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許世友全集(許世友暴跳如雷)
2023-07-22 16:27:14 3
1979年,許世友見到了遠方來的戰友,思念親人的許世友向戰友打聽家裡的情況,結果卻聽到了自己的女兒和兒子犯了一點錯。
戰友只說,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許世友卻揪著不放,非要將女兒開除軍籍,還要槍斃自己的兒子。
大家都知道,許世友素來以脾氣火爆著稱,看到許世友因為兒女的事動怒,周圍的人趕緊好言相勸。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會讓許世友這麼狠心?許世友又有什麼本事,會讓大家這麼忌憚他?這件事最後又是怎樣解決的?
圖-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和尚從軍記1905年的春天,湖北省麻城縣許家窪的一戶窮苦農民家庭,傳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聲。
父母看著懷裡哭得止不住的男娃,找到了村裡最有學問的老人,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許仕友,字漢禹。
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許世友,後來偉人覺得,「仕」代表官運亨通,不符合他的紅軍身份,就改成了「世」,意味心懷天下。
許家窪這個地方非常特殊,當年隸屬河北省,但在今天的行政區劃分上,卻隸屬於河南省新縣。
提到河南,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詞彙,除了河南燴麵,肯定就是「少林功夫」。
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許世友八歲那年就拜師到了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學習拳法的經歷,讓許世友後來有了「和尚將軍」的稱呼。
不過,這位脾氣火爆的開國將軍在少林寺的時候,就不甘心做一個每天敲敲鐘、念念佛、挑挑水的和尚。
許世友無意間接觸到了共產革命思想的影響,後來難以抑制內心想要報效祖國的衝動,毅然決然加入了革命隊伍,數次參與敢死隊,歷經無數戰爭。
戎馬一生的經歷,讓本就為人豪爽、直來直去的許世友,更加「無法無天」。
圖-許世友
許世友性子急,一輩子沒服過誰。不會玩心眼,更不懂城府,心裡也藏不住心事,最看不得官僚主義那一套。
所以,縱然許世友脾氣火爆、說話難聽,身邊能夠說點知心話的人卻很多。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許世友就已經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並且從一名小戰士,慢慢成長為了班長、排長、營長、團長。
1933年7月,許世友憑藉赫赫戰功,以及突出的軍事領導才能,升任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後來慢慢成長為了紅四軍軍長、騎兵司令員。
圖-中國工農紅軍
許世友曾經七次參加敢死隊,四次身負重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有非常卓越的表現。
換句話說,許世友能夠從一名小戰士,短期內成長為受人敬仰的軍長,完全憑藉的就是自己不怕死的精神,以及紮實的軍事才能。
這位和尚將軍離開少林寺參加革命後娶妻生子,並且生養了七個孩子,有兒有女,也都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
不過,這七個孩子的一生,可是被許世友徹底「耽誤了」。
圖-許世友和家人合影
自己的路自己走在很多人看來,許世友對七個子女的要求非常苛刻,稍微犯了一丁點錯誤,許世友都從不輕饒。
由於丈夫的脾氣,在許世友管教孩子的時候,妻子也從來不敢插嘴,生怕惹怒了丈夫,對孩子的懲罰更加嚴苛。
用今天的育兒理念來看,許世友教育子女的方法確實有些不妥,屬於典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但仔細想想許世友的身份,以及子女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卻不得不欽佩許世友。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給了子女最好的教育和愛護。
圖-許世友夫婦與子女合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許世友一生最幸福的時候。
那個時候許家的七個孩子還在上學,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鬧哄哄一片,等到傍晚放學,一個個像快樂的小精靈一樣,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回家,纏著爸爸講過去的事。
許世友最喜歡跟孩子們講自己在少林寺的經歷,講自己練功的時候吃了多少苦,自己又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此時的許世友非常慈愛,講起故事來語氣十分溫柔。
孩子們喜歡纏著他,他更喜歡孩子圍繞的感覺,父慈子孝的感覺,讓許世友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圖-1970年許世友將軍、夫人田普、長子許光、三子許援朝、長孫許道昆在南京
