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民族文化:「山嶽生態文化」
2023-07-06 19:45:05
普米族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個奇葩。聚居於高原雪域的普米族形成了一種山地高原文化。普米族人民在長期的生存與發展中不斷追求與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並從中學習與創造了普米族的文化。
那麼,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獨特的民族文化:「山嶽生態文化」。
地處滇西北怒江州蘭坪縣境內的普米族,較早地以「天人合一」的觀念建立起了人與自然長期和諧相處的樸素的生存法則,創造出了獨具一格的雲南民族文化新靚點——普米族「山嶽生態文化」。
圖騰崇拜是普米族「山嶽生態文化」形成的宗教基礎。它是中華民族的原始宗教起源,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早期圖騰意為「我的親屬」,中期引申為祖先的某種物象。這種圖騰崇拜現象於原始社會末期開始衰落。普米族的圖騰崇拜與之一脈相承,所不同的是這種原始崇拜形式一直延續至今。
例如,目前普米族地區還十分流行的白石圖騰、羊圖騰、樹神、山神、鐵三腳、中柱等一系列的圖騰崇拜。在普米族的祭典活動中,有祭天地、祭龍神、祭三腳、祭中柱等宗教活動,有趣的是在祭神山的經詞中處處充滿了普米人對山的關愛之情,如「我們用鋼刀來驅趕侵擾您的魔鬼,用生命來保護您,殺死人間萬惡之徒,以免除對您的傷害,保佑您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在羅古箐村還把那裡的古樹稱為母親樹、情人樹,把羅古箐河稱為母親河,這種圖騰認親的文化現象充分體現了普米族對萬物生靈的博愛之情。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天地之間的親和關係,他(她)們總是以這樣的情感與天地溝通、與自然山水對話,再現了人類童年的夢。
普米族是羌之遺裔,祖先居住於江河源頭的青海玉樹地區,而古羌人即為「牧羊人」,是典型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對水草的追逐為首要之事。江河源頭有遼闊的草原、神秘的雪山,與山河之間長期處於相互依存關係,在那裡他們創造了輝煌的遊牧文化。因此,雪域高原是普米族最初的生息之地。
您可能還會喜歡:
源遠流長的福建媽祖文化
優美的壯族山歌文化,你知多少?
斡日切:一個表現天鵝優雅姿態的舞蹈
怒族特色民居:千腳落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