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近三年的發展思路(紅色旅遊)
2023-07-21 22:33:29
紅色旅遊近三年的發展思路?中國文化報記者 劉源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紅色旅遊近三年的發展思路?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紅色旅遊近三年的發展思路
中國文化報記者 劉源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第五單元,一張小學生在貴州省遵義會議紀念館參加紅色主題研學活動的照片展現出紅色旅遊的勃勃生機。
革命文物「開口說話」
紅色教育生動開展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長徵途中舉行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作為貴州的紅色旅遊重鎮,遵義近幾年來的紅色旅遊發展日益紅火,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遵義會議紀念館近500萬人次的年接待觀眾量蔚為壯觀。
2015年6月16日,在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參觀時指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近年來,遵義會議紀念館認真貫徹落實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要求,充分運用遵義會議寶貴歷史經驗,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遵義會議紀念館先後增設「歷史抉擇——毛澤東及張聞天、王稼祥在遵義會議前後」等10多個專題展覽,全面升級改造遵義會議紀念體系;成立專門隊伍,通過走訪革命先輩後人、鼓勵民間收藏人士捐贈、到兄弟場館複製借用等方式,徵集革命文物及歷史資料2000多件,使遵義會議陳列館紅色文化有物可陳、有史可講,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撐。
在徵集文物史料的同時,紀念館不斷加大研究工作力度,努力挖掘革命文物資料背後的精神和故事,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文物史料進行準確的詮釋,賦予鮮活深刻的歷史內涵,使之成為紅色文化教育的生動教材,並讓遵義會議及紅軍長徵相關史實可以及時全面地傳遞給觀眾。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陳松說:「不是簡單地追求藏品數量,而是要讓文物史料『開口說話』,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多真實可信的歷史細節。」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帶動「紅色旅遊 」
2019年,貴州被委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重任。遵義紅色旅遊也隨之進一步升溫。
遵義圍繞長徵文化實施紅色旅遊重點項目30餘個,打造了婁山關紅色旅遊區、苟壩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區、餘慶強渡烏江戰鬥遺址、1935紅色旅遊綜合體等項目,紅色旅遊產業體系正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在堅持紅色傳承、綠色發展、文旅融合的理念下,「紅色聖地·醉美遵義」旅遊品牌聲名遠播。紅色旅遊景區不斷湧現新線路、新玩法,深度融合生態遊、民俗遊、研學遊、鄉村遊等,形成了旅遊新業態。在各紅色旅遊景區,遊客通過穿紅軍衣、走紅軍路、吃紅軍飯,沉浸式感受長徵精神。遵義市文化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很多紅色旅遊景區擺脫傳統遊覽模式,為遊客提供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刻內涵的項目,富有現代休閒氣息的旅遊元素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革命歷史。
「以紅帶綠」「以紅帶酒」「以紅帶茶」……遵義市還力推紅色旅遊與農業、工業、城鎮、體育、醫藥等產業融合,開發森林康養、戶外運動等體驗性文化旅遊活動,打造採摘耕作、農事感知等旅遊產品,培育精品客棧、特色民宿等旅遊業態,形成了以遵義會議景區為核心的城市休閒區,環中心城區生態、歷史文化休閒度假區,天釀茅臺神奇赤水西部黃金旅遊線、生態茶鄉烏江畫廊東部精品旅遊線、仡佬風情民俗文化旅遊線的「一心、一圈、三線」全域旅遊空間布局。
紅色文旅在神州大地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運用,反覆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紅色旅遊在神州大地蓬勃發展。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此前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紅色旅遊是十年來旅遊業發展的亮點之一。
截至2022年6月,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從100家擴充至300家,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65條全國抗戰主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9條「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旅遊線路,「紅色旅遊 冰雪」「紅色旅遊 生態」等新業態、新產品層出不窮,紅色旅遊主題街區、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等不斷湧現。
文化和旅遊部鼓勵各地大力發展「紅色 綠色」「紅色 鄉村」「紅色 研學」「紅色 科技」等旅遊新業態,助力推出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民俗旅遊、研學旅遊、鄉村旅遊等高質量產品和線路。十年來,各地充分發揮紅色旅遊以史鑑今、資政育人優勢,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創新宣傳教育形式,有力推進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依託特色資源和特色產業,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創新共建共享新模式,帶動富民增收作用顯著;大力推動紅色旅遊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完善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發展品質大幅提高。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紅色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從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參加紅色旅遊的人次從1.4億增長到14.1億,到2023年中國紅色旅遊市場規模有望接近萬億元。
如今,廣袤中華大地上星羅棋布的紅色資源正在成為一個個寓教於遊的紅色景區景點,偉大革命精神正在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