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五年規劃(城市更新嶗山蝶變)
2023-07-06 11:48:32 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12月26日,備受關注的株洲路打通工程實現全線通車。歷史遺留問題多、拆遷難度大,嶗山區各部門合力啃下這塊兒「硬骨頭」,原定6個月的工期縮短為2個月……株洲路打通工程,只是嶗山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一個縮影。
2022年,青島市全面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在先行啟動的十大重點低效片區中,位於嶗山區的就有兩個:張村河兩岸區域和株洲路兩側區域。
嶗山區低效片區升級改造工作連續三季度全市領先,體現了嶗山城市更新建設的力度。
發展空間接近飽和的嶗山區,藉助城市更新建設的契機,在加快盤活株洲路、張村河等片區低效用地、釋放空間的同時,同步導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端新興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高標準規劃,全力推進現代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嶗山「蝶變」中,一個國際化的高品質新城區值得期待。
城市更新的嶗山速度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城市更新,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第一年,嶗山區就跑出了加速度。
12月26日通車的株洲路打通工程,自10月24日正式施工以來,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加強部署、加大投入,克服多種不利條件,於11月15日完成電力管廊以及排水暗渠施工,11月20日完成排水管線施工,12月9日完成瀝青攤鋪。施工的同時,市區兩級業務主管部門調度協調電力部門,拆除高壓線塔2座,將原本架空的高壓線下地,將原定6個月的工期縮短為2個月,終於在12月26日打通這段多年困擾居民出行的「斷頭路」。
2022年的株洲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再恰當不過。
作為青島市重要的實體經濟聚集區,也是今年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先行啟動的10個重點低效片區之一,株洲路片區迅速更新中。
9月22日,在2022國際虛擬實境創新大會上,片區內的青島市虛擬實境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為全市首家掛牌的新興產業專業園區,為全市其他新興產業園區建設樹立了樣板。
虛擬實境產業園的推進速度驚人。在虛擬實境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推進中,嶗山區按照項目需求量身定製廠房,並採取統一規劃、分期供地的土地供應模式,分段辦理施工許可,實現了拿地即開工。項目自洽談籤約到開工建設僅用時四個月,年初洽談的項目到9月份已經主體封頂,跑出「嶗山加速度」,更為項目搶佔賽道贏得了市場先機。
在張村河片區改造中,今年以來,張村河片區共實施了8個社區村莊改造,搬遷住宅房屋4000餘處,拆除各類建築158萬平方米,惠及3800餘戶家庭。目前,4個安置區已開工建設,超額完成三年攻堅年度任務,蹚出了整體實施、連片開發的村改新路子。
城市更新的嶗山力度
城市更新,破舊立新。破舊的過程,也是啃下一塊塊「硬骨頭」的過程。
株洲路打通工程,歷史遺留問題多、拆遷難度大,嶗山區城市管理局迎難而上,聯動區相關部門、中韓街道辦事處,形成攻堅合力,為道路打通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張村河片區佔地面積約28.6平方公裡,涉及12個未改造社區,2萬多名村民及6萬多流動人口,是青島主城現存規模最大的「城中村」,是長期困擾城市品質提升的難題,也是嶗山區最具發展潛力的窪地。
今年以來,嶗山區把加快推進張村河片區改造作為貫徹市委「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的主戰場,堅決落實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安排部署,強力推進張村河片區村莊改造。
在工作推進上,建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為打贏村莊改造攻堅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在政策把握上,牢牢守住政策的底線和剛性;在組織推進上,做到幹部在一線攻堅、任務在一線落實、難題在一線破解;在群眾工作中,建立「一戶一檔」摸清底數,預判難點堵點,分類制定解決方案;在工作落實上,成立強化監督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七條禁令」,制定監督專項工作方案,設立監測點,開展定製化警示教育,約談相關社區「兩委」幹部,講清政策、擺明底線,及時跟蹤處置突破政策標準的過分要求,為安置區建設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月22日,青島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開工建設,這項「沉睡」十餘年的工程,終於迎來了重生時刻。
青島跨海大橋高架路為青島市環灣區域統籌發展的重要紐帶,全長約9.2公裡,其中高架路一期主橋於2011年通車,而高架路二期卻遲遲未能動工。在嶗山區玉龍路與海爾路交會處東側位置,幾段未完成的高架橋「孤懸」十餘年,既嚴重製約道路交通大網絡的完善,又限制了城市發展的活力。
要啃下這塊城市建設中的「硬骨頭」,就必須直面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如涉及3個農村社區改造、21萬平米非住宅房屋拆遷等。
嶗山區成立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總指揮部,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把青島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納入張村河片區整體規劃的重要節點,與12個農村社區舊村改造同步統籌、同步推進,一體解決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及合法房屋、廠房和非住宅房屋拆遷等遺留問題。通過建立專班推進機制,成立高規格違建整治和房屋徵遷攻堅組,僅用2個月的時間,拆除各類非住宅房屋約21萬平方米。
