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的電視劇有哪些(2022還有這些上海出品)
2023-08-10 10:55:16 1
①電影《奇蹟》海報。②電視劇《超越》海報。③電視劇《大博弈》海報。④電影《無名》海報。⑤電視劇《心居》海報。 製圖:馮曉瑜
2022第一縷陽光過境,每一粒走過冬天的種子,都有關於春天的夢想。每個夢想達成,都是對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饋贈。
2022年,上海影視新年獻映,用好故事為奮鬥奉獻的追夢人側記。
夢想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就像電影《奇蹟》,小人物的奮鬥融進了時代宏圖,個體與家國的夢能在同頻共振裡拔節生長。也如電視劇《心居》,在和城市脈搏零距離的地方,有關「居」的潛臺詞緊緊牽繫著普通人對好日子的熱望。
夢想也是我們對應然之事的承諾。北京冬奧會漸近,「一起向未來」寄託我們民族面向人類共同挑戰時的姿態。這樣的時代旁白中來看電視劇《超越》,推動少女夢圓近些再近些的,不止個體的理想飛揚,還是跨越了世代和地域的數不清的平凡英雄,用日復一日攢出的加速度。
春天的道路依然會有泥濘,追夢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和「躺平」。所以,打開所有這些新年新作,在少年奇蹟可期、英雄不問出處的理想界碑前,一定還壓著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命運題板。夢想匯成星河萬裡,閃爍並非無序,星芒映出的精神圖騰下其實是這世間最樸素也最重要的組成:每一個奮進的你。
沸騰的冰雪季,一部「冬奧前奏」是怎樣自我超越的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進入最後一個月之際,電視劇《超越》就要開播了。作為「我們的新時代」主題電視劇重點項目,該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並重點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上海檸萌影業共同出品。在近來的冰雪相關影視作品裡,在主創各自的既往作品裡,無論放置在哪個坐標,《超越》都是獨一份的。
《超越》的主線是少女陳冕的賽道成長,講述了這名短道速滑小將從地方隊一路拼搏一路超越,最終代表國家站上冬奧賽場的故事。總製片人蘇曉和導演張曉波此前多次合作,留下廣為人知的作品包括《小捨得》《三十而已》《好先生》等,都市生活流佔了絕大多數。《超越》的演員陣容裡,李庚希、胡軍、沙溢、塗松巖、馬麗、梅婷、童瑤、張國強、王自健、王驍等,也都是體育競技題材的一張白紙。
零經驗選手要上新賽道,而且直奔冬奧分項裡國民度最高的短道速滑,還要在最貼近盛會的檔期裡作為「冬奧前奏」與觀眾見面,怎樣看都逼近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最終抵達沸騰的冰雪季前,《超越》的劇名已成了現實的鏡照,創作每推進一步都需要自我超越。
和真實的賽事瞬息萬變不同,體育題材影視劇的走向很多是事先張揚的。從微時講起、從人生發出的挑戰開始,隨後披荊斬棘、永不言棄。「程式」能預判,故事怎樣講得引人入勝?拆解這道難題前,不妨先看另一個問題:奧運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的那一幕,反反覆覆,為什麼我們百看不厭、常含淚水?因為誰都知道,那背後的迢迢之路上成功有時,失敗更常;勞其筋骨是必然,苦其心志為恆久;站上領獎臺的是個體,榮譽屬於集體。體育就是包容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理想主義、現實主義的人心世相,中國體育近幾十年的發展更承載著時代進程、全民體育建設、體育強國夢的追求。
《超越》的劇本始於2020年夏天。三個多月,創作團隊走訪近百位冰雪人,形成60餘萬字素材。留在張曉波心底揮之不去的,是冰雪人口述記憶裡那些交雜在戶外冰面的劃痕。1980年代,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剛起步,室內冰場稀罕,少年們在清晨五點的寒氣裡到戶外訓練。零下20多攝氏度,滴水成冰,澆了冰的操場就是訓練場。冰面能就地取材,冰鞋卻是實打實的金貴。換上的冰鞋捨不得沾地,教練挨個把孩子背上冰面。最打動編劇李嘉的,同樣不是冠軍的榮耀時刻,而是功勳教練員會把自己的手放進烈性膠水裡固定冰刀,再拿起時滿手的泡;是1990年代沒有防切割服,冰上發生衝撞摔倒,冰刀可能切到動脈的觸目驚心;還是無數普通運動員在爬坡上坎奮鬥路上的遺憾、兩難,最終甘願作出犧牲成全他人的故事。幾十年前的往事沒有隨著時間流雲散去,反而聚成一團火,點亮了冰面背後光環以外的人們。陪練員、澆冰師、國產冰刀研發人員,劇本在塑造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同時,也將深情致意幕後英雄。在展現兩代運動員體育精神的傳承與金牌觀的遞遷同時,也謳歌「犧牲」的精神。
