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中國獨有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2023-07-07 01:16:42 1
民間藝術,廣義上指的是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狹義上說,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那麼,在我國的民間藝術中,有哪些藝術是我國獨有的呢?這些反映了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你了解嗎?
一、琴棋書畫
在古代,彈琴(多指彈奏古琴)、弈棋(大多指中國象棋和圍棋)、書法、繪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故合稱琴棋書畫,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1、琴瑟
據文獻記載,伏羲(2400公元前-2370公元前)發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製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後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數可知瑟的體積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區別在於演奏的場合不同。琴用於在貴賓面前彈撥,客人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看彈琴和聽琴聲。這是正式的音樂會場合。瑟用於背景音樂的彈奏。瑟被置於屏風後面,客人圍著桌案坐,在音樂聲中邊閒談、邊吃喝。這是社交性場合。
當然,琴與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琴在臺前,面對賓客。瑟在臺後。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琴師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師則可以是老年男子。琴瑟開彈前,先有鼓點聲,以示引導。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所以琴瑟的發明時間是在(2400公元前-2370公元前),發明地點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陽市。
2、弈棋
(一)圍棋
據文獻記載,堯舜(2205公元前-2110公元前)發明圍棋。圍棋古稱「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稱「圍棋」的含義是「一種以包圍和反包圍戰術決出勝負的棋戲」。圍棋反映的是中原龍山文化時代開發魯西豫東地區的歷史。圍棋是對魯西豫東地區初期歷史的模擬,是中原文化中的歷史記憶,是用娛樂形式重溫當年的智力、實力的激烈較量過程。古文獻稱堯舜發明圍棋的目的是要安撫他們各自的嫡長子丹朱和商均,因為實行禪讓制度的緣故,他們不能登上帝位、親演國家歷史,故用圍棋來模擬演化國家歷史,以滿足他們心中的欲望。若以堯舜居住的地點作為圍棋誕生的地點,那麼這個地點就是今山西省臨汾市。
(二)象棋
博。六博棋是中國古代棋戲的一種。這種棋由兩人玩,雙方各有6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當於王的棋子叫「梟」,另有5枚相當於卒的棋子叫「散」。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盤局上進行,用投箸的方法決定行棋的步數。六博棋亦稱博戲或陸博,出現在春秋戰國以前,《楚辭·招魂》中記載了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賽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其中的「六簿」便是六博棋。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盤)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因為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兩隊人馬競賽,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六博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置對方於死地。
六博棋是中國象棋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