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通用20篇)

2023-08-11 18:41:58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影片開始,猶太人圍立桌旁衷情聖詠的心聲是傳統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集束不定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為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悽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聖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為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聖詠的基調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讓世界五顏六色。」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奧斯卡。辛德勒並不是為了救猶太人而開設工廠的,因為畢竟他是一個商人,一個精明發戰爭財的人,他選取猶太人做工人,是因為他們是最便宜的勞工,開始的他便是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這個目的。這些猶太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心中的避難所。

  奧斯卡。辛德勒,一名納粹分子,他應該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他早就知道猶太人遭受納粹軍隊的殘酷逼害——電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車,一節節車廂載滿了猶太人的衣物——他們的鞋子,他們的金器,他們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幾座小山,當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驗收員面前,他擺出一副厭惡又無奈的神情,接著便是拿起放大鏡驗證它的真偽……並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仇視猶太人,那個驗收員心中應該有些為自己身為德國人而羞愧吧。

  奧斯卡。辛德勒應該也有這種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他偶然地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幕——無數的猶太人被從家中趕到了街上,一陣陣槍聲之後,一群群猶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為安全了的猶太人從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來,從地板下面,從床鋪下面,從鋼琴中……但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呼吸一口安寧的空氣,耳邊又響起了槍聲……血從天花板上滲出,從床鋪下流出……一位德國指揮官悠閒地彈起了巴赫的樂曲……其時,一位德國軍官對辛德勒說:"今天是歷史的時刻,今天將會被紀念。600年前,猶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腳,他們在商業、科學、教育、藝術上興盛起來,他們一無所有的來,一無所有,卻發了跡,六個世紀,形成了猶太人的科拉科,到今天晚上,六個世紀的歷史成為謠言,它們從未發生過,今天才是歷史。"

  「今天是歷史的時刻,今天將會被紀念。」

  是啊,是會被紀念的,是罪證的印記!猶太人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更震撼了我們,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輕易,那個遙遠的年代——猶太人的生命無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說,那站成一排的人們被同一顆子彈穿過節約出一堆可悲的屍體;不必說,那兩鬢斑白的老人被年輕的手掌呼過迴響出一種人性的泯滅;不必說,那些堆成山的屍體被烈火無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說,曾經天真無邪的孩子為了生命和延續只能躲到臭氣燻天的糞坑裡;不必說,一支發不出子彈的壞槍對著老人的腦袋不停響起,甚至不知道哪一發會真的射出他只能這麼無力在死亡線上等待……我們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從沒有想像過那戰火硝煙的年代是怎麼的一回事,只是淺顯地了解當中的皮毛。我們能夠握住我們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們自己來選擇,那時的猶太人呢?他們不能!

  殘酷血洗,揭示出納粹分子的醜惡,那時多麼的令人氣憤,生命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什麼!辛德勒醒來了,他的良心使他脫離魔鬼的行列,那時的他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於是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

  獲取暴利之後的他曾對他的妻子說:「我敢說這裡的人,他們不會輕易忘記辛德勒,他們會說;'奧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記得他,他做出了傑出的事,他能做別人所不能的,他空手來到這裡,帶著兩隻旅行箱離去,裝滿了世上的財富。」說那番話時,他追逐的是金錢,但最後他得到了比金錢更可貴的財富——永恆。

  施義的與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歷史——人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與猶太人告別。那時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針——兩條命……」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

  「我本可以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裡那道情感的防線很輕易的垮掉了——為他所感動,他已經很努力了。「你已經做了很多。」猶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曾經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

  那一紙名單見證了生命的永恆,那一枚指環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著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條生命啊,長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財富買到了永恆,成為永不被遺忘的記憶,這是生命的見證!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2

  影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大規模奴役屠殺猶太人的一段沉重的歷史。

  當猶太人被趕往猶太區時,街頭的納粹人高聲喊:快滾吧!該死的猶太人!透過黑白的影片,我看到那些猶太孩子眼中的光漸漸黯淡,他們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苦難與折磨。我不敢想像,他們都還那麼小,心中的憧憬與對美好的嚮往就這樣被蹂躪;就像這黑白的畫面,壓抑得令人窒息。納粹對猶太人的黑暗統治使猶太人徹底成了他們的奴隸。廉價的勞役成了猶太人生存的唯一選擇。後來,電影中出現了一個人物戈特,他把屠殺猶太人當成樂趣,在他的眼中看不到任何憐憫與寬恕,他僅存的只有拒絕、殺戮和無法言語的暴戾。

  我仍記得他的猶太女傭海倫說:我捉摸不透他的喜怒哀樂,我不敢靠近他,我感覺他隨時都可能殺了我。我還記得她眼睛裡噙滿淚水,恐懼的眼神與抖動的身軀如暴風雨般滌蕩著我的內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群逃難猶太人中的一位身著紅色大衣的小女孩,她是這部影片中唯一一抹鮮紅色,她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蹦蹦跳跳尋找著避難的地方,這一幕恰巧被辛德勒看到了,或許是被紅衣女孩所震撼,他的目光久久不肯離開。女孩在一個沙發底下藏身,她悄悄的趴著,露出笑容。可看到這裡的我心卻如刀割一般痛,她多像一個天使!可混然不知惡魔的魔掌終會伸向她。後來,當紅衣女孩再次出現時,是在運屍車上,她的紅色大衣依然很鮮豔,可那已不再是希望了,而是我們心口的一顆硃砂痣。

  電影的主人公辛德勒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德裔家庭,家境優渥,懂得享受美好生活。後因經濟大蕭條家道中落,來到克拉科夫尋找發財機會,交際手段高明,能言善道,靠敲詐勒索,讓猶太富商給他投資;長袖善舞,靠賄賂德國軍官取得官方合約。空手套白狼,短短的時間之內從兩手空空發展成了大富翁以及軍方的好朋友。他的本意是發財,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讓他親眼目睹了納粹黨人的殘酷暴行,看到了猶太人被肆意地踐踏和殺戮,他沒有選擇冷漠和逃避,而是巧妙地出手相助。他用高超的交際手腕買通軍方,讓猶太人到工廠來做工,讓他們短暫逃離集中營的地獄;找個測試消防水管的藉口,給火車內饑渴的猶太人帶去生命之水;安慰悲苦絕望的女傭;勸告殺戮成性的軍官用寬恕的管理方式;最後鑄就了閃耀人性光輝的名單。不惜散盡錢財,置自身於危險,保護素昧平生的猶太人。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層層釋放。