寫人、寫群像、寫史的思路清晰起來,劇本最終圍繞「超越」的主題,聚焦黑龍江、山東兩代短道速滑運動員的傳承與超越,折射中國冰雪項目的幾十年發展。
故事採用雙時空敘事,新生代運動員是劇中的進行時。北京申辦冬奧會的消息激活了輪滑少女的冰雪夢,青島短道速滑隊的招新中,她放手一搏,身上閃現的靈光被主教練鄭凱新捕捉,少女的運動生涯從此轉軌,與「北冰南展」「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的大時代並軌。陳冕的意外上冰也掀開了上一代運動員被歲月掩藏的秘密。父輩的青春時空裡,半個多世紀前中國第一批短道人怎樣從零開始,1990年代逐夢長野冬奧會的年輕人選擇了怎樣的體育人生,直到索契冬奧會後新一代運動員破空,雙線交匯。張曉波說:「無論什麼年代,這些冰雪健兒身上始終飽含著拼搏精神、愛國情懷和永爭第一的英雄氣概。接觸越多內心越震撼,我們越拍越感自豪。」
劇本難,拍攝更難。體育故事的專業級拍攝左右著作品成敗,遑論《超越》聚焦的還是國家級選手、世界級賽場。劇中先後表現的12場大小賽事裡,平昌冬奧會赫然在列。面對每秒可達15米的高速運動拍攝,劇組設計了一系列方案,土法子、新點子一起上,約請央視體育轉播團隊助陣,架設多角度飛貓,改裝遙控車,還把運動員培訓成攝影師,在相互追逐中拍攝。主創更清楚,專業級的拍攝能請外援,專業級的冰上動作固然有100多位省隊運動員協拍,但要表現出國家級選手的精神氣和舉手投足,依然需要演員交付苦功。於是劇本推進階段,另一支小分隊也早早開工了。所有年輕演員進組之前先上訓練場,體能、基本功再到上冰,大強度的訓練只為了塑造的人物真些再真些。兩個多月的訓練幾乎每天都有傷情,但輕傷不下火線,張曉波說,「這裡沒有流量明星,只有合格演員」。
《超越》裡有一幕,那是劇本中未曾詳寫但在片場讓所有人心潮澎湃的。劇中角色奪冠後,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
英雄不問出處,「奇蹟」小隊代言「時代有機遇」
1985年生人的文牧野 2000年出生的易烊千璽,這樣的組合無疑是目前中國電影年輕一代裡兼具實力與號召力的典型之一。
文牧野的名聲遠揚始於2018年。那年,由他執導並參與編劇的《我不是藥神》以超31億元票房成為現實主義影片爆款。此後,在2019年交出《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單元後,文牧野隱入生活。就從2019年起,憑藉《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紅花》《長津湖》一年一部佳作,易烊千璽在大銀幕上獲得了大眾認可。
現在,定檔2022大年初一的《奇蹟》不僅由這兩位電影界的年輕人合作,《我不是藥神》的原班人馬也來了。監製寧浩、編劇鍾偉、攝影指導王博學,美術造型指導李淼,音樂指導黃超等主創悉數回歸。劇本由周楚岑、修夢迪、文牧野、韓曉邯、鍾偉共同打磨。演員陣容還集聚了王傳君、章宇、楊新鳴、齊溪、黃堯等,個個都有靠譜的實力。
能讓這群人攜手,《奇蹟》的故事動人在何處?引用文牧野的話:「讓自己從一個故事裡走出來,再進入到另一個,這個過程要緊的是轉變心態。相比《我不是藥神》切入民生的社會價值,《奇蹟》更注重平凡人在人生路上的內心驅動。」
《奇蹟》是文牧野導演時隔三年的第二部長片作品,由壞猴子(上海)影業等出品,橫跨夏秋兩季拍攝。故事聚焦新時代,講述了一段發生在南方深圳熱土,小人物逆轉人生的拼搏傳奇。片中,易烊千璽飾演打工人景浩,從命運最窘迫的時候拼起,奔赴熱血的夢想。
預告片中,溫情與喜性是頗為突出的影片氣質。母親離世,相依為命的景浩兄妹是故事裡的溫情擔當。哥哥自己睡簡陋的木板,卻為妹妹準備了床墊;哥哥單車接送妹妹時,沒讓她坐身後,而是緊緊護在胸前。命運給兄妹倆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妹妹景彤被查出重病,為湊夠手術費,景浩決定「幹一票大的」。在小人物奮鬥的起點,親情是原動力。創業不是單個毛頭小夥隨便就能成事的,於是一支「奇蹟小隊」匯聚到一起,老中青幼、各行各業,商業看點關涉的,便是這隊人馬組隊和搞事業的過程。創業途中,他們自然會遭遇各種阻礙,包括但不限於因趕時間被車撞,在雨夜狂飆的貨車奔馳中險些被甩出車外,為了搶單還要跟人幹架……
溫暖人情和商業看點各司其職打開局面,現實主義的內核便乘著故事長驅直入。怎樣的土地能夠孕育奇蹟的種子?怎樣的時代能催開普通人的狂花朵朵?
