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如何發展旅遊業(湛江大文旅時代漸行漸近)
2023-07-13 10:00:04
到遂溪角頭沙趕海看日落,前往雷州三元塔和雷祖祠等地領略雷州文化,穿梭於紅樹林中欣賞濱海勝景,與三兩好友在吳川吉兆灣露營燒烤……國慶長假,湛江旅遊逐漸復甦,納入監測範圍的35個景區遊客總量達96.95萬人次。
黃金海岸、熱帶綠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文旅特色鮮明:既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擁有當地老百姓獨創的雷州換鼓、人龍舞等民俗文化,以及得天獨厚的濱海旅遊資源等。
時光猶如取景框,定格湛江美麗瞬間,創造獨特標籤: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避寒旅遊名城、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中國海鮮美食之都……越來越多的文旅故事在湛江這片紅土地上演。
近五年來,湛江文化事業不斷進步,文旅產業發展迅猛。湛江市是全國境內遊增長最快的五大城市之一,文旅產業正逐步成為湛江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截至目前,湛江共成功創建3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發展步伐再提速。
「全域旅遊、文旅融合」,是湛江近年來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高頻詞。當前,湛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打造區域文化中心和紅樹林之城,建設世界濱海旅遊目的地。
發力生態濱海 擦亮兩大國家級品牌
140多個島嶼、2000多公里海岸線,讓湛江成為廣東海岸線最長、海島最多的地級市。湛江海鮮美食在全國久負盛名,素有「吃海鮮,到湛江」的美譽,因此湛江被稱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去年,湛江還上榜「十大新興海岸休閒城市」。
「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是湛江這座生態型海灣型城市的真實寫照。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赤坎金沙灣畔人頭攢動,小孩子提著玩具桶和小鏟子堆沙子,大人們在一旁歡聲笑語談笑風生,生動勾勒出湛江「城裡有海、海在城中」的特點。
同時,特呈島、南三島、東海島、硇洲島、南屏島如五顆璀璨的明珠把湛江灣擁抱於懷中。湛江灣集軍港、商港、漁港、旅遊港於一體,構成「五島一灣」的獨特景觀。
郭龍碧 攝
在蔚藍海洋與紅褐陸地邂逅的潮間帶,海岸衛士「紅樹林」佇立著,如同連綿不斷的海上森林,令人賞心悅目。整個湛江擁有9960公頃的紅樹林,佔廣東省的78%、全國的33%。這片鬱鬱蔥蔥的紅樹林背後擁有更多紅色故事等待後人去探索。
坐擁獨特旅遊資源的湛江,如何推動文旅融合?今年3月份,湛江市召開推進文化和旅遊強市建設大會,提出要圍繞國家《「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部署要求,打造紅樹林之城,建設「全國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和「國家級北部灣海洋文化旅遊區」兩大國家級旅遊品牌。
圍繞打造「紅樹林生態旅遊目的地」目標,湛江各縣(市、區)將紅樹林要素融入大文旅產業鏈,對紅樹林景區、紅樹林資源、紅樹林資源開發及旅遊配套設施等情況開展摸底調研,挖掘紅樹林資源,制定保護開發方案,建設獨具湛江特色的紅樹林生態旅遊經濟帶。
郭龍碧 攝
金秋十月,薄霧褪盡,旭日上升,白鷺翩躚環繞在紅樹林之上。乘船行駛在湛江麻章紅樹林中,猶如置身於天然氧吧,迎面撲來清新的空氣,水中屹立的一樁樁蠔排訴說當地蠔農的酸甜苦辣,遠處連片壯觀的紅樹林繪就一幅綠色畫卷。
作為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湛江以「景城一體化」為核心,以「五島一灣」濱海旅遊產業園為主體,依託廣東濱海旅遊公路,串珠成鏈,各美其美,差異化統籌發展環雷州半島濱海旅遊產業帶。
今年國慶假期,擁有16公裡黃金海岸線的湛江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成為湛江最受歡迎的景區。湛江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是省重點項目,通過「文化傳承、生態環保、鄉村振興」三重價值體系,強化濱海特色旅遊,致力打造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度假示範基地。
當前,湛江優化全域旅遊空間結構,打造市區海灣特色都市旅遊發展核和特色濱海旅遊產業帶,打通縱向旅遊走廊和橫向旅遊走廊,打造吳川旅遊增長極、雷州旅遊增長極和徐聞旅遊增長極,構建「一核、一帶、兩廊、三極」旅遊格局。
用活本土資源 打造區域文化中心
「老鼠抓貓拋過窗,雞抓鷹婆半天翔……」老中青五代雷劇演員攜手表演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雷劇《血焰》,迎來陣陣喝彩。雷劇是廣東四大劇種之一,在2010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有很多像雷劇這樣的文化瑰寶在雷州半島上熠熠生輝。文化底蘊深厚的湛江,擁有鮮為人知的古遺址、古建築、古廟宇等文化資源,誕生了遠近聞名的人龍舞、醒獅、飄色等民俗表演。據介紹,目前湛江擁有國家級非遺9個、省級非遺48個。
十年來,湛江一直走在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路上,試圖喚醒「湛江記憶」,保護好城市遺產中的「活化石」。
