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電視藝術概論(電視劇藝術怎樣走進)
2023-07-21 20:52:55 3
電視劇電視藝術概論?《新世界》播完了,但並沒有就此降溫,該劇導演兼編劇徐兵公開發表的一篇微博再次成為了大眾討論的焦點如果說該劇想要描寫在新舊世界轉換之際,舊世界的人們是如何走進新世界的話,那麼,圍繞該劇的熱烈討論則表明,電視劇藝術自身如何走向一個由新表達和新追求組成的「新世界」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電視劇電視藝術概論?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電視劇電視藝術概論
《新世界》播完了,但並沒有就此降溫,該劇導演兼編劇徐兵公開發表的一篇微博再次成為了大眾討論的焦點。如果說該劇想要描寫在新舊世界轉換之際,舊世界的人們是如何走進新世界的話,那麼,圍繞該劇的熱烈討論則表明,電視劇藝術自身如何走向一個由新表達和新追求組成的「新世界」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歷史的大方向與人間的小歡喜
《新世界》很特別的一點是,它雖然將故事的基礎設定在北平和平解放前的國共和談,但卻沒有對此進行直接正面的描寫,而是通過這一故事動力攪動之下所涉及的北平內部各種力量的消長變遷,以此透視其間的世道人心。不能不說,這敘事選擇是頗具藝術匠心的。
故事所涉及的時空範圍並不複雜,白紙坊警署、保密局北平行動處、京師監獄、槐花胡同18號,外加一個遊蕩在其外又無處不在的保密局特派員馮青波,就構成了當時北平國民黨反動政權的完整鏈條。而身處鏈條之中又同住在珠市口的徐天、鐵林、金海結義三兄弟之家,又將北平胡同的世俗生活與新舊世界轉換時的天崩地裂連接了起來。
促成這一裂變的核心,是獄中新世界力量的代表、女共產黨員田丹。她猶如故事世界中的催化劑,讓舊世界加速解體,也讓舊世界的人們加速分化——有的走出了舊世界,有的則永遠留在了新世界的門檻前。她指引了徐天追查賈小朵被害案,並啟發了徐天對新世界的嚮往;她利用沈世昌首鼠兩端的騎牆派心理,證實了馮青波是叛徒的判斷;她提供了鐵林出人頭地掌控權力夢想的機會,也毀掉了他卑微而可悲的人生;甚至在最後,也是她在血泊昏迷之中擊殺了神秘的小紅襖十七。田丹確如導演所說,是一根深深刺入舊世界無法拔出的針,即使在高牆之內也無法掩藏其無與倫比的銳利。她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驅動力,是《新世界》的王者和新世界的曙光,因為她代表了歷史發展不可阻逆的方向。
在這歷史大格局之下,創作者還細緻呈現了芸芸眾生的小歡喜,組成那時北平的市井人生和底層倫理。一方面電視劇製作考究精良,以電影的畫面質感較好地還原了北京四九城胡同生活的歷史氛圍,無論是置景、衣飾、器物等都有相當細緻的刻畫,形成電視劇時代性與真實感的重要基礎,也延伸了電視劇的藝術含量;另一方面,電視劇也對生活於其中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文化心理進行了比較細膩的描寫。北京人的語言風格、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社會交往等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表現。這裡面既有徐天三兄弟、小耳朵哥倆、金海與刀美蘭、燕三與大纓子、徐允諾與關老爺等剪不斷的情義,也有徐天與賈小朵、田丹與沈世昌、馮青波與田丹、柳如絲等化不開的愛恨,還有金海、長根、燈罩、十七等理不清的黑白。故事在京腔色彩鮮明的配樂映襯下充滿濃鬱的北平民間社會生活與文化氣息,形成別具一格的藝術面貌。
講理的人與不講理的舊世界
《新世界》講的其實是舊世界的人和事。雖然舊世界裡的人有善惡美醜之分,但辜負他們的卻是這個不講理的舊世界。因此,兩者之間的碰撞就造成了劇中的人和事總處於一種擰巴的狀態中。
這種擰巴在徐天那兒是對職業責任的執著與那個早已綱紀衰朽的世界的衝突。「我是警察」的宣告,意味著對秩序與正義的信仰。因此他鍥而不捨追查小紅襖,拼盡全力緝捕馮青波。但當他不得不在柳如絲門口脫掉外衣,不得不依靠其它力量才能解決問題時,他的堅持在那個世界面前就顯得像唐吉訶德一樣可悲可笑。
大哥金海黑白兩道通吃,靠的是理與義。眼看46根金條被黑,他從柳如絲追到馮青波,再追到沈世昌,他在意的是那個理兒。面對兄弟情與官家人的衝突,他散盡剛拿回來的黃金,為義舍利但卻違了規。他盡一切扮演好大哥、獄長、金爺、哥哥、下屬等角色,但他追尋的理與遵從的義差點讓他命喪黃泉,而他唯一能依靠的卻只有那把藏在沙發裡的槍。即便如此,他最後還要讓刀美蘭去用那幅畫從沈世昌手裡換回自己的欠條。講理,是他對這個世界的信仰。