城市更新的嶗山願景
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嶗山區全力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張村河片區改造蹚出整體實施、連片開發的村改新路子。
張村河片區位於嶗山區西北部,與市北區、李滄區毗鄰,處於嶗山區的南北相承地帶,總面積約28.6平方公裡。片區地處嶗山西麓,東、南、北三面臨山,中部張村河自東向西入海,蜿蜒曲折,整體呈「山河谷地」格局,山水稟賦優越,擁有寶貴的自然資源和天然的景觀帶。
張村河片區作為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重頭戲」,嶗山區按照「區域統籌、連片開發」的原則,邀請了國內外優秀設計團隊,從產業和空間兩個維度,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以「五區同創」、錨定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示範窗口區為目標,圍繞「水脈智谷」總體定位聚焦生態、產業、品質、效率、活力五大維度,實現生態公園城、科技創新城、國際品質城、低碳高效城、怡居樂活城五個城的目標願景。
生態公園城:打造「一河串城、綠廊交織、群山相擁、公園點綴」的公園城市。重點打造張村河景觀示範工程,以張村河為軸帶營造具有全國示範作用的低碳、多自然彈性河道景觀,集「互動、體驗、交流、運動」等功能於一體,塑造嶗山區最具魅力的活力休閒水岸、城市客廳。蓄水段積蓄水量形成中央水面,打造世界級城市中央濱水空間,非蓄水段以淺灘溼地、濱水草甸塑造休閒生態河岸,實現城景交融,創造有活力的城市標識性景觀。
科技創新城: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引領、四新經濟集聚、產城融合發展的科創智谷,重點發展虛擬實境產業園、人工智慧產業園及智能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園,以重點項目為引領,實現產業集群布局。
國際品質城:山水城相融,塑造國際特色城市風貌,打造城景交融國際品質城區,重點聚焦核心區域,彰顯高品質、國際範片區特質,打造國際品質城示範窗口,打造國際人才先導示範區及核心聚集區。
低碳高效城:外提速、內織補,設施轉型升級,建設空間複合集約的高效新城,構建對外骨架路網,實現交通快速疏解;內部構建「小街區、密路網」,優化區域市政基礎設施布局,逐步實現區域雙碳發展目標,大力發展智慧城市,依託「雲端 物聯 智能」,建立智慧城市規劃體系。
怡居樂活城:通過在地文化傳承、國際人才匯聚,打造功能多元的區域怡居活力中心。面向居住人群,提供完善的基礎性配套設施。打造鄰裡中心,全面建立生活圈體系。面向就業人群,提供國際化、高品質活動交流空間和人才服務設施。面向時尚活力人群,提供多元功能於一體、富有科技感的網紅打卡地。
城市更新讓嶗山更宜居
不少青島人會在周末和家人一起爬浮山,最近去浮山公園的市民會驚喜地發現,浮山公園變化可太大了,一家人可以享受更多愜意的時光。
高品質保護提升浮山森林公園是青島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議案,也是全市公園城市建設攻堅三年行動山頭公園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
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全面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結合市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計劃安排,按照公園城市建設標準實施建設,打造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的精品工程。
浮山公園以「一綠五翠湖、一心十二景」為主體進行景觀營造,「五翠湖」有蓮花湖、高山湖、花溪湖、榮軍湖、五景湖,「十二景」有百合灣、童趣園、曲徑林、山頂園、海雲臺、鳳棲谷、荒草庵、粉黛園、百草園等景觀節點。嶗山區綠道總長度約11.1公裡,可與市南區、市北區綠道環線串聯,浮山綠道貫通總長度約16.8公裡,建成後將成為市民健身休閒好去處。
2022年,嶗山區深度挖潛現有綠地空間,讓許多閒置或功能退化的「邊角料」土地重新煥發活力。在確保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壓縮工期,確保建設任務順利完成。今年以來,累計投入2250萬元,在勁松五路、新卓路、滁州路等靠近居住小區、國金中心等臨近商務區建成口袋公園10處。
今年以來,嶗山區累計提升城市綠地面積2萬平方米,輻射周邊約50萬平方米,直接惠及30餘萬市民。
嶗山區1994年建區,至今已有28年歷史,建區以來開發建設的居民小區目前已逐漸老舊。為全力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嶗山區今年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啟動28個老舊小區改造。
2022年,嶗山區完成28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8367戶,建築面積85.24萬平方米,增加車位823個,增加文化休閒、體育健身場地、公共綠地等12000平方米,增加電動自行車充電樁6處180個,規整弱電線路4萬餘米,改造供熱管線1萬米,切實改善提升了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給企業更大發展舞臺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是為了讓城市更有活力,有活力的城市,會給企業施展拳腳的舞臺。