  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的在辛德勒身上完美展現,他既自私自利、縱情聲色犬馬,又堅守善良的道德底線,彰顯人性的光輝,這是一個真實的人,完美的人。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三好學生,但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做沒有惠及個人利益,但卻正確的事情。

  戰爭,能揭露一個人的醜惡嘴臉,也能展現一個人閃光的一面。辛德勒在看到猶太人的慘狀後,用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換取猶太人的命,他的名單上列印著一千一百多個人的名字,這不僅是名單,更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辛德勒捨棄了很多東西,卻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在猶太人成為自由民時,他們用唯一的金子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著:當你拯救了一個人,就等於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辛德勒對自己的救贖,他的善行使一千多個人得以生存。想必,這是人性的光輝,是我看到的在這部影片中納粹人的唯一閃耀的光芒。我時常想,假如我是辛德勒,我會傾其所有拯救猶太人嗎?假如我是戈特,我會殘忍無情地屠殺他們嗎?又或者我是那個時期的猶太人,我是否能忍受避難時躲在糞坑裡?是否能不懼怕死亡?我該怎麼生存,又該怎麼死去。我無法知道,因為我的懦弱,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只能當一個旁觀者,為辛德勒的光輝讚頌。為戈特的殘忍而憤怒,為無辜遇難的猶太人而惋惜,為倖存的猶太人祝福。

  時至今日,難忘的是那份厚重的名單,更歷歷在目的是黑白畫面中穿梭在人群中的紅衣女孩,她是最熾熱的火焰,也是人們心中最灰暗的角落。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3

  《辛德勒的名單》最有名的應該是紅衣小女孩。初中時音樂老師給我們賞析過這一段的音樂與藝術手法。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促使辛德勒思想轉變的決定性的事件。我覺得比起其中的涵義,這處藝術處理更加搶眼:視覺上的顏色差異,聽覺上的渲染,前面躲藏的鋪墊,後面看見屍體的悲傷。

  若論情節對人造成巨大心理撞擊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個片段:婦女們在運向辛德勒的工廠的途中,都已經開始興奮地討論安息日的晚餐應該怎麼做,一位女士卻偶然間透過纏繞著鐵絲網窗口縫隙看到,路邊一個身穿大衣的小男孩手劃了一下脖子,做出了一個殺人的動作。這是一個不祥的暗示,那位女士不禁用圍巾圍緊了自己的脖子。從一開始在集中營整天生活在不確定性中,到幸運地獲得辛德勒的庇護,再到看到這個手勢時的不寒而慄,令人揪心。

  後來她們被送到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這並不是先前說好的工廠。她們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她們究竟是選擇繼續相信辛德勒,覺得他會來拯救她們;還是詛咒辛德勒因為種種原因將她們賣到這裡,捨棄她們?原本明明可以活下來了,明明火車的目的地會有她們的丈夫或兒子來迎接她們,而現在,為什麼迎接她們的是化工廠的濃煙,是軍隊的暴力?她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巨大落差的窒息感,使我不禁瑟瑟發抖。

  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想起了另外兩部相似的戰爭題材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和《南京!南京!》。

  雖然《血戰鋼鋸嶺》與《辛德勒的名單》都是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血戰鋼鋸嶺》的部分場面甚至比《辛德勒的名單》還要血腥殘忍,他們上懸崖後要跨過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看著斷肢殘臂七零八落地散在自己身邊,看著戰友被噴上別人的腦漿後自己的腦漿也馬上被打出來了。但是這並沒有激起像《辛德勒的名單》那樣心靈上的恐懼。我覺得可能是《血戰鋼鋸嶺》中的主要突出的是真實的血腥感,而《辛德勒的名單》突出的是內心的恐懼。

  還有一點,《血戰鋼鋸嶺》男主角人物塑造不夠立體。男主人公在影片是那種不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的英雄。從邏輯上來看,上戰場不拿槍,有點過於戲劇化,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辛德勒則是一個立體人物。從一開始的只圖利益,到傲嬌地假裝自己不想救人,再到與軍官周旋,散儘自己的財產,到最後痛哭著後悔:我還可以多救些人的。這樣的人物是豐滿的,是有邏輯存在的,是可以讓我們共鳴的。

  與《南京!南京!》比較,我還是想要「點名表揚」《辛德勒的名單》中的拍攝手法。《南京!南京!》講的是南京大屠殺,同樣用了黑白拍攝的手法,來渲染事件的悲傷性,但是沒有像紅衣小女孩這樣一個有視覺突出感的人物出現。《南京!南京!》中的敘述也有些雜亂,而且並沒有一定的劇情主線,感覺一直在說日本人如何殘忍,中國人如何可憐。它鏡頭的表達也略顯拖沓,常常把一個鏡頭放太長時間,觀眾們都視覺疲勞了,還不播出下一個鏡頭。

  《辛德勒的名單》不管是從人物塑造,還是從電影拍攝手法來看,都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經典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4

  生命的見證《辛德勒名單》。寫下這個題目。腦中思緒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那份凝重與深刻就足以是呼吸無從落腳。我看到身邊朋友。那輕鬆的姿態和歡笑的面孔。我看到湛藍的天。粉嫩的桃花。新綠的樹枝。有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我感覺到心頭的沉重。連眼角也滲著苦澀。可我沒有哭的勇氣。在歷史的傷痛裡。我找不到詞彙來形容我的渺小。拯救一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調,但在中間卻出乎意料地出現了一點紅,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仿佛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讓世界五顏六色。那個時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眼淚溢滿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單》已經不單單是名單了,而是生命,是承載著1000多人的生命。這部影片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有更深的洗滌,當我們浮躁於現在的工作煩惱和生活瑣碎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安逸。如果經歷災難,除了生命和親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為我們沒有環境的壓迫,所以我們有閒心來煩惱這樣那樣的事情,當我們拼命賺錢,拼命跟這樣那樣的「朋友」處好關係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生命的滿足感是很容易達到的,多給自己輕鬆快樂的情緒,多給家人寬容體貼,你會發現傳說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5

