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搞笑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喜劇電影為何被奉為經典)
2023-08-10 00:28:54 2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電影對我來說很有紀念意義,因為這是我靠自己打工的收入第一次去院線觀看的第一部影片,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早已忘記影片具體講了什麼內容,只依稀記得影片很搞笑,值票價。
前段時間再次刷到這個電影的時候,我忍不住又去看了一遍,看完後不禁想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槽點滿滿的電影名字而錯過如此優秀的影片?
畢竟這部影片可是被稱為被名字耽擱的好影片的第一名呢,因此讓更多的人看到這部優秀影片是我寫此文的初衷。
《三傻大鬧寶萊塢》09年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受到了空前好評,一舉斬獲了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
還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一個槽點滿滿的名字都擋不住他的崛起,這大概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完美闡釋吧。
該電影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以嚴格著稱的皇家工程學院中,同居一室的三個好朋友之間的友誼以及在最與眾不同的蘭喬的帶領下衝突約定俗成的現實束縛奔向理想人生的故事。
將影片的關鍵詞友情、打破常規、喜劇等詞單獨呈現出來都不是很特別的東西,但這部電影用常規的東西做出來備受好評的優質電影才讓人覺得特別了不起。
本文將從電影認同機制的建立、影片的細節處理、共鳴與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析這部電影為何成為了印度喜劇電影的巔峰之作。
王曉魯博士曾在《電影意志》一書中提到一個詞叫「認同機制」,就是說影片需要將外部的世界轉化為觀眾的內部世界,要幫助觀眾和角色建立起一種命運共同體,只有觀眾認同了角色,才能從電影中得到真正的思考和收穫。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一會哭一會笑的,沒想到好幾年後重看我依舊是一會哭一會笑,但也由此證明這部電影的認同機制建立的非常好,他讓我們似乎走進了蘭喬三兄弟甚至是消音器的內心世界,在某些時刻和這些角色產生了同一感。
視覺形象是電影的語言,一部電影想要讓觀眾建立起認同機制是十分不易的,這需要對影片中的人物理解的很透徹,最大程度展現出他們的豐富性。
這部影片中飾演蘭徹的演員是阿米爾·汗,目前的印度三大代表作《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其中兩部都是他的作品,在印度他拿獎拿到手軟,他甚至被廣大網友稱為撐起印度電影的男人,他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這部電影中他同樣奉獻了殿堂級的演技,他在影片中表演的那兩段印度電影特有的歌舞戲都十分出彩,尤其是和女主角一起表演的那段以婚禮為背景的歌舞,讓人覺得特別的帥。
當然在劇情部分他的表演完成度也很高,影片中數次將特寫鏡頭給到他,可以看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戲,表演很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讓人相信他就是那個角色而不是角色外的任何人。
除了主角蘭喬的表演外,那個外號叫做「消音器」的在標準僵化教育下長大的查圖爾的表演也很驚豔,那場拿著蘭徹改掉的發言稿在全院面前手舞足蹈的演講那段戲特別的出彩,他的表演將志得意滿的自信形象和喜劇效果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學校出醜後他要和蘭徹他們打賭時眼中打轉的眼淚也很動人,結尾那一場知道蘭喬是他想合作的大佬時前後態度轉變的那場戲更讓人覺得角色很真實,有些搞笑但卻很符合現實。
我其實還很喜歡飾演那個反派院長「病毒」的表演,按理來說這該是一個十分令人討厭的角色,動不動就想要開除學生,嚴肅、古板的像所有人學生時期最怕遇到的教導主任,可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卻通過在家和女兒相處、被學生的問題難住後時隔四年依舊笨拙的給出答案、看到唇上方的鬍子被刮時驚慌失措、有些彆扭的將筆送給那個和自己如此不同的優秀學生等細節讓人硬是對這個角色無法產生反感的情緒,甚至有那麼一點點喜歡呢。
當然飾演法蘭和拉杜的兩位主演的演技也特別棒,飾演拉杜的那位演員還憑藉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獲得2010年印度最佳觀眾男配角獎呢,而且主角三人組在一起很有那種朋友之間的特有的化學反應,讓表演看起來更貼近觀眾的心。
演員很用心的將所有角色的代表某一類人的大眾化的一面給展現出來的同時還各自挖掘出了屬於角色獨有的那些個性化的東西,讓角色的人格魅力和人性深度得到了極大的延展,這或許也是該影片能刷新寶萊塢電影在印度票房記錄的原因之一吧。
02.影片中的細節處理
法國安德烈·巴贊曾說:「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該影片是如何表現其傾向的。
