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與姜武誰厲害(掃黑決戰姜武)
2023-07-22 17:15:48 1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五一期間我在《懸崖之上》《秘密訪客》《掃黑決戰》選擇掃黑去影院觀看,說實話是衝著題材還有張松文姜武老師的演技保證去的,金世佳在一個勺子裡的演技我還是認可的,所有也抱有一些期望。
整體電影觀感中規中矩,可能是影視作品看得多了,題材很好但是不夠深挖,就好像食材很好但是做法相對保守,所以味道也就中規中矩,金世佳也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從電影來看,張頌文和姜武老師的對手戲還是不錯的,人物性格立體,人不可能是簡單的臉譜扁平劃分,也沒有好與壞這麼單一,這部電影燃起了熊熊的正義情懷。
第一點,齊局長的兒子實力坑爹不錯,自己欠的債讓父親用生命的代價償還;第二點,老書記不算是被兒子坑死,老書記自己本身就是貪官,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孫志彪能這麼囂張全靠他「老爺子」撐腰,也不算坑他爸了,都是一類人;第三點,有一個問題值得推敲,那份給齊局長看的他兒子欠下幾千萬債務的欠條的真實性有待懷疑,有可能是偽造的也可能是真的,從他兒子問他媽媽要生活費這一點來看,挺像一個正常留學生的語氣的。我更傾向於這份欠條是偽造的,國外那麼大孫志彪怎麼知道他兒子在哪,還剛好在他國外開的賭場欠了錢(國外有沒有孫志彪的賭場都還不一定),真實性有待懷疑。
過我是從整個電影故事線來看,因為曹順華十分寵溺孫志彪,還一直跟曹志遠說要讓著弟弟,他媽現在都還沒個名分什麼什麼的,曹志遠對孫志彪的感情一定是很複雜的。如果僅僅是怕被發現有私生子私生活不檢點,其實換誰換哪個官員都行,但正因為這個是曹志遠,所以安排與林巧兒想生孩子的這一幕戲一定有他更深的含義。否則也不用特地讓林巧兒說她想要孩子,畢竟跟曹志遠做的那些事比,私生子恐怕是最輕的一項了。
還有開頭,那個黑社會到被燒死人的羅家裡面,把一封封檢舉信扔在火盆裡面,說「縣裡的,市裡的,省裡的,你是不是還打算告到中央去啊」,但是本片涉及最高的行政級別就是孫志彪的老爹,原市委書記,說明還有更大的老虎。
我是在背鍋的人跳樓以後, 縣長和調查組在湖邊的對話裡面發現縣長不對勁 ,一個貪官死了以後他作為一個「恍然大悟」的縣長,怎麼會替那個人說好話?應該是失望和自愧的吧!然後他還說是這是衝著他來的,有點狼人自曝的感覺,當時的局面也就調查組在查他們,他想指誰衝著他來?而且要是沒做爛事,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還有他對著湖說「水很深」的時候…完全不像能面對調查組約談時能說出來的話。
說實話曹志遠這個縣長在影片中後期孫志彪那句「拔出蘿蔔帶出泥,先打老虎後打蠅」也可以猜出他的「保護傘」身份
諸位演員老師的表演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看到最後工人們吃著火鍋說下個月可以按時發工資了有一絲心酸,平常的老百姓要的不多,按月開工資就可以值得慶祝。可是這又是多少個家庭的苦難痛苦之後換回來的,好諷刺。
孫志彪在夜總會開發的新項目,賣火柴那段,好像是說100塊一根的火柴 點燃了在暗室裡挑一個女的 ,用來看清楚她們的臉。
這段應該有幾個應該有幾個意思,一點是女的全光著男的用火柴一個個看。想看哪看哪。一根火柴最多五六秒就沒了。多費錢能算出來。還有一點應該是用火柴看長相然後拉走。不過更傾向於第一點。這樣一分鐘就1200快,你看個十分鐘就一萬二了。弄二十個女的脫光你不看個十幾二十分鐘能結束嗎。
說實話,這片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怎麼教育孩子,特別是那些黑暗裡的人該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他們學好?像雷洛傳裡,最終兒子站在爸爸的對立面;不教育他們學好,要麼黑吃黑掀翻老子,要麼囂張跋扈連累老子。