  這是發生在二戰的噩夢,沒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時間,納粹黨員無辜殺害600多萬猶太人;沒有人敢相信,納粹黨員以射殺猶太人為晨練,鍛鍊了體魄,扼殺了良知;沒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屍塔冒出的漫天屍體的灰燼,充滿著仇恨,眼淚乾了,心灰了,親人死了,靈魂也滅了;更沒有敢相信,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名納粹黨員,用他的金錢,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處於死亡邊緣的1100名猶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壓抑的情緒,黑白灰的畫面,清幽的音樂,導演總是善於用長焦去勾勒每一個畫面,調和,厚重,並不在乎太多的細節。沒有血腥味,沒有眼淚,但整個畫面卻時時刻刻充滿著凝重,這種氛圍的火焰,燒得你心頭難受的緊。

  辛德勒是一名有錢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猶太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猶太人為他服務,可在相處中,他們學會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會上,猶太工人送給他一個並不精緻的蛋糕,他忍不住親吻了送蛋糕的猶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納粹黨人是不準親吻猶太人的,這是違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這是長久壓抑在他心中的情緒吧:這是打從心眼的對猶太人的敬愛,他們聰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納粹黨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是一名軍官,可卻不自覺地愛著他的僕人——一名可憐的猶太婦女,當獨自面對她時,他不敢告白,壓抑自己的情緒,愁悶,痛苦著,可憐的他只能將愛情理解為一種罪惡,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騙自己說「猶太人是很會勾引人的」,可誰都知道,其實他是不敢面對愛情的可憐蟲。

  喜歡導演用黑白的畫面去詮釋問題,影片唯一出現的光亮色彩是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場間,她在尋找親人嗎?還是在躲避廝殺。然而再一次的相見,卻發現她靜靜地躺在海一般的屍體中,仍然是紅色的衣服,卻沒有了亮的感覺,是「灰色」的寂寞。

  因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猶太人躲過了被屠殺的命運,最終熬到了二戰結束,德國宣布投降。其實那每一個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過十倍的金錢,最終傾家蕩產換回來的。最後一晚,作為納粹黨員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他親愛的朋友們,當他接過猶太人送給他的刻著「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的戒指時,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難熬的日子都沒有讓他流過眼淚,可今天,就在這個時刻,他忍不住哭了,他懺悔的告訴他們,其實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選擇別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選擇「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屬於自己角色能夠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們把他牢牢記住。他喚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頌紀念。愛國的情懷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堅強,可良知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讓人學習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後者,這條路是艱辛,危險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戰結束了,可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家與良知之見,在民族與生命之間,在藐視與尊重之間,怎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些年的德國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護了1100名猶太人,就如同猶太人所言:拯救一個人等於拯救一個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6

  黑白,正如影片給人的視覺效果,從頭至尾影片都籠罩著一層莫名的憂傷,一種淡淡的壓抑。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樣,影片站在德國商人辛德勒的角度真實的展現了二戰時期納粹的暴行,與之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來自德國的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時期利用價格便宜的猶太人大發戰爭財,但隨著與會計伊扎克·斯泰恩以及眾多猶太人的相處,辛德勒的良知開始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原先的商業性工廠最終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影如其名,看著他一次又一次去爭取名額,看著眼前的名單越來越長——這意味著,更多的猶太人將會被拯救,然而「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能夠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辛德勒仍然在自責,在懺悔,想必所有人都會被感動吧!影片的結尾,是辛德勒的墓地,千言萬語彙成一句「感恩永遠不變」,這是所有猶太人由心中發出的對辛德勒最真摯的感激。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7

  幸好後來畫面轉成彩色的了,給人予希望,我也長長舒了口氣。

  彩色的畫面中,那些倖存的猶太人表情莊嚴地來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墳墓前有序地進行祭奠。這看似普通平凡的墳墓裡卻安躺著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他曾經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國老闆,在德國人血腥屠殺猶太人時,他和許多高級德國軍官認識。當時他完全可以榮華富貴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國人那麼殘忍自私,正義和良知最終讓他做出營救猶太人的決定。

  他開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錢,鑽石賄賂各級軍官,並按人頭買下了數千個即將送往可怕的奧斯維幸猶太人。找藉口說是把他們應聘為工人,而他卻讓猶太人整天在工廠了自由做事,工廠根本不生產一樣東西。最終他的錢用光了,破產了。

  後來,德國投降了,在二戰中輸了。因為辛德勒是德國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斷地逃亡。

  雖然他的物質沒有了,但他善良和正義的偉大壯舉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們的尊崇,早已超脫了物質層面。

  電影畫面由黑白轉成彩色,這是為你辛德勒轉的,也是為正義轉的。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8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很長,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細細觀賞。影片給人的震懾力很大。我為納粹的種種毀滅人性的行為而感到發指,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體,那些奔湧而出的血液,即使是黑白的,也叫人感到戰慄。

  是的,恐怖像黑夜一樣布滿整個世界,人們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紛紛陷入絕境。而正是辛德勒的一份名單,解救了1000多苦難的靈魂,在我看來,1000多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無數累加的希望,傳遞到每一個後代。

  我們,也曾看到影片中的富有深意的彩色。首先是希望的泯滅,在以個普通猶太家庭對經典的吟誦,蠟燭燃燒殆盡,只剩最後一絲青煙,接踵而至的是他們的末日。再有,是微弱的希望存在,表現在一個傳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如此天真爛漫,卻正經受著無以復加的痛苦折磨和恐慌,最終被無情的殺死,紅色隨之褪去。最後是希望的重生,依然是熒熒的燭光,1000多人獲救了,解放了,獲得了新生。

  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一起紀念辛德勒這一代表了,最黑暗之中的光明之神,心懷著最大的虔誠。

  真心的希望,世界沒有紛爭,沒有謾罵,沒有仇視,沒有殺戮。我們擁有的都是愛與和平。讓希望鋪滿大地。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9

  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由美國猶太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影片中,二戰時期的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史詩般的電影人物原型是奧斯卡·辛德勒。

