體被狂風捲起的現象發生,立即停車並採取應急措施:留在車內並系好安全帶,保持頭的高度低於窗戶,並最好用雙手或毯子蓋住頭頂,假如可以安全地到達附近地勢較低的平地,則離開車輛,趴在低處的平地上,並用雙手遮頭。
1、繼續密切關注天氣預報與當地氣象臺的通知,獲取最新消息與通知;
2、如果此刻離住址較遠,請等官方宣布該區域安全後再返回;
3、在檢查住宅的牆壁、門、窗戶等受損情況時,請穿長袖、長褲及結實的鞋,防止劃傷、割傷;
4、當心掉在地上的電線或破碎的煤氣管道,並及時把情況報告給相關單位;
5、遠離受損的建築物;
6、檢查建築物情況時,使用手電筒,不要使用蠟燭,謹防點燃氣體,引起爆炸;
7、如果聞到煤氣味,立刻打開窗戶,讓所有人儘快撤離並向煤氣公司及消防部門報告;
8、儘量在有緊急情況時使用電話,避免通信繁忙;
9、管好自己擁有的全部動物;
龍捲風雖然在我國並不多見,但也要學會如何自救,尤其是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切不可好奇觀望,而應該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避開,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