曹志遠出生在這麼個原生家庭,只能說是命運的悲劇,自身又魄力不足,所以結局是註定的。
但是,這個電影的排片和票房充分反映了當前影視行業的畸形生態,由於本片沒有流量明星也不是情情愛愛等膚淺的情節,甚至沒有炒作噱頭做宣傳點,導致我們安陽市的排片率很低!部分影院根本不排片,或者只有晚上排片。
個人一點愚見,感覺整個故事提升空間很大。花了太多篇幅在夜總會裡亂七八糟的地方。黑社會演得太蠢了。篇幅應該重點放在調查組怎麼找到線索,怎麼扣細節,怎麼展開抓捕。
尤其最後調查組組長去和黑老大肉搏也太離譜了。嚴重影響著這個片子的嚴謹性。
完全是為了演戲而演的戲,感覺不是很好。
關鍵是金世佳演技真的尷尬尤其是結尾那裡,調查組老大居然是單槍匹馬過去,太搞笑了吧。
還有那個公安局長反派的那麼明顯還囂張,居然沒有第一時間拿下,還讓他蹦躂到最後了。
比如土老闆聽說調查組要來,一般是不會那麼囂張的,已經做到這麼大的企業,主動送人頭就有點不符合身份了。
然後拘捕孫志彪的時候,不可能單槍匹馬去單挑,這麼大的犯罪頭目,一定是一群特警去拘捕的,所以感覺最後那場打戲是為了調動觀眾情緒拍的。
最後是整個電影體現了調查組的堅韌和毅力,但對調查手段和技術沒有太多表現,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調查組是因為犯罪集團的核心成員—縣長的情婦,宏遠集團的高管最終自首,供出了所有線索和證據,才能抓到孫志彪和曹縣長的,萬一她不自首呢?還要較真一點的話,萬一孫志彪和縣長不是親兄弟,只是單純的官商勾結呢?所以感覺調查組的勝利還是有運氣成分在的。
看了二十不惑,喜歡上周尋,看了掃黑除惡喜歡上金世佳。
孫志彪震撼到我,或許有人會說用力過猛,與劇情氛圍不夠搭,我全盤接受。
孫志彪這個角色,確實用力過猛,臺詞形態比較浮誇。電影是多方面綜合作品,在選擇某種表現方式時候應該考慮一是這樣的表現在全片是否造成審美疲勞。
二是與電影總體氛圍是否融洽,我個人認為在這兩點上沒有做好。
進一步講,可以再進行思考作為表演者是以滿足自己的表演欲望或是優秀作品為主。
認為表演的高級感應該來自於真實感,而不僅僅是張力的外化表現,一旦被認為浮於表面那就不行了。金世佳的表演給我的感覺就是不真實,很像舞臺劇,而張頌文老師也有情緒爆發的場面,但是演的過程很自然。當然,兩位演員的經驗不一樣,並且金世佳演的是一位吸毒者,現實生活中是否確實這樣這我不太清楚。我想表達的只是希望不要簡單將」張力「「炸裂」認為是演技代名詞,不用過多追求某種風格的表現形式,真實才是最高級的。
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孫志彪這個角色,他給我的記憶是鮮活的,曹志遠和宋一銳的角色演得很好,但是於我並沒有記憶,因為到處都有這樣的人物。
孫志彪,黑化到底,但是他還是一個真實的人,這個人有著鮮明的顏色,囂張跋扈,惡貫滿盈,卻也瘋癲失常,脆弱不堪,他不是一個被寵壞的逆子,而是從小缺愛,內心絕望的自棄者,他渾身散發的氣息,震撼到我,或許角色有過這樣的混混很多,但是演出這味的,唯有孫志彪,他或許於電影並不完美,但單看這人,內心震撼之極。
因為這個人物文化水平不高且一直為人高調 。
對孫志彪這個人物的理解,就產生在他被曹志遠掐脖子,兩個人幾句對話後,孫志彪表情痛苦地後腦勺撞牆這一幕。個人覺得這個細節演得好。
這裡孫志彪好像從迷失後的快感中,被拉回了現實,看到自己永遠只能充當做惡工具,明白這一次處理不好,自己和曹家就要玩兒完。晦暗的身世、骯髒的營生…感覺孫志彪是一個惡的容器,有點像看完《小丑》的感覺,但這樣理解,可能又把他做的惡,全都歸因於外界了。題外話,覺得另外一個情緒處理得好的地方,是《我們的四十年》中,馮都神色平靜地向肖戰轉達西城的死訊,然後轉身走進雨裡,沒有痛哭失聲,卻讓我感受到他當時心地的死寂,也覺得這樣的情緒是合適的。每一個能讓觀眾對角色產生理解或共情的小細節背後,應該都是演員做了很多功課後的結果。
更多文章歡迎看我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