  儘管許多媒體質疑辛德勒的「英雄形象」,認為影片塑造的辛德勒形象過於「高大」,但可以肯定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事跡是真實的。辛德勒確實拯救了1000多名猶太人免於被屠殺,並為他們的生命提供了保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據史料記載,1944年,隨著德國法西斯戰爭的不斷衰落,殺害猶太人變得更加兇殘。

  在電影中,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通過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謊稱自己的工廠面臨困難,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有機會從德國普拉佐夫集中營挑選猶太人作為工廠工人。辛德勒列出了他當時需要的工人名單,這是歷史上著名的「辛德勒名單」。據統計,當時他挑選了近1200名猶太人,使他們避免被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焚化爐。

  這讓我聯想起了聖經《以斯帖記》的內容,在整卷經書裡,我們發現不了任何關於『神』『耶和華神』『主』等字眼,但卻處處流露著以色列人所信的神。因著他們不專心敬拜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神,在主前586年被擄到古巴比倫地區,後來波斯帝國打敗巴比倫帝國,以色列人又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以斯帖記》所記載的,正是神對他們在被擄之地波斯帝國的保守和拯救。神曾藉著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帶領第一批人回歸耶路撒冷,又藉著文士以斯拉帶領第二批人回歸,而以斯帖她們是留在波斯帝國的餘民。神不僅保守那些剩下回到耶路撒冷的猶大人,也保守那些留在被擄之地的猶大人。於是以色列人命定『普洱日』,紀念神藉以斯帖王后的拯救。

  耶和華神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施行了許許多多的拯救,為的是顯明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正是那在舊約先知預言下的彌賽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苦難、奴役的救主)!然而他們在以斯帖時期用感性敬拜神,被擄到外邦成為亡國奴;又在公元紀年時期用理性認識神的彌賽亞受膏者,不信神所差來的耶穌基督,甚至將他殺害!

  其實這裡的辛德勒,也可以算是他們對彌賽亞救贖主盼望的一種內心寫照。卻不知,他們被希特勒追殺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殺害了真正的彌賽亞救主——耶穌基督!(就像他們曾經不專心敬拜神被擄到巴比倫一樣)

  但神卻仍然保守他們,沒有丟棄他們。古時借著摩西、約書亞、士師、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約書亞、文士以斯拉、波斯王后以斯帖施行拯救保守,今天借著一個德國商人辛德勒,他們應該感恩的是所信的神和救主的憐憫!!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0

  第一次聽說這個電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樂課上。但是那是音樂,當時給人很壓抑的感覺!正因音樂裡包含了太多的無助,失望,恐怖…從那時起我就想看看這部電影,但是終究正因各種不是藉口的藉口而沒看…

  一晃,已經上大二了!上周上課程與教學導論時,老師提到了它。最後決定看了,時刻安排不太適宜,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認識了奧斯卡.辛德勒,一個讓我尊敬的「納粹分子」!

  辛德勒是個愛財的商人,他也很好色!這是我對他最初的印象。但是這也並沒什麼,畢竟人的本質就是自私的!納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漸的遠離了他的「組織」。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他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務必」的工人名單,透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火車被錯開到奧斯威辛後,他又不惜花重金將她們救回了他的「工廠」!不久,蘇聯紅軍來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裡幹活的倖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籤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他,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拯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辛德勒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辛德勒一個讓我尊重的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1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儘管不是第一次看,但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著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著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聖歌歌聲極其不協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著那段哀傷的過往。個性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於人群,與再次出此刻運屍車上的比較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粗略統計,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他人正因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並非來自於大規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儘管屠殺對於人類來說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式的,就連從區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脫助紂為虐這一汙點。正因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正因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因此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行,哪怕有違本性。但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適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裡對於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說,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正因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能夠用於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汙點。的確,當時架構於優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於屠殺有著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於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能夠逃避,至少能夠選取不一樣流合汙。明明知道納粹進行

  的是屠殺,卻仍然助紂為虐,這比直接殺人者更加惡劣。無論有著怎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為執法者在執行實實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終要為此承擔職責,理解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為營救猶太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在整個納粹統治期間的審判裡最重要的缺席者。處於納粹瘋狂鼓吹的優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爭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難免的。但是就連影片裡喜愛拿集中營裡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能夠從對猶太女僕說「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中感到些許溫情。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裡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溫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僅對於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劣等民zu。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行與用心執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因此恐怖,是正因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徵,而化身為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對每個個體的人的尊重不僅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懷,對於法律人而言,它有著特殊的好處。正因無論是公平也好,正義也好,最終都務必在每個個體人的身上體現,甚至整個司法體系都離不開透過對個體人的適用而建立。公平、正義、民主這些美麗的夢想如果離開人,也但是只是抽象的詞彙象徵。法律也許看起來是冰冷而無人情味的,但是那種對人的尊重卻滲透在法律精神之中,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開始。正是出於這種尊重,才有了英國大憲zhang裡「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才有了威廉一世與磨坊的故事,才有了三權分立而築起的權力的堤壩,才有了「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才有了程序重於實體的實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伯林到德沃金,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自然法學派到女權主義法學,這種尊重都有意無意的表此刻幾千年來各種學派不一樣學說的字裡行間。學習法律兩年了,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最一樣的地方並不在於學到的法律知識,而是感受到的一種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寬容。我想,對於一個合格的司法人員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法律知識的深厚與技巧的純熟,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當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員都能夠秉持這種態度的話,至少不會出現

  如此之多的刑訊逼供與佘祥林式的杯具了。

  《辛德勒的名單》的人性光輝反襯出納粹時期司法的恐怖,提醒我們務必用對生命的愛與尊重去驅散那些法官黑袍下的陰影。不僅僅僅對於惡法如此,對待優秀的法制體系時,亦當如此,正因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這種尊重的法官極其有可能將制定良好的法律在執行裡變為「惡法」。也許這部電影並不是有關法學的,但那段歷史的厚重卻透過黑白的影像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心,勾起了我們對正義的渴望與希冀,喚醒了和辛德勒一樣的情懷。如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所說的一樣,「《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期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樣被《辛德勒的名單》所感動,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個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2

