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雲和古天樂啥關係(劉青雲與古天樂)
2023-07-11 08:56:32 2
」劉青雲和古天樂相差7歲,兩人在拍戲生涯中一起合作過15部電影,有「青天組合」之稱。在兩人的身上有很多相似點:出道於香港無線藝人培訓班,成名於TVB電視劇時期,轉戰電影後都是能吃苦的勞模,最終登上了影帝寶座。
TVB,香港電影的「少林寺」
1983年,劉青雲進入了香港無線電視第12期藝員培訓班,他皮膚黝黑,看著還有些呆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能靠臉吃上飯的長相。據說當年劉青雲報考時,也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由於外形條件的限制,他在TVB裡跑了差不多10年的龍套。早他兩屆的師兄「無線五虎」黃日華、劉德華、苗僑偉、梁朝偉、湯鎮業當時風頭正勁,劉青雲只能在電視劇裡給他們打打下手。
80年代的香港電視劇正值古裝劇的巔峰,他只能在《射鵰英雄傳》《武林玄火令》《神鵰俠侶》《鹿鼎記》裡演一些村民或者混混之類,好不容易在1987年的《大運河》中扮演了唐太宗李世民,卻被當時的媒體批評說不倫不類,純靠演技彌補外形。
《大時代》劇照
我一直有一個困惑,像劉青雲這樣長相普通的人當年何以能進訓練班呢?江湖人稱「港片百曉生」的魏君子,研究香港電影20餘年,他說,這要從香港電視臺的造星時代說起。1972年,從邵逸夫轉戰電視開始,他就決定把TVB打造成一個大型的人才工廠,布局將來的香港娛樂產業。所以,藝人訓練班的招生門檻並不高,不像現在的偶像選拔,全靠臉吃飯。那時只要有潛力,有夢想,就可以入選為藝人訓練班成員。所以,多元化,是當年造星系統本身的需求。
在這個藝員訓練班裡可以學習到比較系統的演員理論和知識,從表演、臺詞、武功,到攝影、編劇、電視工程,都有涉及,後期是表演實習階段,中間會經過很多輪考試,只有正式畢業了才能成為無線電視籤約的演員。魏君子說:「邵逸夫當時請了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畢業的鐘景輝擔任教授給訓練班上課,所以藝人訓練班等同於香港電影的少林寺,從少林寺出來的藝人各個身懷絕技。」
藝員訓練班源源不斷地為TVB提供著強大而新鮮的血液。從1984年開始,藝員訓練班訓練期從1年變半年,一方面是TVB藝人需求量大,另一個也說明該體系的運轉開始走向了一個急功近利的階段。
為什麼這個先進的工業化造星體系沒有正常運轉,為後來TVB的衰落埋下了伏筆呢?
魏君子說,當時的香港電視臺一家獨大,想要捧誰只要演技不要太差,都能紅。那時候有一個笑話,如果TVB的電視臺出了故障,電視屏上出了雪花,這個雪花的收視率都能達到30%。電視臺權力很大,所以對合約藝人的要求非常苛刻,有許多的霸王條款。給錢少,藝人商業活動要抽成,如果不聽話就會面臨被雪藏。
與劉青雲漫長的TVB跑龍套經歷相比,古天樂是幸運的。在進入TVB之前,他15歲外出打工,當過服務員、搬運工、保安、售貨員,因為長相俊俏,給音樂人拍過MV,成為了電視專業訓練班第5期的旁聽生。他的轉機是1994年,張國榮在一個綜藝節目《今夜不設防》裡號召圈內人關注一下叫古天樂的新人,他覺得古天樂未來能接替他。這話一出,古天樂的命運立馬180度轉彎,不僅成為了TVB的合約藝人,並且在第二年出演了《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一炮而紅。
從《大時代》到《創世紀》,
家族商戰片的眾生相
我印象中,古天樂版《神鵰俠侶》是「80後」每晚必看的節目,當年的古仔面目清秀,唇紅齒白,猶如金庸筆下走出的美少年,好一個老天爺賞飯吃的長相。古天樂在《神鵰俠侶》中的扮相迷倒了萬千少女,當時學校門口售賣的海報貼紙裡,能與古天樂分庭抗禮的古裝男神簡直微乎其微。隨著電視劇的熱度不斷上升,他奪得了香港當年「本年度我最喜愛的男主角」桂冠。
如果說80年代的TVB是古裝的天下,那麼家族商業片則是TVB在90年代的重頭戲。雖然家族商業題材早在70年代就有,但一直發展得不算太順利,1986年的《流氓大亨》算是這類型影視的雛形,直到1992年韋家輝執導,劉青雲和鄭少秋主演的《大時代》橫空出世,成為了家族商戰片的巔峰之作。