在教育子女方面,許世友有溫柔的一面,自然也有嚴格的一面。他的教育方式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虎爸」。
在教幾個孩子學遊泳的時候,許世友可是一點「耐心」都沒有。
早上跟兒子們說要教他們學遊泳,幾個孩子蹦蹦跳跳別提多興奮了,結果到了河邊才知道,父親的教法就是把自己提溜起來,直接扔進水裡。
幾個孩子被水嗆得一直撲騰,許世友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還告訴孩子:「小崽子們,不嗆幾口水怎麼知道在水裡怎麼呼吸?你們就是心太急,耐心想一想,怎麼打敗這點水!」
這樣的教育方法,可能讓當今的不少父母覺得「十分危險」。
但有一點不能否認,那就是許世友如此教育,不僅讓孩子學會了遊泳,更讓孩子掌握了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以及遇到危險時的求生能力。
另外,許世友始終認為,部隊這個大熔爐最適合培養人,能夠磨練人的意志,培養堅毅的品格,所以七個兒女如數都被許世友送進了部隊。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已經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將軍。得知許家的七個孩子都進了部隊,有人表示可以「照顧」一下。畢竟是英雄家屬,稍微開點後門,大家也可以理解。
但此事遭到了許世友的堅決反對,他非常生氣地說:
「進了部隊就是部隊的人!他們的爹名字叫許世友,而不是叫將軍!進了部隊,他們就跟別的兵一樣,搞什麼特殊?無論部隊的生活如何,是好是壞,是苦是甜,都該讓他們自己體會!孩子大了,自己的路一定要自己走,這樣才走得踏實!」
因此,許世友的七個兒女,雖然是開國將軍的孩子,卻跟其他普通人家出來的兵一樣,從最底層做起,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少的飯」。
當然,七個孩子卻不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偶爾還是有點小意見。
許光是許世友的長子,1950年入伍,成為了一名英姿颯爽的海軍。
許光知道父親的性格,所以在部隊的時候,從來沒跟任何人提起過自己的父親是許世友。
他跟其他普通家庭出來的兵一樣,從最底層做起。而且許光工作踏實、嚴於律己,不喊苦、不怕累。許光繼承了許世友的優點,性格堅毅,看到了目標就不懈努力。
所謂虎父無犬子,許光作為許世友的長子,在部隊的表現十分突出,得到了部隊首長的欣賞,後來被提拔為了一名團級幹部,成為機艇指揮員。
如果許光能夠繼續留在海軍,就算不憑藉許世友的身份背景,以許光的個人能力,他依然能夠「步步高升」,將來或有更大的作為。
但許世友的一句話,卻改變了許光的人生軌跡。
圖-許光 (許世友將軍長子、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許世友八歲拜師少林寺,後來又一直在戰場上奔波,未曾在雙親膝下盡孝,這件事成為了許世友心裡最大的遺憾。
許世友常常在許光面前念叨:
「我這一輩子沒別的遺憾,就只有一件事過意不去。自古以來忠孝兩難全,自從參軍以來,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軍政事務上,沒能陪在你奶奶身邊,好好盡孝,我虧欠了她太多。」
有時候,許世友還會旁敲側擊,打聽許光的想法:「如果我把你調回老家,陪在你奶奶身邊,你願意不願意?」
許光身為長子,代替忙於國家大事的父親在奶奶面前盡孝,也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本身也是向父親盡孝的一種方式。
因此,在得知父親的「想法」後,許光便順從了父親的安排,回到了老家許家窪。
圖-許世友的母親
由於許光之前在部隊上表現突出,因此調回老家後,在當地的武裝部成為了一名副部長,職位還算可以,許光也沒有多說什麼。
但地方武裝部不像海軍那般,有許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因此在調回老家後很長一段時間,許光的職位一直沒有什麼提升。
他心裡慢慢開始有了意見,有意無意地向父親提起,希望父親能夠「幫幫」自己。
其實,許光原本在海軍正是前途一片光明,他是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才調回老家,結果父親非但「不領情」,還臭罵了他一頓:
「你是進了敢死隊,還是為國家做過什麼大貢獻?不管什麼崗位,踏踏實實為國家做貢獻,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自此,許光再沒向父親提起過此事,按照父親的囑託,踏踏實實做工作,至於其他事,順天意,盡人事。
圖-1956年,許光任北海艦隊宜川號軍艦副艦長
三天內你不回來,你就開除你的軍籍!有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很多父親對兒子越苛刻,對女兒就越包容。
許世友這樣一個虎爸,才不管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一個方法養。
提到許世友的三女兒許華山參軍入伍,倒有幾分命運的「庇護」。許華山的閨蜜想要報考空軍,但空軍的體檢和審核十分嚴格,閨蜜飛翔藍天的夢想因為體檢不合格破滅了。