  很早就知道《辛德勒的名單》,但是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完整地看過,偶爾從電視上零星閃現的片段與鏡頭就足以震撼靈魂、足以刺痛人性中最脆弱的部位。關於戰爭、關於殺戮、關於人性、關於救贖,每一個主題都極其沉重、極其莊嚴。昨天周末,一個異常炎熱的周末,於是,呆在家中讓自己完全平靜,用了3小時15分鐘,用一種親歷歷史的極其莊重的心情去觀看《辛德勒的名單》,震撼很大,思考很多……

  能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7項大獎,真不是徒有虛名,確實是一部曠世傑作。影片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整個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000多名猶太人免受fascism殺害的歷史事件。

  辛德勒作為故事主人公,他的一生沒有在影片裡完全展開,但最為全面而重要的部分在戰爭這一放大鏡下,我們已經看到了。歷史背景之下,辛德勒是作為一個商人出現,進而他是一個納粹黨員。當然,他信不信國家社會主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片開始的酒會上,他突出地表明了一個投機分子的作風。他對猶太人沒有什麼感情,在歷史機遇到來時,他敏銳的抓住了機遇,發了戰爭財,他巧妙的榨取了猶太人的血汗。

  但是,「Today、is、history」的那一天,辛德勒出現在山頂上是一場偶然,德國黨衛軍不僅僅在對猶太人進行暴行,那象徵的是整個人類,包括德國人自己。理由也就是所謂的辯證思維。辛德勒心靈的重創和他情婦的驚恐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那一刻,辛德勒開始重生,也就是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電影的最後,也是最打動我的一幕,工人工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刻上了猶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針——兩條命……"作為辛德勒本人認為他做的還不夠,猶太人卻握著他的手安慰他說:「你已經做了很多。」

  「拯救一人,即拯救全世界!」這樣的話聽來,和我們中國人常常聽到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有著不謀而合的道理,這一句話是那些為辛德勒所庇護的所有猶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們以自己最神聖的經文中的一句來讚頌他,一個德國人,一個納粹人。他們對他只有無盡的感激,沒有絲毫的民族仇恨。他們知道他與別的納粹黨徒不一樣。他有著仁慈的心,他有憐憫,有同情。在他散盡家財援救了1100多猶太人後,還在為自己未能再多救幾個人而感到痛心。當他在大雪中遠去時,他已被所有猶太人銘記於心。

  正是因為辛德勒未曾泯滅的人性的微茫照耀他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上千條的生命。1100人的生存對6,000,000的屠殺看起來似乎實在渺小,但這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救贖、是對全部人性的救贖、更是對全人類的救贖……

  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調,但在中間卻出乎意料地出現了一點紅,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仿佛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讓世界五顏六色。那個時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眼淚溢滿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單》已經不單單是名單了,而是生命,是承載著1000多人的生命。這部影片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有更深的洗滌,當我們浮躁於現在的工作煩惱和生活瑣碎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安逸。如果經歷災難,除了生命和親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為我們沒有環境的壓迫,所以我們有閒心來煩惱這樣那樣的事情,當我們拼命賺錢,拼命跟這樣那樣的「朋友」處好關係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生命的滿足感是很容易達到的,多給自己輕鬆快樂的情緒,多給家人寬容體貼,你會發現傳說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3

  利用周末的時間,我看了兩部朋友推薦的老電影:一部是日本的《入殮師》,另一部是美國的《辛德勒的名單》,不一樣的故事卻放射著同樣的人性光輝!

  《入殮師》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帶領我們去觀察死亡,在改變人們對入殮師這個職業的態度的同時,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那就是既然活著就要好好的活下去,死亡是誰都會經歷的,只是死亡的原因不同罷了,入殮師只是人生通向死亡道路上的一個過客,他做的只是讓活著的人記住死去的人,讓活人更加積極的活著。電影在大家對入殮師職業的誤解的背景下,描寫一個年輕男人面對生活起伏,最終成熟的故事。

  豆瓣影評上的這段文字很好地詮釋了電影的主題。《入殮師》聽起來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職業,而在影片中的描述是委婉而美好的幫助別人踏上旅途的人。面對死者,入殮師莊重、寧靜、溫柔、認真的態度和專業熟練的技能,讓人頓生敬意。我還很喜歡這部電影中用大提琴演奏的音樂,是日本著名的配樂大師久石讓譜寫的。主人公小林無論是在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演奏,還是在廣闊的山間田野演奏,渾厚的音律都為影片略帶沉重的主題抹上了一層向上的暖色!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我只想說:人類戰爭太殘酷,種族滅絕太殘忍!好在還有一個不甚完美的辛德勒,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與仁心,如同影片中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姑娘穿行在黑白絕望的猶太區逆流而上尤為印象深刻!影片結束時,黑白的屏幕轉為彩色,已經步入暮年的猶太人,或者它們的後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塊每一個石塊,都代表了當年的鮮活生命!

  沒有哪個民族是優等的或者劣等的,我們只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該受到尊重,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資格。所以,辛德勒對一千多個猶太人的救贖,在戰爭中表現出善良的人性,才顯得充滿意義!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4

  本文由位置不同來寫整個故事。

  故事的主任公辛德勒,本是一名納碎成員,他利用戰爭來發了戰爭財,而後由於納碎人員不顧世界的反對,以種族歧視為由,大量殘害猶太人民,使無數的猶太人面臨家破人亡的命運,而其中由於辛德勒的良心發現而使部分的猶太人免于于戰亂。

  本文不斷寫辛德勒與納碎人員的對話和表情,來寫出納碎人員手段狠毒滅絕人性,為天理所不容,和辛德勒在此過程中以「戰爭財:來贖罪。在和納碎人員的對話中也體現的辛德勒的機智勇敢,也體現了罪惡的本原:經濟,也就是金錢。

  在納碎時代,猶太人受到了無可估計的損失,在納碎人員的眼中猶太人什麼都不是,想殺就殺,想辱就辱,而文章通過辛德勒良心的覺醒來體現納碎時代即將結束。

  也說明了納碎成員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惡魔兇手,他們只是受到了矇騙而已。

  作者以主人公辛德勒為名,一語雙關,從側面來諷刺西特勒的奸詐,喪心病狂。

  最後,文章以猶太人的上書來證明辛德勒的「無罪」還用他們僅有的金製品為主人公打造了枚戒指,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體現了猶太人高尚的品格,和恩怨分明的精神。