湛江加大雷州古城、吳陽古鎮保護力度,加快創建雷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招牌;挖掘徐聞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文化內涵,加快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加強對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雷祖祠、三元塔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與恢復……
兼具保護和傳承的原則,湛江著力推動「非遺 旅遊」的發展,建成了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雷州石狗博物館、湛江儺舞陳列館、遂溪龍灣醒獅文化館等陣地,並加強非遺傳承人才的保護和培養,探索建立「湛江非遺學院」,讓非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今年國慶長假,雷州茂德公鼓城度假區為遊客們呈上「醉美雷韻」城市微度假旅遊節系列活動,吳川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演藝節目。景區添上「文化味」,為廣大遊客奉獻一場假日盛宴。
在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方面,湛江延續城市特色風貌,加快推進赤坎古商埠、霞山法式風情街、雷州市方城十字街、曲街、二橋街等歷史文化街區等重要節點更新改造,推動歷史建築保護性修復,創新探索歷史建築再利用,煥發古街區的時代活力。曾經的商貿繁盛地——湛江赤坎老街闖進大眾視野,成為熱門「打卡地」。
近年來,當地加快推動古商埠片區活化改造,重點推進「一群歷史建築、一系列展館、一串古井、兩條古碼頭」保育活化,以點促面帶動古商埠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
文博遊正成為文化旅遊新趨勢。雷祖祠、貴生書院等歷史文化景點成為新寵;湯顯祖、蘇軾、李綱等歷史名人遺蹟吸引眾多遊人探訪……廣州灣歷史文化遊徑、雷州古驛道歷史文化遊徑、遂溪醒獅之鄉歷史文化遊徑三條歷史文化遊徑線路已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遊徑;粵西海上絲綢之路也被列為第二批廣東省歷史文化遊徑,每年參觀遊客達50萬人。
《隱秘的角落》《陽光下的淚痕》等影視劇曾在湛江古街古巷拍攝取景,用最直白的方式傳播「湛江聲音」,為本土文化插上活化之翼,不斷增強湛江的文化軟實力。
郭龍碧攝
如今,湛江公共文化服務更上層樓,推出眾多文旅融合新產品。據介紹,近年來,湛江湧現文旅融合「粵書吧」、24小時自助圖書室、城市書房等新型閱讀空間和文化空間20多家,121個基層文化站100%通過省二級站實地評估。
加強設施建設 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曾經蒙塵的旅遊資源在眾多雙發現美的眼睛挖掘下,已成為備受偏愛的旅遊新鮮地,躍進大眾視野。對此,湛江立足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精準招商引資,引入和儲備一批強基礎、管長遠、利大局的高品質國家級濱海度假旅遊項目。
一個個新文旅地標即將拔地而起,助推湛江文旅高質量發展。湛江華僑城歡樂海灣文旅綜合體項目進展順利,湛江國防教育基地第一批退役裝備已接收完畢,奧體中心正進行運動氛圍改造,招商郵輪停靠港舊碼頭加固維修已完工,經開區硇洲島全域旅遊項目、東海島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先後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湛江不斷強化項目支撐,壯大文旅市場經濟,以龍頭項目企業帶動全域旅遊發展。
持續補齊文旅基礎設施短板,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旅遊服務體系,是實現全要素統籌銜接的重要手段。近五年來,湛江投入資金近700萬元建設旅遊交通標識牌共216塊,實現從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等主要公路到達全市A級旅遊景區(點)和鄉村旅遊點交通標識牌全覆蓋。
在赤坎,遊客不僅能看到完整的遊覽路線圖、打卡景點指示牌、景點標識等旅遊標識系統,還能使用被譽為赤坎旅遊「神器」的赤坎一機遊智慧小程序,享受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等一站式個性化服務。赤坎還建成全域旅遊集散中心,設有旅遊廁所20座。
廁所是城市文明旅遊的窗口。為讓遊客擁有良好的旅遊體驗,近五年來,湛江深入推進「旅遊廁所革命」新建改建旅遊廁所273座,2016年湛江市被評為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先進市。同時,建成湛江全域文化旅遊體育數據中心,建成市級旅遊服務驛站4家。
郭龍碧攝
隨著旅遊設施和交通的便利,越來越多的湛江人吃上「旅遊飯」。徐聞角尾鄉南極村村民利用得到的珊瑚石,建起特色民宿——「會呼吸」的珊瑚房,當地逐漸形成民宿產業鏈,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郭龍碧攝
湛江整合紅色旅遊資源,推出了50多個紅色黨史學習教育點,整合下洋村、平山崗村、中塘村等一批紅色特色項目,形成了多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讓廣大遊客走進湛江市博物館參觀「粵桂邊區革命鬥爭專題展」。
「旅遊 紅色文化」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走進遂溪樂民鎮,可參觀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走進徐聞縣,可參觀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陳列室;走進廉江鶴地水庫紅色教育基地,可了解湛江人民艱苦奮鬥的歷史故事……
