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巴伐利亞旅遊圖(世界旅遊地圖攬勝)
2023-07-13 03:53:13 1
通過世界旅遊地圖來看世界各國的著名的旅遊景點,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
第三篇 歐洲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在創新領域排名第一,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柏林,領土面積357582平方公裡,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93萬,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一、慕尼黑凱旋門
位於德國慕尼黑馬克斯郊區與施瓦賓區的分界線上,鄰近慕尼黑大學,南面是路德維希大街,北面是利奧波德大街。這座凱旋門是巴伐利亞路德維格一世國王命令弗裡德瑞奇•範•加特納(Friedrich von Gartner)設計,並於1843年之1852年間修建的。修建這座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巴伐利亞軍隊的勇敢,以及在拿破崙解放戰爭中獲得的勝利。雖然是凱旋門,但現在卻已經是慕尼黑一個代表和平的標誌。
儘管這是座凱旋門,它的建築外貌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它與法國巴黎的凱旋門以及羅馬康斯坦丁門還是有所區別的。慕尼黑凱旋門由三個拱門組成,最大的一個拱門在中間,較小的兩個分列兩側,高21米,寬24米,厚12米。拱門用飛翔的翅膀雕像作為裝飾,以象徵勝利,另外在大門上還有反映戰爭場面的浮雕。在凱旋門的頂端,坐落著一座雕塑,一名軍人駕駛者一輛由獅子牽引的戰車,這尊雕塑是由德國雕塑家馬丁•範•華格納(Martin von Wagner)設計的。
和慕尼黑這座城市其他很多建築一樣,慕尼黑凱旋門也沒能逃過戰火的洗禮。在第二次時間大戰期間,凱旋門在戰火中被毀。直到20世紀50年代,凱旋門才被修復以及部分重建。在這座凱旋門被重建之後,凱旋門的意義也隨之改變了不少,這一點可從凱旋門上雕刻的警句得出。這句話來自於威廉•豪森施泰因,這句話的意思是「建於凱旋,毀於戰爭,謹記和平」。
二、寧芬堡宮
或譯紐芬堡宮,是德國慕尼黑的一座巴洛克式宮殿,於1675年落成。寧芬堡是巴伐利亞歷代王侯的夏宮,坐落在慕尼黑西北郊,佔地極廣,舊時可以跑馬打獵。
寧芬堡宮是選帝侯斐迪南•瑪裡亞(Ferdinand Maria)夫婦在1664年邀請了一批義大利建築師和藝術家建造,以慶祝王室繼承人——子爵馬克西米裡安二世(Maximilian II Emanuel)的出生;同時建造的還有同為巴洛克式的鐵阿提納教堂。值得一提的是,維特爾斯-王朝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曾出生在該建築的房間中。整座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成一組建築物,正面長達600米;主樓雄偉壯觀,展開的兩翼對稱和諧,遠遠望去主次分明。宮殿前一潭清水,天鵝野鴨,沖天的噴泉,濃蔭掩映的筆直人工河,構成一幅寧靜典雅的風景圖。
宮殿內眾多的廳堂之中,最有看頭的當屬中國之閣,裡面的裝飾擺設全是中國式的,諸如壁紙屏風,繪著龍鳳、山水、花鳥、蟲魚,還陳列著中國的漆器和瓷器。宮中還有一個獨特的群芳畫廊,陳列著由宮廷畫家斯蒂勒所作的36幅美人油畫像,個個天生麗質,儀態萬方。這個畫廊誕生100多年來始終強烈地吸引著無數的藝術愛好者和旅遊觀光者。宮殿後面是宮廷式園林和廣闊的草地林木,掩映在萬綠之中,有一所小巧玲瓏的狩獵行宮——阿瑪琳宮,內部裝飾纖巧精美,這座宮殿是洛可可式宮殿中罕有的藝術珍品。
三、 慕尼黑新市政廳
位於瑪麗亞廣場北側,是19世紀末建造的棕黑色哥德式建築。正面裝飾有巴伐利亞國王以及寓言、傳說的英雄、聖人等的雕像。
整個建築布局恢宏、裝飾華麗,從1867年起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市政廳85米高的鐘樓上有全德國最大的木偶報時鐘,每天11、12、17點以及晚上21點的整點時,就會有真人大小的32個木偶演出歷史劇,內容是1558年威廉5世的婚禮情景。此時塔閣裡許多彩色人像分上下兩層,排著隊簇擁而出,配合音樂節奏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當年大婚慶典的場景,持續10分鐘。每天上午吸引不少遊人觀看,特別是初到慕尼黑的人,都不願錯過。
傳說:1516年慕尼黑髮生大鼠疫,全市有幾千人喪生,其餘的紛紛逃避他鄉,全城十室九空,幾成死城。52年後,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恢復和重振慕尼黑,便在這裡舉行大婚慶典,-慶祝,慕尼黑從此恢復興旺。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大慶典,在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報時鐘。
四、慕尼黑聖彼得教堂
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處已經建有教堂,座落在瑪麗安廣場東南角。在慕尼黑,當地的人都習慣將它稱為「老彼得」。這座教堂曾經擁有一段令人著迷的歷史,如今也是遊客頗為喜愛的景點之一。
初建成時,慕尼黑聖彼得教堂教堂的建築風格是有兩座尖塔的哥德式建築,18世紀因火災重建後,才改變為洛可可裝飾風格的巴洛克式建築,高塔也僅存其一;此塔高92公尺,為市內最佳眺望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教堂基本上完全被毀。就在二戰結束後沒多久,教堂便開始進行全面重建,工程直到2000年時才完工結束。
教堂內部以白色和金色為基調的洛可可裝飾風格,顯得雍容華貴,而陳列有珠寶飾品和帶發骸骨的典藏室亦值一觀。安放在主祭壇的中央處的是聖佩特羅像,稍下方處的四位聖人像非常漂亮。教堂在尖塔上擁有一處觀景臺,遊客可以登到頂端飽覽風景,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遊客甚至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脈。
五、維斯教堂
坐落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保存十分完好,是建築師多米尼克斯•齊默爾曼(Dominikus Zimmermann)的作品,是巴伐利亞洛可可風格的優秀代表作,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歡快而且色彩豐富。
到維斯旅遊觀光的遊客,都會驚嘆於維斯教堂的奇觀:如此超脫、氣魄輝煌,這樣的建築物竟然奇蹟般的出現於這處幾乎與世隔絕的隱蔽之地!從許多角度來看,許多不平凡的事的確在此處發生了。人類的眼淚是精神建築的棟石,創造出維斯教堂這顆洛可可式建築風格、聞名於人類歷史上的璀璨珍珠。作為朝拜救世主之地,同時也是巴洛克建築風格的藝術之寶,早在8世紀,維斯教堂的聲望就已經風靡於整個歐洲。在經過長達7年(1984年-1991年)的恢復重建工作之後,維斯教堂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的18世紀之風的教堂保護區。如今,古老的維斯教堂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又煥發出新的光彩。
這個座落在風景秀美的阿爾卑斯山谷中的出自建築師多米尼克斯•齊默爾曼的白色的維斯教堂,是具有巴伐利亞人特色的洛可可式的優秀代表作,整個作品充滿了活力、歡快,色彩豐富,它是德國阿爾卑斯地區唯一的人類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