但條件優秀的許華山引起了招兵工作人員的注意,「慫恿」她也試一試,結果誤打誤撞竟然通過了。許華山一時間沒了主意,便向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就是父親許世友徵詢意見。
許世友聽聞此事,十分開心地說:
「既然你各項體檢都合格,那就去吧!不過我可告訴你,部隊不是享福的地方,你得做好吃苦的準備。到了部隊,一定要服從組織安排,踏踏實實為國家做貢獻!」
後來,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許世友因為前線戰事吃緊,更加忙碌,無暇顧及孩子的瑣事。
此時,許華山遇到了人生的摯愛,並且攜手進入了婚姻殿堂。許世友心中十分掛念女兒,但卻為了國家大義,只得先把女兒的事放一放,在遠方默默祝福女兒。
數月後,許世友聽聞自己戰友到來,著急忙慌就來打聽家裡的事,結果卻聽到了一件讓他們火冒三丈的消息。
許華山結婚後就去度蜜月了,按照部隊規定,只能休三個月的婚假。但許華山大概是玩得太開心了,因此三月期限已到之時,她仍然沒有返回部隊的意思。
部隊首長敢怒不敢言,礙於許世友的身份,大家也不敢主動提讓許華山儘快返回部隊的消息。
許世友得知此事,當即給許華山通了電話,下了最後通牒:「我只給你三天的時間,火速返回部隊。不然的話,我就把你的軍籍給開除了!」
許華山知道父親的脾氣,向來說一不二,掛了電話就嚇得哆哆嗦嗦,趕緊返回了部隊。
圖-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在許華山很小的時候,許世友這個父親就是「變臉王」。一時還是慈愛溫和的老父親,一會在自己犯錯的時候,能夠馬上扳起臉,嚴厲指責女兒的錯誤,並且勒令馬上改正、補救,不然就是一頓嚴厲的家法。
那滋味,可讓許華山一輩子都忘不了。
所以從小到大,只要許世友決定的事,許華山心裡縱然千萬個不願意,她也只能老老實實順從。
許華山回到部隊後,部隊首長們認為許華山這算知錯就改,也是值得提倡的好品質,不如再給她一次機會。
但許世友卻偏偏揪著不放,非要嚴懲自己的女兒。要不是大傢伙攔著,拼命說好話安撫許世友的情緒,許華山可就遭殃了。
大家心裡都明白,許世友並非不心疼許華山,而是怕許華山以後習慣如此,在部隊驕縱慣了,犯下天大的錯。
也讓許華山明白,自己的父親是許世友,不能成為她為自己謀私的條件,而應該是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的原因!
許世友的二兒子叫許建軍,別看比許光只小了幾歲,但脾氣秉性卻截然不同。這個也是個驕縱慣了的孩子,在部隊裡就敢公然違規違紀,最後還被捕入獄。
別的家庭裡的孩子遇到了這種事,家人肯定要告訴父親,並且看看能不能「走後門」,爭取個寬大處理。
但許家卻對許世友三緘其口,誰都不敢向許世友提起此事,就怕許世友知道了,反而嚷嚷著要嚴懲。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在一次會議上,還是有人向許世友反應了許建軍被捕入獄的事。許世友當場暴跳如雷,吵嚷著要親自去槍斃了兒子。
當時許建軍要是在場,真不知道許世友會幹出什麼「瘋狂」的事。
圖-許世友
事後許世友十分懊悔,心情也十分沉重。他一直以為,兒子在部隊遵紀守法,堅守崗位,怎麼突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不過,許世友教育孩子雖然十分苛刻,但他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好父親。在得知兒子許建軍犯錯後,他沒有一味揪著孩子的錯不放,而是先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許建軍出事後,許世友常常喃喃自語:「是不是我沒教好?孩子變成這樣,是我這個父親的失職,我對不起孩子。」
許建軍入獄後,這位揚言要親自槍斃兒子的父親,也更加思念兒子。他開始想要彌補,想要找到兒子「學壞」的原因。但由於兒子入獄,他已經三年沒有見過兒子。
此時的許世友已經走在了人生邊上,距離生命的極限越近,他就越想念兒子。
但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實在特殊,如果自己向他人提起,自己臨終前想要見一見兒子,一定會有人安排,讓他如願。
但一輩子不曾利用職權謀私的許世友,不願意在人生即將終結時「犯錯」,只能將自己的思念和懊悔,埋在內心的最深處。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病故的消息傳到了許建軍的耳朵裡。
這個叛逆的孩子,內心悲慟異常,淚如雨下,火速趕往了醫院,卻還是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只能站在父親的遺體面前,不停地懺悔。
如果當初許建軍聽從父親的安排,在部隊裡踏踏實實、遵紀守法,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而不是一個讓父親頭大,還讓父親丟人的兒子。
那麼在父親臨終的這段日子裡,許建軍完全可以陪在父親的身邊盡孝,讓父親毫無遺憾地離開。
但此時的許建軍也明白,一切都已經晚了。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父親戎馬一生的功績,全部敗在了孩子手裡的事非常多。
但許世友的幾個孩子,除了許建軍有點「讓人頭大」外,其他還算出息。而且,許世友的孫子們也一樣,在各個行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對孩子更加嚴格要求,從來不肯「照顧」孩子,或許這便是許世友的大智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