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旅行必備清單(這個收藏我4年戀情)
2023-07-11 20:24:43 2
第一次來到福建是大一入學前,從瑞安坐長途大巴車到泉州仰恩大學報到。自那時起,與福建的緣分就愈發深起來。車子離家遠去,在駛向泉州的路上,所經過的每一座城市,在往後的時間裡與我都有了或深或淺的交集。
福建多山
福鼎
福建毗鄰浙江,福鼎與我的家鄉瑞安市只有一山之隔。
閩浙交界處,攝於柘榮縣某茶山上
最初讓我對這座城市念念不忘的是一碗酸辣過癮的肉片湯。記不清到底是初中還是高中年代,學校門口忽然開始流行「溫州瘦肉丸」,其實就是把福鼎肉片湯略作改良——在原來基礎上少了辣椒,加入榨菜、蝦皮之後,等我長大之後它就變成了「溫州特色小吃」。在大學裡嘗到正宗的肉片湯之後才知,原來這道小吃的「老祖」更加勁道有味!就算窩在宿舍裡每天吃外賣,只要多加一份福鼎肉片湯,那幸福感簡直爆棚。來自福鼎的同學告訴我:剁肉糜時的刀工和耐心決定了肉片的口感,其次一定要放夠當地米醋才過癮。光是聽他描述幾句,就讓我兩眼放光,萌生了一定要親自去福鼎吃碗正宗肉片湯才行的想法。
而福鼎的美食,又何止肉片湯呢! 沿海地區的饕客 ,會專程驅車來到福鼎吃海鮮。作為一個不入流的吃貨,第一次來到福鼎的海鮮市場時,看到許多叫不上來名字的海鮮,那個興奮勁兒就讓小錢包失去了立場。
如果說我和福鼎的緣分始於肉片湯,那麼真正把我和這座城市相連結在一起的,就是福鼎的另一張名片——福鼎白茶了。 隨著近年來福鼎白茶熱度越來越高,其價格也逐漸有了抬頭的趨勢。白茶是六大茶類裡,氧化程度最輕的一類,不炒不揉,輕微發酵。有著「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當地人也一直有著頭疼腦熱時煮個老白茶喝的習慣。因此每年茶季,我都要囤上一些當年的福鼎白茶——找到品質好性價比高的壽眉,從新茶開始囤,等上幾年總歸是貨真價實的老白茶,喝著也放心。
在茶山上
甚至還曾專門在茶季跑來福鼎體驗過做茶——爬到茶園裡,從採摘鮮葉、攤青,到日曬全程親力親為,感受到茶農們不易的同時,也經歷到「細微工藝的處理手法,便能對茶湯口感帶來巨大差異」的奇妙體驗。
2018年 親自跑去福鼎做茶
說到福鼎白茶,很多人會想到太姥山。傳說中白茶的發源地,網上盛行的幾種傳說與典故不知真假,但僅憑「海上仙都」一絕的風景,也值得我們探訪。太姥山是世界級地質公園,也是一處以花崗巖洞為特色,融山、海、川為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36峰、45石、24洞、10巖、9泉、3溪、2嶺、1谷。由於景區範圍較大,用1天時間匆匆一瞥的話,一定要提前規劃好線路,避免走回頭路。核心景區國興寺遊覽區的主要景點有夫妻峰、十八羅漢趕齋、國興寺、觀霧崗、龍潭湖、薩公嶺,其中夫妻峰是太姥山的標誌性景觀,山峰被流水侵蝕出的形狀,如同一男一女相擁著,十分溫情。其次還有雕像遊覽區、迎仙臺遊覽區、葫蘆洞遊覽區、一片瓦遊覽區、香山寺遊覽區、九鯉峰遊覽區、摩霄峰遊覽區和烏龍崗遊覽區,每一個遊覽區又有多處景點,景觀不可謂不豐富。
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條800多米的觀海棧道。私以為,觀海最妙的角度便是從空中俯瞰,所以像廈門大橋、三亞猴島的跨海空中纜車這類的景色總是讓我過目難忘。太姥山的這條觀海棧道全長一千米,平均海拔600米,蜿蜒曲折,從葫蘆洞口出發,漫步觀賞這個天然地質畫廊,看山林怪石錯落有致,看海天一色浩瀚無垠,看海灣修理廠漁舟點點,看島嶼星羅棋布……有種山海天地盡在眼底的遼闊之感。
霞浦
緊鄰著福鼎的寧德,也是一個寶藏城市。霞浦縣,表面看似平平無奇,卻被稱為「攝影之都」。跟著老法師們的腳步,你才能發現原來看起平平無奇的日常景象,在特定光線和角度之下,竟有著驚人的美!