當前,湛江正加快力推動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解放海南島展覽館等紅色文化工程建設,打造解放海南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粵桂邊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同時,湛江大力發展「旅遊 美食」「旅遊 農業」「旅遊 康養」「旅遊 購物」「旅遊 體育」等,不斷催生文旅融合新業態。
數說發展
●2021年,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1438.42萬人次,同比增長35.9%;實現旅遊總收入149.99億元,同比增長1.6%。
●湛江全市現有開放的景區景點60多處,擁有17家A級旅遊景區。
●湛江擁有國家級非遺9個、省級非遺48個,建立了10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已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共計1538處,其中,文物保護單位共計176處。
●湛江現有市級圖書館、少年兒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各1個;縣級圖書館10個、文化館10個、博物館11個,121個鄉鎮(街道)均建有文化站;1943個行政村多功能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湛江深入推進「旅遊廁所革命」新建改建旅遊廁所273座,2016年湛江市被評為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先進市。同時,建成湛江全域文化旅遊體育數據中心,建成市級旅遊服務驛站4家。
一線案例
湛江成功創建3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市縣同創繪就
全域旅遊大版圖
日前,湛江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梅開二度,霞山區和麻章區成功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至此,湛江已成功創建3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域旅遊「湛江矩陣」影響力不斷擴大。
作為湛江首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赤坎區全力打造特色濱海旅遊線路,推動古商埠片區活化改造,盤活老街文化,創建「古埠赤坎」旅遊、「食在赤坎」旅遊等全域旅遊大品牌,以文旅興城,促進旅遊產業建設提檔升級。走在赤坎的街道上,遊客既能觸摸歷史的遺蹟,又能逛吃現代商圈,景在城中,城在景中。
遊覽路線圖、打卡景點指示牌等旅遊標識系統持續優化、赤坎一機遊智慧小程序等智慧文旅平臺的逐步開發、全域旅遊集散中心民生配套設施不斷完善……這幾年,赤坎的全域旅遊戰略帶動社會治理升級,旅遊產業轉型賦能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霞山區的全域旅遊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1個4A級風景區、3條風景綠道、4個城市公園、6大特色街區……霞山區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文底蘊,編織生態網絡,實現城海共棲的美好圖景。
特呈島的棧道蔓延至海裡,兩邊風景如畫,紅樹林層層疊疊,白鷺翱翔空中。這幅美好的世外桃源之景與霞山區著力打造景區特色標籤的努力密不可分。據悉,霞山區利用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升級特呈島紅樹林溼地公園棧道,棧道條件提升之後,前來參觀的旅客成倍增長。
目前,霞山區奮力拓展旅遊消費市場,發展8大鄉村旅遊生態,從獨具風情的特呈島農耕文化體驗基地,到賞玩皆宜的廣東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觀光園,無一不受歡迎;擁有9大特色旅遊商品,包括特呈島魚乾、大鵬貝殼畫、食神牌水晶鳳爪等湛江特色產品;舉辦各式文旅活動,比如廣州灣民俗文化節、粵曲市集等,以點促面,加快構建霞山區旅遊發展體系。
另一邊,以「紅、藍、綠、金、墨」五彩線路為脈絡的麻章區旅遊業發展奏響序曲。利用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生態文化、工業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資源,麻章區打造紅色經典、藍色濱海、綠色生態、金色工業和墨色文化旅遊線路。
今年,麻章區策劃推出的麻章「海湖山色·滌蕩心靈」之旅和麻章「志滿古道·探秘尋味」之旅上榜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麻章區麻章鎮城家外村上榜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湛江提出,到2023年,推進4個以上縣(市、區)爭創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到2025年,推進7個以上縣(市、區)爭創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爭取1個縣(市、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在這基礎上,湛江市市一級爭創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爭取列入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從而促進湛江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釋放文化和旅遊業經濟貢獻力和產業帶動力。
【撰文】傅曉冰 姚瑤
【通訊員 】林洪強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