12月23日,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並舉行上市雲敲鐘儀式。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嶗山區搶抓資本市場新機遇,以建設全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區試點為契機,助力更多優質企業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不斷壯大資本市場「嶗山軍團」。截至目前,嶗山區境內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4家、居全市首位,尚有過會待發企業1家,在境內外交易所待審企業2家,在青島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5家,上市後備力量充足,全區企業上市工作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良好勢頭。
如果說企業上市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那麼,總部企業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推動力。
近年來,嶗山區堅持「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理念,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優質的資源要素,全方位搭建優質產業「生態圈」。
日前,根據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島市商務局的公示信息顯示,青島市有17家企業入選首批省級總部企業,青島市本年度新認定33家市級總部企業。其中,嶗山區海爾集團、特來電、歌爾微電子等3家企業擬入選首批省級總部企業;國藥醫療健康等11家企業和青島銀行等2家覆核企業擬認定為市級總部企業。
圍繞打造總部經濟高地有關要求,嶗山區重點引進光大理財、青島銀行、北京銀行、浙商銀行、聯儲證券等現代金融業總部項目;落戶歌爾全球研發總部、東華軟體全國副中心、能鏈石化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項目;引進魯花道生、利華益、富海能源、盒馬鮮生等現代商貿業總部項目,總部經濟發展得到有效支撐。同時,嶗山區充分挖掘資源培育壯大本土企業,鼓勵企業向總部化轉型,推動存量總部企業增資擴產。截至目前,全區共有經市級認定的總部企業85家(含擬認定企業),上年度實現地方經濟貢獻約48億元。
近年來,嶗山區強化政策支持,加強對總部企業、頭部企業的吸引力度。在全區企業家和產業領軍人才大會上,對外發布了涵蓋經濟發展貢獻獎勵、人才獎勵、產業發展獎勵、招商引資獎勵、優化政策服務環境等產業集成政策。率先發布了先進位造業、科技創新、樓宇經濟和高端中介服務等四個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激勵政策,深度對標北京、上海、深圳、蘇州等先進地區,全面吸收省內、市內各兄弟區市的優勢政策,加強對總部企業、頭部企業的吸引力度,回應企業訴求,全力打造政策窪地,共推出45條惠企政策,連續三年每年安排2.6億元資金,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發展。
嶗山區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總部項目加速落地。推動行政審批提速提效,整合全區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大力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企業開辦智慧「一窗通」、建設項目審批提速等重點領域改革。對重點企業、項目審批事項,安排專員幫辦代辦,聯合審批「一站」辦好。歌爾全球研發中心落戶嶗山,其與嶗山區合作的微電子產業園項目,以「拿地即拿證」的方式,以最快效率拿到土地證,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總部經濟加速迭代和集聚,正與嶗山區持續打造優越的營商環境相互賦能。「投資嶗山就是投資青島未來」,在總部產業鏈的強磁場吸引下,一批提升城市產業能級的優勢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最終目標是為了人民群眾更優質的生活。
2022年,嶗山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著力轉作風、強能力、優服務、惠民生,聚焦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推出一批惠民新政,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2022年,嶗山區建成海爾路學校、山東頭學校、海爾雲谷幼兒園、翡翠雲城幼兒園,讓4700名孩子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截至10月底,累計投入13.6億元用於教育支出,教育教學多項指標躋身全市前列。2022年青島市中考,嶗山區優質普高錄取人數再創新高,一段線達線率居全市前列,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群眾教育滿意率顯著提升。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140個「三高」管理機構,家庭醫生籤約服務14.5萬人。
兜牢困難群體就業底線,進一步擴大公益性崗位規模,新增就業2.69萬人。健全兜底保障機制,發放各類救助保障資金3000餘萬元,保障2萬餘人次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爭創省級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範區,35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正式投用,發放高齡津貼2400餘萬元。
著眼產業振興強農富農,出臺一系列新政,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全市第一。
提高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新組建業委會21個,全區物業企業黨組織、商品房物業服務覆蓋率均達到100%。
著眼提供最優便民服務,深入推進「城鄉一刻鐘」人社服務圈,推動43項政務服務下沉基層。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建立「一核八翼」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機制,化解全區3000餘件矛盾糾紛。
這些民生領域的亮點工作,讓嶗山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