霞浦的攝影點很分散,分為東、南、西、北、四條線。如果全部都要拍完,需要4-5天的時間包車或自駕,並且要求天氣都很好。我是趁著去福鼎做茶的空隙順便去的霞浦,時間較匆忙,只有2天的時間,其中一天還下雨,因此只去了北岐灘涂、楊家溪榕楓公園和沙江S灣。
大學時代坐長途大巴經過霞浦這段沿海高速路的時候,有次剛好是黃昏時分,當時晚霞照到漲潮的海面,那夢幻的景象,畢生難忘。那會兒沒有手機地圖,不知道是具體地點。這回來了霞浦才知道當年看到的就是北歧灘涂。所以我非常勤奮地連著兩天早晨去趕日出,雖然天氣預報不是很理想,但還是抱著碰運氣的心態在日出之前開了5-6公裡車到北歧灘涂。其實陰天也別有一番感覺。
雖然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卻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景象,清晨小漁船歸港,婦女們在灘涂裡勞作。在海邊回望城市時,有種遊子回家回到港灣的感覺。
試著下去走到灘涂中,走近擱淺的漁船,心裡竟有種說不出的滄桑感。
第二天凌晨再次來看日出,也許是天氣預報晴了所以人還蠻多的,大家都是長槍短炮負重而來。果然是攝影愛好者必打卡之處無疑了。
雖然太陽公公漸漸露臉了,可惜雲層的變化不夠豐富,離想像中的日出還是有點距離。
清晨波光粼粼的海面,藉助疏密不一的竹竿、深淺不一的灘涂色彩來輔助構圖,也很別有一番意境。
大部分人都只會注意到東南面入海口的主景,其實下山往回走時不要馬上把機子收起來放棄拍攝,旁邊的海灘邊、回港的漁船等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所以好照片真的是要多觀察、儘可能多地嘗試不同角度哦!這張照片真是意外的收穫~
拍完北歧灘涂之後,回酒店吃個早餐再小小休息一下。午飯後出發去沙江S灣,這也是一個特別棒的攝影點, 即使趕不上日出或日落,白天也能拍。我到的時候是下午3點左右,光線很強烈,但水面的反光反而有一種奇效——原本泥土色的灘涂和海水,在鏡頭裡呈現出的卻是水墨色。
調整好構圖後,無需修圖直出就是妥妥的大片!這可是沒有經過調色處理的喲~ 在現場肉看眼雖然也很有感覺,但通過鏡頭局部的取景之後,出來的畫面真是不可思議呀! 就如同生活,細節之處的魔幻和精彩,若是放到整體大環境之中,是很容易被忽略和淹沒,唯有細心之人才能領略。
楊家溪榕楓公園離霞浦縣城比較遠,從霞浦市區過來需要駕車1小時左右才能到,公園門票20元。其實這個公園不大,5分鐘就能走完,主要的看點就是這個古榕樹群,確實蠻好看的。7棵古樹相連,樹幹不同程度的彎曲伸展,層層遞進。攝影團一般會趕早,在日出之前守著燈光線透過榕樹群灑下來的畫面,還有農夫牽著牛的收費擺拍服務。不得不承認最初我也是被那畫面美驚到才一定要來的,知道那些照片的來歷之後,還是覺得有些失落一些。也許我們心底都會希望美好的事物是自然發生的吧,即使美景是真的,哪怕只是多了一頭付費出場的牛,心裡就多了點疙瘩。
這是自己拍的
此為網絡圖片
總之,霞浦適合攝影的地方還有很多,接下來會逐漸一一打卡。
泉州
泉州可說的,實在是太多。不管是它本身悠久的歷史,還是多種多樣的美食,還有渺小如我般的個體在這裡收穫的故事,不論哪一樣都仿佛是說不完的。
眾所周知,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鄭和七下西洋就是從這裡出發。這座城市興盛起於唐代,與廣州、明州、揚州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港口」。元朝中期,泉州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中是這樣記載泉州港:「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於此,貨物堆積如山,買賣的盛況令人難以想像。」