定檔海報透出些許答案。細密的電路板與華潤總部大廈、平安國際金融中心、京基100大廈、地王大廈等四棟深圳地標建築,一字排開。電子產業疊加改革熱土,便是《奇蹟》的底牌。按紀錄片《解碼深圳·華強北》裡忠實記錄下的鬥轉星移,2012年前後,智慧型手機行業方興未艾。彼時的深圳接納著全國各地來此尋找機會的人。景浩和他的「奇蹟小隊」亦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分子,他們正處於華強北從電子一條街向著綜合性商圈轉型的前夜,他們將是見證「三尺見方一米櫃檯」到高樓林立的浪潮中人。《奇蹟》要捋順的故事、填補的細節,就是這群人如何在機遇的風口起飛,在親情之暖、生活之難、奮鬥之燃的交集中劃出一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運上揚線。
在第21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文牧野推介新作時說:「我們看到了很多2012年後在深圳創業的20多歲年輕人,感受到了在激蕩的年代下,人人都有機會的創業空間。中國的熱土上,每個追求幸福、永不放棄的人都可能成為奇蹟——這是我所理解的《奇蹟》的主題。」他還特意強調,衡量奇蹟的定義並不在乎簡單的世俗的層面。「我們更傾向於生死的命題,因為它能考驗人在關鍵時刻的抉擇,生死命題所承載的正負面最大荷載,往往指向人心深處。相比為了金錢,我更希望我們呈現出的奇蹟故事,是為了健康、為了幸福、為了愛去追求的旅程。」
這與業界的看法不謀而合。有專家在看過片花後評價:《奇蹟》不是人間神話,而是一種「英雄不問出處」在中國成功的可能,是一則唯有艱苦奮鬥、堅持不懈才能創造奇蹟的中國故事。就像景浩與「奇蹟小隊」隊友們的相互鼓勁,「只要咱們努力,就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時代有機遇,逆風翻盤的人,一定拼命砥礪過風雨。
上海影視新年獻映,用好故事為奮鬥奉獻的追夢人側記→
電影《四海》:
韓寒執導,劉昊然、劉浩存、沈騰、尹正、喬杉、周奇、王彥霖領銜主演,影片已定檔大年初一。
片中,擅長摩託車特技的少年吳仁耀與他多年未見的父親吳仁騰重逢。此時,女孩歡頌和她哥哥的車隊意外闖入他們的生活。於這對父子而言,他們終將名揚四海還是四海為家?北回歸線上的小海島與繁華都市間的公路之旅,盛放著燃燒的故事。
電影《無名》:
程耳編劇並執導,梁朝偉、周迅、王一博主演。
該片聚焦波詭雲譎的隱蔽戰線。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隨著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中國的抗戰形勢也因此發生改變。《無名》講述了中共地下黨員們冒著生命危險送出情報、守護家國山河的故事。
紀錄片《紅色學府》:
由上海大學出品,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計劃於上海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在東方衛視和SMG紀錄片頻道同步播出。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學成立。學校踐行「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的辦學宗旨,成就矚目,英才濟濟,湧現了一大批「紅色教授」,積極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上海大學成為革命青年嚮往的「東南革命最高學府」。紀錄片將以三個篇章總計六集展示上海大學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早期歷史,賡續紅色血脈。
電視劇《心居》:
改編自滕肖瀾同名小說,由滕華濤執導,海清、童瑤、張頌文等主演。
故事對準當下的上海城市一隅,描摹以馮曉琴、顧清俞這對姑嫂為代表的普通人,在「小日子」裡努力生活的樣子。這其中,陷入過生活困境的人們渴求物質上的富裕,同樣也不遺余力為各人的靈魂尋找棲居之地。從「居」的豁口中,探入「吾心安處」的追求。
電視劇《大博弈》:
改編自周梅森小說,由韓曉軍執導,秦昊、萬茜、田雨、張萌、譚凱主演。
該劇是中國製造業幾代人在市場經濟中的沉浮與奮鬥史。孫和平、楊柳、劉必定三個昔日的老同學、三個充滿夢想的企業家,為了實現中國重汽行業的長足發展,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博弈,並最終從不同維度為中國製造夢貢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此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戰上海》由龍平平擔任總編劇,高希希任總導演,計劃今年開機;反映「北鬥3號」自主研發過程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蒼穹以北》,記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城中之城》等,也都在推進中。
作者:王彥
編輯:施薇
,