《大時代》的故事以60~90年代的香港金融股票市場作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家庭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商業交鋒。劉青雲飾演的方展博相比對手鄭少秋飾演的丁蟹而言,雖然青澀,但劉青雲演活了一個在時代之下不斷掙扎的年輕人。他看著父親被人打死,妹妹跳樓,愛人在他眼前撒手人寰,他曾經想,在這個亂世裡渾渾噩噩地活下去,但最終他決定放手一搏,因為大時代之下,個體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
香港家族商戰劇在90年代獲得了香港、內地觀眾空前的歡迎,所以TVB接二連三地推出了幾部大製作,如天地三部曲《天地男兒》(1996)、《天地豪情》(1998)、《創世紀1~2》(1999),當時都創下了超高的口碑,成為了繼《大時代》之後火遍內地的港劇系列。這系列片子人物眾多,猶如香港的世間百態眾生相。
《天地男兒》劇照
如果你是「白古」粉絲,那麼《天地男兒》中古天樂扮演的銀行第三代繼承人葉承康一定不能錯過,他出演的是青澀、文靜的貴公子,雖然人設不出彩,但這是白古時期少有的現代劇。到了《創世紀2》,古天樂搖身一變成了「黑古」,也是在TVB時期塑造的一個經典人物——反派張自力。
雖說是反派,但這個人物的複雜多變,被古天樂很有層次地演了出來,雖說本性善良,但從小被人嘲笑是野種,故而叛逆放縱惹下事端,被兄長許文彪相救後,他決心重新做人,後來兄長被殺,他黑化復仇,最終身敗名裂。當年這部劇在中央電視臺百集播出,據當時的調查,古天樂雖然是反派,但網絡上的「最受歡迎角色」的票數卻一路遙遙領先。香港媒體說,那時的古天樂真是越紅越黑。
《創世紀2:天地有情》劇照
香港TVB家族商戰劇90年代在內地的火爆,和香港、內地當時經濟發展不平衡有著莫大關係。當時,內地對香港金融的發達現狀充滿了想像,時髦的生活方式和先鋒的商業詞彙無疑讓內地觀眾耳目一新,香港家族商戰劇的視角又是以平凡小人物的逆襲復仇為主線,所以滿足了內地觀眾的那種能以草根文化的姿態去追逐精英文化的想像力。
《創世紀》應該說是TVB家族商戰片最後的輝煌,自此之後這類題材再沒有之前的影響力,TVB的黃金時代也從輝煌走向落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電視載體被網際網路漸漸取代,電視臺威望不再,由於體制限制,人才大量從電視臺流向電影;另一方面,題材同質化嚴重,內容上很難超越舊作,導致觀眾不斷流失。
警匪片的中流砥柱
劉青雲在《大時代》之後就離開了TVB。進入電影圈的劉青雲運氣不錯,一上來就碰上了爾冬陞,邀請他拍了一部當年拿下3000萬票房的經典文藝片《新不了情》。這個片子在1994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收穫了最佳電影、導演、編劇、最佳女主角等多個獎項,劉青雲憑男主角阿傑獲得了當年的男主角提名。
《新不了情》劇照
劉青雲的電影道路上繞不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香港導演杜琪峯。劉青雲和杜琪峯的關係,就如同梁朝偉之於王家衛,周潤發之於吳宇森。魏君子曾經採訪過杜琪峯,他向魏君子還原了當時的一些真實感受。「1993年杜琪峯結束了和周星馳合作的《濟公》,有一年沒有開工。他當時產生了困惑,到底還要不要用明星拍戲,還要不要追逐票房,在無線電視臺待了20年之後他決定離開,全身心投入到電影裡,那段時間他和韋家輝接觸得多,兩人一拍即合,在1996年創立了銀河印象。」
銀河印象在整個香港電影史上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銀河印象以杜琪峯、韋家輝和遊達志為創作主力。風格以黑幫、警匪作為故事載體,講述的都是人物內心的黑暗,其中暗含了和時代的衝突以及不可控的宿命感,可以說是香港電影黃金末法時代的一次掙扎與回歸。
在銀河印象的頭一年,杜琪峯碰上了劉青雲,兩人合作了《無味神探》,至此以後劉青雲成為了銀河印象初期的御用男主角。杜琪峯曾經說,「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只有他能夠拍我的電影,他身上的東西好像就是為了電影而存在」。《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暗戰》《奪命金》《神探》裡全有劉青雲的影子。
