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瘋狂喜劇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2023-08-12 10:01:08 2

  緊湊曲折的劇情、幽默搞笑的風格,直面當下教育之痛的深層思想引起了很多學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瘋狂喜劇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一:

  在說這部電影前,先看看它目前的成績:時光9.3、豆瓣9.4、迅雷9.8、imdb8.1.雖然不能以這樣簡單的打分成績來作為評價一部電影的手段,但這麼高的評價已經可以說明了這部電影確實感動了非常多的人,確實讓我們發現了心中那些尚未被這個世界所吞噬的美好。

  這部電影時間有點長,2小時40分,名字在一些地方更是被無恥的翻譯為《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想大部分人看到這個名字一定會以為這是一部又醜又長的印度阿三腦殘電影。但看完整部電影,一點都沒有冗長的感覺,故事情節十分緊湊而且劇情超級跌宕起伏,看到最後我差點以為男主角發明時光機器返老還童了·······

  整部電影會讓你經歷—笑—哭—笑—哭—笑的情緒起伏。男主角阿爾米`汗據別人分析是湯姆漢克斯+吳彥祖+青年版憨豆的混合體。演技十分強大,45歲高齡完全演活了一個20歲大學生,看了一些他的個人簡介,發現他簡直是電影中wangdu的真人寫照,他21歲愛上鄰居家女孩,因為宗教信仰不同,父母極力反對,然後他們兩人私奔,現在仍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今天屋外超過37度,看完這部電影後就像剛剛在大海裡翻滾一番涼爽無比,整個人熱血沸騰,卻又充滿力量。在這個夏日炎炎的天氣,能看到這樣一部電影真是件幸福、美好的事情。

  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情並不是多麼奇特,多麼與眾不同。在一些人眼裡,甚至很俗。但不得不說,演員的配合十分有愛,演技真誠不做作,仿佛就是生活中10幾年的老朋友一樣。電影中的那位教授簡直是現實中的無數老師,家長,以及一些裝模作樣的「老前輩」,他們通常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們,社會上人心險惡,善良和按自己興趣是沒有飯吃的,我們每天都要在不斷競爭中活下去,你不競爭,這個機會就被別人拿走了,按自己的興趣找工作,能養活自己嗎?能買房嗎?·····

  整個社會的浮躁也使我們越來越急躁,這種競爭意識帶來的不安全感致使我們越來越沒有耐心。正如一篇新聞報導中所說的那樣,現在的我們最愛「快進」,狂點「刷新」。評論,要搶「沙發」。寄信,最好是特快專遞。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車,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磁懸浮。坐飛機,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最好有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若不能,就會琢磨:為什麼別人排的隊總比我的快。

  上面這些是競爭意識帶來的最直接的弊端。而電影中的主角wangdu完全不安這個社會的規則出牌,什麼狗p競爭意識,什麼教條框框,什麼羅嗦乏味的理論基礎,這些他都無視。他鼓勵身邊的朋友追隨自己的興趣,學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鼓勵教授千金不要去為了結婚而結婚,就像現在的社會結婚潮一樣,很多女生到了適合的年齡,家長就迫不及待要把女兒嫁出去,只要找個老實點的,有房有車的男的就可以了,管他們直接有沒有愛情呢,沒有的話,結婚後慢慢培養吧。

  電影中的主角們所做的就是生活中很多人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面對親朋好友的攀比,我們不得不越來越功利,我們放棄了我們的生活愛好,我們漸漸變的是順著社會上應有的生存路線而活下去,而不是為了自己過得更美好,為了每天不一樣的精彩而生活下去。

  當然電影中最精彩也最感人的部分是關於友情的。3個idiots過著的生活是我們嚮往的,3個idiots彼此坦誠相待,3個idiots可以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三個白痴看的好讓人羨慕啊。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白痴」朋友呢?社會的殘酷讓更多的人封閉自己的內心,我們越來越難交到知心的朋友,很多人最好的朋友都是學生時代的吧,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正是這些已經在現實世界中被吞噬的美好,被這部電影激發出來,才會讓這麼多的朋友,在看完電影的第一時刻馬上激動不已的打上最高分,來表示對這種美好的渴望。

