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又陷困局(在資本運作與地方輸血中)
2023-07-13 13:06:41 1
眾泰汽車宛若在生死之間反覆橫跳的不死鳥。
整車停產、破產重整,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眾泰汽車卻乘著新能源汽車的東風,在資本運作與地方輸血中,有了起死回生的跡象。
當大眾以為這家「傳奇」車企已經涼透了,眾泰汽車先是出現在工信部汽車產品申報文件中,隨即又和重慶市璧山區達成合作,將改造並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如此種種,都代表著眾泰汽車有了捲土重來的資本。
01說起眾泰的發家史,就不得不提及其創始人應建仁。
1992年,應建仁創辦長城機械五金廠,主營拖拉機零件生產銷售。此後業務逐漸拓展至摩託車、汽車零部件領域。
與此同時,應建仁發現銷量火爆的昌河麵包車,其覆蓋件依賴日本進口。1996年,鐵牛實業成立,旨在生產合格的麵包車鈑金件。3年後,鐵牛1018A汽車頂蓋板研製成功,一舉拿下國家重點新產品獎。
靠著自研與創新,鐵牛成為昌河供應商,一時間聲名鵲起,訂單接到手軟。
在零部件領域深耕多年後,應建仁決定進軍整車製造行業。2003年,眾泰汽車宣告成立。
2006年,眾泰推出一款從外形到內飾都與豐田銳界高度相似的小型SUV——眾泰2008。一經銷售,當年便賣出1.1萬輛。
自此,眾泰算是找到了財富密碼——模仿明星車型。
2013年,眾泰推出和奧迪Q5相似的眾泰T600;2015年,眾泰先後推出和奧迪Q3相似的眾泰SR7、和奧迪A6L相似的眾泰Z700;2016年,眾泰再次推出和神似保時捷的SR9……
踏著大眾、起亞、奧迪、保時捷等汽車品牌,眾泰汽車節約了研發,降低了試錯成本,還省了一大筆市場推廣費。
2016年,眾泰汽車年銷量達33.31萬輛。同年,眾泰借殼金馬股份登陸資本市場,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02然而,只是表面風光罷了。
高度依賴模仿,使得眾泰喪失了自主研發能力,在「做殼」技術上卻是熟能生巧。而對產品品質的忽視、對價值體系的輕視,為眾泰長期發展埋下暗雷。
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多年的肆意妄為隨著質量問題的爆發,迅速引發「雪崩」。眾泰口碑直線崩壞,銷量驟然腰斬,從巔峰墜入谷底。
2019年,眾泰汽車虧損達111.9億元。2020年,眾泰再度虧損108億元。兩年連續虧損百億,眾泰汽車頓時陷入危局。
資金鍊斷裂、停工停產、經銷商維權,接踵而至是資不抵債,走上破產清算的道路。
2020年6月起,眾泰汽車及旗下8家子公司先後被法院受理破產重整。2021年9月,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成為眾泰重整投資人。重整完成後,黃繼紅成為新的實控人。
藉助20億重整投資款,眾泰大難不死。至於應建仁,在套現狂歡後悄然離場。
至於其母公司鐵牛集團,佔用眾泰汽車資金,更因嚴重資不抵債、無法經營,如今已經到了破產財產處置的尾聲。直至此時,鐵牛集團尚欠ST眾泰139.5億元業績補償款。
2022年2月,眾泰汽車孫公司浙江眾泰完成對上海君趣汽車科技的收購。
2022年6月,眾泰擬募資不超60億元用於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開發及研發能力提升、渠道建設項目投資以及流動資金的補充。
2022年7月,眾泰旗下停產多年的燃油車型——T300出現在工信部汽車產品申報文件。
2022年8月,眾泰汽車牽手重慶,同當地政府籤署了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建設協議。
眾泰,正一步步向復工復產邁進。
03那麼,為何江蘇深商願意接盤眾泰汽車呢?畢竟此時的眾泰,債務纏身、山寨標籤、上下遊供應鏈崩碎,復工尚不知何時……需要花錢的地方一大堆。
這裡就不得不提及眾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不菲成績。鮮為人知的是,眾泰汽車2005年入局新能源領域,曾先後推出2008EV、芝麻E30、E200等新能源車型。
2015年之際,眾泰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9萬輛。2016年,更是達到3.28萬輛。2017年,3.5萬輛。彼時眾泰微型電動車,真可謂紅極一時,市佔率一度高達12.75%。眾泰也曾是國內第三大、全球第八大新能源廠商。
儘管「山寨」標籤紮根,但眾泰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自研能力真不是蓋的。2016年開始研發智能駕駛,次年第一代Level 4級智能駕駛「DEMO」開發成功。
再者,江蘇深商,其母公司深商控股實力雄厚,一手盤活了有著「4S店之王」稱號的龐大集團。
重整眾泰,收穫整車生產資質,其眾多生產基地。再加上龐大集團的渠道資源,旗下叮叮出行、量子出行的網約車市場……可不得追一追新能源風口。
儘管新能源汽車市場紅利依舊,但對剛出ICU病房的眾泰而言,需要的是持續深耕、厚積薄發,才能在一片紅海中站穩腳跟,真正實現絕處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