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來歷和故事(立春來歷介紹)
2023-07-22 02:17:04
立春來歷和故事?立春來歷: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幹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人們將有「雙立春」的農曆年視為大吉年份,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立春來歷和故事?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立春來歷和故事
立春來歷: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當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幹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人們將有「雙立春」的農曆年視為大吉年份。
立春故事:廿四節氣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廿四節氣與幹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上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製八卦、曆法等,文明肇始。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其背後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廿四節氣原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它與「十二月建」是幹支歷的基本內容。天維建元,是從寅開始的,「鬥柄回寅」,新歲開啟。據《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從立春起進入了寅月,陰陽轉發,陽氣初生,萬物復甦。新輪迴由立春開啟,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亦即歲節。作為傳統的農耕社會,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首,立春歲首對於傳統農耕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便傳承著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