泉州還有另外一個別稱——「宗教博物館」,也因當時,大量不同宗教背景的外商聚居於此,所形成多元文化的交融。因此現在泉州的景點有不少都是宗教相關的建築:宗教石刻陳列館(古基督教、摩尼教等)、開元寺(佛教)、清淨古寺(伊斯蘭教)、清源山(道教)、關帝廟等等。歷史遊首先要看的還是博物館,通過這幾個博物館大致能理出這座古往今來都一些重要發展歷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等等。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泉州與古代海外交通陳列館、中國古船世界。石刻館主要介紹泉州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的情況,幾乎都是石刻及其解說,可以了解在當時泉州多元文化宗教文明,也能從側面體現出當時的繁榮景象;海外交通陳列館主要是泉州這座城市自身的航海相關歷史;古船世界的部分有很多船的模型,木舟、河船、遊船、海船、出使船、戰船等等。印象中有一艘殘長24.2米、殘寬9.15米、1974年出土的宋代海船,較為震撼,據說伴隨古沉船被發現的還有大量價值不菲的文物。這一事件曾震驚海內外,被視為當年的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不過我已經畢業8年之久,不知道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之前也看到網上說宋代沉船已經搬到開元寺去了。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到距離泉州1小時車程的崇武古城看一看。這是中國僅存的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石砌古城,瀕臨臺灣海峽,也是明政府抗擊倭寇時期,在萬裏海疆修築的城堡。這裡除了看明朝時期戚繼光將軍抗倭城牆遺蹟,古城裡的老鎮也值得逛逛,感受一下原汁原味的古城,看看花崗巖城牆。城牆下的居民區生活著整個崇武最早的居民,也是當年抗倭軍隊的後裔。爬上老城牆,站在燈塔處,可以看到城牆輪廓,海面上遠處的雕像是當地人信奉的媽祖像。吹著海風、聽聽海浪的聲音,把所有此地相關的名詞都揉雜在一起,它完整的面貌才能漸漸清晰:石雕之城、媽祖的信仰、勤勞吃苦的惠安女、出海的丈夫們、抗倭的歷史……
學生時代的我們,可真嫩啊……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中山街還是周末年輕人最喜歡去的地方,建於1934年、有著西洋風格的鐘樓作為城市地標,也常常是朋友們約見面朋友的地方。美食與時尚都圍繞著這一帶。經常是逛街的同時,溜進小巷吃幾個竹筍凍喝杯燒仙草才能繼續戰鬥,傍晚回學校前一定要在街頭那家老字號吃個肉粽才能算圓滿。
鐘樓
肉粽
竹筍凍
廈門
如果說泉州是我收穫人生伴侶的地方,那廈門就是愛情生長的溫床。大四的時候,為了和在廈門工作的小袁相會,每周末都要坐動車來找他玩耍。中山路、鼓浪嶼、曾厝垵、廈大、到處都是回憶……
也許是去的次數太多,也被問的最多,推薦線路都可以信手拈來了。2-3日遊的經典路線,可以歸納為:
Day1:曾厝垵—胡裡山炮臺—白城沙灘—廈門大學—南普陀寺—中山路步行街
Day2: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
曾厝垵被譽為「全國最文藝村落」,這裡曾是一個質樸的漁村,如今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化創意村。現代與古樸的街區相融合,街上聚集了超多獨具個性的小店,邊逛邊吃、邊買邊拍,足夠你折騰一整天。美食是這裡除了文藝之外的另一個標籤,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中,遍布了各式各樣讓人口水直流的小吃和琳琅滿目的水果,還有熱鬧有個性的青年旅舍和遍地民宿。如果時間充裕,這裡大概是最適合耗上幾天發呆的地方。
靠近廈門大學的胡裡山炮臺,始建於公元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間,炮臺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部開砌暗道,彈藥庫、兵房、官廳等。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非常漂亮。看完胡裡山炮臺之後,可以直接去白城沙灘。這兒有許多有趣的景致,沙灘上點綴著一隻只巨大的滑鼠雕塑,半環形天橋猶如巨大的時鐘。沙灘上分布著鄭成功時代的遺址,融合美麗景色與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於一體。