大多數的影片將它所要表達的主題統統藏在細節中並通過各種矛盾來表現其傾向,毫無疑問《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也是這樣做的。
這部電影大概是我觀影體驗最舒服的一次了,除了影片兼顧搞笑和故事深度外,更讓人覺得舒服的是導演在影片中藏著的那些關於細節的小驚喜。
託馬斯·福斯特在《如何欣賞一部電影》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電影藝術中唯一的和最嚴重的災難性的改變,就是黑白電影的死亡。」
確實彩色電影的出現讓人們更多的將目光放在了華麗的場景、服飾等地方,很多時候讓黑白電影那些特有的感覺逐漸喪失,這不能不說是電影藝術的一大憾事。
沒曾想在這部印度電影中導演拉庫馬·希拉尼竟然巧妙的將黑白電影嵌入了彩色電影當中,在影片中但凡涉及到拉杜家的場景導演全部做成了黑白影像,是畫外音那句自嘲「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狹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尚未成婚的姐姐」的完美展現。
一個黑白配色的細節處理最大程度上讓人感受到了拉杜家那種貧窮到似乎被時代和社會拋棄的有些脫離現實、病態的感覺,也讓它和其他的場景產生強烈的對比,為拉杜和蘭喬這些天天朝夕相處的人劃出一種微妙的層次感和距離感。
這樣的細節處理也為影片接下來拉杜搬出去和消音器住做了鋪墊,更為拉杜從靠近蘭喬他們到遠離再到靠近的心路歷程和反轉做了極好的鋪墊,真可謂一舉多得。
安東·契訶夫曾提出一個作用於視覺媒介的名為「契訶夫的槍」的原則,它的大意是:如果有人在第一幕亮出了一把槍,它就必須在第二幕開火,否則這把槍就不應該出現。
這個原則有兩重意思:第一、如果我們看不到某個客體,比如一種品質、一個事實,甚至是一個人,那它便不存在;第二、如果你給我們看了什麼,最好還是把它用上。
導演拉庫馬·希拉尼大概也特別認同這個原則吧,因為他在《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中證明他對細節擁有絕對把控力的點就是他將影片中涉及到的大大小小的鋪墊全部都用在了後面的橋段中,完全符合「契訶夫的槍」的原則,工整得近乎精緻。
例如影片先後介紹了法蘭和拉杜的家卻獨獨跳過了蘭喬的家,可後來病毒卻在教育法蘭和拉杜的時候說蘭喬父親的工資是法蘭父親的一百倍,然而出生富貴的他卻又喜歡吃一種貧民特有的糕點,而且那個綠色蘸料還先後兩次救女主脫離婚姻的牢籠。
甚至蘭喬和毫米關係十分融洽,他一個貴公子卻教毫米如何在沒錢的情況下買校服偷溜到教室去上課,而且他自己似乎也是那樣做的,在被老師趕出這個教室就去下個教室學習了,有了這些鋪墊在揭開蘭喬的身世之謎就順理成章了,而且還順便解釋了蘭喬為何愛女主卻不能和她結婚以及不告而別的原因。
導演通過層層細節的鋪墊,讓觀眾像剝洋蔥一樣一點一點的接近真相,將整個影片做成喜劇基調將這些黑暗的帶點悲劇的東西藏在細節中,讓人觀影舒服的同時在回味的時候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
除此之外,導演給蘭喬的人設是衷心喜愛電氣控制,所以在影片的開頭就有他自製導電裝置反擊高年級學長,中間還有為學長做遙控飛機以及幫助女主的姐姐生產自製助產工具等,結尾還通過400項專利以及教電氣知識的學校等來完善人設,不可謂不用心。
當然還有印度特有的表示尊敬的脫褲子脫褲子的儀式、病毒的那支筆、帶著頭盔的新娘、蘭喬的口頭禪「一切都好」等等,只要前面有隻要前面有所鋪墊,後面就一定有呼應的部分,光是看這些細節的處理,這部電影就值得N刷。
還值得一提的細節就是導演在每段歌舞前後的調度安排,他在每段超現實的歡樂舞蹈後面切回的故事進程都比較沉重和前面的狂歡反差巨大,讓觀眾的情緒有一次斷崖式的顛簸,這種做法大概是在喜劇片中探討一個沉重話題最高級的做法之一了吧!
而且這樣做無形中和蘭喬的那句「一切都好」形成了對比,加深了這句話的深度和廣度,真是一招高明的棋。
03.影片的共鳴與現實意義
世界上有三種感情是不分國界和語言的,一為愛情,一為友情,一為親情。世界上還有三種追求也是不分國界和語言的,自由、教育和金錢,而這六種東西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易得所以人們更想得。
《三傻大鬧寶萊塢》能夠引起國內外影迷的共鳴,除了影片本身足夠優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涉及的兩個主題友情和教育是全世界人民都比較關注的問題。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合在一起看為大家展現的是真摯的令人感動的友誼,但如果將三個主角單獨看的話他們每個人都代表的是一類人,而且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凸顯著一種矛盾,都需要主角去進行一定的對抗才能變成「一切都好」。
蘭喬所代表的是個人與僵化校園教育體制之間的矛盾矛盾與對抗,拉杜代表的是與貧瘠苦難的原生家庭造成的恐懼之間的矛盾矛盾與對抗,法蘭代表的是與封建家長之間的矛盾與對抗。
似乎每個人都能在角色的那層大眾化臉譜中找到自己真實狀態的那部分,而且友情和應試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就能讓人與角色產生共鳴。
這部電影的最後他們三個人都在蘭喬的影響下,讓被社會、家庭、父母死死壓制的自我意識得到了覺醒,他們在互相陪伴下得到了勇氣,最終勇敢的踏上了反抗的道路得到了救贖。
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希望所有在困境中的小夥伴能夠在這兩部電影中得到前行的力量,一舉衝破桎梏一飛沖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