  作者想寫本文來警告世人,不要被一時的誘惑而衝昏了頭腦,不要昧著良心做事,如果已經作錯了事要儘快迷途知返,儘自己的可能去彌補自己的過錯,而不要一錯再錯。每個人都會有做錯的時候,如果及時彌補那就還能寬恕,否則他的行為就是可恥的令人所不容的。

  我們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為那些貧困,無助的人盡份力,為世界的和平繁榮而盡力。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5

  朦朧的燭光,老式打字機的吱嘎作響,娓娓道來的一長串的人名,開始講述一個漫長的故事。從1939年的九月開始,到1974年的十月三日結束。中間是一場令人髮指的暴行和一個高尚而偉大的靈魂,還有一曲對生命的輓歌。

  當一批批生活在波蘭的猶太人剛剛帶著全部家產被迫搬到位於德國克拉科夫地區的隔離區生活的時候,辛德勒還是一個生活在燈紅酒綠中的不折不扣的商人兼納粹軍官,打算發一筆戰爭財。他選擇僱傭隔離區內的工人,也僅僅是為了低廉的成本。他的猶太會計師斯泰恩在隔離區的街頭四處奔走,偽造資格證發給教師和音樂家,讓他們倖免於難。這個出發點讓辛德勒日後在目睹了納粹的屠殺後不惜資產拯救了一千一百餘名猶太人,也讓他最終傾家蕩產在拮据中死去。因此而重獲自由的倖存者,一一來到他的墓前,按照猶太民族的習俗在他的墓碑上放上石頭,紀念他的善行。

  當初在辛德勒逃亡前工人贈與他的戒指的上,刻著一句格言:「凡救一人,即拯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整部電影最好的簡介,無需其他。

  我們看到孩子們手拉著手,跟著廣播裡的曲調齊聲歌唱,然後走上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列車。婦人以為只是一時的分離,讓家人吞下藏有金粒的麵包再走出家門。大夫用聽診器探聽牆壁的夾縫中是否藏有人,帶來死亡的訊息;納粹士兵射殺了老者後,反而微笑著哄失去丈夫的老婦人懷裡哭鬧的孩子,天空中灑落死難者的'骨灰……這裡是種族滅絕行動開始後的克拉科夫隔離區,一個人間地獄。

  但人性的光輝無論在何等陰暗的角落都會存在。除了辛德勒的善舉,那個被死亡的陰影籠罩的種族裡,一樣可以見到靈魂的光輝。印象最深的是一對醫生夫婦,他們在納粹軍人闖入診所之前讓彌留之際的病人服下藥物,有尊嚴的離開人世。一切結束之後,妻子微微昂起了頭,直視著沾滿鮮血的槍口。她的眼神裡只有輕蔑和不屈,坦然而從容,沒有恐懼和妥協。這是凝聚著一個種族全部尊嚴的一瞥,代價是多餘的一聲槍響。

  還有幫助一對母女逃脫的小男孩,為了不顯虛弱而被送往毒氣室,用針扎破手指,將鮮血抹在臉上顯得臉色紅潤的女工,跳進汙穢的下水道求生的孩子們,還有急中生智扮作收拾路面的軍人而倖免於難的男人,他們的智慧背後是對生命的渴望,需要絞盡腦汁用全部的計策去換取苟且偷生的權利。

  他們要面對的就是這樣可悲的選擇,甚至沒有周旋的餘地。

  整部電影的氛圍就是如此壓抑,以至於中途只出現了一種顏色,那是一個在混亂擁擠的人群中穿梭,微笑著躲在床底下的紅衣女孩,她的存在似乎讓人看到了希望,也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在一片壓抑的黑白色中的暖色,他們沒有殺害她,沒有人發現她的藏身之所。渺小而不起眼的紅色在浩劫中帶來了生的希望。

  但有人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這個紅衣女孩是在一列將遇害者的屍體送往焚屍爐的隊伍裡,在各式各樣的衣服裡有一抹刺眼的紅色映入眼帘。那個無辜而善良,甚至不知道自己處境的女孩沒有逃脫命運的玩弄。

  整個種族清洗的血腥和殘暴就這麼輕描淡寫卻毫無保留的被這一抹醒目的紅色所揭露,辛德勒所抱有的最後一點僥倖被它碾地粉碎,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全部資產開始營救那些無辜的人們。無法繼續忍受一個個生命再次從他的眼前流逝而自己無所作為的辛德勒,也許象徵著另一種靈魂深處的暖色。就像開頭出現的燭火,光芒微弱卻滲透出人性之善,無法照亮整個被捲入戰爭漩渦的民族,卻能讓那些倖存者重新獲得尊嚴和生活的希望。那張名單拯救了無數生命,而名單之外則是深淵。

  影片的結尾,重獲自由的人們聚集在天空下,世界重新擁有了色彩,這是一個民族的絕處逢生。一曲交織著善與惡,人性的毀滅和重生的輓歌在辛德勒的墓前緩緩響起。長達三小時的影片就這麼落下帷幕。但這個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已經打動了無數觀眾。

  所以,我們也願意在時隔多年之後往辛德勒先生的墓碑上輕輕放下一塊石頭,來紀念這個延續了無數人生命的老者和在那段歷史中逝去的靈魂,還有那一抹永遠不會被時間的流逝所吞噬的人性深處的暖色。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6

  影片開始,猶太人圍立桌旁衷情聖詠的心聲是傳統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集束不定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為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悽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聖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為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聖詠的基調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豔,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此刻雲彩中,讓世界五顏六色。」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奧斯卡。辛德勒並不是為了救猶太人而開設工廠的,正因畢竟他是一個商人,一個精明發戰爭財的人,他選取猶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們是最便宜的勞工,開始的他便是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這個目的。這些猶太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心中的避難所。車間標語

  奧斯卡。辛德勒,一名納粹分子,他就應早就知道德國人建造的火葬場及煤氣室,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氣室的噴頭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氣。他早就知道猶太人遭受納粹正規武裝組織的殘酷逼害——電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車,一節節車廂載滿了猶太人的衣物——他們的鞋子,他們的金器,他們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幾座小山,當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驗收員面前,他擺出一副厭惡又無奈的神情,之後便是拿起放大鏡驗證它的真偽……並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仇視猶太人,那個驗收員心中就應有些為自己身為德國人而羞愧吧。