  有些事情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都不會做了。

  其實我們都可以有這些美好的。

  瘋狂喜劇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二:

  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聯袂出演。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採用插敘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公然頂撞院長,並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綽號「消音器」的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1]。

  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

  瘋狂喜劇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三:

  法罕、拉加和蘭徹是同寢的大學同學,他們都在印度的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就讀。法罕其實並不想學工業設計,他想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但是父親不同意;拉加的家庭十分貧困,他的家人希望萊吉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家中父親病重,姐姐因無好的嫁妝,人也長得不好看,所以嫁不出去,家裡就只是全靠喋喋不休的母親一人支撐;而蘭徹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要到他們畢業十年之後才能揭曉。

  和學習、考試、愛情相伴。蘭徹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對機械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愛和天賦。而另外兩個室友法罕和拉加則沒有這麼好的腦子,雖然學習很努力,但他們總是倒數的學生。法罕每天惦記著攝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拉加手中總是帶著聖戒,總以為這樣就能擺脫家庭可怕的狀況。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試通過。蘭徹除了成績出眾之外,蘭徹還是一個喜歡開導別人的人,他似乎是先知、又似乎是上天派來的神明,每每當他人在無助、錯誤或者是生活即將步入歧途的時候,他總是會恰當地出現,恰當地給予指點。因為他的這種高強的「本領」,他得罪了學校的院長、整蠱了只會死記硬背的同學、而且還得到了自己的愛情(Pia)。

  他辦的學校幾乎是壓力鍋——考不過試就不可能有工作,考試名次不好就不可能有未來。全校的學生叫他「病毒(維魯(Viru)音近病毒(virus))」。他這個人很特殊:左右手能同時寫字;領帶有扣子、襯衫全都安上拉鏈;每天下午兩點邊聽歌劇邊讓侍從高維德幫他剃鬍子,還曾經有一次被全剃掉了。他很不喜歡蘭徹,覺得蘭徹是在整他。每年給大一說的內容都必定會有「超越別人」這個內容,連在學校打雜的少年「公釐」都背下來了。

  電影中唯一的女主角,與大部分電影一樣,與蘭徹的相識有點「不打不相識」的意味。最初是在她姐姐的婚禮上偶然認識蘭徹——拿薄荷醬倒在未婚夫蘇哈斯的皮鞋上,告訴她這個未婚夫會毀了你的人生。與蘭徹的感情也在一次的鬥嘴中升溫。最終在拉加的說服下,面對自己的真心,逃婚和蘭徹在一起。

  話說這種只看分數,只會死記硬背的方法,全部來源於院長,所以蘭徹才會得罪院長。不過,後來Pia對他的父親即院長講出了他的兒子自殺的真相。院長才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畢業前夕,院長把象徵著榮譽的「太空筆」送給了蘭徹,並告訴蘭徹,他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學生。畢業的時候,法罕得到了一個匈牙利攝影師的工作邀請,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蘭徹則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學校。他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

  十年之後,當年被蘭徹整蠱的「消音器」找了回來,他要帶著拉加和法罕找到蘭徹。在他被整蠱的那個夜晚,他和蘭徹打了一個賭,要在十年之後的今天一比「事業的成功」。如今他拿著高薪、開著沃爾沃,自詡為「成功人士」。於是他便帶著「兩個白痴」按照一個模糊的地址便走上了尋找蘭徹的旅程。也許這更像是一次朝聖之旅。

  旅途漸次展開,他們也在屢屢回憶著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蘭徹那離奇的身世和經歷也將一點一點被揭露開來。結果總是出乎意料的,在一個碩大的學校裡,在笑眯眯的蘭徹面前,那個「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腦袋。而當年和蘭徹一墜愛河的姑娘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Alliswell,這部電影還說明著一點,在學校好學生是會得到關注,出來社會倒是不一定了。因為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只有智商,最為重要的還是情商。就像是蘭徹所說,這院長開的不是學校,而是工廠。出來的,只是一批又一批的死人而已。還有,我希望我們可以活得跟電影一樣,但是根據國情又似乎不可能,這才是這部電影的矛盾所在,這是我的觀點。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