《無味神探》劇照
《一個字頭的誕生》是銀河印象的開山之作。這部電影中,劉青雲飾演了一個叫黃阿狗的小混混,32歲的黃阿狗面臨兩個選擇,要不繼續渾渾噩噩,要不大幹一場,一個故事兩個結局,一喜一悲,一生一死。可以說是一個極有實驗性的電影。
劉青雲飾演的小混混是一個反英雄性的邊緣人物,他有段對白說得特別有宿命感。「這兩年我賣花圈,看見不少人死,有的人死得風風光光,整條街都擺滿了花圈,有的人死了,連問都沒有人問。」這個片子上映的時間點正是香港的轉型期和金融風暴風雨欲來之時,對於前路的迷茫和困頓,藉由一個小混混之口吐露出來。魏君子說,杜琪峯、韋家輝和劉青雲的存在像一個缺一不可的盛宴,杜琪峯的黑暗詭異美學,加上韋家輝的精妙結構和劉青雲演什麼像什麼的演技,可以說三人是互相成就。
《一個字頭的誕生》劇照
古天樂和杜琪峯的關係也十分微妙。魏君子說:「杜琪峯是少有幾個能把古天樂的演技用到極致的導演。古仔近些年的好作品都是出自杜琪峯之手,《柔道龍虎榜》《黑社會》《毒戰》。」
眾所周知,古天樂是香港電影圈裡的勞模,每年有3~5部戲上映那是常態。而且在2001年TVB拍完《尋秦記》之後開始主攻電影市場,趕上合拍片風潮的古天樂在那個階段接的戲主要以喜劇片和愛情片為主。觀眾大呼,過去的「港味」沒了,也難怪,2003年CEPA的籤署,致使香港和內地的合拍片可作為國產電影在內地院線公映,一方面香港市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香港的一些元素也有了限制。內地觀眾開始發現,「港味」便是在香港和內地的磨合中損失掉的那部分內容。觀眾已經無法從喜劇和愛情故事裡找到純正的港味,倒是警匪黑幫片這個類型因為地緣特殊性得以完整保留。
《尋秦記》劇照
古天樂聊起和杜琪峯的第一次合作。「他拍戲的前兩三天會抓角色的性格,抓得好之後就會用到,如果不好,底片他都不要。香港哪裡有導演會這樣浪費底片、浪費時間、浪費工資呢?」也正是因為兩個較勁的人相遇,他們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在杜琪峯的「調教」之下,能看到古天樂的蛻變,在《柔道龍虎榜》裡,古天樂飾演一個檢查出來即將失明的柔道高手,他把人物輝煌不再的落寞拿捏得精準,一顰一笑,一走一停,透著的落寞失意形色言表。杜琪峯對古天樂的評價是,香港最後一個明星。
有趣的是,古天樂和劉青雲從2001年第一次合作《絕世好BRA》後,20年之間共計合作了15部電影,被稱為「青天組合」,但卻沒有一部杜琪峯執導的警匪片是兩人共同出演的。千禧年之後,兩人的發展路徑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成為了香港黃金電影末法時代的中流砥柱。演技好,在商業上有保障,俗稱性價比高。所以,在這20年裡,兩人出演的警匪片數量都十分可觀。
《竊聽風雲2》中的劉青雲(左)和古天樂
兩人從出道至今已有多年,最終各自問鼎了金像獎影帝,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讓劉青雲問鼎影帝的是2006年的一部娛樂圈紀實電影《我要成名》。影片裡劉青雲演一名不得志的演員,他在醉酒之際,手握酒瓶作話筒,忘情地發表著獲獎感言——這一幕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就像是時光倒轉,看著劉青雲和古天樂拍的電影陪我們度過了少年、青年、中年,好像人生的命運底牌在電影裡早已揭曉。
雖然年年都有觀眾唱衰香港警匪電影,但近些年每年都有3~5部警匪片上線。就在今年香港警匪片《怒火·重案》的票房突破了12億元,又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香港警匪片的困境是存在的。魏君子說:「你會發現,現在能在院線上映的香港警匪片來來去去就這麼幾個人挑大梁,劉德華、梁朝偉、劉青雲、古天樂、張家輝、郭富城,不是雙雄就是三足鼎立,外加一個金牌男三吳鎮宇。這幾位都已經是五六十歲的人了還在拼命演,好像香港的警匪片沒了他們就不再是那個味兒。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狀,也是一個現實。所以,看一部少一部吧。」
覺得好的朋友,幫忙點下贊哦,感謝您的舉手之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