  奧斯卡。辛德勒就應也有這種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受到的殘酷血洗,他偶然地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幕——無數的猶太人被從家中趕到了街上,一陣陣槍聲之後,一群群猶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為安全了的猶太人從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來,從地板下方,從床鋪下方,從鋼琴中……但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呼吸一口安寧的空氣,耳邊又響起了槍聲……血從天花板上滲出,從床鋪下流出……一位德國指揮官悠閒地彈起了巴赫的樂曲……其時,一位德國軍營幹部對辛德勒說:"這天是歷史的時刻,這天將會被紀念。600年前,猶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腳,他們在商業、科學、教育、藝術上興盛起來,他們一無所有的來,一無所有,卻發了跡,六個世紀,構成了猶太人的科拉科,到這天晚上,六個世紀的歷史成為謠言,它們從未發生過,這天才是歷史。"

  「這天是歷史的時刻,這天將會被紀念。」

  是啊,是會被紀念的,是罪證的印記!猶太人的鮮血染紅了大地,更震撼了我們,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輕易,那個遙遠的年代——猶太人的生命無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說,那站成一排的人們被同一顆子彈穿過節約出一堆可悲的屍體;不必說,那兩鬢斑白的老人被年輕的手掌呼過迴響出一種人性的泯滅;不必說,那些堆成山的屍體被烈火無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說,以前天真無邪的孩子為了生命和延續只能躲到臭氣燻天的糞坑裡;不必說,一支發不出子彈的壞槍對著老人的腦袋不停響起,甚至不知道哪一發會真的射出他只能這麼無力在死亡線上等待……我們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從沒想像過那戰火硝煙的年代是怎樣的一回事,只是淺顯地了解當中的皮毛。我們能夠握住我們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們自己來選取,那時的猶太人呢?他們不能!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

  殘酷血洗,揭示出納粹分子的醜惡,那時多麼的令人氣憤,生命在他們眼中到底是什麼!辛德勒醒來了,他的良心使他脫離魔鬼的行列,那時的他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於是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透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

  獲取暴利之後的他曾對他的妻子說:「我敢說那裡的人,他們不會輕易忘記辛德勒,他們會說;'奧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記得他,他做出了傑出的事,他能做別人所不能的,他空手來到那裡,帶著兩隻旅行箱離去,裝滿了世上的財富。」說那番話時,他追逐的是金錢,但最後他得到了比金錢更可貴的財富——永恆。

  施義的與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歷史——人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與猶太人告別。那時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能夠……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針——兩條命……」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

  「我本能夠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裡那道情感的防線很輕易的垮掉了——為他所感動,他已經很發奮了。「你已經做了很多。」猶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前以前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後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後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

  那一紙名單證明了生命的永恆,那一枚指環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著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於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條生命啊,長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財富買到了永恆,成為永不被遺忘的記憶,這是生命的證明!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7

  在教室看了《辛德勒的名單》,對我的觸動很大,後來在寢室我又看了一次,這部長達三小時的電影有太多的東西是震憾到我的腦子裡,骨子裡。描寫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裡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這是一部磅礴偉大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我能強烈的感覺到生命的重量!救一個人就是救了全世界!

  整部影片中,最令我觸目驚心的,不是焚屍場面的慘烈,也非毒氣室中的恐慌與絕望,而是一個相對平淡的早晨。這個早晨,一群可憐的猶太人正在一個德軍轄區的電網內如牛馬般不堪重負地勞作。而該轄區的長官葛夫呢?他正光著上身站在臥室外的陽臺上欠背伸腰,悠閒地俯視著他統御的猶太人。在他背後的臥室裡,他的女人睡得正香。舒展完筋骨之後,葛夫緩緩踱回屋內拾出一條狙擊槍瞄準遠處勞作稍顯遲慢的猶太人,將他們一一擊斃。他歪著頭,嘴裡叼著枝煙,表情平和。每一聲槍響,都驚擾到葛夫女人的睡眠。她使盡渾身解數,想讓耳朵逃到槍聲之外,可她失敗了,因此她難受極了——槍響驚擾了她的睡眠,她難受極了。這決非突發事件,而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殺戮在他們的意念之中,已經不具有任何刺激性了,這種非常態的事件已被他們看作常態。這一點,我覺得比殺戮本身罪惡百倍。

  有戰爭的地方就有英雄的存在。集中營的生命廉價,被隨意的踐踏。猶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戰爭的慘痛代價讓人不忍。人性在戰亂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說戰爭從來只會凸顯人性醜惡的一面,我們也看到納粹軍人對生命的漠視和肆意的殘殺無辜的波蘭猶太人。慶幸的是我們也看到戰爭的無情卻激發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他以自己聰明的頭腦在戰爭中以低廉的勞動力獲取了巨額的收入,是冷血資本家的代表。然而他又是良知尚存的,一次次救了那些猶太人,把他們帶進了自己的避難所。

  在影片的結尾,當收到倖存的猶太人送給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來文: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一個世界,辛德勒先生情緒坍塌,一直以來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正義勝利感也敗給了無力和沮喪,他指著自己的車,表示那能和歌德軍*換10個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針,表示那能換2個人,甚至更多。他淚流滿面,抱怨自己的不夠努力,沒能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他能拯救的猶太人才區區1100多人。那一幕,著實讓我動容。在傾家蕩產並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終於徹底展示他偉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對於所有無辜的人類都有著宏大的愛。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偉大的人從來不以自己的功績而自傲,卻還在檢討自己的不足引為罪孽。事實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歲月裡的那道最亮的光。辛德勒的名單上的每個名字,則是生命的份量!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8

  這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具有巨大震撼力、深沉而令人痛苦的電影。

  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燭光。一根火柴點亮了蠟燭,猶太人在禱告,讚美詩結束後燭光慢慢熄滅,變成一縷青煙,然後四周變得黑暗。

  特有的黑白色畫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也象徵著猶太人的黑暗時代。在黑白攝影的畫面中,只有一個小女孩用紅色,這個小女孩是黑白色調的整個屠殺場面的亮點,後來女孩子又一次出現——她躺在一輛運屍車上正被送往焚屍爐。我想正是這個小女孩觸動了辛德勒,使他從最開始的一個趁機想發大財的商人,轉變成一個有良知有人性的人。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強與弱、野蠻與良心的之間的衝擊。

  那些名單上的猶太人是幸運的,就像斯坦恩說的:「這份名單是生命,名單之外就是深淵。」。但,有更多的猶太人慘遭屠殺,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歷史是蒼白的,沒有人可以篡改它黑色基調——沉重而哀傷。但是,現在卻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炮火之下。

  在中東的土地上,孩子們十幾歲便放下課本,拿起路邊的石塊練習著打倒敵人。很難想像在貧民區的矮牆、磚塊中他們的童年是多麼的悲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歐洲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中東地區的人口圖卻是個標準的正三角形——青年人口比例大大高於老年人口比例。他們的平均年齡甚至不到30歲!