作為中國最美校園之一,廈門大學也成了遊客必打卡之處。廈大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於1921年,擁山臨海,是中國最美校園之一。古樸的閩南僑鄉建築、鬱鬱蔥蔥的南國植物和青春洋溢的南強學子,一切都保留著最初的模樣。建南大禮堂和頌恩樓的人文風韻,芙蓉湖和情人谷的旖旎風光等都是最能體現廈大之美的校園角落。
廈大宿舍
逛完廈大之後,傍晚來到中山路步行街逛一下是最合適不過了,這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這裡的騎樓,以粉紅和乳白作為主色調,有濃鬱的南洋風情。流光溢彩的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臺小吃也是中山路步行街的一大特色。海濱大廈24樓必勝客餐廳和鷺江賓館6樓餐廳據說是看鼓浪嶼夜景最好的地方。比較有名的小吃店有八婆婆燒仙草和黃則和花生湯等,每次去都爆滿。
鼓浪嶼,可以說是廈門最響噹噹的一張名片了。與廈門島隔海相望,這裡既有獨特的僑鄉風情,又有美味的閩南特色小吃,各式的異國建築更是讓鼓浪嶼別具一格。島上網紅店鋪也很多,比如張三瘋奶茶鋪、蘇小糖、趙小姐的店等,在這裡,可以慢下來,找一家安靜文藝的咖啡店,悠閒地呆一下午。女孩子可以穿著美美的裙子,走到一個漂亮的街角或者好看的牆面就停下來拍照。
學生時代的小袁,還是個青春的精神小夥兒
島上的風琴博物館坐落於八卦樓裡,是目前我國唯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館內收藏了30多颱風琴,大部分產自法國和西班牙,有管風琴、簧片風琴、口風琴等多種珍品。這裡的鎮館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風琴「諾曼比爾」,1909年生產,高達6米。
還有鄭成功紀念館,是1962年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建立,是海內外最大的鄭成功文物文獻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紀念館踞山面海,周圍樹林蓊鬱,氣氛肅穆氣氛。全館分為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雕塑和模型三百餘件,系統地展示了鄭成功的生平事跡。
日光巖是鼓浪嶼的最高峰,標誌性景點,也是日出日落的最佳點,可以360°俯視鼓浪嶼全島及廈門市區部分景色。早上9點前或者傍晚17點後去到日光巖遊客會少很多,而且日光巖的日出、日落景色超好,更值得一看。想看日出的朋友可以前一天晚上在日光巖露營。
有著百年歷史的菽莊花園,以臺灣富商林爾嘉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分為補山園和藏海園兩部分。補山園主要景觀是假山,即十二洞天,共有12個洞室,鑲嵌了十二生肖於各個洞口。藏海園之所以叫藏海,是因為只有當轉出月洞門,大海才會躍然眼前,四十四橋是最佳觀海點。
,為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而建。皓月園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衣」中的「皓月」二字。園內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有鄭成功身高10倍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距離廈門本島很近,是觀看拍攝金茂雙子樓最佳的地方。
廈門是一個來很多次都不會膩的地方,據我所知,也幾乎被所有來過的人都喜歡著的一個城市。喜歡它文藝小資氣息的浪漫,還有種不驕不躁、溫厚赤誠的性格。這樣的地方,可真是適合收藏我們莽撞而又美好的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