二哥鐵林是個懦弱而有野心的人,他在世上唯一的念頭便是出人頭地,有權有錢。保密局的工作是殺害共產黨員,但這對他而言不過是職業晉升獲取權力的必要途徑,並無他義。即便明知馮青波、沈世昌在利用自己,兄弟情走向終結也在所不惜。只不過在他用出賣兄弟為代價坐上處長的寶座進而踏上京師監獄獄長位置的時候,也註定了他的滅亡。他請求死在兄弟的手中也拒絕接受新世界的審判,但這個願望終究未能實現。
這種擰巴也體現在馮青波、長根,乃至於柳如絲身上。馮青波騙取田丹父女信任,進而受沈世昌指示三次劫殺赴北平的共產黨和談者,罪孽深重。然而面對舊世界即將覆滅的終局和柳如絲的真情相託,他仍堅持留在北平死活要見田丹。因為只有田丹讓他的生命略微有一點人性的色彩,只有田丹讓他曾經活得像個人。但他必須親自掐死自己這一絲為人的希望,因為這個世界已讓他永生成鬼不配為人。無論他如何鄙視鐵林,他自己終究也不過是一枚舊世界的棋(棄)子而已。
年輕美麗的柳如絲作為沈參議的女兒,雖然庶出卻也憑藉乃父權勢呼風喚雨大發國難財,明明是人生贏家卻偏偏死心塌地地愛上了無可救藥的馮青波。而沈世昌收養的打手長根忠心耿耿,可在關鍵時刻卻放生了主人一心要滅掉的田丹,但又在最後為其做潛逃回老家四川的打算。
故事裡的人都在堅持自己的「理」,卻又都在這個不講理的舊世界中碰得頭破血流。而那個不用講理的不倒翁沈世昌,最終也倒在了新世界的門口。
藝術的創新菜譜與觀眾的家常口味
《新世界》播出之後,口碑一路走低,豆瓣評分從開播時的8.2分跌降到目前的5.8分,其中原因頗值得玩味。
導演明確表示該劇不是「諜戰家族仙俠江湖偶像戲」。那它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在劇中恰恰可以看到所有這些類型元素的存在。國共和談的情報諜戰、金海三兄弟的家族故事、田丹猶如神一般的智慧計謀、小紅襖的變態連環殺人案、馮青波與柳如絲和田丹之間的亂世不了情,還有小耳朵、燈罩等人構成的江湖世界,這不就是「諜戰家族仙俠江湖偶像戲」嗎?打破類型界限意味著重新塑造與觀眾之間的類型契約,肯定有一定風險。《新世界》的類型元素混雜類型定位模糊,觀眾就無法有效識別其敘事聚焦與情感聚積點,因而難以與其中的人物和故事發生深入的情感共鳴。
如果說類型定位模糊是內傷的話,那麼超長劇集帶來的就是二次傷害。該劇22天的故事時間與70集的超長劇集,導致劇情強度與敘事節奏間出現錯位。
應該說,節奏慢與觀眾接受與否並無必然聯繫,有大量慢節奏弱情節的電視劇受到觀眾喜歡,如《金婚》《父母愛情》這種家庭劇。但《新世界》一方面不斷強調迫近春節的時間來激發觀眾的緊張期待,但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跟拍人物行走、來回奔波與監獄重重大門不斷開合關閉的鏡頭降低情節密度。同時劇中的段落設計也存在鬆緊失度的問題。比如前60集只展現了七天的劇情,但田丹在廣濟寺養傷時敘事突然加速,她一躺就用掉兩天。這些明顯不符合藝術邏輯,是為了資本利益有意的注水拖沓。
另外,在人物塑造和價值表述上,《新世界》也存在一些問題。徐天是警察,但他大多數時候更像是徐記車行的任性少爺。田丹多智而近神,力強而類俠,且20餘天中多次受重傷而無恙,這不符合觀眾對《新世界》作為現實題材劇的期待。田丹在獄中遙控指導徐天破案的過程中,徐天便快速完成了世界觀的重建,從舊世界的警察和車行的少爺變成了新世界的人民公安。田丹,則相反從徐天的導師變成了他的迷妹。而鐵林則從一個懦弱的小男人,為了出人頭地拋下十幾年的兄弟情,飛蛾撲火般地去做一個即將滅亡的保密局北平站的處長、被沈世昌利用的京師監獄的獄長,其人物性格邏輯前後突然斷裂。這些問題無疑會導致觀眾對人物行為現實性與價值可信性的質疑。
當新世界來臨時,舊世界的人們拿什麼奉獻給新世界,並取得跨入新世界的通行證?《新世界》以比較獨特的視角切入歷史的包孕性時刻,從市井民間的傳統品性與舊世界的禮崩樂壞相互衝突的角度,嘗試回答舊世界的人們為什麼以及憑什麼走向新世界,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嘗試。我們在新舊兩極之間,看到的是市井民間所蘊藏著的自身運作的文化邏輯的長長光譜,並不因歷史的山搖地動而完全土崩瓦解。但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必須適應與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其藝術創新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而該劇在藝術觀念和受眾理念上的失誤,讓藝術創造的完成度與實現度打了很大折扣,導致觀眾普遍滿意度較低。該劇藝術探索的正反經驗為新時代電視劇藝術如何走向一個由新表達和新追求組成的「新世界」提供了思考。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