  這正是連年不斷的戰爭造成的!新聞裡常聽到:「以色列對加沙實施新一輪空襲,造成巴勒斯坦6人死亡12人受傷」等等的戰報,我們都早已習以為常。當這些人的生命化為一個個數字的時候,沒有人哀傷。他們是戰爭的犧牲品,是戰爭的受害者。可是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有的只是報復,又是死傷!

  記得政治書裡有句話:當今世界的局勢是大多數地區和平,少數地區戰爭。

  這是一句令人可悲的話語,透露著整個世界的無奈。人性在那裡早已被泯滅,擁有的只是對生命的渴望。

  我想我無力改變這一切,可以的只有希望。

  希望其他國家能夠提供更多的人道主義援助!

  希望巴以兩國的停火協議能夠長久!

  希望全世界和平!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19

  辛德勒,生於1908年,德國投機商人,好色、生活糜爛,是納粹中堅分子。戰爭期間辛德勒僱傭猶太人,因為猶太人是波蘭最便宜的勞工。1943年,納粹對猶太人的瘋狂屠殺,使辛德勒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他開始用一切辦法,拯救猶太勞工。他的廠有七個月沒生產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傾其所有養活廠裡的猶太人,並賄賂黨衛軍官。他的覺醒,始於人性,始於心底的一種震顫。這與民族、政治、軍事毫無關係,只是人道主義,為了保護那些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猶太人。他沒有獲取任何一點好處——散盡家財、隨時被黨衛軍懷疑,而且在戰後還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一往無前,從不後悔。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辛德勒沒有讀過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們只有一個理念——做正確的事而不求回報,儘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贖,他所做的一切,不求報答,不求聞名於後世,只求於心無愧。他沒有公開地反抗納粹,沒有走到街上散發傳單,但他做了更偉大的事業,因為他,1200個猶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猶太人敲掉自己的銀質假牙,送給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來語刻著銘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樸素的禮物,象徵了猶太人純潔而質樸的心,但他還在為自己保留一枚金質勳章而懊悔——雖然他已經拿出了全部積蓄來拯救猶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覺得自己做的不夠。

  中國人喜歡花好月圓的結局,然而歷史告訴我們,辛德勒戰後的戀愛、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猶太人的接濟維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我們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會後悔,因為生命比財產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經做出了抉擇,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贖了自己曾經墮落的靈魂。

  影片結束時,黑白的屏幕轉為彩色,已經步入暮年的猶太人,或者它們的後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塊……每一個石塊,都代表了當年的鮮活生命啊。沒有哪個民族是優等的或者劣等的,我們只知道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該受到尊重,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資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贖,才顯得充滿意義,那是戰爭中善良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篇20

  這是一部在彩色電影出現多年後拍攝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採用了黑白色調,突出了那個環境中的黑暗與絕望。唯有片中一個穿紅衣的小女孩,以及片尾那一千一百多個得以存活的猶太人及其家庭的真實影像,才運用了彩色的視角,才象徵著生命與希望。

  一開始,片中的場景還比較接近生活:出手闊綽的辛德勒、歡樂的酒席、擁擠著搬家的猶太人。但之後的鏡頭就充滿了血腥:兩個德國士兵,將一個獨臂的猶太人拉出來,無故地槍斃了;德國軍官高斯,因嫌一個猶太女工程師囉嗦,命令下屬將她槍斃;高斯坐在陽臺上,用狙擊槍對準勞動著的猶太人,對任何鬆一口氣的人扣下扳機;士兵們命令猶太人站成一排,用機關槍掃射他們,又拔出槍,對倖存的兩人開槍……這些鏡頭看了讓人驚心動魄。我相信即使是最麻木的人,看著這一幕幕血案也會感到恐懼和震驚。

  辛德勒目睹了這些暴行。作為一個德國商人,他有大量的財富可以供他揮霍,但他選擇用它們來拯救這些生命。他從高斯手中,飛越了一個又一個猶太人,假稱要讓他們做自己的工人。每一個被買下的人的名字都記在他的名單上,每買一個人都要花一大筆錢。但辛德勒總是不斷地對他的猶太人會計說「多一點,再多一點」。當買下一千一百多人時,他的會計顫抖著拉出名單,說:「這名單太好了,這名單,就是生命。」而辛德勒的工廠並無生產力,他還必須買下軍商的軍備充當產品,搪塞德國軍方。至德國投降時,辛德勒已經傾家蕩產,那些被他所救的猶太人,用自己的金牙熔了一個戒指,送給他,上面刻著「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而收到戒指的辛德勒則痛哭流涕,自責自己做得還不夠。

  作為觀眾,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官兵的行為之所以殘忍而又荒唐恐怖,辛德勒之所以能被稱為義人,他們的區別實質在於對生命的態度。從德國軍官高斯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他並不把猶太人當作人來看待,而是視為老鼠、蛇類。但辛德勒將猶太人當作人來看待,所以他向乾渴的猶太人噴水,容納年老的猶太人為工人,在生日宴會上親吻了猶太女子,並在最後費盡心機留下這生命的名單。可見,善惡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思想觀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謬以千裡。而不將人當作人來看待抑或是看輕某些人、歧視某類人,所帶來的可能是令人永生難忘的痛苦、災難。

  有一則評論打動了我:「看完影片,看到外面的燈火通明,感覺一切的繁華都是一種罪惡……」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