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庸和日本人(變賣家產辦學的馮庸)
2023-07-13 01:02:06 3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奉系在短時間內進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一些人為了追求榮華富貴,加入了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府擔當要職。還有一些人看破紅塵,退休下來當起了寓公。剩下的一批,則追隨張學良,加入南京國民政府麾下。
(馮庸舊照)
在奉系一眾軍閥中,馮庸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異類。儘管後來他也加入了國民政府,但在眾人為自己的前途憂愁時,馮庸卻變賣了所有家產,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他豪邁仗義的舉動,贏得了天下人民的一片稱讚。
馮庸的父親是奉系軍閥馮德麟。
按照江湖輩分來說,馮德麟還是張作霖的前輩。1916年,兩人聯手驅逐了奉天督軍段芝貴,正式掌握了東北的大權。
1917年張勳復闢時,張作霖舉棋不定,馮德麟則堅定地舉起了保皇的大旗。結果在復闢失敗後,馮德麟就被段祺瑞給關了起來。雖說張作霖與馮德麟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但張作霖念及當年的情誼,還是花大力氣,把馮德麟解救了出來。
出獄之後,馮德麟失去了勢力,再也沒有領兵。張作霖關照他,提拔馮德麟長子馮庸擔任空軍少將參謀長。
馮庸和張學良是同一年出生的,兩人後來還成為結拜兄弟。受西方思想的影響,張學良和馮庸二人都對西方的飛機坦克頗為重視。馮庸在東北空軍任職期間,幫助張學良,建設了一套中國最早的空軍體系。
比起張學良,馮庸對救國一途,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認為,想讓中國強大,就必須要發展工業;而發展工業的基礎,則在於教育。
(張學良舊照)
為了實現自己「教育救國」的理想,馮庸在1926年父親病逝後,就開始準備興辦學校的事情。作為奉系老牌家族之一,馮家在東北經營了二十多年,積累了不少家產。馮庸不打算給自己留後路,他把欠債的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焚燒了所有借條債券。之後,他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把地契全數歸還。在這之後,馮庸把馮家家當全部變賣,得款310萬銀元,他毫無保留地捐給了學校,作為學校的校產。
1927年春,「馮庸大學」開始破土動工。在日以繼夜的建設中,馮庸大學僅僅花了4個月的時間,就建設完成。這其中包括教室、辦公室以及學生宿舍總共有200多間,已經是當時頗具規模的一所學校了。
馮庸並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富二代,他的辦學理念,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先進的。馮庸的教育理念,首先是貫徹了民國教育方針。此外,他還向學生們傳輸了「馮庸教育主義」。所謂「馮庸教育主義」,即「三綱」「八德」「八正」「教養」「始基」。馮庸主張,將愛國主義和民族自立貫穿到教育實踐中去。而其教學的核心精神,正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
然而,馮庸大學進行的國家民族觀教育,卻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1931年9月19日,瀋陽淪陷後,馮庸大學和東北大學等高校全部被日軍佔領。日軍在學校內進行了嚴密的搜查,搗毀了大量教育設施。同時,他們還勒令學生全部離校,不準再上課。
(馮庸舊照)
作為學校校長的馮庸,也被日本人逮捕了。
關東軍看重馮庸的出身,希望馮庸能取代張學良,成為的東北領袖,加入偽滿洲的獨立計劃中。但馮庸聽說後,果斷地拒絕說:「因此若殺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為賣國賊。」
在馮庸被日本人關押後,東北各界都展開了對馮庸的救援。最終,在馮庸大學日籍教授的幫助下,馮庸被日本人釋放。出獄後,馮庸迅速前往北平組織復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馮庸大學於1932年10月,在北平西直門復校成功。
然而好景不長,幾經折騰的馮庸,已然家產散盡,再無力支撐起大學的運轉了。1933年6月,馮庸向張學良請求,將馮庸大學併入了東北大學。這所為救國而生的學校,在短暫的輝煌後,最終還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實際上,早在日本侵入東三省後,馮庸就意識到了時間緊迫,「教育救國」是存在局限性的。因此在東北淪陷後,馮庸多次組織義勇軍抗日,以實際行動來救亡圖存。
在後來的抗戰中,馮庸歷任第三戰區崑山戒嚴司令、武漢衛戍區中將軍法執行監、第九戰區中將處長等多個職務。
1981年,馮庸在臺北病逝,享年81歲。
(參考資料:《奉系軍閥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